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比较经济的建井模式是基建投产少、建设周期短,达产快,效益好的模式,通过对新集成区建井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先近后远、先后后差、边产边建、滚动发展,充发发挥设备功效,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建井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煤矿建井阶段的智能化发展需求,提出了“智能化建井,建智能矿井”的定义与科学内涵,阐述了智能化建井在煤矿智能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西部地区建井面临地质条件复杂、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智能化建井装备研发滞后及工程技术突破难等问题;构建了由感知层、传输层、边缘层、平台层和执行与应用层组成的智能化建井系统总体架构,研发了由斜井掘进控制、竖井钻进控制及综合保障系统构成的智能化建井协同控制系统;总结了煤矿智能化建井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工艺设计、智能装备研制、控制系统研发、现场工程示范的一体化研究思路,解决煤矿建井过程中全断面机械破岩效率低、掘进复杂地层难、地下水防治及井筒稳定性与支护困难的技术难题。通过延长石油集团可可盖煤矿的智能化建井工程实践,形成了斜井敞开式全断面智能掘进工法,实现了斜井掘进“探-掘-支-锚-运”一体化作业;形成了竖井“一钻完井”智能化钻井工法,实现了竖井钻进“井下无人施工”本质安全作业,打造了行业智能化建井的工程与技术示范,形成了煤矿智能化建井的“延长模式”。最后结合煤矿智能化发展趋势,提出煤炭行业建井应共同遵循的原则与目标、当前工作和发展方向,并号召全行业聚焦智能化建井技...  相似文献   

3.
鹿志发 《中国煤炭》2003,29(10):9-11
介绍了神东矿区“一井一面、300人、年产商品煤1000万”长壁开采和“矿队一级直线式管理100人年产商品煤120万t”的短壁开采两种高产高效矿井模式,分析了两种模式对我国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庄煤矿主、副、风井筒施工中应用“三同时”建井新技术,缩短了注浆占用井口和注浆占用井筒掘砌的时间,达到了缩短建井工期的目的,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三同时"建井新技术在刘庄煤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庄煤矿主、副、风井筒施工中应用“三同时”建井新技术,缩短了注浆占用井口和注浆占用井筒掘砌的时间,达到了缩短建井工期的目的,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煤炭工业科技发展的思路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十五”期间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 ,提出的 5项重点任务是 :建设高效集约化矿井、发展洁净煤技术、煤矿安全技术、煤矿深井建井技术和快速掘进与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7.
“一手抓基建,一手抓生产,生产、基建并重”的发展我国煤炭事业的基本方针,要求我们必须多建井,快建井,建好井,以满足国家“四化”建设对能源的迫切要求,而从1977年开始的等级队竞赛,用雄辩的事实表明:大力普及等级队,使等级队大面积丰产,是快速、高效、优质、低耗建设新矿井的强有力的组织手段,是缩短建井工期、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的有效措施。河北省煤炭建设第四工程处承建的显德汪矿井,就是很有说服力的范例之一。 位于我省邢台地区沙河县境内的显德汪矿井,设计年产90万吨,82年9月底建成,包括准备工作1年在内,只用了5年  相似文献   

8.
目前井丛场的试油作业仍是单井试油的重复,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占用较长的施工周期,工厂化整体试油的作业模式还未真正的实现。如何对井丛场完钻井快速试油投产,缩短井丛场整体建设周期,是备受油田建设者关注的问题。为此,根据井丛场的作业特点,设计了一套井丛场各井通用的内控主流程。按照是否打开油气层开发了两种“连续油管+修井机”的联合作业模式,即分井组的作业模式和修井机追踪连续油管作业模式。现场应用表明,开发的作业模式能够以最优的设备数量、合理的井场布局、优化的作业方式、高效地完成井丛场试油完井作业,有效缩短井丛场试油周期,大幅提高井丛场建设的经济效益。研究结论对指导井丛场优质高效的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神东矿区快速建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茂森 《煤炭科学技术》2004,32(10):17-19,6
通过分析神东矿区建设的发展进程,介绍了神东矿区快速建井模式的形成和主要内容,阐述了以斜硐开拓、矿井无盘区布置、辅助运输无轨胶轮化、连续采煤机快速掘进和锚杆支护等为核心的快速建井模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建井施工中,大胆施行设计改革,通过对井筒支护,巷道布置,回采上限,水 及建井模式的设计改革,缩短建井工期,初步0.3Mt/a的矿井仅用27个月建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