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柳新煤矿开采的石炭二叠系下石盒子组2煤和山西组7煤为"三软"煤层。该煤层受小型断层构造破坏后在断层两翼产生的构造形迹与坚硬顶底板的煤层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对于小断层发育的采区,开采煤层层数多,厚度、形态、间距变化大,是影响采掘工作面的主要地质因素。应用煤层顶底板标志层特征和"三软"煤层受力后的断裂形态特点寻找断失翼煤层,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查明山东巨野煤田某井田内煤层的赋存、构造、煤层露头等地质情况,为煤矿开拓布置和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对该区域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本次三维地震勘探查明了区域内主要可采煤层3煤层的赋存形态,精确控制了区域内3煤层隐伏露头的位置和发育形态,解释了断层23条。  相似文献   

3.
煤层底板等高线能够反映煤层的空间形态,可以为煤矿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因此,根据煤矿地质勘探资料和煤层揭露数据快速绘制并动态修改煤层底板等高 线,是煤矿制图工作者必须面临的任务.基于RGIS提出了一种绘制煤层底板等高 线的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距离煤层群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脚树煤矿开采煤层属近距离煤层群,按煤层的上下顺序逐层开采,上部煤层开采后,使相邻下部煤层的瓦斯得到部分释放,尽管各煤层的瓦斯含量差异较大,但作为保护层开采结束后,其他煤层在实际生产中瓦斯涌出量的差异变小,而保护层开采是瓦斯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论文分析了山脚树煤矿21106回采工作面瓦斯来源,提出了相应的瓦斯治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障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5.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的构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是煤矿生产中最重要的地质图件,是煤矿设计、生产、储量计算的基础。本文从煤矿生产实际出发,对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的构造作了具体分析,提出了煤层产状确定、单斜和褶皱的识别、断层的鉴定和参数计算的方法,并提出了构造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生产矿井中使用采区地震勘探(三维或二维),既能节约资金,又能解决矿井延深急需补勘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影响煤炭生产的两大主要问题,即中小构造、煤层赋存形态,对煤矿的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维地震技术作为煤矿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手段,有效解决了煤层赋存地质问题,对巷道布设和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赵楼煤矿八采区和十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译,识别了新生界与奥灰顶界面形态,主要褶皱、断裂和岩浆岩的展布形态以及异常体、异常区的分布及导致因素;阐述了主采3煤层的深度、厚度和起伏形态变化,否定和修正了部分断层的形态和位置;新发现断层35条,并进行了勘探前后地层和构造变化对比。  相似文献   

8.
为查清汾西矿业集团公司双柳煤矿三采区南部煤层赋存形态和影响煤层开采的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特在双柳煤矿三采区南部进行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武平宁洋煤矿的地质构造特征认识及地质构造对煤层控制作用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煤层厚度变化和煤层形态的主要地质构造因素,对指导煤矿合理布置采掘巷道和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及找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煤层压裂泵是专门用于煤矿井下压裂,通过煤层压裂泵提供70~100 MPa的压力,将煤层压裂后抽采瓦斯,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防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抽采出的瓦斯气又能满足其他工业生产和民用燃气需要。煤层压裂抽采瓦斯工艺在煤矿生产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煤层压裂泵是实现该工艺的  相似文献   

11.
高亮 《中州煤炭》2016,(9):125-129
为了研究邢台含煤区2号煤层厚度变化的特点,基于以往煤田地质勘查孔及生产矿井资料,对2号煤层厚度、含煤面积及2煤灰分等分别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沉积环境、地壳不均衡沉降、古河流冲刷、后期构造及岩浆岩等因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研究认为: 区内2号煤层平均厚度为2.20 m,层位赋存稳定,其不可采范围小,主要集中在隆东、尧山和显德汪一带;区内2号煤层厚度总体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即:隆尧南断层以北为薄煤区;隆尧南断层至葛泉矿之间为厚煤区;葛泉矿以南为中厚煤区。诸多因素控制了区内煤层厚度的分布变化,其中沉积环境起着主导作用,古河流冲刷和后期构造仅影响局部地段,章村、显德汪一带受岩浆岩侵入影响较大,地壳不均衡沉降对该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吴清杰 《中州煤炭》2018,(2):117-121,127
通过对新安县城东南部地区主要含煤岩系地层、构造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确定二1煤层为新安县城东南部地区主要可采煤层,全区大部分可采,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结构较为简单,为单一煤层。区内褶皱构造发育,北部的新安向斜为一不对称的开阔状向斜构造,轴部向北西西逐步抬起,向南东方向倾伏,南部为一背斜构造,该背斜北翼与北部的新安向斜南翼之间被断层切割。在对区内钻孔中二1煤层顶板岩性研究分析对比后认为该区二1煤层之上的大占砂岩厚度及层位稳定,特征明显,易于识别,可作为明显的标志层。通过对所取得的煤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认为该区二1煤层属高瓦斯煤层,煤质属中灰、中高硫、低磷、高熔融性粉状贫煤,可用作动力用煤和民用煤。  相似文献   

13.
苌延辉  宋常胜 《中国矿业》2012,21(Z1):517-519
为了防治华阳煤矿9号、15号煤层的瓦斯灾害,通过对华阳煤矿瓦斯地质资料的整理,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并结合煤层相关参数的现场测定和实验室测试,研究了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上覆基岩厚度、煤层埋深等地质因素对9号、15号煤层瓦斯赋存、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华阳煤矿瓦斯含量整体沿着倾斜方向按线性规律变化,受地质构造影响,煤层瓦斯含量分布呈现走向不均衡性;华阳煤矿煤层上覆基岩厚度对瓦斯的影响与煤层埋深对瓦斯的影响基本一致;华阳煤矿瓦斯含量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新峰一矿地质特征,区内发现长度超过1 km的断层7条,对二1煤层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研究了煤层地质及煤质特征。研究得出,可采煤层为1层,二1煤层层位稳定,总厚度8.88 m,煤层结构简单,其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类型。揭露含煤地层总厚度480.76 m,含一煤至七煤共7个煤组,含煤共13层,总厚15.72 m;二1煤层属高灰、特低硫、特高热值煤,煤类主要为瘦煤,个别见煤点见有焦煤、贫煤、贫瘦煤,工业用途主要可作炼焦配煤使用,也可作动力用煤。研究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巴彦宝力格煤田的区域地层、煤层概况。着重分析了井田内地层岩性、地层厚度及可采煤层特征,并通过对地层及构造类型的分析,阐述了井田内地层及煤层特征。  相似文献   

16.
留设保护煤柱尺寸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留设保护煤柱留设尺寸受上覆岩层岩性、煤柱自身强度、采深、采厚以及煤层倾角等地质采矿条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地质采矿条件,探讨了保护煤柱尺寸随开采深度、开采厚度及煤层倾角等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煤柱尺寸的计算公式。指出,在同一矿区,不同的开采深度、开采厚度及煤层倾角的条件下,留设的保护煤柱的尺寸并不是传统认为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从而为保护煤柱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反射波地质属性,采用多元多项式拟合速度进行空间归位,控制煤层底板的起伏形态.采用钻孔约束波动方程反演波阻抗,结合钻探资料及合成记录,分析煤层反射波特点和类型以及与波阻抗剖面和煤层宏观结构的关系,解释了煤层厚度及煤层结构.初步控制了煤层起伏形态和煤层宏观结构及煤层厚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朝阳区10号煤层厚度、结构、煤层的变化规律研究,认为10号煤层为全区发育的特厚煤层,结构复杂,夹矸多,属于较稳定煤层。找出厚度、夹矸及煤质在全区的变化规律,为今后露天矿实际开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常村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预测常村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结合3号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构造煤厚度、底板构造曲率、顶底板相对力学强度等方面特征,构建了3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威胁区和非突出区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煤层瓦斯含量大于6.89m3/t、压力大于0.74MPa,单层构造煤累计厚度大于3.0m,煤层底板构造曲率|K|>50×10-6m-1,煤层顶底板相对力学强度大于20的区域是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  相似文献   

20.
杨兆彪  秦勇  高弟 《煤炭学报》2011,36(4):593-597
黔西比德-三塘盆地煤层群发育,具有特殊的控气特征。基于17个钻孔和4个探槽的煤层数据及11个勘查区600多个煤芯解吸资料,以0.3m作为单一煤层厚度的统计下限,采用煤层层数、煤层间距、煤层总厚度来表征煤层群的特征,探讨了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及煤层层数等值线、煤层间距等值线与煤层甲烷含量等值线之间的空间叠置特征。结果显示:煤层层数越多,煤层间距就越小,煤层厚度就越大,它们之间具有很好的乘幂关系。同时,发现煤层层数等值线、煤层间距等值线与煤层甲烷含量等值线分布在空间上高度吻合;在煤层甲烷富集区,甲烷浓度高的区域煤层层数最多,煤层间距最小。由此进一步说明,在煤层群发育区,煤层间距小、砂泥比低、整体煤岩封闭性好导致的煤层之间“叠加”封闭,是煤层气保存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