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春沟—达盖滩地区铅锌矿是最新发现的多金属矿床,矿床的形成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密切,矿化类型为热液充填型多金属矿。矿体呈脉状、似层状产出,矿化主要受北西向断裂带控制,严格受岩体和地层特定层位控制;化探异常与矿化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化探异常、围岩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深入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主要控矿因素、矿体特征、找矿标志,分析探讨了区内找矿前景,进而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对西藏谢通门县德来地区地质背景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已知矿化(点)、矿床展开分析,划分了区内矿床,并对该地区多金属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异常类别,主成矿元素强度、规模,结合成矿地质环境及主要元素组合,在研究区内划分出了不同找矿方向、找矿价值的成矿预测区,并进行了找矿前景预测,供该区后续找矿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繁昌县小紫山地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区内铜多金属矿处于安徽沿江成矿带中段,繁昌成矿区东南缘。结合该区1∶5 000地质测量、1∶5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并对Cu、Pb、Zn、Mo、As、Sb、Bi、Au等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如下分析:首先运用迭代法计算出了测区各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并圈定了区内单元素的异常范围;然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厘定了区内成矿元素组合,圈定了3处综合异常带作为找矿靶区,即位于测区东北端以Cu、Pb、Zn、Mo为主的Ⅰ#综合异常带和以Cu、Pb、Zn、As、Sb、Bi为主的Ⅱ#综合异常带以及位于测区中部以Cu、Pb、Zn、Mo为主的Ⅲ#综合异常带。研究表明:区内Cu、Pb、Zn、Mo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套合程度高,主要沿NE向呈带状展布,异常强度东高西低,与区内构造蚀变带和地表矿化体对应较好,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了丰富完整的地球化学找矿信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区内成矿物质来源条件、成矿地质条件以及类比邻近同类型铜多金属矿床,认为区内形成中—低温热液脉型和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结合三都地区汞金锑多金属矿床的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区内汞金矿、金锑矿、铅锌矿等主要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区内多金属矿明显受构造、地层及岩性的控制。分析结果对于该区进一步开展汞金锑多金属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北坡钼银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别山北坡钼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背景、控矿构造、成矿母岩、地球化学特征等成矿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研究.研究认为,大别山北坡钼银多金属矿床与区内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矿床类型与岩浆成分有关,表现出明显的成矿专属性.在总结矿床形成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萨如拉锡力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上,区域岩浆活动频繁,褶皱、断裂发育,具备良好的贵金属成矿地质条件。通过深入研究航磁异常查证取得的地质成果,总结了区内银铅锌多金属矿与航磁、地磁异常的关系,分析了区内矿体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机制,建立了成矿地质模型,为区内寻找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热液裂隙充填型多金属矿床指出了方向,对区内下一步勘查工作的部署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拉陵灶火地区是近年来青海省发现的重要矿产勘查基地,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地化异常及典型矿床特征进行分析,对该区矿产特征、多金属成矿条件以及找矿标志进行探讨,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集安市杨木林子位于鸭绿江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区内构造发育,岩浆岩分布广泛,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在该成矿带上发现金、铅锌矿床(点)及多金属矿床(点)多处,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通过对杨木林地区金矿的地层条件、构造条件、岩浆岩条件、结合地球化学异常信息认为该区具备寻找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9.
青海智益—苦海地区位于东昆仑成矿带,区内成矿条件优越。为解决该区后备找矿勘查基地紧缺的问题,对区内综合多元信息进行了遥感找矿靶区预测。首先选择ETM、SPOT5数据作为基础影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ETM影像进行蚀变信息提取,基于SPOT5影像对区内岩性地层、构造信息进行了详细解译;然后结合多元数据,与抗得弄舍金多金属矿床进行对比分析,圈定了2处找矿有利靶区。经实地工作,在一靶区内确定了两处化探综合异常,通过构造增强、蚀变信息提取及多元数据综合分析,初步验证了遥感找矿预测思路的有效性,为该区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提供了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老寨街矿区地处滇东南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其外围已发现了多个铜、锌、银等多金属矿床。通过分析矿区的成矿背景及地质特征,对比周边矿床的成矿条件,结合以往的化探成果,对该区的成矿优势进行了分析总结。初步认为该区具备形成铜、锌、银矿床的基本条件,成矿及找矿前景极为优越,并圈定了三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
张家口市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铀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找矿潜力较大。在分析研究铀多金属矿床(点)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矿床类型、矿床(点)的分布规律及控矿规律,并指出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霍龙门沟地区位于东乌珠穆沁旗-嫩江多金属成矿带的南段,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文以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为依据,利用元素变异系数、浓集系数及分形特征等方法对黑龙江霍龙门沟地10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统计,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法及分形方法对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Au、Ag、Cu、As、Mo等元素具有较高的找矿潜力,Au元素可能是研究区主要的成矿矿种。根据元素异常组合分布规律及成矿地质条件,共圈定综合异常7处,并与区域典型的永新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和多宝山斑岩型铜-钼-(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划分出大狼沟AuAg成矿远景区和霍龙门沟Cu-Au成矿远景区,为研究区下一步找矿勘查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阿尔山地区位于中蒙边境南蒙古—东乌旗—阿尔山铁多金属成矿带上,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但由于该区为大兴安岭森林覆盖区且地质勘查程度低,长期以来找矿一直未取得较大进展。结合1∶5万矿调工作成果,将区内铁多金属矿按成因类型划分为3类,对经济价值巨大的矽卡岩型、沉积变质型铁多金属矿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与蒙古国南蒙古、我国内蒙古东乌旗地区的典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南蒙古—东乌旗—阿尔山铁多金属成矿带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主要受NE向大断裂及其派生的次一级断裂控制,矽卡岩都为与酸性岩浆岩有关的钙矽卡岩,容矿围岩都含有利于矽卡岩矿床成矿的碳酸盐岩石,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硅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等;该铁多金属成矿带沉积变质型铁多金属矿床主要受NE向褶皱控制,都为与大规模燕山早期酸性侵入岩有关的BIF型铁矿,都具有原始海相沉积后期变质叠加改造成矿的特点,都为低品位矿石,主要容矿围岩都为板岩、片岩、千枚岩等中低级变质岩。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阿尔山地区铁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方向,并划分出不同成因矿床的成矿远景区。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进一步加强,该区有望发现大型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大中型沉积变质型铁多金属矿及中小型热液脉型铁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五河县金多金属矿床位于蚌埠隆起区东段。研究区构造特征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特殊的地质条件造成本区具有良好的金多金属矿成矿背景。为了进一步揭示本区域成矿特征,指导后期找矿工作,对该区域的矿床普查资料认真总结,同时结合区域物化探数据、矿石镜下及实验室分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河县金矿床均定位于晚太古界五河群西堌堆组地层中;矿体形状复杂,分枝复合常见,层控特征显著。本区地层中Au、Ag、Cu、Pb、Zn、As、Sb等元素的背景含量均高于全省的平均含量。根据物化探异常、地层及岩性、北东向构造等特征将本区初步划分成四个找矿远景预测区;首次提出在今后找矿工作中加强对负磁异常分布范围的研究;五河县金矿床找矿预测具有"三位一体"指示成矿特征,即地层岩性、物化探异常和北东向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15.
藏北阿里江玛—赛登地区铜多金属矿点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通过开展矿产调查工作在该地区发现了赛登铜矿点、江玛铜金矿点、江玛南铜银矿点。为明确区内下一步找矿方向和工作重点,首先对区域成矿背景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分别从矿体形态及产出、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控矿因素、围岩蚀变等方面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最后分析了成矿机理,初步建立了矿床模型,总结了区内地层、岩体、构造、蚀变等找矿标志,并对区内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去申拉组地层对区内铜多金属矿化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其中蚀变安山岩与成矿关系密切;2赛登铜矿化体主要产出于NW—SE向顺层产出的蚀变破碎带内,江玛南铜银矿化体受火山机构控制明显;3江玛铜金矿化、金矿化主要产出于蚀变安山岩和蚀变石英闪长玢岩中;4矿区剥蚀程度较小,矿床保存尚好,寻找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前景良好,下一步工作重点是被地表安山岩覆盖的深部含矿隐爆角砾岩筒及含矿玢岩体。  相似文献   

16.
依据新疆恰尔隆一带沉积硅质岩建造剖面,分析主要岩石、沉积环境、成矿特征,认为其古地理环境为浅海、半深海盆地,硅的来源可能为火山源或与之相关的海底喷流。该建造中,特别是侵入其内的细晶花岗闪长斑岩含有较为丰富的Ag、Pb和Zn等成矿元素,局部地段可富集成矿,为该地区找寻银、铅锌多金属矿提供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黄仕锐  杨朝云 《中国矿业》2021,30(S1):222-228
海南岛陵水县南平农场银金矿的发现为海南岛九所—陵水深大断裂带东段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有望提供一批可供进一步勘查开发的后备资源基地,从而拉动该区多金属矿的商业性勘查开发。本文在分析成矿地质条件基础上,对矿区的物化探特征、异常进行分析查证,评价找矿前景。研究表明:矿区中高温热液元素组合为特征的土壤化探异常明显,化探异常和激电中梯低(中)阻高极化异常带位置吻合较好,异常与深部矿化体有密切关系,成矿作用和早白垩世燕山期岩浆岩相关,成因类型为热液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浙东山门地区铜矿床的分布规律及地质特征,并对该地区铜矿床进行找矿预测,首先系统分析了区内地质、物化遥特征,然后对产出于该地区的半岭—黄施岙一带铜矿床(山门铜矿床)的产出状态、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围岩蚀变、控矿因素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1区内铜矿床成矿的同时具有浅成热液和斑岩成矿系列的某些特点,简单地以构造热液充填或典型的斑岩成矿理论指导找矿是不合理的,应以与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型铜多金属矿作为主攻对象;2矿区所见矿化大多属高位或远端的矿化,其延深部位是现阶段找矿的主要目标,而斑岩成矿则可能在更深处。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区"五位一体"的找矿模式,即针对NW向断裂裂隙带、次级火山机构、多期次的潜火山-侵入岩、蚀变分带特征和物化探异常等5种不同的矿化类型提出了具体的找矿思路,为区内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往多认为熊耳山矿集区金多金属矿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区域性的马超营断裂及其NE向、NW向次级断裂,尤其是NE向次级断裂,往往具有等间距分布的特征。在这种认识指导下,熊耳山矿集区的金多金属矿找矿取得了很大成果。近年来,虽然熊耳山矿集区新发现了槐树坪、石窑沟等金、钼矿床,但整体找矿进展并不大,成矿认识方面也没有较大的突破。通过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在熊耳山矿集区内金多金属成矿与找矿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总结如下:①熊耳群与太华岩群之间的不整合面是熊耳山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的主控构造,控制着区内金多金属矿田(床)的空间展布;②熊耳期古火山活动对区内金多金属成矿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鸡蛋坪组火山岩地层内的矿床(点)均赋存于不同级别的古火山构造内,应为火山岩型金矿;③含钾长石石英脉型钼矿的形成可能也与熊耳期火山活动有关;④熊耳山矿集区内广泛存在的“硅帽”或“硅化带”对深部成矿有指示意义,建议对其开展深入的矿物学、岩石学和成矿学研究,以取得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下一步的找矿勘探应该主要围绕这两个控矿构造进行。矿集区内发育大量的硅化带或硅帽,可能是碱交代成矿作用在浅部的表现,指示了深部存在巨大的碱交代体,应该作为下一步找矿勘探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