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为了充分发挥江汉平原富硒资源优势,促进地区富硒资源开发利用,天门市开展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计划打造江汉平原富硒产业园。调查结果显示,天门市张港地区表层土壤Se平均含量为0.33 mg/kg,总体达到足硒水平,北部地区土壤达到富硒,且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处于安全水平。通过农作物调查研究发现天然富硒小麦、黄豆、油菜、玉米、花菜等优质农产品,其中小麦、黄豆、油菜的富硒率达100%。土壤中有效Se与总Se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总Se含量增大可增加有效量Se;与S、P之间为中等正相关。玉米、黄豆、花菜Se富集系数与K2O中等正相关,而与P呈负相关关系;小麦Se富集系数则与土壤P、K2O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Si O2呈中等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宜城市东南部地区土壤中硒元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表层土壤中硒元素的平均含量为0.31 mg/kg,总体足硒,局部富硒,富硒土壤面积达30 km~2;农作物样品中,小麦有90%、水稻90%、玉米96%、白菜40%达到了富硒农产品的标准;农田区As、Hg、Pb等主要重金属有害元素含量符合国家关于无公害、绿色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因此,在该地区开发优质富硒农产品,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危害大,为开发利用赣南地区富硒土壤和富硒农产品.笔者利用赣南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采集的各类农作物及根系土测试数据,对研究区不同品种农作物硒含量特征、富硒能力和富硒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赣南地区豆角、花生和水稻等农产品中硒含量较高和富硒能力较强.参照国家各类农产品富硒标准,研究区玉米、辣椒、茄子、水稻的富硒率较高,具有开发相应富硒农产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危害大,为开发利用赣南地区富硒土壤和富硒农产品。笔者利用赣南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采集的各类农作物及根系土测试数据,对研究区不同品种农作物硒含量特征、富硒能力和富硒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赣南地区豆角、花生和水稻等农产品中硒含量较高和富硒能力较强。参照国家各类农产品富硒标准,研究区玉米、辣椒、茄子、水稻的富硒率较高,具有开发相应富硒农产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天然绿色农产品,通过对河南省灵宝市寺河山一带开展富硒土壤调查,发现寺河山一带土壤硒含量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足富硒土壤面积较大,呈集中连片分布。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适中,土壤重金属含量低,环境清洁,开发天然绿色农产品的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具有种植优势的红富士苹果,富硒能力较强,质量安全,为天然富硒绿色果品。建议对当地富硒等土壤进行保护性开发,树立苹果富硒品牌,开展富硒功能产业布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6.
对沙洋县水稻种植区调查研究发现,区内土壤总硒平均含量为0.28 mg/kg,土壤有效态硒平均含量为6.38μg/kg,土壤整体呈中性,有机质含量均值为21.79 g/kg,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均值为18.78 cmol/kg。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壤有效硒与土壤有机质、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呈负相关,与土壤酸碱度呈正相关;稻米硒含量与土壤有效硒和土壤总硒呈正相关,总硒相关度高于有效硒。因此,在江汉平原提高土壤有效硒含量的方法主要有减少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土壤酸碱度、降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提高水稻籽粒富硒系数应保持土壤酸碱度呈中性适当偏碱,过酸过碱都会使水稻富硒能力呈现不稳定波动,提高土壤总硒比提高土壤有效硒更有利于水稻籽粒富硒。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湖北省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湖北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的收集和综合分析研究,总结省内不同农作物的富硒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种农作物的富硒性能大小为黄豆小麦水稻玉米,农作物对土壤硒的吸收富集受作物种类、土壤pH、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较大。进一步研究发现,水田作物水稻硒含量与其土壤硒含量密切相关,受土壤pH的影响较小;而小麦、黄豆和玉米作为旱地作物,其硒富集系数在土壤偏碱性条件下大于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的,说明碱性土壤有利于旱地作物对土壤硒的吸收富集。  相似文献   

8.
通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研究显示,京山县钱场—新市地区土壤富硒资源丰富,土壤中硒元素含量平均值为0.4 mg/kg,土壤硒元素含量变化范围为0.1~26.4 mg/kg,按照富硒土壤评价标准,研究区共圈定富硒土地面积47.78 km2,富硒区主要分布于新市镇水峡口村—五四村—高潮村一带及钱场镇七宝山村—刘岭村—方岭村一带。对土壤—岩石地球化学剖面研究分析,研究区土壤硒异常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且岩石在成土过程中对Se元素有次生富集作用。研究区大宗农作物富硒状况良好,其中水稻、小麦富硒水平达到44.7%、100%。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湖北省恩施州富硒高镉土壤区中富硒低镉农作物,有利于恩施富硒农业的良性发展,有益于恩施富硒土壤资源的保值和增值,以恩施州目前已经所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区域为研究区,圈出富硒高镉土壤区,选择区内常见7大类农作物的硒镉含量和对应的根系土硒镉数据,整理分析出农作物硒含量、镉含量、富硒系数、镉吸收系数、富硒率、镉超标率,进一步筛选数据,分析对比农作物在高品质区间的硒含量,把以上的各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恩施富硒高镉土壤区内,玉米、茶叶为优质一类,是恩施富硒高镉土壤区富硒较好但镉含量偏低的优质农作物,筛选结果依次是玉米、茶叶、水稻、白菜、萝卜、土豆、魔芋,特别是玉米富硒能力强且镉含量较低,镉超标率较低,而土豆和魔芋富硒能力较弱,富镉能力较强,镉超标较严重,因此魔芋和土豆不适宜在富硒高镉土壤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通过1∶5万表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对仙桃西南部3个乡镇土壤及农作物硒元素含量的数据研究,发现区内土壤表层总量硒平均值为0.322 mg/kg,背景值为0.315 mg/kg,高于江汉平原及全国背景值;富硒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45 mg/kg,变化范围0.40~0.69 mg/kg,存在富硒地块面积约57.11 km2,占调查区面积11.56%;采集农作物样品183件,达到江西省富硒标准134件;土壤富硒区内采集农作物样品93件,达到江西省富硒标准82件;土壤富硒分布特征表现为北低南高并呈带状分布明显,主要受成土母质和沉积环境双层的控制;农作物则表现为散状分布,无明显规律;研究表明该地区土壤富硒与农作物富硒存在多因素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养分指标和土壤理化指标测试数据,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分别评述了崇仁县过埠-杰坝地区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等级,进而将两者进行叠加分析,划分调查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过埠-杰坝地区土地质量总体良好,初步圈定无公害富硒土壤面积69.41 km2,集中连片无公害富硒农业基地3个,可建立中小型无公害富硒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12.
本介绍了江汉平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主要成果及其将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青海西宁-乐都土壤硒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结合不同地质单元和成土母质的硒含量的特点,以及对硒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的讨论,确定了第三纪西宁群为富硒土壤的直接来源,拉脊山高硒火山岩为硒的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提出了西宁-乐都富硒区富硒土壤的成因类型。即拉脊山高硒火山岩在咸水湖退缩阶段,经过复杂的迁移过程,富集于第三纪西宁群祁家川组等地层,最终在这些地层上发育成壤,形成可供开发利用的富硒土壤。  相似文献   

14.
江汉平原构造演化与中、古生界成藏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平原自晚元古代变质基底形成,中扬子准克拉通化之后,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以及晚燕山~喜山期四次大的构造旋回,空间上形成了海盆、煤盆和盐盆纵向叠置的"三层楼"构造格局.江汉平原构造的复杂演化过程,使江汉平原海相地层具有改造盆地的特点,也决定了本区的成藏基本地质要素动态演化的复杂性,即"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之高极为鲜见,后期改造十分强烈",造就现今江汉平原海相改造盆地油气成藏规律与原型盆地的成藏规律差别极大,因此具有早期聚集早期成藏、早期聚集晚期成藏、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及次生混源等多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5.
江汉平原是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的平原,因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丰富的水资源条件,使得湖北境内存在大量的湿地资源。通过对湖北仙桃地区人工湿地系统的水文地质研究、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地表水交互研究以及水化学性质的分析。建议在江汉平原固有湿地系统上建立更多人为干预的湿地系统体系,既能净化环境,又可以节约资金,使湿地资源利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平原区与膨胀土有关的边坡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开展江汉平原膨胀土基本特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膨胀土成因类型与分布、物质成分特征、物理化学特征、结构特征以及膨胀土胀缩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各类工程建设提供区域性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江汉平原武汉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探讨多目标地球化学数据处理自动化的实现方法,并采用可视化编程技术开发了一套数据预处理系统.该系统运用于项目中,实现了原始数据处理自动化,建立了较完备的地球化学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红外光谱(MIR光谱)开展了五常大米的结构研究,实验发现:五常大米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OH-五常大米、νas CH2-五常大米、ν酰胺-Ⅰ-五常大米、ν酰胺-Ⅱ-五常大米和νC-O-五常大米。进一步开展了五常大米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303~393 K),五常大米主要官能团对应的吸收频率和强度均有一定的改变,而五常大米的热稳定性进一步降低。本项研究拓展了MIR光谱及TD-MIR光谱技术在重要农产品(五常大米)结构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9.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有利区层序样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油气成藏背景,研究了成藏有利区层序样式基本特征,预测了油气成藏有利区。认为在具备盖层条件的前提下,有利区应该具备的条件是烃源条件和储集条件配置关系良好。下古生界总体上保存条件优越,有利区主要位于湘鄂西、宜昌斜坡和江汉平原南部;上古生界总体上保存条件差异性明显,有利区主要位于渝东-鄂西区和江汉平原区。  相似文献   

20.
黑土是自然界最肥沃的土壤,其性状好,肥力高,是最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黑龙江省望奎县位于世界著名的中国东北黑土带上,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对望奎县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研究评价。通过采集耕作层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该区土壤中砷、镉等八项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参照相关标准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的研究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望奎县一带黑土地土壤中砷、镉、铬、铜、汞、镍、铅、锌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普遍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作物生长或土壤生态环境的风险低;研究区99.49%为一等清洁土壤,土壤环境质量优良。研究可为望奎县绿色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