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堆城低品位钼矿石可浸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堆城钼矿的矿石样品进行的矿石矿物学研究表明,钼矿石属原生硫化矿,钼矿物主要为辉钼矿,矿石品位低,含钼为0.078%。进行的室内浸出试验表明,细菌浸出时钼的浸出率高于化学浸出的浸出率,摇瓶试验时可提高钼浸出率11%,柱浸时提高钼浸出率8.1%。摇瓶试验时的化学浸出率在20.2%-24.1%之间,细菌浸出率为35.1%。  相似文献   

2.
刘媛媛 《有色矿山》2003,32(5):31-35
本文详细阐述了利用生物浸出技术回收铜矿峪矿崩落区、毛石台及5^#E矿体上部存留的大量低品位氧化矿及表外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铜矿峪低品位铜矿细菌浸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媛媛 《有色金属》2004,56(1):51-55
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铜矿峪矿低品位铜矿石进行生物氧化浸矿试验,从而在酸浸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铜浸出率。结 果表明,添加细菌浸矿时,铜浸出率可提高10%以上。对地下溶浸工艺而言,先用细菌将Fe2 化为Fe3 ,再将溶液注入矿体,浸 出硫化矿中的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阐述了利用生物浸出技术回收铜矿峪矿崩落区、毛石台及5#E矿体上部存留的大量低品位氧化矿及表外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王念卫  王成彦  尹飞  陈永强 《矿冶》2010,19(1):36-39
对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锌矿氨浸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锌矿氨浸遵循\"未反应核缩减\"模型,动力学方程遵从1-2a/3-(1-a)2/3=kt,其表观活化能25.84kJ/mol,浸出过程属于固体膜层扩散控制。提高浸出液的浓度、温度,均可加速锌的浸出速度,提高浸出率。  相似文献   

6.
嗜热嗜酸菌对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的柱浸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严格无机化能自养型嗜热嗜酸菌(KY-2菌株)对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进行柱浸试验研究。中温硫杆菌和嗜热嗜酸菌结合使用,在中温硫杆菌柱浸近两个月后,再改为嗜热嗜酸菌浸出,效果明显,浸出率曲线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196d的总浸出率远远高于单用任何一种细菌的总浸出率。回收的萃余液进入柱浸循环,会提高柱浸体系的浸出效果,萃余液中的残留萃取剂对嗜热嗜酸菌氧化浸出作用的负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低品位氧化锌矿硫酸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高硅低品位氧化锌矿的硫酸浸出工艺。在保持矿浆pH=2.0,控制加酸量和加酸速度的条件下,锌的浸出率大于97%,而硅和铁的浸出率只有13%和0.84%甚至更低,每吨锌耗酸1.76t。添加氧化铁硫杆菌浸出,锌的浸出率有所增长,同时利于沉淀除铁,降低浸出液中铁的含量。采用渗滤浸出方案,锌的浸出率大于95%,硅、铁的浸出率只有3.6%和0.6%。  相似文献   

8.
对低品位硫化铜矿进行试验研究,认为该矿具有一定的细菌浸出性。-20mm粒级矿样柱浸半年时间,铜的浸出率达35.98%,为进行扩大试验及堆浸试验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何美丽 《矿冶》2020,29(6):62-66
福建某斑岩型金矿品位低、规模大,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可见金的粒度较大.为高效利用该低品位金矿,开展新型浸金剂金蝉全泥浸出试验和柱浸试验.结果表明,全泥浸出在磨矿细度-0.074 m m含量占80%、矿浆浓度25%、加石灰调pH值11.0左右、初始金蝉浓度500 mg/L和过程中控制金蝉浓度不小于300 mg/L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辽宁海城低品位菱镁矿为原料,在750℃煅烧2 h,再进行磨矿,筛分,氯化铵溶液浸出镁试验。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得到了该菱镁矿的最佳实验条件为:-74μm煅烧后氧化镁4 g,浸出温度90℃,固液比1∶11(g/mL),反应时间为60 min,氯化铵用量32.094 g,反应过程中,采用间隔加药方式,每10 min加一次氯化铵,添加量为5.394 g,浸出率可达89%,镁离子质量浓度为49.09 g/L。该工艺无腐蚀性,时间较短,浸出率较高,镁离子浓度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在低温(8~10℃)下研究Ag 催化中等嗜热嗜酸菌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浸出黄铜矿的作用,考察主要工艺因素对添加Ag 催化浸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g 催化细菌浸出作用在低温浸出的初始阶段最为明显,添加Ag 的初始浓度为15mg/L时,90d后铜的最终浸出率达到58.96%,比未添加Ag 时高出近一倍,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接种量20%,矿石粒度-74μm,矿浆浓度2%,pH值2.5.  相似文献   

13.
采用碳酸钠氧压浸出工艺处理氨浸钼渣,研究了原料预处理、碳酸钠用量、氧分压、浸出液固比、时间、温度、搅拌速度对钼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酸钠加入量为化学反应理论量2.3倍,液固比为3∶1,氧分压0.5 MPa,温度180℃,时间1 h,搅拌速度700 r/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钼浸出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闪锌矿与中性浸出渣合并氧压酸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硫化锌精矿和由传统流程得到的中浸渣混在一块,对其进行了浸出的小型试验.试验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以考察影响浸出的各种因素,包括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氧分压和搅拌速度.试验在一个两升的高压釜内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了硫化锌精矿和中浸渣能相到促进浸出,但只有在一定的浸出条件下这种耦合作用才表现得比较明显.研究过程中一些机理也得到了证实.最后为了后面的扩大试验提供了关键的浸出条件:浸出温度135℃;浸出时间2h;氧分压0.8MPa;初始酸度120g/L.  相似文献   

15.
辉锑矿氯化浸出制取焦锑酸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辉锑精矿为原料、经氯化浸出-氧化-水解-加碱合成制取焦锑酸钠的工艺。浸出过程中加入氯气的质量为浸出原矿质量的90%时,锑浸出率大于98%。浸出液中加入少量双氧水或液氯进行氧化、控制一定的条件进行水解,可以确保合成的锑酸钠中铁含量在0.06%以下,锑进入成品锑酸钠中的直接产率为90%~95%。精矿中硫以单质形式存在于浸出渣中。  相似文献   

16.
宫博  薛仕林 《矿业快报》2008,24(3):29-31
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浩尧尔忽洞金矿(217金矿)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柱浸试验,研究不同的粒度、氰化钠浓度、喷淋强度以及助浸剂添加量对金矿浸出速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的结果,提出了该金矿浸出适宜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贵州某彩钼铅矿碱浸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某彩钼铅矿氢氧化钠浸出过程,考查温度、液固比、氢氧化钠浓度、粒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铝、铅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出条件是温度75℃,液同比2:1,浸出时间1h,氢氧化钠浓度90g/L,粒度-0.074mm占80.2%.在该条件下,钼的浸出率高达94.21%,铅的溶出率仅为14.71%.  相似文献   

18.
嗜热嗜酸菌生物浸出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介绍从云南某温泉区采集的高温水样中分离出的嗜热嗜酸菌的某些特性及其对原生硫化铜矿的氧化浸出效果。嗜热嗜酸茵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有细胞壁,直径0.6—0.9μm,革兰氏阴性,好氧,以CO2为碳源,能在改良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繁殖,舔加酵母汁等有机物不能刺激其生长。嗜热嗜酸菌能氧化元素硫和黄铁矿中的铁,并将其作为能源物质,但不能氧化硫酸亚铁中的Fe^2 。氧化浸出的最适温度65℃,最适pH2.0。对—90μm低品位硫化铜矿酚矿浆浓度10%,搅拌浸出12d,嗜热嗜酸茵对总铜的浸出率为97.00%,而中温氧化亚铁硫杆菌为32.43%。浸渣的物相分析表明,嗜热嗜酸菌对原生铜矿的浸出率高达97.05%,而对照组仅能浸出15.43%。  相似文献   

19.
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嗜热嗜酸菌强化浸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平  张曙光  周兴龙  杨家明 《有色金属》2004,56(1):34-36,47
研究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嗜热嗜酸菌强化浸出过程。结果表明,嗜热嗜酸菌对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的较强适应性 需经较长时间的连续驯化才能获得。浓酸熬化、添加Ag 均能强化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嗜热嗜酸菌的浸出效果,而添加黄铁矿精 矿会降低其氧化浸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