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峰林平原是我国南方山水的典型代表,其特殊的岩溶地貌类型具有珍稀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的地质景观。但是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和强烈的人类活动,峰林平原区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地方的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威胁。本文简述了峰林平原水文地质结构特点、污染现状、成因及危害,提出了一系列从源头上解决峰林平原区地下水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岩溶地下河是我国西南岩溶区地下水赋存的主要形式,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貌以峰林平原和峰丛谷地、洼地为主,岩溶地下河的形成是由于地下水与岩石之间长期水-岩相互作用,但是岩溶含水介质的不均一性导致地下水的开采十分有难度,本文主要介绍利用示踪试验在解决群众用水困难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并重点介绍了示踪试验过程中示踪剂接收曲线所表示的地下河管道特征,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唐山中西部地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在唐山中西部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 ,分析了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动态特征。从区域性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趋势看 ,山间盆地和山前倾斜平原区地下水位略呈下降态势 ,年平均下降速率小于 0 4 5m a ,滨海平原区地下水位呈现较快下降趋势 ,年平均下降速率达1 15m a。地下水开采布局不合理和超量开采是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平原区的环境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对杭州市平原区的环境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环境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水化学分析资料的数据处理,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结合本区的自然地理、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探讨了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污染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该文依据水文地质条件将三屯河流域平原区划分为单一结构潜水子系统、多层结构潜水—浅层承压水子系统和深层承压水子系统。通过氢氧稳定同位素、氚同位素和碳 - 14的测试数据 ,分析了各地下水子系统的环境同位素组成 ,并初步讨论了地下水系统的水循环特点。  相似文献   

6.
三屯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组成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依据水文地质条件将三屯河流域平原区划分为单一结构潜水子系统和多层结构潜水 -浅层承压水子系统及深层承压水子系统。通过地下水水质简分析数据 ,分析了各地下水子系统中主要离子 ,TDS和水化学类型的特征及其变化 ,并初步讨论了地下水系统的水循环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和静县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从区域地质构造、地下储水构造、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质量及地下水动态等方面资料,分析评价黄水沟山前倾斜平原区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8.
淖毛湖是典型的盆地平原,在盆地内广泛分布着多层结构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新近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通过对该地区的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可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该地区地下水资源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闭坑矿井数量的逐渐增加,闭坑后的矿区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研究矿井闭坑产生的一系列水文地质效应,如含水介质条件、储水结构、地下水动力场、地下水化学场等的变化,阐明了矿井闭坑带来的地下水污染问题。根据地下水的埋深不同,初步将污染划分为浅层和深层污染两大类,由于污染模式的成因不同,又进一步对每类污染做了亚分类,并重点分析了各类污染的形成机制。最后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针对闭坑矿井提出了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输油管道及储油设施的渗漏会造成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影响地下水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地下水环境污染的修复及风险防范已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介绍了某输油管道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勘察与修复项目,通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查明了渗漏区域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下水流向与流速,确定了地下水体的污染范围.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对污染场地的污染程度进行划分,并对不同布井方式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了地下水修复治理方案.采取优化后的修复方案对污染场地地下水体进行修复,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论述了定靖平原的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和以更新统冲湖积层为主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形成的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 ;分析了冲湖积层潜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和富水性规律 ;揭示了高矿化地下水和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 ;探讨地下水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和以淡水为主 ,咸水为辅的综合利用途径 ;建议依据本区水、热资源特征及分布规律 ,遵循治理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结构 ,以水为本建立咸淡水结合 ,农、林、牧协调的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江汉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江汉平原实际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采用DRASTIC模型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污染脆弱性评价,分析了区内浅层地下水的防污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汉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泰安市地下水易污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外广泛应用的DRASTIC模型为基础,结合泰安市泰山山前倾斜平原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出适用于第四系孔隙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易污性评价模型--DRAMTSC 模型,对泰安市第四系孔隙水进行易污性评价,利用Arcview GIS技术生成了地下水易污性分布图.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平原区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四湖流域平原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山东省主要的农业与工业基地,地下水资源是区内主要供水水源。近些年随着人类经济技术活动强度的不断增强,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使居民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尽快制定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遏制当前地下水污染趋势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采用改进的DRAMTIC地下水评价方法,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评价,并对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峰林平原区是广西分布较广的一种岩溶地貌,该区人口密集,土地资源丰富,但受岩溶发育强烈影响,往往地表水缺乏,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网络状岩溶裂隙中,岩溶含水层给水度大,透水性好,水力坡度缓,地下水分布均匀,钻探成井率高。同时,地下水埋藏比较浅,岩溶发育深度小于100m,采用20~70m的钻井就可以开采,取水成本低。因此,可以通过钻孔取水工程,建设"抽水型"地下调节水库,来解决岩溶峰林区干旱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和延时性,一旦水体遭受污染将很难修复,不仅会影响所在地区人民的用水安全、破坏城乡生态、降低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农畜产品质量。综合分析了研究区水文地质、地质及自然条件,参考DRASTIC评价指标,在实测及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选择7个影响地下水防污性能的因素评价地下水脆弱性,并结合土地利用方式、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地下水开采强度等因素评价地下水污染风险性,按综合指数将该区地下水污染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低风险区,并针对各风险区的主要地下水污染问题,提出适宜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为行政主管部门对地下水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供水水文地质详查项目重点在于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重化工工业园区供水水文地质详查工作区位于卡普斯朗河与台勒丘克河河间冲洪积平原区,地下水天然补给量由河床潜流、河流、渠和农田灌溉入渗等部分组成。均衡法计算中将卡普斯朗河河流入渗补给量的一半计入详查区,这种算法显得不严谨,计算出的卡普斯朗河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是否可靠?为了论证其可靠程度,可以采用地下水动态平衡法计算天然补给量,与均衡法计算的结果相比,计算结果较准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开展石耶幅1∶5万水文地质图编图工作,对图幅内水文地质进行深入研究,可及时更新水文地质基础资料,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可靠依据。根据研究分析,区内地下水污染主要有矿区污染和养殖场污染两种污染源,对此,主要对区内地下水污染的途径以及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区域地下水环境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牛洁  张学礼 《铀矿冶》2016,(2):110-117
捷克Straz矿在地浸采铀期间对周围地下水产生了影响,有必要进行污染地下水的恢复治理。在对捷克Straz矿床水文地质、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描述的基础上,介绍了该矿污染地下水恢复治理任务与目标、治理进展、治理费用,以及地下水监测与数值模拟,以期为我国地浸采铀环境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水化学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该文运用~2H、~3H、~(18)O、~(14)C等同位素对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表水与地下水以及地下水内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从平原区上游至下游,地表水、地下水的TDS值逐渐升高(或平原区中游至下游基本不变)。随着TDS的增大,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水向SO_4—Cl—Na水演化,水质变差。2)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的δ~2H、δ~(18)O呈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3)平原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南部山区的大气降水,地表水是联系南部山区大气降水与平原区地下水的重要纽带。4)研究区内存在一条经由地表水与年龄相对较老的深层地下水的主要混合线。平原区上游的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表水(或包括年龄相对较老的深层地下水)等经这条混合线混合形成;平原区中游的地下水主要由平原区上游的地下水与年龄相对较老的深层地下水等经这条混合线混合而成;平原区下游的浅层地下水主要由平原区中游的地下水经蒸发作用形成;而深层地下水则主要由混合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