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孤南洼陷是沾化凹陷油气最富集的洼陷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区的勘探前景,通过对其第三系沉积特征、生油参数和成藏条件综合分析,重新评价了资源量。全区排烃量、聚集量统计结果表明,孤南洼陷还有5 000万~6 000万t剩余储量有待寻找,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文章还剖析了该区砂体发育及成藏条件,指出了孤南洼陷具有多套储盖组合、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及多类型的圈闭条件。这些条件的有机匹配形成了独特的三环式油气富集区带,并确定了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2.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对辽河滩海西部古近系油气输导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古近系发育连通砂体、断裂及不整合3种油气输导基本要素,相互配合形成砂体-断裂、不整合-砂体、不整合-断裂及砂体-断裂-不整合4类油气输导组合样式,东部陡坡带以断裂-连通砂体-不整合输导体组合为主,输导类型主要为“S”型;西部斜坡区以连通砂体-断裂输导组合为主要油气运移通道,输导类型主要为阶梯型?平面上,断裂及“构造脊”是油气运移的主要路径,不同时期油气优势运移指向存在一定差别,总体来看,海南洼陷北部生成的油气主要向笔架岭地区及海南仙鹤地区运移,而南部次洼的油气主要指向葫东斜坡。  相似文献   

3.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油气藏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油气藏的类型、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生油洼陷控制着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油气藏的分布,生油洼陷周围、潜山翘倾断块披覆背斜构造带、有利构造岩相带区以及复式油气聚集带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4.
依据地震和钻/测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松辽西斜坡地区展开了嫩江组-青白口组地层的构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斜坡地区主要经历了坳陷期和反转期构造运动,断裂类型多样,主体呈北北东和北北西向延伸,整体规模较小。平面上,区域构造自西向东可分3个带:西部简单斜坡带,中部背斜带和东部洼陷带。研究区微幅度构造发育,中部背斜带易形成断背斜型、断鼻型和构造-岩性型圈闭。以高角度、小断距为特征的断裂多形成垂向输导通道,广泛发育的背斜-岩性类构造输导脊构成了良好的油气运移路径,沟通了东部洼陷带的烃源岩,控制着油气的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5.
胡状集地区长垣断裂带含油气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胡状集地区长垣断裂带油气不丰富,随着胡状集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垣断裂带的一些区块富含油气,因此有必要对长垣断裂的封闭性和断裂带油气聚集规律重新认识。长垣断裂带具备断层封闭性因素,并具有多种圈闭条件,而且是油气运移指向区域,在东濮凹陷的第二个生烃旋回,长垣断裂已基本停止活动,沙四一沙三段生成的油气将沿断裂带的不封闭部分作横向及垂向运移,遇到圈闭时形成油气藏。对长垣断裂带油气聚集规律提出了看法,指出了下步有利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6.
泰康地区位于西部斜坡区泰康隆起带的东部,研究区油层主要分布在萨尔图油层。通过对研究区萨尔图油层构造、沉积、储层等成藏分析认为,该区油气来自齐家—古龙凹陷,高台子油层顶部的区域不整合面与储层中的砂体是该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油气聚集受北东向鼻状构造带控制,砂体与构造带有机配置形成多种类型的复合岩性油藏,其中具有微幅度构造发育的地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7.
对沉积盆地异常压力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声波时差法计算并利用实测压力数据恢复了沾化凹陷单井压力剖面,全井段中高压型占大多数。渤南洼陷及孤北洼陷的沙三段、沙四上亚段地层压力较高,压力分布的整体格局与构造格局、沉降中心相对应。沾化凹陷异常压力的成因包括初期欠压实作用、烃类生成作用、粘土矿物的后生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等。异常高压为本区油气流体的运移提供了良好动力条件。深部源岩中生成的油气运移进入邻近砂体中聚集形成岩性油气藏,同时超压体系还可以通过幕式排放向浅层输送油气。  相似文献   

8.
盆缘超剥带成藏规律分析——以坨154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北断层上升盘二台阶坨154块稠油油藏与郑家一王庄地区地层—岩性油藏同处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盆缘超剥带,通过对两个构造带成藏条件的对比分析,同时对坨154块自身成藏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了坨154块的成藏规律,认为坨154块馆陶组、沙三上的成藏关键是断层切割砂体形成构造—岩性油藏;通过地化指标对胜北断层上下盘油气的运移分析,认为坨154块稠油油藏的油源来自北部洼陷带,胜北断层以及坨154决的次级断层对油气运移提供了输导作用;通过综合分析该区构造及储盖特征,认为构造位置控制了油气藏的类型及油气的富集程度;有效输导体系及优势运移通道是该区油气藏成藏的关键;断层不仅切割砂体形成断块圈闭,起到控藏的作用,并且可沟通油源形成油气运移通道.通过以上分析初步认识了坨154块油气聚集的潜力和规模并可指导坨154块下步的滚动勘探.  相似文献   

9.
李静逸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5):75-77,79
通过对永安镇油田永12断块油藏这一勘探成熟区断裂体系和砂岩展布分析为基础,着重研究了该油藏输导体系的组合关系,并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和烃源岩资料分析了具有输导体系特征的油藏成藏模式,得出了永12断块沙三上亚段和沙二段砂体是较为理想的输导体系组合,其四级小断层对油气的运移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永12断块砂泥互层接触,反向断层与砂泥岩薄互层匹配较好,利于横向的砂泥岩对接;来自民丰洼陷沙三下及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油气向永12断块构造高部位大规模运移形的过程中,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的方式沿着断裂、砂体运移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南鄱阳凹陷为白垩系-下第三系叠加在前白垩系地层之上的叠合盆地。构造演化的复杂过程决定了其构造体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通过对南鄱阳凹陷的基底形成和盆地整个构造演化过程系统的分析,及构造演化过程中对烃源岩的沉积、油气的生成、运移和储集及二次生烃的影响,来指导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1.
孤东-红柳负向构造带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孤东-红柳负向构造带位于孤东潜山到垦东凸起的槽沟地带,具有负向构造的地质特征,同时也是孤南洼陷油气向垦东凸起运移必经之地,具有形成隐蔽型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本文从构造特征、储层展布、成藏条件、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剖析,深入评价了该负向构造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对下步深化孤东地区负向构造带浅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油气勘探理论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油气勘探理论的重要性,从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含油气系统等方面总结了理论研究的进展,指出了目前理论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东营坳陷利38区块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营坳陷利38区块构造上位于滨县凸起东北鼻状构造带上,为利津洼陷油气向滨县凸起运移的必经之地,具有形成沙河街组复杂隐蔽型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本文从地层、构造、沉积、储层、成藏规律等方面深入研究,深入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对下步该区带沙河街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图牧吉地区油砂发育主要地质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西斜坡有着较丰富的油砂资源。图牧吉地区油砂矿的形成与松辽盆地的发育演化、构造、地层发育以及油气聚集都有很大的关系。西部斜坡大量发育的砂体为运移至此的原油提供了储集体,大量的断层和地层剥蚀形成的不整合面提供了原油的运移通道,砂体上的致密泥岩阻碍了原油组分的大量挥发、氧化和生物降解。另外,松辽盆地丰富的生油源岩也是该地区形成油砂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分析认为,图牧吉油砂矿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带、储层封盖条件、局部高点和岩性上倾尖灭、地表潜水动力与油气运移总量等地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家湾地区在近几年勘探评价过程中取得了较大进展,长6、长8油藏发现多个含油有利区,资源潜力较大。但该地区地质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成藏模式不明确。通过沉积相、成岩作用、烃源岩、油气运移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周家湾地区成藏主要受5个方面因素控制:沉积相控制优质储层平面上分布;差异成岩作用形成的相对高孔高渗储层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长7烃源岩为成藏提供物质基础;高角度裂缝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异常压力为油气运移充注提供动力条件。最后。总结出周家湾地区长6、长8成藏模式,为该区下步油田勘探与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禹城地区是临清坳陷东部最具潜力生油洼陷,在讨论勘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综合分析了禹城地区古近系烃源岩成烃特点、油气运移方向和成藏条件。指出沙三段是禹城地区最主要的烃源岩,油气主要向南运移,南部陡坡带的岩性、砂砾岩体和古潜山油藏是禹城地区近期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禹城地区是临清坳陷东部最具潜力生油洼陷,在讨论勘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综合分析了禹城地区古近系烃源岩成烃特点、油气运移方向和成藏条件.指出沙三段是禹城地区最主要的烃源岩,油气主要向南运移,南部陡坡带的岩性、砂砾岩体和古潜山油藏是禹城地区近期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志留系成藏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是目前我国石油勘探的重点区块,但勘探程度较低。对孔雀河地区志留系的成藏控制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了孔雀河地区烃源岩发育、储集空间类型、盖层发育情况、油气的运移通道、油气生成时间与聚集的关系,并总结孔雀河地区成藏的模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孔雀河地区两个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松辽盆地肇源南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特征分析,认为该区油藏类型主要为构造-岩性和岩性油藏2种类型,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4种因素:地层超压——油气运移的原动力;断层和渗透性砂体——油气运移通道;河道砂体——油气聚集的载体;有效圈闭——油气聚集成藏的关键。以上认识明确了研究区下步勘探方向,并已在指导勘探实践中取得较好成果。  相似文献   

20.
有机包裹体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包裹体因能提供有关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过程的大量信息,而在含油气系统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有机包裹体的分类、研究方法、以及有机包裹体在含油气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有机包裹体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