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峰玮  孙健东  任吉凯  赵兵 《陕西煤炭》2012,31(6):55-56,34
通过对安家岭露天煤矿现有的采、运、排设备以及地面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本矿使用设备的历史情况,在综合分析现有主采设备、地面运煤系统能力的基础上,对现有各种类型的卡车进行优选优用,最终得出了安家岭露天煤矿过背斜期间补套卡车的最佳型号。  相似文献   

2.
《露天采矿技术》2022,(1):83-86
为解决安家岭露天煤矿过背斜期间采运设备倾斜工作面、运输系统布置和排土空间不足的问题,根据露天矿目前生产现状,提出了倾斜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复杂地质条件下运输系统优化、相邻矿区协调排土、背斜区伪倾斜加端帮支撑排土等方案,解决过背斜期间的一系列问题。结果表明:采运排系统优化后降低了剥离运距和高差,缓减了排土空间紧张的局面,增加排土空间约4 000万m~2。  相似文献   

3.
以某露天矿扩能中的采运设备选型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实地调查、矿山经验及理论计算相结合,对露天煤矿扩能后的新增主要采运设备选型进行详尽分析,确定钻机、单斗挖掘机、自卸卡车等主要设备型号和数量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安太堡露天矿过背斜期间的剥离欠量问题,同时减少过背斜时的剥离量,对陡帮开采技术中的4种组合台阶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指标综合对比分析,结合内排空间的变化,得出每2个剥离台阶合并方案为最佳方案,并结合矿山实际,对向下延深产量规模和设备能力限制规模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优化开采和均衡生产剥采比的目的,为矿山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煤矿机械》2013,(12):168-170
以安家岭露天煤矿过逆断层期间的运输设备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穿孔、采掘和运输设备的现有能力,通过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计算,得出了安家岭露天煤矿保证正常生产需要增加的设备型号和数量,为矿山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结合白音华二号露天煤矿具体矿山生产条件,以及达产年剥采总量和设备生产能力,从露天矿设备选型原则、道路通过能力、环境保护、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论述了新增大型采运设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矿山生产规模与矿山设备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运用整数规划,以年采剥总量对每一工艺环节主体设备的年折算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对高村铁矿采、装、运三环节的主体设备进行优化配置,使采场生产取得相对较优的经营效果。  相似文献   

8.
安太堡露天煤矿长期以开采近水平煤层即采场工作面推进为主的开采方式,在目前遇到的集中出现的特殊条件下的剥采技术问题,不可避免地要调整为以采场向深部延深和推进相协调的开采方式。面临着端帮运输系统受影响大、工程实施困难等重大问题。为了使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开拓运输系统改造工程做到投资少、效益高等要求。结合安太堡的采掘现状、地质构造、设备的型号等条件,对安太堡露天煤矿边帮运输系统的延深做出合理规划。在技术方面保证了过芦子沟背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冶金部矿山司和机动司于1987年3月15日至18日在镇江市共同主持召开了1987年冶金小矿山小选厂设备订货衔接会,出席会议的有全国8个省的代表52人。会议主要任务是,由部属全国冶金小矿山设备定点生产单位-江苏省冶金设备制造公司组织供需双方办理设备订货;座谈研究群采小矿山采、选、运配套等问题。这次订货是通过供需双方见面,供方主动  相似文献   

10.
《露天采矿技术》2022,(1):87-90
为解决安太堡露天矿过芦子沟背斜末期下部的剥离物和原煤运输难以运出的困难,根据采运排系统现状和背斜期末的煤岩赋存特点,提出了安太堡矿内排出入沟东移和运输系统优化方案,实时将运煤道路由多重折返式改造为直进式。结果表明:该方案减少了原煤运输距离和交叉路口,降低了安全风险,大幅释放了背斜区近距离内排空间,优化后的出入沟使工业广场与矿坑联络更加便捷通畅,提高了各环节生产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安太堡露天煤矿过芦子沟背斜期间煤层由近水平转为倾斜煤层生产能力下降情况,分析了制约倾斜煤层采矿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总结出水平推进度、延深度、掘沟速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和影响因子的敏感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安太堡露天矿在现有设备能力下最大水平推进度为520 m,最大延深度为40 m,且通过增加工作帮坡角可提高延深度,增加生产能力。通过现场实际生产数据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为露天煤矿现场生产能力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安家岭矿在南帮遇到逆断层不久之后即将进入背斜影响区域的问题,结合当前安家岭矿运输系统,对过逆断层和背斜期间开拓运输系统问题的分析,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运输系统应对方案及建议,为今后的生产运输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所造成的露天矿煤层突然急剧下降,形成洪峰剥采比,传统的超前剥离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剥采调节的情况,运用露天采矿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剥采比调节方法——双坑动态剥采调节方法,并详细分析了双坑跳跃式开采的不同模式、适用条件及关键影响因素。结合芦子沟背斜造成安太堡露天矿煤层由近水平变成倾斜的特殊变化,运用此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倾斜及近水平转倾斜煤层露天煤矿,双坑动态剥采调节方法可有效均衡生产剥采比,保证产量稳定,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李勇 《中国矿山工程》2012,41(1):14-16,20
某钾盐矿床为海源陆相沉积成因矿床,其重要的找矿标志为"盐背斜"。也正因为盐背斜的存在,使整个矿床在形态上表现为面积大、矿层薄、起伏大的特点。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矿体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伴随着资源储量的较大变化,这给矿山的开发和规划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提高矿体的可靠性,为井巷布设、矿山开发和规划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比历次地质工作成果,分析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宋焕霞  景明  赵桂军  宛克勇 《金属矿山》2015,44(12):107-110
湖南仙人岩金矿位于南岭成矿带中北部,金矿床赋存于Ⅲ级仙人岩倒转背斜中,该类倒转背斜不仅为成岩、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而且控制了岩浆矿体的形态和产状。首先在分析该矿床地质构造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对矿体特征、黑土夹角砾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讨论;然后结合相关地质勘探资料,讨论了仙人岩矿田硅化角砾岩与金矿床的成矿关系;最后对区内找矿方向以及仙人岩—杨家岭铅锌金银成矿远景区、仙人岩金矿深部成矿远景区进行了探讨。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区内金矿及多金属矿产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潘二矿为高瓦斯突出矿井,运用瓦斯地质理论,通过对地堪瓦斯资料和矿井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潘二矿瓦斯赋存的各种地质因素。井田的东部倾伏区和西部倾伏区,受F2,F10,F1,F5断层等断裂构造和陶王背斜的影响,瓦斯含量较背斜北翼和西部逆冲断裂带大;在背斜北翼,受F28开放性正断层的影响,以F28断层为界,其东南侧较西北部瓦斯大。通过分析得出,在潘二矿的瓦斯地质单元内,断层是影响某点局部瓦斯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丹巴磨子沟金矿区的地质构造总体是以热穹窿所形成铜炉房背斜为主,核部主要为一套成矿的炭质千枚岩层。岩浆岩、变质变形带及构造联合控制矿体的形成,区内顺层韧性剪切高应力带与破碎带广泛发育。主要储矿构造是在一组雁列式排布的北东南西向构造及近东西向发育的次级断裂,以矿化石英脉的形式展布。由于炭质千枚岩层对金有吸附作用,矿化石英脉中所带的矿化热液在通过炭质千枚岩层时,致使金滞留富集,而形成囊状、透镜状、似层状金矿体。本区的赋矿岩石、矿化形成阶段、矿物组合及元素组成,均可与穆龙套型金矿床进行对比,具有了穆龙套金矿典型地质特征,成矿前景在深部及矿区外围都会有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宁东银星二号煤矿首采工作面因背斜构造影响呈“刀把型”布置需要在开采过程中进行窄、宽面对接的特殊情况,结合工作面开采条件和设备配套状况,设计了工作面对接技术流程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及实践结果表明,完成工作面安全快速对接需要严格按照准备、调整、合茬、调试等四个阶段实施。对接过程中的精细测量和精确控制纠偏是顺利实现工作面安全对接合茬的关键,并贯穿了工作面对接的整个过程。具体实施时,通过细化工作面对接工作量,严格执行工作面对接技术流程,合理组织施工作业,实现了工作面快速安全高效的对接,为矿井正常有序的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为类似条件下工作面的顺利回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研究倾斜基底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受到芦子沟背斜构造影响的安太堡露天矿内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了在1 420 m排弃标高下,平盘宽度分别为60、70和80 m时以200 m为步距向东推进到不同工程位置的边坡稳定性,并得出其变化规律。根据强度折减理论,使用FLAC3D对倾斜基底的内排土场边坡进行数值模拟,确定了以背斜构造为基底的内排土场边坡的滑坡模式。研究表明:安太堡露天矿内排土场边坡受到倾斜基底的影响,其稳定性随平盘宽度的增加呈近线性增加,随工程位置的东移呈现出先减小再增大之后趋于稳定的规律。排弃标高为1 420 m时,内排土场能安全通过背斜区域的平盘宽度为80 m;内排土场边坡的滑坡模式为以危险圆弧为侧界面、以基底为底界面的切层-顺层滑动,背斜构造导致的倾斜基底是边坡稳定性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