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级雾化Cu—Cr—Zr—Mg合金的时效硬化行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平  康布熙 《有色金属》1999,51(4):71-75
本文对多级雾化-快速凝固Cu-Cr-Zr-Mg合金粉末,采用热挤压成形方式使其固结成形。研究了热挤压和时效处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多级雾化法可以获得球状的微晶粉末,其晶粒尺寸为1~2μm。在450℃,按10:1的挤压比成形后、合金的显微硬度可达160Hy,导电率为78%IACS。在其挤压后的组织中存在着与母相保持共格关系的铬相和Cu5Zr。经550℃时效2h后,显微硬度为150Hy,  相似文献   

2.
研究时效温度、时效时间和时效前冷变形对Cu-0.36Cr-0.23Sn-0.15Zn合金显微硬度和导电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金920℃固溶1h后在450℃时效可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导电率,450℃时效3h分别可达122Hv和67.50%IACS。时效前冷变形可加速第2相的析出,加快初期导电率的增加速率,80%形变后450℃时效1h可达66.33%IACS,而固溶后直接时效仅为55.90%IACS。合金的强化为弥散强化和共格强化,弥散强化相为体心立方Cr相。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049Al-Li合金的时效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以及改变Cu,Mg含量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时效状态,049合金中的析出强化相为T1相。由于Ag和Mg的添加促进了T1相的析出而使合金获得高的强度。减少049合金中Cu的含量或增加Mg的含量都导致了T1相析出数量的减少,从而降低合金强度。对少量Ag,Mg促进T1相析出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Cu-3.2Ni-0.75Si和Cu-2.37Ni-0.58Si-0.39Cr两种高强度铜合金材料时效时显微硬度及导电率变化,借助透射电镜研究时效析出和时效特性。结果表明,利用微合金化技术在CuNiSi中加入Cr元素,可以产生双相析出强化效果,在基本不降低合金导电率的同时,提高合金硬度和强度,是获得高强高导铜合金的有效途径。Cu-2.37Ni-0.58Si-0.39Cr合金在550℃的高温时效时,合金仍能保持较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时效温度、时效时间和时效前冷变形对Cu 0 3 6Cr 0 2 3Sn 0 15Zn合金显微硬度和导电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合金 92 0℃固溶 1h后在 45 0℃时效可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导电率 ,45 0℃时效 3h分别可达 12 2Hv和 67 5 0 %IACS。时效前冷变形可加速第 2相的析出 ,加快初期导电率的增加速率 ,80 %形变后 45 0℃时效 1h可达 66 3 3 %IACS ,而固溶后直接时效仅为5 5 90 %IACS。合金的强化为弥散强化和共格强化 ,弥散强化相为体心立方Cr相。  相似文献   

6.
镍基合金等离子弧堆焊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光学金相、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镍基合金等离子弧堆焊组织的结构和显微硬度以及时效过程中的物相和显微硬度变化。结果表明,合金层主要是由γ(Ni),Cr7(c,B)3,CrB和Ni3B等构成,表现出亚共晶的组织形态。时效过程中发生了由Cr7(C,B)3向Cr23(C,B)6的转变,时效后显微硬度平均提高约15%。时效过程中新相的析出、物相类型的转变和聚集长大是堆焊层显微硬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电阻率,应力松驰性能和硬度的测定以及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Cu-Ni-Al-Ti合金的时效特性。结果表明:该合金时效动力学符合Avrami方程,其lnln1/(1-x)与lnt之间的关系。可用两条不同斜率的直线段来描述,550℃时效时两直线交于lnt=6.4处,相应于时效时间10min,时效初期相变速率极高,随后逐渐降低,连续加热时,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富溶质原子区在800-900℃区间可能重溶,γ  相似文献   

8.
Cu-Cr-Zr-Mg合金的变形时效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Cu-0.3Cr-0.15Zr-0.05Mg合金硬度、导电率分析和显微组织观察。研究冷变形和时效处理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加工变形产生的位错。加速Cu-0.3CF0.15Zr-0.01Mg合金的时效过程。大幅度提高合金的导电率和硬度.在时效的初期尤为明显。合金固溶并80%形变后在470℃时效2h导电率和硬度分别达75.1%IACS和156.1Hv,60%变形500℃时效0.5h导电率和硬度分别达73.3%IACS和165.7Hv。  相似文献   

9.
通过SEM、XRD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形变对固溶态Cu-Ni-Si-Co合金析出过程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预变形可促进时效过程第二相的析出,尤其在时效初期表现更显著,但易导致过时效;经过60%冷变形+450℃×1h时效后,合金硬度比直接时效态高近44.5%;导电率随时效过程进行均呈先急升后缓的变化,两者最大仅相差4.7%。综合比较分析,经60%冷变形+450℃×1h时效,合金可获得较优异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时效温度、保温时间对Mg-5Sn-1Si合金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分析时效处理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保温时间一定时,随温度升高,晶粒球化程度加强,析出相数量逐渐增加。温度一定的条件下,随保温时间延长,合金组织先后经过不连续析出、连续析出与网状析出三种变化,当保温时间较长时,第二相颗粒发生偏聚。合金经过时效处理后,显微硬度得到明显改善,比相应的铸态合金高出20%,随时效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合金硬度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张闿 《矿冶工程》1992,12(4):40-4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捕收剂混合使用时,影响组合效果优化的主要因素,如矿浆的酸碱度、药荆用量、药剂添加顺序及混合比等。试验证明,不同混用组合只有在各自优化条件下得出的结果,才有较好的可比性,才能作为组合择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清望 《中国矿业》1998,7(1):53-55
本文研究了载体的磁处理对充填体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磁处理后,细粒级砂体的渗透速度明显提高。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对水体磁处理的脱水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巷道底臌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姜耀东  陆士良 《煤炭学报》1994,19(4):343-351
底臌一直是煤矿软岩巷道支护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但迄今为止人们对巷道底臌的机理尚无统一的认识。只有正确认识了底臌的机理才能建立反映实际的力学模型进行有效的数值计算。在大量现场研究、实验室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全面讨论了煤矿巷道的底臌特征及其机理,分析了影响底臌的主要因素,为在不同的矿山地质条件下采取有效的防治巷道底臌的措施和进行正确的力学数值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复合氧化物标准生成焓的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复合氧化物标准生成焓的估算式:根据152个已知二元复合氧化物标准生成过文献值,优化得出32个常见简单氧化物的特征参数A和A'值,可用于未知二元复合氧化物标准生成焓的估算,并可据此参数推测三元复合氧化物的标准生成焓数据,估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生物浸出磁黄铁矿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黄铁矿矿物组成复杂,且极易氧化;浮选困难,但易于生物浸出。本文从浸出机理、动力学和强化措施等方面阐述了生物浸出磁黄铁矿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高钛铁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光明  雷霆  方树铭  李红梅 《矿冶》2011,20(2):63-67
高钛铁具有熔点低、使晶粒细化等特殊的性质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述了高钛铁的主要用途并着重介绍了制备高钛铁的主要方法及工艺,包括重熔法、金属热还原法及电解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以钛矿为原料制备优质高钛铁是高钛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煤柱屈服区宽度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吴立新  王金庄 《煤炭学报》1995,20(6):625-631
应用库仑准则导出了煤柱屈服区宽度的计算公式,着重分析了煤柱高度、煤柱极限强度等5个因素对煤柱屈服区宽度的影响规律。认为煤柱的极限应力与采深无关,主要取决于煤体自身的极限强度。明确了煤层与顶底板接触面的粘聚应力σc和摩擦角φ的含义与取值规则,可直接供煤矿生产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18.
铀矿开采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超  杨建明 《矿冶》2005,14(1):20-23,48
铀资源是我国的能源和战略物资,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铀矿开采项目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巨大的投资风险,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和决策失误,必须对铀矿开采项目进行经济性评价。本文分析了铀矿开采项目的传统经济评价方法和实物期权法,传统经济评价方法介绍了净现值法、蒙特卡洛法、决策树法等,实物期权法有B-S定价模型和二叉树定价模型。通过对比研究指出,实物期权法在评价铀矿开采项目时的合理性———考虑了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投资机会柔性管理的期权价值,突破了传统经济评价方法的内在局限。  相似文献   

19.
浮选剂找药分子设计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制新型高效浮选剂是发展浮选技术的关键。国内外许多学者曾研究浮选药剂理论,并企图用于讨论机理及指导找药研究。本文简要评述了这些工作,通过例示介绍了浮选剂找药分子设计理论近年来在新药剂开发工作中取得的成效,系统地介绍了作者关于浮选剂找药分子设计理论及应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稠油油藏由于原油黏度大、流动性差,多周期吞吐后,近井地带含油饱和度下降幅度大、产量低、连续吞吐效益比较差。但是关停一个时期后,油藏内部再次达到动态平衡,剩余油会在这类井附近再次富集,开井生产仍能获得一定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河南稠油油田开展了这方面的矿场试验,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矿场试〖JP2〗验过程中,采用正交试验法,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剩余油富集程度,利用极差分析法得到了影响蒸汽吞吐关停井剩余油再富集的地质因素排序为原油黏度、渗透率、纯总厚度比、孔隙度、油层厚度、油藏埋深、油藏倾角,并利用方差分析法进一步验证了该结果。依据这一研究成果确定了15口目标井恢复再生产,成功率800%。这一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东部老油田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