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州航空港区是2013年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经济综合试验区。目前航空港区建设突飞猛进,但其规划只重视地面规划,对地下空间规划缺乏统筹考虑。本次评价选取城市地质环境作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各影响因素,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航空港区进行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航空港区各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区和较适宜区面积达到研究区总面积一半以上,整体情况较好。通过郑州航空港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能够促进地下空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地下空间重要的国家资源 开发利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构成城市建筑物的发展历史看,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地下空间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全球陆地地表被各类工程建筑物等占去1/6,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加剧,土地的承载力加重,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是必然趋势。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综合化、分层化与深层化、城市交通地下化等,提出了把地下空间开发作为国策、纳入城乡规划的法制轨道及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技术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开挖技术和设计施工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推进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利用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建立多维度、多属性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实体模型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通过信阳市浉河区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模型项目,探索利用现有的工程勘察资料,并基于Quanty View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建立三维城市地质模型,并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行资源评价。模型实现了对地质数据的整合、建库和管理,以期实现地质信息与成果的数字化、三维可视化和充分共享,为城市规划、建设、安全运行和高效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当前,郑州市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发展面貌日新月异,但是带来土地紧缺、人口激增、道路堵塞等问题,而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则可作为有效应对措施。研究了郑州当前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应用前景,分析了当地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工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从地学角度为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融合期青少年的语言态度和语言选择,反映了未来长株潭城市群的语言发展趋势。调查表明,长株潭的城市融合后青少年选择的第一语言是普通话,其次为长沙话,但各地的方言也不会消失。长株潭融合后语言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甘翔 《工程建设》2005,37(2):1-6
介绍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分析论述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优势、劣势,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就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一定的阐述,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来更高效的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缺和城市的快速发展的矛盾,以便城市能够快速钎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质装备》2002,3(3):40-41
1997年10月27日建设部令第58号发布,2001年11月20日根据《建设部关于修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适应城市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长沙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影响程度,评价长沙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本文在分析长沙市城市地质环境的基础上,从自然地理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条件四个方面,构建了由4个第一级指标(准则层)、12个第二级指标(指标层)组成的长沙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了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岩土体类型、岩土体结构和地质承载力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影响最大;长沙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适宜性等级可划分为良好区(Ⅰ)、较好区(Ⅱ)、一般区(Ⅲ)以及较差区(Ⅳ)。Ⅰ至Ⅳ区面积占比依次为:22%、25%、36%、17%。Ⅰ-Ⅱ级区域岩土体结构稳定,地基承载力高,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条件总体较好;Ⅲ-Ⅳ级区域岩土体结构复杂,地基承载力较差,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条件总体较差,地下工程建设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成本较高。该评价结果可为长沙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武汉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武汉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对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诱发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利用区划,指出各区在地下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工程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对于这样一个部分信息确知、部分信息不确知的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综合评价问题,由于统计数据十分有限,且数据灰度比较大,用基于MAPGIS的灰色评估法进行评价比较适宜。以合肥市滨湖新区浅层地下空间为例,在对浅层地下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发育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评估法,对影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最基本的因素———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4因子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借助MAPGIS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区,科学反映和度量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为滨湖新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及智慧城市的建设,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达到了空前规模,但是地下空间的传统测量方法效率低,总体精度较差.为此,文章试验了一种基于3D SLAM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测绘新方法,利用手持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对过街人行隧道的内部及相关地面建筑物进行扫描,加入地面控制点校准,经过解算,获取高精度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点云数据,并提取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快速三维测绘.试验表明,3D SLAM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作业高效、信息丰富、测量精度高等优点,为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测绘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矿区采掘过程中形成的废弃地下空间给矿区甚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转型带来许多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转型的契机。资源枯竭型城市与矿区需要协同发展,其中与城区型矿区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如何在"矿城"协同生态转型的基础上,实现城区型废弃矿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立足于城市发展的视角,将废弃矿区置于城市整体格局的层面,提出"矿城"协同转型是矿区地下空间开发的潜在模式,并依据区位因素对地下空间开发模式的限制,系统化地提出了城区型矿区地下空间二次利用的三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岩土体可利用性研究中需要考虑的工程地质因素,将地下空间按不同深度分为0~10m浅层区域、10~50 m中层区域和50 m以下深层区域,从而根据不同深度的工程特性对岩土体可利用性进行划分,并探讨了划分依据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分析论述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优势、劣势,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煤矿地下空间容量估算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煤矿地下空间科学利用为主线,以提升煤矿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为目标,系统调研分析了我国煤矿地下空间容量,首次绘制了全国生产煤矿井下可利用空间分布图、距地级市50 km内煤矿可有效利用的地下空间分布图、全国煤矿有序退出井巷可利用地下空间分布图,并由此建立了煤矿地下空间的判识和估算方法,对煤矿采空区可利用地下空间进行了估算。进行了不同开发利用功能的围岩适建性研究,提出了煤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六大设计原则和四大设计理念,系统提出了煤矿地下空间利用的方向、技术及构想。结合京西煤矿地下空间可利用容量、关停顺序和内外部建设条件提出了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目标,作为典型案例设计了京西煤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地下工程的若干环境地质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武汉市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日渐突出,本文针对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所引发的工程环境地质负效应,分析其成灾原因,并结合其具有突发性、潜在性、隐蔽性、社会性等特点,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力图能使该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武汉市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护、地质资源合理利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探明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废水重金属污染情况为目的,基于2002-2015年三市工业废水重金属排放和矿业经济面板数据,运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及回归分析方法阐述了重金属水污染物排放的年际变化与空间特征,定量解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工业重金属排放的成因。研究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废水重金属排放总体下降,等标排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Hg、Cd、Pb、As、Cr;株洲是Hg、Cd和As的主要排放区域;湘潭是Cr、Pb和As的主要排放区;长沙不再是工业废水重金属污染排放的主要区域;三市矿业总产值、利润总额及从业人数对重金属排放的影响显著为负,能源耗用与重金属排放呈显著正向驱动关系,因此建议继续调整矿山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矿业领域科技创新,推进绿色矿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论文首先以京津冀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的数据样本,依据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了2011—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指数,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剖析了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水平、时空演变趋势及空间集聚效应。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先弱后强的态势,2011—2015年耦合协调度明显下降,2015年之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则明显回升,其中,耦合度持续上升,耦合情况向好及以上的城市占京津冀城市群中城市数量的84%以上;2)协调度时空格局基本未变,除北京协调度始终保持高位以外,沧州、天津、唐山、秦皇岛四个城市始终处于第二梯队;3)从高质量发展空间演变格局来看,北京、天津和廊坊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域,整体呈现出从中心向东南外围辐射,且从东南向东北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4)从空间相关性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质量在空间结构上存在正的全局自相关,发展质量较高的城市在地理上往往更接...  相似文献   

20.
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地质资料在城市群建设中的作用对我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地质问题,说明了地质工作在城市群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利用现有地质资料服务城市群的开发利用形式,分析了地质资料在促进城市群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一方面为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工作部署提供了基础背景资料,另一方面为我国城市群地质环境管理和资源配置提供了决策参考。结果表明:地质资料中蕴含大量的基础地质信息,要充分利用已有地质资料为城市群建设发展提供数据资源,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积极从新思路、新方式上为优化城市群建设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