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县黄家沟—尖水田钼矿床处于东秦岭钼矿聚集区和西大别钼矿聚集区之间的桐柏造山带内,矿体赋存于随县北部桐柏山隆起带的桐柏杂岩中呈条带状、透镜状分布的表壳岩内。通过对钼矿石中的黄铁矿硫同位素的测试分析及钼矿石中石英包裹体内的C、H、O同位素组成的分析,认为硫同位素δ34S值变化范围在0.6‰~3.2‰,平均值为2.1‰,组成变化范围窄,接近"陨石硫";钼矿石中石英包裹体的δ~(13)C_(V-PDB)介于-25.2‰~-10.4‰,δ~(18)O_(V-SMOW)介于6.6‰~11.4‰,δD值介于-72.7‰~-59.1‰。表明钼矿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稳定同位素组成范围与东秦岭钼矿带中主要的斑岩型钼矿床、大别山北麓钼矿床来源基本一致,而矿区内出露的花岗岩体则与钼的成矿作用关系不大,推测成矿流体可能与隐伏花岗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2.
哈图金矿床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南部,是哈图金矿带中重要的金矿床之一。通过对金矿石英脉样品中的石英开展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合矿石样品中的毒砂和黄铁矿的硫同位素以及方解石中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分析可知: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_2O为主,CO_2和N_2含量次之。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Na~+、Ca~(2+)为主,阴离子以Cl~-和SO_4~(2-)为主,成矿流体属SO_4~(2-)-Cl~--Na~+-Ca~(2+)型。从早阶段至晚阶段,H_2O含量增加,CO_2及Na~+、Cl~-等离子含量降低。硫化物中硫同位素组成为-2.9‰~+0.8‰,集中在0±3‰范围,成矿物质的硫来自岩浆流体或赋矿围岩。方解石中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中δ13 CPDB值为-11.4‰~-9.2‰,δ18 OSMOW值为+8.5‰~+17.4‰,认为成矿流体属大气降水和岩浆水混合流体。哈图金矿与穆龙套型金矿有相似的含矿地层和成矿时间,因此可以考虑哈图地区寻找穆龙套型金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刘伟  马瑛  范永香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21(2):F0003-F0004
甘肃文县的阳山金矿床是武警黄金部队近年来在陕甘川交界地带发现的一个产于泥盆系浅变质岩系的特大型金矿床,勘查后求得储量已达227 t之巨。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镜下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多样。据室温状态下流体包裹体的相态、加热状态下流体包裹体的性状及产出特征,鉴别出两种成因类型及九种物理状态类型;②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本区的均一温度在105~310℃之间,主要集中在260~310℃、220~240℃、150~190℃等三个区间,成矿流体组份体系接近于NaC l-H2O-CO2体系,成矿流体密度估计在0.35~10.2 g/cm3之间,成矿压力估计在400×105Pa~800×105Pa之间,流体包裹体盐度ω(NaC l)估计在2.5%~10.4%之间;③从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获得的pH值在6.91~7.1之间,还原参数CH4 CO H2/CO2的摩尔数比值在0.009~0.050之间,具有浅成中偏碱性和弱还原环境成矿特点;④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SMOW)值在-92.4‰~-62.9‰之间,1δ8O石英(-SMOW)值在-3.09‰~ 0.41‰之间,1δ8OH2O(-SMOW)值在-12.13‰~-8.48‰之间。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复杂,具有多源特征,成矿可能主要与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银厂铅锌矿开展野外勘查和进行室内C—O—S同位素及包裹体测温等工作,测得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5~275℃;成矿期硫化矿硫同位素δ34S值在8.4‰~17.24‰,重晶石在26.8‰~29.3‰;成矿期方解石δ13C变化范围在-3.6‰~-2‰,δ18O为17‰~18.6‰,围岩δ13C为-3.6‰~-0.7‰,δ18O为19.1‰~23.1‰。成矿物质与古老基底或碳酸盐围岩等有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地层水。当矿源层降于地下还原带时,激发了成矿元素的活性,在中、偏碱性的还原环境下溶解成络合离子而迁移,随着成矿流体温度的逐渐下降便在有利的岩性空间、构造条件下聚集沉淀。矿体的控矿空间主要为临近矿源层的各类逆断层附近的次级断裂或层间破碎带等,黄铁矿化、重晶石化是主要的蚀变矿物,地表铁帽是原矿风化产物。  相似文献   

5.
东仔叶蜡石矿床在垂向上可划分成四个蚀变矿物带。矿物流体包裹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与常量元素的测试、研究表明:蚀变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是 t=210°~350℃,PH=5.28~6.41、lgfO_2=-42.95~-32.81、lg fS_2=-16.57~-11.08;δD_(H_2O)(包体)=-79.9~-65.0‰/、δ~(18)O 石英=6.49~7.34‰,成矿热液来自岩浆水,但有大气降水混合:δ~(34)S 黄铁矿=-13.4~4.9‰,具生物成因特征;Rb—Sr 同位素等时年龄为86±2Ma,成矿时代属早白垩世;成矿过程中主要是 OH、Al 的大量带入,其它元素被带出,稀土总量减少,重稀土元素明显贫化。  相似文献   

6.
吉家洼金矿床产于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中东部新太古界太华群片麻岩系中,为一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金矿床。其金矿化过程分为4个成矿阶段。通过对各成矿阶段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成分及氢氧同位素组成等测试结果的分析研究,确定了流体演化特征和流体来源,成矿早阶段(Ⅰ),流体以中高温、中盐度为特征,反映其来源可能来自深部;在主成矿期(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降低,盐度总体呈现略为降低,但变化范围较大,介于1.74‰~17.34‰;次成矿期(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再次略为降低,盐度总体略为降低,但变化范围较大,介于0.70‰~17.26‰,至成矿晚期(Ⅳ),成矿流体进一步演化,均一温度降低,盐度减少。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阶段成矿流体的δD_(V-SMOW)为-78‰~-65‰,应来源于岩浆热液,第Ⅱ、Ⅲ、Ⅳ阶段明显偏离岩浆水,向大气水方向漂移。  相似文献   

7.
峡口萤石矿位于北秦岭蟒岭岩体西缘,紧邻西沟小岩体产出,矿体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网脉状、角砾状产出于构造裂隙内,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萤石型。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δD介于-105.6‰~-109.5‰,δ18O介于8.5‰~9.4‰,成矿流体与岩浆水关系密切。综合认为,峡口萤石矿的成矿类型为热液充填型。此次研究提高了本地区萤石矿床研究程度,为总结蟒岭地区萤石矿成矿规律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银厂铅锌矿床是滇东北会泽地区矿山厂—金牛厂构造带中部典型的灯影组铅锌矿床,矿体产出受层位、岩性和构造控制明显,呈似层状、脉状及透镜状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中。矿石矿物以闪锌矿和方铅矿为主,次为少量黄铜矿和辉银矿,脉石矿物主要有重晶石、白云石和石英。本文通过对银厂铅锌矿床矿石主微量、REE和不同阶段单矿物S同位素组成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矿石微量元素Ge和Ti含量分别为(2.12~3.07)×10~(-6)(平均2.68×10~(-6))和(1.22~2.15)×10~(-6)(平均1.61×10~(-6)),稀土总量为(31.39~73.94)×10~(-6)(平均49.27×10~(-6)),变化范围较大,总体呈现比较平缓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LREE/HREE为(2.60~3.84)(平均3.02),LaN/YbN为2.63~3.84(平均3.02),具有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分异程度相对较低的特征。矿区重晶石的硫同位素以富δ~(34)S为特征,介于26.8‰~29.3‰,平均27.8‰,沉积期黄铁矿δ~(34)S值介于-7.2‰~5‰,变化范围较宽,平均-0.25‰;而热液改造期硫化物的δ~(34)S组成相对稳定,变化范围为8.4‰~13.2‰,平均10.76‰,该阶段同一手标本中δ~(34)S_(闪锌矿)δ~(34)S_(方铅矿),暗示S同位素分馏达到平衡,成矿流体的δ~(34)S∑S值相当于硫化物的平均δ~(34)S值(10.76‰)。根据矿石主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和与矿区不同时代地层和峨眉山玄武岩进行对比,认为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上震旦统灯影组围岩和峨眉山玄武岩,S主要来源于赋矿地层中的硫酸盐和早阶段形成的重晶石,生物还原作用(BSR)是沉积期还原硫形成的关键机制,而改造期的S则主要是硫酸盐矿物热化学还原(TSR)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万全群是福建省重要的矿源层,但该群在华口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过程中是否提供成矿物质来源并不清楚。笔者通过电子探针、硫同位素等多个方面对变质岩层的成矿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变质岩层中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的分布受热液充填所致,两者Cu、Pb、Zn的含量变化与矿物之间的交代关系有关,此次热液活动与银矿化没有直接关系,依据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的分布来找矿是不合理的;2)华口银多金属矿其硫化物的δ34S值在-1‰~2.5‰范围内变化,指示成矿流体的硫源单一,也显示出深部岩浆来源的特征,说明该矿的矿体均为同源同期形成;3)依据构造找矿可行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热达门稀有金属矿床位于川西可尔因伟晶岩型矿田的南西部,文章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系统采集同一矿脉同一矿体不同标高(3540~3830 m)的矿石,分析测试了锂辉石单矿物中的C-H-O同位素组成以及不同矿物中的包裹体特征。矿物中包裹体主要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锂辉石中包裹体盐度集中于8%~20%,均一温度180~330℃,属于中-低盐度、中-高温成矿流体;石英中包裹体盐度集中于0%~8%,均一温度150~240℃,属于低盐度、低温流体。C-H-O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热达门稀有金属矿床中的锂辉石δD值为-97.5‰~-104.7‰(平均-102.8‰),相对于可尔因地区其他锂矿床,δD值明显偏小,δ18OH2O值为-0.34‰~2.88‰(平均1.032‰),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有大气降水的混入,并受到了围岩黑云母而长花岗岩体的影响。矿床中锂辉石的δ13CV-PDB值为-10‰~-16.6‰,平均-12.7‰,反映主成矿期碳的来源具有岩浆系统和大气降水系统的混合性质,与岩浆-地幔源(花岗岩、地幔多相体系)的低温蚀变有关,并...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矿石硫化物S同位素组成特征,讨论了矿床物质来源及成矿模式。研究表明:①矿石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δ~(34)S为-3.9‰~4.0‰,平均为1.46‰,集中分布特征显著;②热液特征黄铁矿δ~(34)S为-5.1‰~4.2‰,平均值为-0.15‰,具有岩浆硫特征,沉积特征黄铁矿δ~(34)S为-27.4‰~6.9‰,平均为-9.8‰,属同生沉积成因;③结合栖霞山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已有矿床成因的认识,综合分析认为S源自深部岩浆、赋矿层位,总体属岩浆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④矿体严格受控于层位、纵向断裂及不整合面,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为多因素耦合、临界转换、边界成矿的结果,矿床深部、侧伏方向及Ⅱ~#勘查区断裂构造附近为重要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白云铺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对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成矿物质的来源。结果表明,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大(-23.98‰~+23.20‰),具有不均一特征。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的δ~(34)S值不满足硫同位素分馏平衡条件下的大小关系,这可能与低温成矿有关。硫化物中较大的负δ~(34)S值,推断是由细菌还原赋矿地层中的海相硫酸盐所致,而较高的正δ~(34)S值可能是沉积盆地活动期间成矿流体在与富34S的海水蒸发岩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方铅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组成相对均一,具有较高放射性成因的207Pb和208Pb。方铅矿的铅同位素数据在构造演化图的分布特征表明铅具有复杂来源的特征,原因可能是受到壳幔相互作用的影响,导致上地壳、下地壳和地幔物质可能都参与了成矿作用。矿区内主要发育白云石化、黄铁矿化和硅化。  相似文献   

13.
滇西北泸水锑矿为笔者近年在该地区进行找矿勘探过程中新发现的矿点,其赋矿围岩为一套初糜棱岩,断裂控矿,辉锑矿与黄铜矿、黄铁矿、石英共生。为确定其成因类型,对主成矿期石英和硫化矿进行了H-O-S同位素研究。结合野外矿体产出形态,可以将研究区划分出2期成矿作用:1)早期以浸染状为特征,顺糜棱岩片理就位,2)主成矿期为细脉状,产于与糜棱岩片理垂直的石英脉中。石英包裹体水δD值介于-95.4‰~-88.8‰,δ18 OH中,含矿热水溶液H-O同位素的投影点主要落于大气降水线附近。黄铁矿δ34S值≈4.1‰~4.9‰,辉锑矿样品的δ34S值≈1.2‰~1.3‰,总硫值为2.23‰,具有深部岩浆硫特征。前人对赋矿糜棱岩测年,得到其成岩年龄和变质年龄分别为42 Ma和38 Ma,研究区辉锑矿—石英脉构造控矿明显,说明其成矿年龄应该小于38Ma。喜山期青藏高原及其周边锑矿床多与斑岩体有关,研究区附近有斑岩体的存在,结合其H-O-S同位素特征,可以判断泸水锑矿可能经历了两次成矿事件,早期与斑岩体有关,后期受到了大气降水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对辽东青城子姚家沟钼矿床金属硫化物进行硫、铅同位素测量,探讨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2.0‰~3.9‰,显示岩浆硫的特点。矿石~(206)Pb/~(204)Pb=17.452~18.854,~(207)Pb/~(204)Pb=15.474~15.669,~(208)Pb/~(204)Pb=37.739~39.097。铅同位素Th/U比值范围为3.74~3.94,μ值介于9.34~9.56,均低于9.58,介于地壳与原始地幔值之间,反映矿石铅具深源铅和壳源铅特征。根据铅同位素特征参数和判别图解,结合矿床成矿背景和矿床成因,认为姚家沟钼矿铅同位素组成具混合铅特征,这种混合受俯冲造山作用控制,是一种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壳幔混合铅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5.
紫金山铜金矿床Ⅺ号铜矿带位于矿床的深部,是探讨矿床深部是否有斑岩型矿床找矿潜力的理想区段。在资料收集、详细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Ⅺ号铜矿带主成矿阶段与铜蓝、蓝辉铜矿等密切共生的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Ⅺ号铜矿带主要发育液相、气相、CO_2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00~260℃和300~360℃,盐度介于0.35%~33.40%NaCl eqv;包裹体成分主要为H_2O、CO_2、NaCl、CO_3~(2-),成矿流体属于NaCl-H_2O-CO_2体系。综合分析发现,Ⅺ号铜矿带成矿流体同时具有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因而判断Ⅺ号铜矿带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叠加部位,紫金山铜金矿床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在其深部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起车铅锌矿位于湘西—鄂西成矿带内,赋矿围岩为奥陶系下统桐梓组与红花园组灰岩,矿体严格受地层、构造控制,硅化和碳酸盐化蚀变强烈。对矿床中闪锌矿、方铅矿、方解石等矿物的S-Pb-C-O-H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测试结果表明,δ34S值为15.1‰~15.8‰,高于有机硫、地幔硫或岩浆硫;方解石中包裹体δ13 C值为-1.7‰~1.1‰,δ18 OV-SMOW值为12.3‰~19.0‰,与海相碳酸盐岩一致;其206 Pb/204 Pb为18.214~18.247,207Pb/204Pb为15.674~15.711,208Pb/204Pb为38.154~38.278,显示铀铅富集,钍铅微弱亏损。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成矿物质来源于容矿地层及下伏地层。尝试提出矿床成因类型属具层控特征的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川黔滇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域的中南部,关于该矿集区的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有诸多争论。本文对矿集区内银厂铅锌矿开展了C-O-S同位素及包裹体测温等工作,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对铅锌矿的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测得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5~275℃左右,与硫化矿的矿物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一致,表明矿床的成矿温度为中低温。成矿阶段硫化矿的硫同位素变化范围较窄,8.4‰~17.24‰之间,脉石矿物重晶石的δ34S值范围在26.8‰~29.3‰之间,与地幔硫有明显的差异,表明硫源主要来自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作用。C-O同位素数据显示,成矿期方解石δ13C变化范围在-3.6~-2‰之间,δ18O变化范围在17~18.6‰之间,围岩δ13C为-3.6~-0.7‰,δ18O为19.1~23.1‰,两者较为接近。结合前人对该成矿区进行的C-H-O-Pb-Sr等同位素综合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相关图,认为其成矿物质与古老基底或碳酸盐围岩等有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地层水。当矿源层随着地壳的演化恰好位于潜水面以下、地下水滞流带以上的还原带范围内时,激发了成矿元素的活性。分散在围岩中金属元素在中-偏碱性的还原环境下溶解成络合离子而迁移,随着成矿流体温度的逐渐下降便在有利的岩性空间、构造条件下聚集沉淀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金属硫化物矿床。矿体的控矿空间主要为临近矿源层的各类逆断层附近的次级断裂或层间破碎带等,黄铁矿化、重晶石化是主要的蚀变矿物,地表铁帽是原矿风化产物。  相似文献   

18.
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是桂西北大厂矿田中的一个超大型矿床,由上部锡多金属矿体和深部新勘查发现的锌铜矿体组成。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实验及热力学参数估算,对比研究了不同矿体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探讨了流体沉淀机制。研究表明,锡多金属矿和锌铜矿均发育有H2O-NaCl-CO2型、H2O-NaCl型及纯CO2型包裹体,锡多金属矿成矿流体均一温度126.6~403.5℃(集中于260~360℃),盐度w(NaCleq)集中于4%~6%,密度0.234~0.967 g/cm3,pH为5.69~6.87;Eh为-0.4526~0.1814 V,fs2介于10-13.56~10-7.78,fo2介于10-32.53~10-24.11;锌铜矿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38~432℃(集中于280~400℃);盐度w(NaCleq)集中于4%~9%;密度0.244~1.098 g/cm3;pH为5.79~7.17;Eh为-0.5903~0.1255 V;fs2介于10-10.86~10-6.34,fo2介于10-40.72~10-30.25。空间上由深部锌铜矿→上部锡多金属矿,成矿流体呈现温度降低、盐度降低、酸碱度降低、氧化还原电位升高、硫逸度降低、氧逸度升高的变化规律。流体沸腾、混合作用可能是锡石沉淀重要原因,富CO2流体沸腾作用可能是锌铜矿质沉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是丹池成矿带中段最为典型的超大型矿床。本文对其上部锡多金属矿体和深部锌铜矿体矿石中方解石进行了C、O同位素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锡多金属矿体方解石δ13C(δ13C=-8.9~0.12‰)、δ18O(δ18O=11.8-20.1‰),锌铜矿体方解石δ13C(δ13C=-6.7~-1‰)、δ18O(δ18O=10.3-15.9‰),空间上呈现规律性变化,表明两者在成因上存在有机联系。矿石中方解石δ13C低于围岩地层,高于岩浆流体,可能为岩浆热液与围岩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离岩体的距离增加,δ18O平均值不断降低,说明区内成矿是一个岩浆流体与围岩不断进行同位素交换而导致方解石δ18O值不断降低的过程,热液运移方向是从岩体→矽卡岩型锌铜矿→锡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东起阳新富水、西止嘉鱼蛇屋山矿田100 km范围内所出露的中下寒武—奥陶系及其伴生的大量Au矿床、矿化体和地球化学异常所反映出明显的矿源层特征,由缓倾斜逆冲断层和陡产状张性滑动断层组成的热水环流通道:δ~(34)S、δ~(18)O、δD等同位素值及成矿温度等,与中国贵州,特别是与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对比,认为在成因上定为卡林型问题不大。此外对地表风化—淋漓矿床成矿机制,地表矿与深部原生矿的关系,以及成矿时代等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