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堆城低品位钼矿石可浸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堆城钼矿的矿石样品进行的矿石矿物学研究表明,钼矿石属原生硫化矿,钼矿物主要为辉钼矿,矿石品位低,含钼为0.078%。进行的室内浸出试验表明,细菌浸出时钼的浸出率高于化学浸出的浸出率,摇瓶试验时可提高钼浸出率11%,柱浸时提高钼浸出率8.1%。摇瓶试验时的化学浸出率在20.2%-24.1%之间,细菌浸出率为35.1%。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阐述了利用生物浸出技术回收铜矿峪矿崩落区、毛石台及5^#E矿体上部存留的大量低品位氧化矿及表外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铜矿峪低品位铜矿细菌浸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铜矿峪矿低品位铜矿石进行生物氧化浸矿试验,从而在酸浸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铜浸出率。结 果表明,添加细菌浸矿时,铜浸出率可提高10%以上。对地下溶浸工艺而言,先用细菌将Fe2 化为Fe3 ,再将溶液注入矿体,浸 出硫化矿中的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阐述了利用生物浸出技术回收铜矿峪矿崩落区、毛石台及5#E矿体上部存留的大量低品位氧化矿及表外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6.
嗜热嗜酸菌对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的柱浸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严格无机化能自养型嗜热嗜酸菌(KY-2菌株)对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进行柱浸试验研究。中温硫杆菌和嗜热嗜酸菌结合使用,在中温硫杆菌柱浸近两个月后,再改为嗜热嗜酸菌浸出,效果明显,浸出率曲线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196d的总浸出率远远高于单用任何一种细菌的总浸出率。回收的萃余液进入柱浸循环,会提高柱浸体系的浸出效果,萃余液中的残留萃取剂对嗜热嗜酸菌氧化浸出作用的负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8.
对低品位硫化铜矿进行试验研究,认为该矿具有一定的细菌浸出性。-20mm粒级矿样柱浸半年时间,铜的浸出率达35.98%,为进行扩大试验及堆浸试验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福建某斑岩型金矿品位低、规模大,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可见金的粒度较大.为高效利用该低品位金矿,开展新型浸金剂金蝉全泥浸出试验和柱浸试验.结果表明,全泥浸出在磨矿细度-0.074 m m含量占80%、矿浆浓度25%、加石灰调pH值11.0左右、初始金蝉浓度500 mg/L和过程中控制金蝉浓度不小于300 mg/L条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辉锑矿氯化浸出制取焦锑酸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辉锑精矿为原料、经氯化浸出-氧化-水解-加碱合成制取焦锑酸钠的工艺。浸出过程中加入氯气的质量为浸出原矿质量的90%时,锑浸出率大于98%。浸出液中加入少量双氧水或液氯进行氧化、控制一定的条件进行水解,可以确保合成的锑酸钠中铁含量在0.06%以下,锑进入成品锑酸钠中的直接产率为90%~95%。精矿中硫以单质形式存在于浸出渣中。 相似文献
16.
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浩尧尔忽洞金矿(217金矿)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柱浸试验,研究不同的粒度、氰化钠浓度、喷淋强度以及助浸剂添加量对金矿浸出速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的结果,提出了该金矿浸出适宜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18.
嗜热嗜酸菌生物浸出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介绍从云南某温泉区采集的高温水样中分离出的嗜热嗜酸菌的某些特性及其对原生硫化铜矿的氧化浸出效果。嗜热嗜酸茵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有细胞壁,直径0.6—0.9μm,革兰氏阴性,好氧,以CO2为碳源,能在改良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繁殖,舔加酵母汁等有机物不能刺激其生长。嗜热嗜酸菌能氧化元素硫和黄铁矿中的铁,并将其作为能源物质,但不能氧化硫酸亚铁中的Fe^2 。氧化浸出的最适温度65℃,最适pH2.0。对—90μm低品位硫化铜矿酚矿浆浓度10%,搅拌浸出12d,嗜热嗜酸茵对总铜的浸出率为97.00%,而中温氧化亚铁硫杆菌为32.43%。浸渣的物相分析表明,嗜热嗜酸菌对原生铜矿的浸出率高达97.05%,而对照组仅能浸出15.4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