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了解修文县耕地土壤中硒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在该县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县土壤中硒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县区内耕地土壤中硒元素平均含量为0.64 mg/kg,是全国土壤A层平均含量(0.29 mg/kg)的2.2倍。对不同成土母岩、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壤类型中硒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硒元素含量在不同成土母岩及不同土壤类型中差距较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pH值对硒元素的影响较大,硒元素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铜仁地处贵州东北部,处于黔湘渝三省(市)结合部位,矿产资源丰富,该区富硒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 及富集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限制了全区富硒特色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对铜仁地区 1∶5 万比例尺耕 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等资料,系统总结铜仁地区土壤硒元素地球 化学特征与富集程度,研究了土壤硒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铜仁地区土壤硒含量背景值为 0.37 mg/kg,低于全国大部分省市背景值;铜仁地区含硒土壤占全区耕地面积的 47.68%,清洁富硒土壤占全区耕地 面积的 50.01%,硒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松桃县中部、德江县东部等地;该区硒含量总体东高西低,呈条带状、面 状分布,西部富硒土壤受二叠系吴家坪组煤系地层控制明显,东部受寒武系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与铅锌-汞成矿带联 合控制;区内土壤硒含量受控于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等因素,且与汞、镉等重金属元 素关系密切。铜仁西部石阡龙塘、德江枫香坪等地区有较好的富硒土壤开发优势,可通过种植大豆、茶叶等农作物 发展富硒特色产业链。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宜城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一期)调查结果显示,宜城市东南部地区富硒土壤面积有34 km~2,表层土壤中硒元素的平均含量为0.31 mg/kg,高于深层土壤中硒的平均含量0.19 mg/kg。硒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Se的高背景区位于评价区东南部汉江与其支流蛮河的交汇部位的冲积平原区,含Se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Se的特高值点位于评价区西南端震旦系地层中。硒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硒元素主要以稳定形式赋存于土壤中,且硒的碳酸盐岩结合态要高于铁锰结合态。结合调查区地质地貌特征,推测震旦系地层富含硒的基岩是富硒土壤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于都县黄麟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基本査明该地区农作物中硒元素及其他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岀绿色富硒土壤分布,并优选出绿色富硒地块,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研究显示,京山县钱场—新市地区土壤富硒资源丰富,土壤中硒元素含量平均值为0.4 mg/kg,土壤硒元素含量变化范围为0.1~26.4 mg/kg,按照富硒土壤评价标准,研究区共圈定富硒土地面积47.78 km2,富硒区主要分布于新市镇水峡口村—五四村—高潮村一带及钱场镇七宝山村—刘岭村—方岭村一带。对土壤—岩石地球化学剖面研究分析,研究区土壤硒异常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且岩石在成土过程中对Se元素有次生富集作用。研究区大宗农作物富硒状况良好,其中水稻、小麦富硒水平达到44.7%、100%。  相似文献   

6.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成果显示,随县三里岗地区为足硒、富硒土壤的广泛分布地区。硒元素主要赋存于震旦—寒武系地层中,硒元素与富碳岩石有关,在该地土壤中的硒元素由表土至深部有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呈现表层富集—中部贫化—底部含量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正>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承担实施的"湖北省随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自2014年5月开展野外工作以来,目前在随县南部三里岗镇北部发现富硒土壤资源60 km2该区域为半湿润中低山丘陵区,地质地貌特征及富硒土壤成因特征与江汉平原差别较大;初步研究认为硒元素成土母质与寒武系黑色岩系有关,硒元素迁移变化规律可与恩施地区黑色岩系赋存硒元素进行类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宁夏中宁县土壤硒元素垂向地球化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硒元素的表生富集特征,认为该区在自然环境下的淋滤蒸发作用、有机质的表层积累、生物富集作用和人为因素是造成土壤硒元素表聚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对恩施市龙凤镇全区进行1∶5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以镉元素为评价对象,评价龙凤镇镉元素土壤环境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分析研究区镉污染形成的影响因素。成果显示,研究区镉污染程度较高,较严重镉污染土壤面积占比11.83%,镉元素土壤环境质量主要受区内成土母质、土壤类型以及酸碱度的综合影响;研究区属于高镉高硒区,镉和硒元素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推测镉和硒元素来源于相同的成土母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北省随县洪山镇开展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土壤Se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内表层土壤Se含量平均值为0.27 mg/kg,是全国均值的1.3倍,整体属足硒适中水平。研究区内富硒区土壤Se含量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震旦系及寒武系地层分布区是主要的富硒区域,富硒区域内土壤Se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研究区内第四系、白垩系、元古界及侵入岩分布区为非富硒区,成土母源的控制作用较弱,其表层土壤Se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在成土母岩和次生生物富集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表层土壤Se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次生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11.
苏翠兰  杨乐 《现代矿业》2020,36(7):17-19
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为有效预防土壤重金属污染,以贵州省望谟县耕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经典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元素Cd、Cr、Hg、Ni含量较高,均高于全国背景值,其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在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的碳酸盐岩分布区平均含量较高,在陆源碎屑岩分布区含量普遍较低。该研究结果为该县耕地种植规划和农产品结构调整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京山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二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发现京山市钱场—新市两镇表层土壤有机质资源较为丰富,含量为1.68~177.39 g/kg,平均值为30.74 g/kg,是全国土壤有机质含量的1.53倍。区内不同土壤类型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影响,石灰土含量最高,潮土含量最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影响,林地含量最高,草地含量最低。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本区农业种植适宜性评价提供评价指标,并为后期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于都县黄麟-祁禄山地区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在野外土壤样品采集和化验测试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影响土地质量的各项地球化学指标特征与控制因素,基本查明有益元素、重金属元素分布,划分出重点污染区和绿色土地发展区,并进行土地质量等级评价,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青海西宁-乐都土壤硒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结合不同地质单元和成土母质的硒含量的特点,以及对硒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的讨论,确定了第三纪西宁群为富硒土壤的直接来源,拉脊山高硒火山岩为硒的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提出了西宁-乐都富硒区富硒土壤的成因类型。即拉脊山高硒火山岩在咸水湖退缩阶段,经过复杂的迁移过程,富集于第三纪西宁群祁家川组等地层,最终在这些地层上发育成壤,形成可供开发利用的富硒土壤。  相似文献   

15.
代力  邓杰 《矿产综合利用》2022,43(3):113-120+147
针对川南典型硫铁矿区特殊的景观地球化学条件和土壤特征,在矿区污染评价中开展土壤调查方法实验。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显著性检验、污染负荷指数计算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综合对比研究元素在不同层位、不同粒级土壤中的富集和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不同层位之间元素富集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性,采样层位是影响元素总体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表层土壤具有更高的元素总体富集程度,反映矿区污染特征的亲硫元素组合在粗粒级土壤中具有更明显的分布倾向性。建议优选区域适宜性较高采样层位为表层土(0~10 cm),样品制备粒级为-2.00 mm。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东省博山区土壤元素背景值状况的计算和研究,统计N、I、V、F、Cd、Cr、Hg、Co、K、P、Mn、Mo、Ni、B、Pb、As、Cu、Se、Zn、Ge、Sb、Fe、有机质等28种指标的表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参数,查明了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富集贫化规律,对其与全国、全省同类参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量的显著特征是高Mn、F、P、Sr,而低Hg;大部分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的成分特征,但Cd、Cr、Hg等受人为活动和污染源的作用在表层土壤中明显富集。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水平总体较好,部分重金属元素分布受地质背景控制,污染地块面积小。研究区Se、Zn、Ge等元素丰富,特色土地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多目标调查手段研究了区内牧草、生物机体和骨骼中硒的地球化学特征,评价了硒所产生的环境生态效应。结果认为区内牧草、动物机体和骨骼中硒含量均小于正常值,具有低硒风险;低硒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对当地动物体正常生长已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局部发生白肌病病症,当地牧民应加强对动物体外源硒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工作区位于陕西紫阳县北部,以富硒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岩石-母质-土壤”结构,系统测定微量元素硒(Se)和有害元素砷汞铬镉铅(As、Hg、Cr、Cd、Pb)的含量,并对各元素迁移累积特征及土地质量进行评价。测定结果表明:(1)从岩石到土壤主要有害元素含量呈升高趋势,其中As:12.57mg.kg-1、Hg:0.068mg.kg-1、Cd:1.162mg.kg-1、Pb:24.754mg.kg-1,而Cr和Se有所下降,分别为89.51mg.kg-1和1.445mg.kg-1;(2)从岩石到母质,Cd、As、Se和Hg呈现明显富集,迁移积累系数分别为7.612、3.9、3.854和3.175;(3)从母质到土壤Cd、Se、As也呈现富集,迁移积累系数分别为4.07、2.644和2.502;(4)Cr的风化淋溶系数高达41.847,Pb为7.983,说明两者在渗漏水作用下容易流失,富集程度不高;(5)6种元素土壤克里金插值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层、构造等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构成高硒土壤的地质背景区;(6)工作区富硒土壤与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的黑色含碳岩系关系密切,是土壤中硒元素的主要来源。最后,本文依据土壤富硒程度、不利元素污染程度以及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对研究工作区的富硒土地划分出5个等级,为当地富硒特色农业区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测定宣恩县西北部表层土壤及茶叶、水稻、玉米、土豆中硒和锌的含量,研究其分布特征及土壤中硒、锌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宣恩县西北部表层土壤中硒含量处于高硒水平,锌含量也处于丰富水平,且土壤硒、锌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匀,这主要与其区域地质背景有关。土壤中硒、锌元素形态主要为强有机结合态与残渣态,很难以离子形态释放出来,不同形态硒变异系数随着硒惰性增强而增大,不同形态锌变异系数随着锌惰性增强而减小,硒在全区的生物易利用性较锌稳定。土壤中各形态硒、锌含量与其全量、pH值、有机质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农作物可食部分对土壤硒、锌元素富集能力强弱分别为玉米>茶叶>水稻>土豆、茶叶>玉米>水稻>土豆。硒在不同农作物中自根茎至叶片或籽实富集系数依次降低,锌在茶叶叶片及玉米籽粒中富集系数高于其根部或者茎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