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贵州某金矿氰化尾渣氯化挥发回收金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贵州某含砷金矿氰化尾渣高温氯化挥发回收金的过程。结果表明,在氯化钙添加量5%,氯化焙烧时间1 h,焙烧温度1100℃条件下,氰化尾渣含金量降至0.48g/t,金挥发率达90.77%。  相似文献   

2.
熔融氯化法处理难处理金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采用熔融氯化法处理难处理金矿的研究,该方法发展自氯化法,又融合了造锍熔炼技术,能彻底打开硫化物甚至脉石对微细粒嵌布金的包裹。本文分别探究了熔融氯化温度、氯化时间、氯化剂种类及添加量对氯化挥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250℃、氯化时间为2 h、采用Ca Cl2作氯化剂、添加量为8%时,金的挥发率能达到99.64%,渣含金可降至0.16 g/t,其它金属也有很高的挥发率。  相似文献   

3.
氰化尾渣氯化焙烧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新疆某冶炼厂氰化尾渣,采用"制球—干燥—氯化焙烧"工艺进行处理提取金、银,并考察了氯化焙烧条件对金属挥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氯化钙添加量为7%、焙烧温度为1100℃条件下反应60 min,金、银的挥发率分别达到98%和62%,铜、铅、锌的挥发率达到80%以上。焙烧后球团中金和银的含量分别降至0.47 g/t和6.12 g/t。  相似文献   

4.
用高温氯化挥发法对氰化尾渣进行回收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氯化钙添加量5%,氯化焙烧时间1h,焙烧温度1100℃条件下,金挥发率达90.77%。  相似文献   

5.
山东某黄金冶炼公司氧化焙烧氰化尾渣中金含量为5.85g/t、银含量为22.92g/t、SiO2含量为26.23%。为回收利用该尾渣中的金银,对其进行了氯化挥发焙烧试验。结果表明:尾渣中SiO2含量和入炉球团含水率越高越不利于金银的氯化挥发;在CaCl2加入量为8%、入炉球团含水率为0.95%、氯化焙烧温度为1000℃、焙烧时间为40min时,获得了金、银的氯化挥发率分别为93.21%和61.61%的指标。采用氯化挥发法可以实现氰化尾渣中金银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6.
氰化尾渣氯化挥发-还原焙烧一步法回收金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要  王维维  乐坤 《金属矿山》2015,44(10):173-177
为探索氯化挥发-还原焙烧一步法回收氰化尾渣中金、铁的可行性,以河南某黄金冶炼企业金品位为4.57 g/t、铁品位为42.95%的氰化尾渣为研究对象,氯化钙和氯化钠为氯化剂(按w(Ca Cl2)∶w(Na Cl)=4∶1混合添加),烟煤为还原剂,进行了氯化挥发-还原焙烧试验。结果表明:在氯化剂用量为10%、烟煤用量为18%、焙烧温度为1 000℃、焙烧时间为80 min、焙烧产品磨矿细度为-0.043 mm占75%、磁场强度为106 k A/m时,可以获得金挥发率为85.19%、精矿铁品位为74.16%、回收率为87.75%的指标。试验结果为从氰化尾渣中回收金、铁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难处理金矿焙砂氯化挥发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持皓  袁朝新  刘大学  胡磊 《矿冶》2016,25(3):37-40
采用高温氯化挥发法对难处理金矿的焙砂进行提金试验研究,试验考察了氯化温度、氯化时间、氯化剂添加量和干球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氯化温度1150℃、氯化时间1 h、Ca Cl2添加量5%的条件下,金、银的挥发率分别达到98%、60%,而且Si O2、Al2O3、Ca O、Mg O和铁等几乎不挥发,实现金、银等有价元素与脉石分离。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一种难处理金矿的焙砂氯化挥发提金新工艺。  相似文献   

8.
采用氯化挥发工艺综合回收炉渣中的有价金属,考察了配料、炉内气氛、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有价金属挥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氯化钙,通风状态下950℃焙烧4h,金的挥发率高达95.84%,铅的挥发率可达92.83%,银的挥发率也可达80.07%,其它金属挥发率均在70%以上。该工艺具有易操作、低成本、综合回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采用氯化钙作为氯化剂,对粉煤灰中重金属进行了脱除实验。考查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CaCl2添加量对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将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相结合,阐明了粉煤灰氯化焙烧脱除重金属的机理,并对焙烧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讨论。此外,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土壤调理剂,通过盆栽实验研究其肥效。研究发现,添加16%氯化钙和高温锻烧40 min后,混合物中Pb和Cd的含量分别下降了89.26%和76.88%,而余量仅为10.22 g/t和0.54 g/t。粉煤灰中含有的石英、莫来石、氧化铝、氧化钠等组分促进CaCl2的分解。PbO和CdO不直接与CaCl2反应,而是主要与CaCl2分解生成的HCl反应生成挥发性氯化物。动力学结果表明,Pb和Cd的氯化挥分行为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Pb氯化挥发的表观活化能为84.54 kJ/mol,Cd氯化挥发的表观活化能为44.96 kJ/mol。盆栽实验表明,制备的土壤调理剂能改善土壤环境,促进香葱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香葱品质,添加CaCl  相似文献   

10.
在含砷金硫铁矿制酸烧渣烧结氯化挥发提金工艺基础上进行局部改进研究,通过对硫铁矿烧渣加助剂和硫酸浸取降砷,得到滤渣(干)含Fe48.73%,含As0.28%;通过对滤渣加氯化钙和助剂制球团,烧结挥发出金银等烟汽,得到Au挥发率93%;Ag挥发率88%;铁球团:Fe49.3%,主要有害杂质:As0.13%,S0.14%,可直接或搭配高品位铁矿炼铁。  相似文献   

11.
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出的氯化钙深加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出的氯化钙制备碳酸钙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以碳酸氢铵和氨水为碳化剂 ,考察了反应温度等单因素对碳化反应时钙转化率的影响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的工艺条件 ;氯化钙得到深加工 ,有利于深化完善磷石膏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工业固废电石渣的回收利用,进行以电石渣代替石灰为原料制备电石的可行性分析。采用多级旋振湿筛分离技术对电石渣除杂,采用压力测试等物理方法对电石渣灰球与天然石灰块的硬度、粉末率等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并以电石渣灰球为原料,在2 000 ℃以上的高温下进行煅烧试验。结果表明,除杂后的电石渣中CaO的含量为88.32%,活性度为378 mL,活性度较高,符合电石用石灰的理化指标;在高温、摩擦及跌落撞击条件下,电石渣灰球的抗压强度及粉末率均优于天然石灰块;电石渣灰球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煅烧的产物的主要成分为CaC2,为电石;将电石渣代替石灰以制备电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工业废渣煤矸石烧制矿山及地下工程用喷射水泥,该水泥含快硬矿相C11A7·CaF2,C4A3S和C3S,C2S.C11A7·CaF2和C4A3S水化产物提供早期强度,C3S和C2S水化产物保证中后期强度.该水泥初凝5min,终凝10min,4h后强度为7MPa;中后期强度稳定增长,凝结时间和强度满足喷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碱石灰烧结法生产氧化铝中间物料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主要物相的衍射数据,对这些物相形成进行了初步探讨,相信这些资料对碱灰石烧结法生产氧化铝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重质碳酸钙产业发展现状,通过阐述以造纸行业、塑料行业、涂料行业以及橡胶行业为代表的下游产业需求情况,对我国重质碳酸钙进行产业发展需求分析,分别从矿产资源地质工作、矿产管理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企业生产现状及环境保护四个方面指出我国重质碳酸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重质碳酸钙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高档产品需求的增大,碳酸钙产品精细化、功能化、专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对精细化碳酸钙包括活性碳酸钙、纳米碳酸钙、晶型碳酸钙的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精细化碳酸钙产品及制备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吴德智 《非金属矿》2006,29(5):42-43,69
指出碳酸钙研磨工艺中原采用softstart启动设备对355kW/415V/586A交流异步电机进行启动,会造成起动失败。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试车方案及补救措施。事先了解生产流程及生产设备的负载情况,可避免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重质碳酸钙超细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验室条件下,对重质碳酸钙进行超细磨的研究,采取添加分散荆、合理的球比的方式,在固含量70%的条件下,可获得-2μm含量97%的结果,并进行工业性试验.在固含量73.2%的条件下,也获得-21μm%含量96.97%的工业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硫酸钙的还原分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桥  马晓燕 《煤炭技术》2007,26(7):118-119
从热力学基本方程推导并预测钙基固硫剂的固硫产物—硫酸钙在其所处的还原性气氛中分解的可能,通过实验验证CaSO_4在还原性气氛中分解温度与理论推导温度的一致性。得出结论,在低温时,燃煤所处的还原性气氛是导致固硫率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链状纳米碳酸钙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以CaO和CO2为原料的碳化法,在晶形控制剂——柠檬酸盐存在的条件下.制备出纳束链状碳酸钙.链直径约10nm,长径比大,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同时利用TEM和XRD分析手段研究了反应温度、晶形控制剂量、搅拌转速等对纳束链状碳酸钙形貌和分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