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白云鄂博氧化矿尾矿中蕴含有大量萤石,矿石性质复杂、嵌布粒度细、分选难度较大,通过试验研究,应用新型抑制剂,经稀土浮选—混合浮选(1粗2精)—混合泡沫再磨—萤石浮选(1粗6精)—强磁除杂工艺,得到了含CaF2为95.62%、SiO2为0.69%、CaCO3为0.34%,回收率为59.46%的萤石精矿。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捕收剂在印度某难选萤石矿浮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混合脂肪酸进行皂化,然后与表面活性剂复配混合,再加入少量助剂混合得到一种新型萤石捕收剂,其中含有羧基、羟基等活性基团。将其应用于印度某难选萤石矿的浮选,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及助剂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捕收剂适合萤石矿浮选。开路试验表明,经过10次精选,可得到Ca F2品位为95.6%、回收率为37.1%的良好选矿指标;闭路试验可得到品位为91.1%,回收率为77.2%的萤石精矿。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某萤石与重晶石共生矿为研究对象,该矿含萤石33.46%,重晶石52.73%,萤石与重晶石含量高。由于萤石与重晶石可浮性相近,分离难度大。为了综合开发利用该矿产资源,对该共生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试验采用了先混合浮选再分离浮选的工艺流程。混合浮选在磨矿细度-74μm占80%的条件下,调整p H值至9,以水玻璃为抑制剂、油酸钠为捕收剂将目的矿物先富集,在此过程中同时抛尾除杂,混合浮选所得精矿再进行分离浮选;分离浮选通过抑制重晶石浮选萤石实现,适宜的p H值为6,以水玻璃、硫酸铝、栲胶为抑制剂,以油酸钠为捕收剂,最终实现了萤石和重晶石的分离。通过全浮选闭路试验,得到品位为94.42%、回收率为87.77%的萤石精矿和品位为91.89%、回收率为88.66%的重晶石精矿。  相似文献   

4.
通过萤石和石英的纯矿物浮选试验、二者质量比为1∶1的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表面电位分析和药剂吸附量测定,系统地研究了油酸钠浮选体系中微细粒石英对萤石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6时,石英颗粒表面荷负电,萤石颗粒表面荷正电,二者易发生异相凝聚,降低油酸钠在萤石颗粒表面的吸附,造成浮选指标下降;氟硅酸钠能够有效抑制石英;六偏磷酸钠通过调节矿物表面电位,可改善萤石-石英体系分散程度,提高浮选指标。萤石与石英的人工混合矿矿浆在六偏磷酸钠、氟硅酸钠和油酸钠浓度分别为3×10~(-5)、2×10~(-5)和6×10~(-5)mol/L时,浮选精矿萤石品位达97.10%、回收率为60.80%。  相似文献   

5.
白钨浮选尾矿回收萤石低温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某地白钨浮选尾矿进行萤石低温浮选回收,在矿浆温度为12℃的条件下,试验室小型闭路试验获得的指标为:萤石浮选给矿CaF2含量为24.53%,CaCO3含量为6.25%;萤石精矿中CaF2含量为95.12%,回收率为58.07%,CaCO3含量为0.44%。在萤石浮选给矿CaF2含量为22.34%的条件下,工业试验获得萤石精矿中CaF2含量为93.70%,回收率为38.10%,CaCO3含量为1.40%。  相似文献   

6.
湖北某萤石矿为重晶石-萤石型矿石,重晶石含量达40%以上。对综合利用萤石与重晶石资源进行了浮选工艺研究,并对低温浮选进行了试验探索,低温浮选试验表明FX-6A比现用的油酸捕收剂具有更好的耐低温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FX-6A作为萤石捕收剂,CRY-A作为重晶石抑制剂,通过1次混合浮选,6次分离浮选,常温闭路试验可获得Ca F2品位97.68%、回收率92.85%的萤石精矿以及Ba SO4品位91.85%、回收率78.04%的重晶石精矿。  相似文献   

7.
某铅锌浮选尾矿中,含有CaF2 21.13%,品位较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为实现该尾矿中萤石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分别进行了Na2CO3用量试验、抑制剂配比试验、单一捕收剂试验、组合捕收剂配比试验、组合捕收剂用量试验及浮选温度试验等条件试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Na2CO3用量为400g/t,Na2SiO3用量为500g/t,腐殖酸钠用量为300g/t,组合捕收剂中油酸钠(OL)与石油磺酸钠(SPS)比例为2:1时,组合捕收剂用量为200g/t时,能取得较好的萤石浮选指标,且浮选结果受温度影响较小。在上述试验确立的药剂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闭路试验,最终获得的精矿中萤石品位为品位97.32%,回收率为78.08%。  相似文献   

8.
湖南某低品位萤石矿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显嵩 《非金属矿》2011,34(6):36-38,41
以湖南某低品位萤石矿为研究对象,确定先混合浮选去除石英、再浮选分离萤石与重晶石的工艺流程,在混合浮选试验与分离浮选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开路与闭路试验,获得CaF2品位为95.36%、CaF2回收率为82.83%的萤石精矿与CaF2含量仅为3.19%的重晶石精矿.  相似文献   

9.
张校熔  庄故章  常军 《矿冶》2018,27(2):30-34
为了优化洛阳燕子坡萤石矿的选矿工艺并提高选矿指标,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品位为49.22%的萤石原矿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61%的条件下,采用碳酸钠为pH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油酸为捕收剂,经过"一次粗选、二次扫选、六次精选"的浮选试验,可以得到品位95.09%、回收率94.99%的萤石精矿。试验得出如下结论:1)随着碳酸钠用量的增加,萤石浮选所用油酸的量会减少;2)分段添加油酸为宜;3)分段刮泡有益。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微细粒(-15 μm)独居石和萤石的浮选分离效果, 通过浮选试验、XPS测试和显微聚团分析, 对组合抑制剂水玻璃+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复合捕收剂辛基羟肟酸(OHA)+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在独居石和萤石浮选分离试验中的应用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15 μm独居石和萤石质量比1 GA6FA 1的人工混合矿, 联合使用组合抑制剂和复合捕收剂, 可以得到独居石回收率80%、萤石回收率24.4%的浮选精矿, 相比于仅使用单一抑制剂或单一捕收剂时, 独居石的浮选回收率及独居石与萤石的浮选分离效果明显提高; EDTA能够络合清除独居石表面的Ca2+离子, 提高抑制剂对萤石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OP和OHA可以协同吸附在独居石表面, 促使微细粒独居石疏水聚团, 从而提高其浮选回收。   相似文献   

11.
在对颗粒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和受力分析基础上,研究了片状硅片和多面体玻璃混合颗粒在震荡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规律。开展颗粒震荡分离过程动力学研究对退役光伏组件回收中优化硅玻分离设备结构和工艺参数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煤矿提升机齿轮箱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荣 《煤矿机械》2011,(10):274-276
提升机作为煤矿中的重要设备,其故障率对于煤炭的安全高效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详细分析了煤矿提升机工作环境和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速度和载荷变化情况下的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特点,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齿轮箱故障信号的分布特征,为变工况条件下提升机齿轮箱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两种重要制度,二者的构成要件不同,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当发生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如何选择适当的诉讼请求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晓东 《同煤科技》2002,(4):24-24,28
分析了光学经纬仪检定方法中产生的误差的来源和大小。  相似文献   

15.
依据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JJF 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分析与评定,了解测试中造成误差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该项目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样品的不均匀性和压力试验机的测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岩石流变特性对采空区长期稳定的影响,基于Reissner厚板和流变力学理论构建了矿柱-顶板流变力学模型,并推导出顶板沉降位移关于流变时间的关系式;依据不同边界条件将顶板破坏过程划分为固支、固支-简支、简支和内部破坏四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变力学模型可用于对采空区稳定时间的预测,并为采空区及时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改性是非金属矿深加工的主要技术之一,对提高非金属矿产品的应用性能和应用价值至关重要。本文从粉体表面改性方法、工艺、设备、表面改性剂及其配方等方面综述了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现状;从表面改性工艺与设备、改性剂及其配方、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插层以及表面无机复合改性等方面综述了非金属矿物表面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结合蒋庄煤矿EAM建设实际,阐明了煤炭企业实施EAM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了我国煤炭企业在保证资产使用安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方面一条势在必行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发挥采煤机摇臂扭矩轴安全槽的过载保护功能,对安全槽进行结构改变及槽深改变,并用ANSYS进行静力学分析,结合扭转静强度安全系数获得安全槽的最优化结构来确保发挥扭矩轴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石化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具有高技术风险、高市场风险、高政策风险属性。积极构建适宜的石化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不断强化与完善政府在低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功能,增强石化企业自身低碳技术创新风险防范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石化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