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紫金山铜金矿床Ⅺ号铜矿带位于矿床的深部,是探讨矿床深部是否有斑岩型矿床找矿潜力的理想区段。在资料收集、详细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Ⅺ号铜矿带主成矿阶段与铜蓝、蓝辉铜矿等密切共生的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Ⅺ号铜矿带主要发育液相、气相、CO_2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00~260℃和300~360℃,盐度介于0.35%~33.40%NaCl eqv;包裹体成分主要为H_2O、CO_2、NaCl、CO_3~(2-),成矿流体属于NaCl-H_2O-CO_2体系。综合分析发现,Ⅺ号铜矿带成矿流体同时具有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因而判断Ⅺ号铜矿带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叠加部位,紫金山铜金矿床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在其深部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紫金山铜金矿床XI号铜矿带位于矿床的深部,是探讨矿床深部是否有斑岩型矿床找矿潜力的理想区段。在资料收集、详细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XI号铜矿带主成矿阶段与铜蓝、蓝辉铜矿等密切共生的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XI号铜矿带主要发育液相、气相、CO2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00~260°C和300~360°C,盐度介于0.35%~33.40% NaCl eqv;包裹体成分主要为H2O、CO2、NaCl、CO2-3,成矿流体属于NaCl-H2O-CO2体系。综合分析发现,XI号铜矿带成矿流体同时具有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因而判断XI号铜矿带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叠加部位,紫金山铜金矿床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在其深部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主要是美国学者White(1981)、Cox、Guilbert等研究环太平洋火山—岩浆带高地热异常地区中热液和热泉成矿作用过程所建立的类型。随着近年来一系列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的发现,它已经成为重要的贵金属矿床类型之一,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热点。近年来的矿床学研究在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岩浆背景、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突破。主要通过从成矿的宏观以及微观2个方面,着重从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成矿年代,成矿流体类型,演化,矿质来源,迁移沉淀,简要阐述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的形成过程,为今后寻找类似矿床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卡林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卡林型金矿床为微细浸染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多产于渗透性良好的、未经区域性变质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硅质岩中。矿石多为浸染状,金的粒度多为显微—次显微级。中国的卡林型金矿的成矿时代主要分布在80~170Ma,矿石多赋存于背斜构造倾伏端、背斜轴转折端及背斜翼部,受构造控制明显。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流体具有多源性,成矿热液为中—弱酸性的低盐度流体,其中可能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有机质在成矿过程中也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云南老寨湾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老寨湾金矿床是滇黔桂三角成矿区中一个低品位大储量微细粒金矿床,赋矿地层为加里东古隆起面上泥盆系下统细碎屑岩.通过对老寨湾金矿床热液成矿流体包裹体成分、流体密度、成矿压力、成矿深度和硫(S)、氢(H)、氧(O)同位素诸方面初步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属中低温(110~253 ℃)、低盐度(23.86~11.2 Wt% NaCl)、低密度(0.97~1.08 g/cm3)的流体,属于(SO2-4)Cl--(K )Na 水化学类型,成矿环境为浅成(0.21~1.14 km)环境.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地幔分异流体与大气降水、地表水交换的产物.老寨湾金矿床属浅成中低温低盐度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革档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富宁革档金矿含金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这些包裹体可分为富液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和气相包裹体三种类型。金成矿主要分为三期:成矿前期、主成矿期和成矿后期,其中主成矿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10~260℃;成矿热液盐度主要范围为4.55%~6.38%,并且从成矿早期到晚期盐度呈逐渐降低趋势;流体密度较大,一般大于0.80g/cm3,流体的pH介于6.13~6.77。上述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革档金矿的成矿介质为中低温、低盐度、弱酸性的还原性热液流体,革档金矿为浅成-中低温渗滤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花罗村金矿位于元古宙—古生代浅变质含碳碎屑岩、泥质岩中的含金成矿区,属于桂东粤西下古生界浅变质岩含金成矿区。矿区地处桂东台陷区的大瑶山凸起部位,整个桂东地区处于大黎、陈塘、古袍断褶带中。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其含矿热液沿断裂通道产生运移流动后,于断裂压扭破碎部位富集成矿,故矿床应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矿体特征及主要找矿标志,为矿区下一步找矿预测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地区位处扬子古陆边缘,燕山期广泛分布着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矿床类型以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为主。通过对黔西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成矿要素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成矿能量、成矿空间、成矿时间等要素,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该金矿为火山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9.
峪耳崖金矿属冀东地区一大型金矿床。根据脉体穿切关系和矿物交代关系,将峪耳崖金矿床分早、中、晚三个成矿阶段。峪耳崖金矿床发育三类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CO2±CH4流体体系,主成矿期压力为64.3 MPa,相应的成矿深度为2.14km,属浅成矿床,随着流体的演化均一温度有下降的趋势,而盐度和密度却有上升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含矿热液在上升过程中熔融其围岩引起的,本区金矿的主要矿源层来自于太古宙的变质岩,并具有幔源的特点,水-岩反应作用及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是导致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尹得功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Z1):266-268
哈尔拉金矿主要受由英安斑岩蚀变而来的次生石英岩控制,少部分矿体产于硅化凝灰岩中.矿石类型以蚀变岩型金矿石为主,经历了浅成岩侵位的早期金矿化阶段、韧性剪切作用下的中期石英-硫化物金矿化阶段、次生淋滤富集阶段三个主要成矿阶段,最终形成了与浅成斑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并与东部的斑岩型土屋铜矿床构成了大南湖晚古生代岛孤环境下的铜、金斑岩型成矿带,这对该地区的斑岩型铜、金矿的寻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是湖南的重要矿种之一,本文通过对湖南近年来金矿床勘查进展及其主要类型、主要成矿时代、主要矿集区等的分析与归纳,总结了湖南金矿成矿规律。湖南金矿床具有类型多、成矿时代杂、线性分布的特点。金矿成因类型主要为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矿床、岩浆热液型矿床(层间破碎带型)、岩浆热液型矿床(微细浸染型或卡林型)、变成型石英脉-交代石英岩型矿床、变成型蚀变破碎带型矿床、砂矿型矿床。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共同控制金矿带的分布及金矿床的定位。金矿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集中分布于21个五级成矿带内,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组,13个成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浙东山门地区铜矿床的分布规律及地质特征,并对该地区铜矿床进行找矿预测,首先系统分析了区内地质、物化遥特征,然后对产出于该地区的半岭—黄施岙一带铜矿床(山门铜矿床)的产出状态、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围岩蚀变、控矿因素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1区内铜矿床成矿的同时具有浅成热液和斑岩成矿系列的某些特点,简单地以构造热液充填或典型的斑岩成矿理论指导找矿是不合理的,应以与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型铜多金属矿作为主攻对象;2矿区所见矿化大多属高位或远端的矿化,其延深部位是现阶段找矿的主要目标,而斑岩成矿则可能在更深处。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区"五位一体"的找矿模式,即针对NW向断裂裂隙带、次级火山机构、多期次的潜火山-侵入岩、蚀变分带特征和物化探异常等5种不同的矿化类型提出了具体的找矿思路,为区内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彻底查清磨子潭—晓天火山岩盆地内产于南破碎蚀变破碎带金矿资源及资源量的分布情况、赋存层位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及内在关联性,基于区内大量地质勘查资料,并结合地质填图、剖面测量、系统取样、同位素样品采集与研究、包裹体测温等技术方法,对汪家冲—郎岭湾地区矿体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温压条件以及成矿模式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表明:1黄铁矿w(34S)-1.8‰~+2‰,具有下地壳或上地幔深源硫的特点,Pb同位素组成特征说明大部分铅属于深源的正常铅;成矿流体以岩浆水混入大量天水为特征;石英包裹体主要均一温度100~150℃,爆裂温度300~350℃;区内金矿床属中—低温火山热液型金矿。2区内金成矿模式为初始原生矿源层的形成,早期金预富集,中生代燕山期伴随深成岩浆侵入与爆发,金的再活化、迁移与富集,最终形成了不同成矿类型的金矿床。上述分析结果对于进一步厘清区内成矿条件及矿床成因、建立成矿预测模型以及开展深部金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大兜 《现代矿业》2020,36(9):6-11
胶莱盆地位于牟平—乳山金成矿带,构造岩浆活动频繁,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优越条件,是胶东地区又一重要的金及铜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区。为探讨该金矿区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通过对龙口—土堆金矿及周边金矿床矿化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得出:胶莱盆地东北缘金矿床总体受控于区内北东向的桃村断裂、龙口—土堆断裂、朱吴—崖子左行走滑断裂构造系统及其形成的拉分盆地边缘的铲式滑脱构造系统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岩浆的混合区,含矿流体在向上运移的过程中萃取了荆山群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在(120±10)Ma沿盆缘北东走向的滑脱构造系统及其次级断裂内交代、充填成矿。在酸性流体环境下形成以硅化、绢云母化蚀变为主的黄铁矿化蚀变岩型金矿。提出了胶莱盆地东北缘金矿集区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龙江亭铜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相关研究,探讨了成矿期次阶段、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规律,认为该铜矿床为浅成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其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火山活动有关,具有典型的浅成中(低)温热液蚀变矿化特征,指出矿床找矿标志,预测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张春鹏  王恩德  陈江 《金属矿山》2012,41(11):90-93
结合近年来在大兴安岭成矿带取得的最新工作成果,认为可将大兴安岭北段金矿床划分成3个主要成矿区带,存在3次规模较大的金矿化作用,归纳和总结出2个主要金矿床成矿类型。通过对本研究区内典型矿床(点)的系统分析,确立金矿床找矿标识特征,为找矿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南,以期实现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老湾金矿床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北麓,是河南省最大的单体金矿床。为揭示老湾金矿成因,对老湾金矿床结构构造、岩石矿物组合、金矿物组成和赋存形式、成矿期次和成矿流体特征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老湾金矿的矿石结构构造和围岩蚀变特征与小秦岭金矿和胶东金矿具有相似性,矿物组合与西秦岭造山型金矿和胶东金矿类似。老湾金矿普遍有明金的存在,此为造山带金矿的重要特征。老湾金矿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分别为石英-粗粒自形黄铁矿阶段、石英-中细粒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老湾金成矿过程中有幔源物质的加入,成矿流体富含CO2且以深源为主混合有大气水,与造山型金矿典型特征吻合。矿石硫由深源岩浆与龟山岩组地层共同提供,并且随着成矿作用进行,地层所提供的硫源逐渐增加。成矿初始阶段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热液,后期大气降水含量逐渐增加。老湾金矿形成的锆石U-Pb年龄为加里东—印支期,结合矿床所处的东秦岭—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的构造环境,认为老湾金矿为南秦岭由南向北俯冲碰撞造山带型金矿。老湾造山型金矿与胶东金矿相似,成矿深度可达3 000 m,经钻探验证在垂深1 534.64 m钻遇金矿体,揭示了老湾金矿深部良好的找矿前景。上述分析对于该区进一步研究成矿规律以及发现深部第二找矿空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简要叙述了与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深部和外围找矿有关的部分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技术研究进展。与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勘查有关的成矿理论包括:绿岩带金矿新模式,浅成热液和斑岩铜矿的套叠模式,微细浸染型金矿深部找矿模式,铜镍硫化物深部找矿模式,金和铅锌矿共伴生模式等。相关的找矿技术包括时间域瞬变电磁法(TEM)、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金属矿地震方法、井中物探方法、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高精度磁法、高精度重力等。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总结土耳其库克罗恩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床控矿因素,总结了矿床成因。库克罗恩锑矿床矿化富集与地层、地质构造、蚀变等控矿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控矿因素分析,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库克罗恩锑矿为浅成热液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