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露天转地下隔离矿柱的确定是露天转地下开采经常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于金属矿山地下安全生产极其重要。根据某铜矿的采矿工艺、开采深度以及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理论计算和FLAC3D有限差分法数值软件对不同厚度的隔离矿柱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隔离矿柱厚度为 20 m时,地下开挖导致的顶板变形较小且趋于平稳。20 m是该矿山隔离矿柱厚度的最优值,能够满足安全生产要求。该分析结果为露天转地下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露天转地下过渡期协同开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冶金矿山露天转地下的过渡期,由于露天与地下开采相互干扰,造成过渡期安全生产条件差和产量衔接困难,这一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针对过渡期露天开采境界内底部矿量、地下开采挂帮矿量的常用开采模式,提出了挂帮矿地下诱导冒落法开采方案,并从扩展露天地下同时开采时间与空间的需要出发,研究了露天境界细部优化方法以及露天地下协同生产技术,由此研发出露天地下协同开采方法。理论分析与海南铁矿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显著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有效提高露天转地下过渡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过渡期的产量衔接是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关键技术难题之一。以峨口铁矿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了矿山资源、露天生产现状、露天采剥进度计划以及地下开采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产能配合露天产能生产衔接和露天产能配合地下产能生产衔接两大过渡方案,并将其应用到矿山得出了最符合实际情况的产能平稳过渡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露天转地下生产矿山,大中型露天矿采场闭坑后改建为尾矿库之后作为尾砂的堆存场地,是露天转地下生产矿山露天坑综合利用有效方法。基于Geo Studio对露天转地下生产矿山露天坑治理稳定性进行分析,实现了矿山尾砂胶结堆排到露天转地下生产矿山露天坑,解决了地表回填露天坑和土地复垦的问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建立绿色矿山,树立企业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5.
《金属矿山》2013,(1):14
2012年12月27日,太钢峨口铁矿举行露天转地下工程开工典礼。目前太钢矿业公司峨口铁矿露天开采已接近尾声,为保证矿山生产的接续,进行露天转地下工程建设。露天转地下设计年产量750万吨原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露天转地下矿山最佳开采模式选择的技术难题,综合考虑影响开采模式的动态、静态、定量、非定量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权重理论(VWT)和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TOPSIS)方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4种候选的露天-地下同步开采模式进行综合评判优选。评判优选过程中,考虑到层次分析法等常规方法确定的常权用以评价各候选方案时可能会导致"状态失衡"的现象,依据变权重理论,根据各因素的组态(各因素的取值状况)的不同,适当调整其权重,以保证各因素的均衡性,进而利用TOPSIS理论计算出各方案的综合优越度,从而确定各开采模式的优越程度。将本文成果应用于某铁矿露天转地下同步开采模式选择,计算得到4种备选方案的综合优越度分别为0.087、0.767、0.898、0.723,从而确定方案Ⅲ为最优方案。其结果与工程实际中所得基本相符,在生产过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眼前山铁矿露天转井下采矿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鞍钢集团鞍山矿业公司眼前山铁矿露天转井下生产的需要,根据眼前山铁矿的矿体赋存条件和矿岩特性,提出了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生产中应该注意的覆盖层厚度及挂帮资源回收的2个主要问题,并对可能采用的3种地下开采的采矿方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VCR法和自然崩落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中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唐钢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生产过渡中诸如露天开采和地下基建期生产供矿、矿井开拓、露天与地下联合防排水等问题。结合矿山实际,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露天—地下联合开采露天矿合理境界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德清  赵广山 《金属矿山》1999,(10):14-16,53
对于在露天矿底部与地下矿顶部设置联合采矿层的露天-地下联合开采,依据露天-地下联合采矿的综合成本不超过地下开采成本原则,推导出露天开采极限深度计算公式,分析表明,设置联合采矿层的露天开采深度大于按传统方法确定的露天开采极限深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过渡期开采Ⅰ区地下采场结构参数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通过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对Ⅰ区9种不同方案的地下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地下开采时矿房和边帮的应力、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安全和经济角度出发,建立综合模糊评判模型,通过方案对比、综合评判,最终得出了合理的矿房结构参数,为确保矿山在地下采场和边帮稳定的前提下安全、经济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井工转露天开采矿山的特点,对某矿露天开拓与井工开拓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了井工转露天矿山端帮联合开拓和坑底联合开拓2种方式,并结合矿井实际生产地质条件对矿井扩建可行性进行了论证,采用相对投资回收期对各种开拓方式从投资与生产成本两方面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优选出了适合矿山由井工转为露天开采的露井联合开拓方式。结果表明:端部联合开拓符合某矿井工转露天开采矿山的生产实际,既能充分利用井工矿现有生产及运输系统,降低建设投资,加快露天矿建设速度,又可扩大矿山开采规模和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为建设高产高效矿山提供支撑,对于我国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资源条件适合的矿山实施井工转露天开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煤矿绿色开采的提出、概念及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绿色开采技术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保水开采、建筑物下采煤与离层注浆减沉、条带与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煤巷支护与部分矸石的井下处理、煤炭地下气化等,介绍了基于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开展的绿色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3.
绿色开采的概念与技术体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阐述了煤矿绿色开采概念的提出、内涵及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绿色开采技术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保水开采,建筑物下采煤与离层注浆减沉,条带与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煤巷支护与部分矸石的井下处理,煤炭地下气化等。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为绿色开采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4.
柿竹园矿地表塌陷给井下生产带来了一系列难题,如地表泥水混入井下导致矿石贫化且影响选矿,塌陷区北部和东北部高陡悬崖导致地表滚石和滑坡显现,塌陷区南部形成大跨度悬臂空区,不稳定间柱与 大采空区形成高危空区群、含矿大块堵塞出矿巷等。根据矿山现场调研、实测绘图和岩移研究,通过3Dmine软件建模,精准划分了塌陷区、过渡型空区、高危明空区、外围空区等。为解决该矿生产难题,提出了井下 与露天协同开采技术方案:首先采用低品位矿石充填塌陷区周边的高危空区群;再禁止塌陷区南部井下采出矿石,并在地表采用深孔爆破技术崩落悬臂矿岩;然后对塌陷区北部和东北部高陡悬崖实施地表削坡剥离和 利用低品位矿石回填塌陷区;最后在6~8 a内由地下开采过渡到露天开采,并探索性回采塌陷区内的巨块矿石。为减少前期剥离投入、缓解剥离境界外修路难的问题,结合环山贴坡布置螺旋型阶梯状剥离台阶、道路融 入山坡剥离境界等思路,利用3Dmine软件建模研究,优化确定了720剥离境界。同时,通过生产计划上图标识,及时更新协同作业区,实时微震监测地下采区和GPS监测塌陷区岩移等技术措施,实现了矿山协同开采的 动态监测与预警。研究表明:所提出的优化剥离境界思路和一系列露天与井下协同开采技术方案,解决了该矿当前的生产难题,为该矿露天与井下协同作业提供了安全保障,可为类似矿山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乔建永 《煤炭工程》2022,54(1):1-10
为了解决地下开采留设煤柱带来的回采率与离散位移致灾等问题,提出了将井田内工作面之间保护煤柱、末采大巷或上山保护煤柱一并采出的连续开采新思路。在全面分析现有工作面间无煤柱开采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工作面末采实现无煤柱贯通上山或大巷的新技术| 结合最低系统工作面的采煤方法与上一级系统的相关性,形成了“110/ N00工法末采无煤柱贯通上山或大巷”在内的连续开采新技术,应用复动力系统理论揭示了连续开采的动力学原理。最后,通过工程案例证实了连续开采技术思路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从而为井工开采在科研、设计与生产等环节提供新的技术范式。  相似文献   

16.
地下矿山职业危害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妮  郭进平 《金属矿山》2011,40(4):130-133
采矿业是职业病的高发行业。根据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构建了地下矿山企业职业危害评价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理论的地下矿山职业危害状况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标准和权重。应用实例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定量从各层次分项指标和总体角度反映矿山企业职业危害状况,可为矿山行业职业危害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露天矿开采过程地下未知采空区的探测与整治方法,实现露天矿安全开采与地下采空区处置的协同进行。以巨龙铜矿露天采矿过程中的地下采空区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空区探测及处置方法。结合露天矿开采条件及采空区状况,提出钻孔探测和三维激光扫描相结合的采空区探测手段。提出大直径深孔爆破崩落的采空区处置方法,消除采空区安全隐患、回采残矿资源。通过现场工业试验,验证了技术方案并大规模应用于矿山实际生产。研究结果表明:钻孔探测和三维激光扫描相结合的方式探测采空区精确简便,大孔爆破崩落处置采空区的方式安全有效,为高原露天矿开采过程中的地下采空区探测与快速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煤矿废弃井巷可作为废物处置的安全场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英臣 《煤炭学报》1999,24(4):429-434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和乡村生活垃圾和工业废物产生量迅速增长,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国外的经验,将废物转运到地下处置可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新出路.我国是采矿大国,特别是煤矿开采量很大,分布面积广泛,能否将煤矿开采形成的工作面、废弃井巷和其它地下空间利用起来,作为废物的永久处置场地,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煤矿地下可利用的空间能力,可处置废物的种类,废物地下处置的技术要求,井上、下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经济效益分析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充填采矿技术因其充分利用尾砂充填采空区,减少矿山尾废的地表堆存,抑制采空区沉降,有效确保矿山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得以在地下金属矿山广泛应用。胶结充填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对金属矿山开采产生了深远影响,解决了矿山生产诸多技术难题。从不同胶结充填技术的发展情况入手,重点论述胶结充填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对胶结充填技术实际应用成果分析,预测其在地下金属矿山的发展趋势,并基于智能开采、绿色开采、深部开采的理念,展望胶结充填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