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显宗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3):155-158,161
山区地形变化大,基岩裸露,山谷中多冲击物,地震施工困难,各种波干扰严重,记录质量较差,三维地震叠后时间偏移成像困难,为此进行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通过对比叠前、叠后时间偏移剖面,可以发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能够较好地反映深层构造及大倾角地层情况,其信噪比较高,地震剖面同相轴连续性好,断点清晰,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大杨树盆地经过多期建造和改造,断裂发育、构造复杂,地层速度横向变化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使得地震数据的信噪比较低,很难获得准确的地下构造成像。针对复杂断裂带构造成像困难的问题,从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原理入手,应用了偏移孔径内所有的地震波场数据以及各方向波场的方位信息,在角度域对成像道集进行构建,通过镜像加权得到高质量的地下构造成像资料。常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与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能够满足构造精细解释和勘探生产的地质需求。  相似文献   

3.
地震数据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前时间偏移是基于绕射叠加成像原则,直接在时间域进行偏移处理,然后再做叠加,以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数据处理过程中保证分辨率和振幅,在CRP道集上进行速度分析,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构造成像效果和保幅性,能够解决叠后时间偏移存在的不足,满足大多数探区对地震资料的精度要求,是解决煤田高陡地质构造、小断层、断点、陷落柱等复杂构造成像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王佐强  吴博 《西部探矿工程》2014,(5):125-128,132
"U"型向斜地层地震勘探方法技术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主要原因在于相对于常规煤田地震勘探所涉及的地震地质条件更为复杂,无论是油田、煤田常规的地震勘探方法均都不能直接套用,山地大倾角的三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3D反射面的发散,增加反射面元道集同相叠加,及多反射界面形成的反射波的还原归位问题。而静校正技术和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从正演模型入手,指出"U"型体反射波的特征、传播路径等。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存在静校正、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准确速度估计和偏移成像等处理难点。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北部凹陷断裂发育,石炭—二叠系地层倾角大,构造复杂且横纵向变化剧烈,地震反射信号弱、资料信噪比低。常规的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复杂构造成像问题,但是成像方法和适应条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该地区低信噪比的地震资料,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成像效果。应用全方位角深度域成像处理技术,在松辽盆地低信噪比资料处理中成像效果明显,实现了深层陡倾角构造弱反射信号的良好成像。  相似文献   

6.
陡倾角煤层勘探区的地震数据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煤层倾角变化范围30~60.的王家山矿区为例,选择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及叠后时间偏移3种方法进行资料处理.实际处理结果表明:叠后时间偏移适用于地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区域;叠前时间偏移能解决共反射点叠加的问题,不能解决地下绕射点与成像点不重合的问题,主要适用于地下速度横向变化不太复杂的地区;当地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时,只有叠前深度偏移能够同时实现共反射点的叠加和绕射点的归位.  相似文献   

7.
叠前时间偏移对于中深层的复杂构造和断裂系统有着较好的地质成像效果,且能够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和准确归位成像,因而得以推广应用。针对山西某勘探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并对叠后和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叠前偏移成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山区煤层气地震资料处理,尤其是构造准确成像一直是个难题。通过在山西某煤层气地震勘探中叠前数据优化、速度场准确建立、叠前时间偏移等处理模块实现及效果分析,诠释了在山区煤层气地震勘探中叠前时间偏移较叠后偏移其独特优势,说明了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是目前山区煤层气地震勘探构造偏移成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昌武 《中州煤炭》2016,(9):130-134
皖江地区沉积多套页岩地层,是良好的页岩气储气层。页岩与围岩波阻抗较小,且褶曲与断裂构造发育,地形复杂,地震勘探激发、接收条件较差,原始资料信噪比较低,叠前使用多域去噪技术,分类、分频对不同数据集噪声进行精细分析和有效去噪。对低信噪比资料在资料处理各个阶段使用多个模块逐步压制各类干扰和提高信噪比,利用多聚焦成像技术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方法对复杂地质构造成像,可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再处理解释过程中,采用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新技术,实行目标处理,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化地质解释,满足了矿井生产对地质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西部山区地形复杂,地表地质条件差,成孔困难,信噪比低。该文以宁夏某勘探区为例,针对该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阐述了三维地震勘探从野外数据采集到资料的处理、解释等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绍伟 《中州煤炭》2018,(6):129-133
针对地震信号中有效信号数据存在重复性与冗余信息较多等特点,对比分析了传统的NLM算法与改进后的自适应NLM算法对地震勘探随机噪声压制,研究了不同SNR下的模拟地震信号以及两种方法去噪后的MSE和SNR对比,研究得出:当采用传统的NLM算法时,由于整个地震数据信号只利用一个滤波参数,忽略了信号区域内的不同噪声强度与结构特性,效果不佳;而采用自适应的NLM算法的滤波方法,能够较好的实现滤波的效果,模拟仿真信号与真实地震信号的滤波效果,有效验证了改进算法的自适应NLM算法对地震勘探随机噪声具有较好的压制去噪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长治经纺矿区勘探程度较低,又是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潜在区域。利用三维地震技术方法,掌握该矿区3号主采煤层发育的小于5m的小型断层及陷落柱等构造的分布规律。在研究区中部和北部识别出走向东西的12条正断层和1条逆断层,在南部识别出多处陷落柱。将地震属性和钻孔测井参数结合,通过相干性比较提取了平均反射强度、最大波峰、均方根振幅和瞬时频率4种地震属性,定量地分析了煤厚、含气量和孔隙度的发育规律,对地质构造和储层物性等的综合分析,探明了煤层气的富集区和最有利开发区域位于研究区中部。  相似文献   

14.
地震勘探波场分离与去噪处理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鸿雁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3):87-90,93
地下地质结构的复杂性造就了地震波场的复杂性,有效信号与干扰噪声相伴产生,如果不能很好地把它们彼此分离开来,就不能准确、有效地提取地下的地质信息,也就失去了勘探的目的和意义。因此,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有效信号的提取与干扰噪声的衰减显得至关重要,是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高保真度处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难点技术之一。针对地震勘探自身的特点和目前已有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和技术,阐述了一些地震波场分离与去噪处理的心得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煤田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田主要解决构造问题,因各地区地质情况的复杂程度不同,虽然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但构造解释的准确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石油物探方法的引进,煤田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高信噪比、高分辨率为精细解释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小波分析技术、方差体技术、图象处理等多种方法,结合已知采区的实例,对小断层做了精细构造解释,提高了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地震波阻抗反演是岩性地震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钻孔测井数据纵向分辨率很高的有利条件,对井旁地震资料进行约束反演,并在此基础上对孔间地震资料进行反演,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具有大面积密集采集信息的优势,从平面和立体角度研究煤层厚度及顶底板的岩性变化,推断煤系地层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大大提高了三维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及对地质问题的研究程度。该文介绍了Strata反演软件的原理和流程,通过实际煤矿采区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岩性与波阻抗之间的解释标准,说明了该方法在岩性描述中的良好应用与成果。  相似文献   

17.
二维地震勘探在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中对于了解地质构造特征及推断煤层位置是较为经济有效的手段,选择合理的野外工作方法和数据采集方法是取得二维地震数据的关键,对折射波进行静校正、噪音压制、振幅补偿,采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子波整形、多道统计脉冲反褶积等方法手段进行数据处理,结合对钻探工程进行的数字测井,在取得准确的地层岩性声速参数后,对二维地震数据进行二次解释,基本能够准确推断煤层埋深及分布情况,为进一步钻探验证工作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开化黄山矿区钻孔偏斜规律研究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深部矿产资源勘查中,孔深500 m的钻孔越来越多,钻孔偏斜问题日显突出。根据浙江省开化黄山矿区萤石矿勘查钻孔测斜数据,对钻孔偏斜的原因从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钻孔偏斜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斜孔钻进特殊的车轮效应是引起钻孔方位向钻头自转方向偏斜的基本原因;特殊的地质构造和不当的施工工艺是造成钻孔偏斜异常出现的重要因素。因此,预防钻孔偏斜的措施必须从地质设计和钻探施工工艺2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煤炭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能源,随着勘探区块的逐渐减少及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加,对地震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勘探技术在工作区的运用表明,高信噪比的原始数据、准确的处理流程以及资料的精细解释是获得丰富地质成果的基础。区内通过地震勘探工作,初步查明了新生界的埋藏厚度及二1煤层底板变化趋势,并首次对区内一1煤层的隐伏露头位置进行了确定,为以后该区基岩地质图的修编提供了丰富资料。  相似文献   

20.
煤层厚度解释一直以来是地震勘探的难点。本文从反演理论入手结合三维勘探区反演实例,分析了不同地区反演的效果,直观地反映了煤厚的变化,结合钻孔资料分析煤层宏观结构变化,为地质判层提供了充足的依据,获得了信噪比较高的地震资料和丰富的地质成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