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细粒铁矿选矿中选择性絮凝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了影响选择性絮凝效果的因素,介绍了选择性絮凝工艺在细粒铁矿选矿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选择性絮凝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选择性双向絮凝分选原理及使用该技术分选极细粒煤泥的试验研究 ,讨论了煤样粒度、矿浆浓度、矿浆pH值、矿浆搅拌强度对选择性双向絮凝分选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上述因素对改善选择性双向絮凝分选极细粒煤泥效果有较大的作用 ,并提出了提高选择性双向絮凝分选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归纳了微细粒铁矿物选择性絮凝—浮选工艺、选择性絮凝—磁选工艺和絮凝脱泥工艺的发展水平和工业应用现状,介绍了分散剂、絮凝剂、钙镁离子、流场特性等微细粒铁矿物絮凝分选工艺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微细粒铁矿物絮凝分选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加强分散和絮凝过程选择性、絮凝分选过程流场特性、高效絮凝分选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絮凝-浮选新技术用于分选石英质细粒浸染、低品位弱磁性铁矿物获得成功,使细粒选矿工艺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974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采用絮凝一反浮选工艺流程分选铁矿物的选厂;之后,苏联、加拿大等国也进行了采用选择性絮凝技术分选锰矿和碳酸钾盐的工业实践;七十年代初,我国曾采用絮凝脱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选择性双向絮凝分选原理及用选择性双向絮凝技术分选极细粒煤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该法可对极细粒煤泥进行分选 ,通过采取多次分选的方式 ,可制得灰分在 3%以下的洁净燃料。  相似文献   

6.
用选择性絮凝技术精选细粒高硫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矿浆中悬浮颗粒之间的作用力,影响因素及调整方法,讨论了选择性絮凝理论;通过选择性絮凝的粗选-精选方法和选择性絮凝-浮选方法对以细粒嵌布的无机硫为主的主硫煤分选表明,选择性絮凝是细粒,极细粒高硫煤精选,脱硫的经济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絮凝技术及其在煤炭分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选择性絮凝的原理、方法以及设计原则和选择性絮凝中使用的药剂;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微细粒嵌布的红铁矿的开发和应用,选择性絮凝选矿这一方法逐渐被我们所熟悉。然而真正搞清在目前的磨矿技术、磨矿时间、絮凝分散剂性能等等选矿技术水平下,“实际应用的选择性絮凝”(简称“实用絮凝”)的真正作用机理,尤其是以矿物比重、粒度等为主要  相似文献   

9.
段旭光  曾雷  周崇文  陈科 《采矿技术》2009,9(4):125-128
研究了淀粉对含铬铁矿石的选择性絮凝行为。研究数据显示,淀粉对铬铁矿具有特殊的亲合力。以铬铁矿石和蛇纹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絮凝实验,发现只有当蛇纹石含量低于30%,淀粉优先絮凝效果才会显著,且分散剂和超声技术能有效地提高优先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细粒弱磁性铁矿的选择性絮凝—脱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细粒弱磁性铁矿难处理的特点,对100%-400目的菱铁矿和揭铁矿进行了选择性絮凝-脱据研究,同时讨论了水质对选择性絮凝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消除水中Ca2+和Mg2-对铁矿石选择性絮凝过程不良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矿山数量众多,长期的采矿活动给全省地质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造成了严重的矿山地质灾害。研究发现,山西矿山地质灾害以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为主,崩塌和滑坡灾害主要以小型为主,地面塌陷以小型和中型为主,地裂缝以中型和大型为主。煤矿山、铝土矿山、铁矿山地质灾害均主要以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为主,铜矿山地质灾害主要以崩塌为主。矿山地质灾害以小型和中型地质灾害为主,大型地质灾害以地裂缝为主,小型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为主,中型地质灾害以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为主。煤矿山和铝土矿山地质灾害均以小型地面塌陷和大型地裂缝为主,铁矿山地质灾害以小型地面塌陷为主,铜矿山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为主。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晋城和阳泉矿区,滑坡灾害主要分布在离柳、西山、乡宁、汾西矿区,崩塌主要在大同、离柳矿区。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远东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现状与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俄罗斯远东地区最有优势和最重要的矿产为油气、金银和有色金属。远东地区剩余油气储量为64亿t,资源量预测为180亿t,油气远景资源主要分布在萨哈共和国的西南部和西部、北库页岛地区、北鄂霍茨克海和西勘察加地区,萨哈共和国的西南部和北库页岛地区的油气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油气基础设施较好。远东的金银、钨、铜和锡矿储量和预测资源量均居俄罗斯第一位。远东地区金银矿的开发利用受基础设施的影响主要分布在马加丹州、楚科奇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阿穆尔州,远东地区的金银矿远景资源除分布在上述地区外,还集中分布在萨哈共和国的东部地区。远东地区的锡和钨矿开采主要集中的滨海边疆区,铜矿几乎未开采。锡的远景资源主要分布在萨哈共和国和哈巴边疆区,钨的远景资源主要分布在滨海边疆区和阿穆尔州,铜的远景资源主要分布在楚科奇自治区、马加丹州和勘察加边疆区。从整体上看,远东地区的矿产储量及潜力巨大,但开发利用程度仍较低。虽然存在基础设施差、人才匮乏等不利因素,但仍然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建议我国相关企业应先积极参与其基础设施建设,或视开发条件成熟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人工免疫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研究现状和国内外一些研究成果以及人工免疫系统的仿生机理,为故障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给出了人工免疫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模型和算法,对并发故障作了探索,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新型工程塑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煤矿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性能、特点。对 10多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在煤矿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绍 ,并分析了各种制品使用时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安燕飞  汪米娜  刘玲玲  李云峰  程晋  刘雷 《煤炭学报》2017,42(11):2975-2980
选取袁店8煤层内碎裂煤、焦油煤、天然焦和火夹焦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显微图像和拉曼光谱特征,揭示不同变质程度煤微组构特征及其对岩浆蚀变的响应。结果显示,碎裂煤以均质镜质体为主,微裂隙网脉发育,ID=3 500~7 300,IG=5 000~12 000;焦油煤由碎裂镜质体和少量煤焦油组构,ID和IG均介于1 000~3 500;天然焦由碳质中间相及其内部所包裹的气泡和焦油液滴组成,ID=430~700,IG=380~650;火夹焦由焦化基质及较小气泡和少量矿物微球组成,ID=920~1 560,IG=640~910。分析显示,趋近岩体,碳质组分由干燥破裂、挤压破碎向中间相和熔融态转变;碳质组分拉曼光谱IG/ID值逐渐降低。这表明,趋近岩体,煤层遭受破坏和变质程度逐渐增强,煤分子片层持续解聚,层间缺陷不断增加,碳质组分的结构有序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P2P网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分析了传统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下的身份认证机制及相应的认证协议。结合P2P网络的特点,引入P2P网络中的认证方案,详细地总结了P2P网络中的认证方案实现方式,且对其安全性能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7.
长治盆地霍尔辛赫煤矿位于长治盆地西侧,井田内断层和褶曲较发育,岩溶引起的陷落柱较多,需对其进行查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常用于井下勘探中,基于岩石的波阻抗差异,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推断、解释的物探方法。通过在此区开展此方法,详细查明区内新生界厚度、煤层底板起伏形态、断层、陷落柱的分布及其性质。研究得出,3号煤层达到查明程度,15号煤层为控制程度,共发现波幅≥10 m的褶曲7个;发现的6条断层中落差≥5 m的3条为逆断层,<5 m的3条为正断层;长轴直径>25 m的陷落柱6个,其中3个为控制可靠陷落柱,另3个为控制较可靠陷落柱;并圈定异常区3处。研究为后续煤矿开采设计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地球物理资料。  相似文献   

18.
人工矿床的研究——以大冶铜绿山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铜绿山铜铁矿尾矿的综合利用及物质组分研究 ,以期对尾矿的综合利用及尾矿污染的防治与对策提供可靠的理论及实验依据。物质组分研究结果表明 ,该尾矿的主要铜矿物为黄铁矿和戴氏赤铜矿等 ;主要的铁矿物是赤铁矿、褐铁矿及磁铁矿等 ;另外含有极少量的闪锌矿等。尾矿中铜和铁的含量分别是 0 .65%和 2 5.61 % ,即全部尾矿中蕴藏有 7.2万 t铜和 30 0万 t铁 ,这相当于一座中型铜矿和一座中型铁矿 ,同时尾矿中还蕴藏有相当的 Au、Ag、Mn、Co、Re等有益元素 ,综合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冰晶石为基的二元系及多元系初晶温度的研究。收集并选取了最近20多年,特别是最近10年来发表的有关冰晶石体系的初晶温度测量值。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初晶温度与电解质组成关系的回归方程。对所得的回归方程做了统计检验,并利用此回归方程对用电解中常见电解质组成的初晶温度做了预报。计算结果表明此回归方程。可以在一定的组成范围内较好地预报铝电解质的初晶温度。  相似文献   

20.
输变电工程测量中涉及的坐标系统较多,本文对不同的坐标系统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不同坐标系统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优缺点,论述了不同坐标系统之间进行转换的原理和方法,利用MATLAB GUI编程实现了不同坐标系统之间坐标的变换,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