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选取山东省彭庄煤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波段的Sentinel-1雷达数据和双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方法,将形变前后两幅干涉图相位差分从而得到地表形变,获取断面下沉曲线,将三期地表形变情况进行叠加处理从而获取两个月内总下沉量,并与实际测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文中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德国在矿山开采沉陷监测方面的应用成果,为我们研究城市与矿区地面沉陷的自动化监测问题,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地表沉陷变形监测方面,如地震、地下水过度开采等造成的地表形变,地下煤炭资源开采所造成的地表形变具有影响空间范围小、沉降速度缓慢的特点,而差分干涉测量的精度又易受大气、时间和空间基线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利用D-InSAR对煤炭资源开采沉陷所造成的形变进行监测,具有更大的难度。为了验证D-InSAR技术对于该类沉陷的监测能力,选择了地表观测记录资料较为翔实、沉陷灾害比较严重的山西潞安矿区作为研究区域。结果表明,利用D-InSAR技术可以比较容易地确定地表沉陷的位置和分布范围,具备监测采煤沉陷地表变形的能力。下一步的研究,是希望建立基于D-InSAR技术的稳健、经济、高效的煤矿区开采沉陷变形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4.
陈炳乾  姜敏  任耀  邓喀中 《煤炭工程》2012,(10):107-110
 合成孔径雷达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获取地表信息及地表形变。介绍了D-InSAR技术原理,利用日本的ALOS PALSAR卫星数据,运用二轨差分方法对江苏省境内某煤矿采空区上方某大桥进行了沉陷监测,获取了2007年到2009年该大桥的沉降情况,测量结果与实测水准数据结果吻合。最后分析了限制D-InSAR技术应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已成为监测矿区地表沉降的有力工具之一。文章选取2景2004-12-26—2005-01-30覆盖济宁矿区的C波段的ENVISAT ASAR影像作为干涉对,首先对整景影像进行差分干涉处理,得到D-InSAR一系列结果图,然后选取沉降明显的葛亭矿区进行精细化研究,结合GIS软件叠加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开采平面图和矿区边界图等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双轨D-InSAR技术可以对矿区的沉降分布进行有效的探测与定位,且能对矿区的沉降程度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6.
利用D-InSAR技术获取地表形变量,已经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但是传统干涉SAR系统,只能反映所有散射体的平均高度,而无法反映某一特定散射中心的实际高度,从而导致对地形高度的估计存在偏差,针对此问题,文中综合运用干涉差分和极化干涉理论,提出将差分和极化干涉相结合来提高进行变形监测的精度.以兖州矿区全极化数据为例,极化干...  相似文献   

7.
平原地区钻井水溶矿区地表形变D-In SAR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平原地区钻井水溶矿山地处农业高产示范基地、矿体开采深度小、开采厚度大、地表形变监测要求准确及时的特点,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 SAR)技术计算地表形变值,并估算数据质量。将获取的地表形变图与数据质量估算结果导入Arc GIS,计算地表形变值,分析矿区形变趋势,以及形变值与监测精度的相关性规律。结果表明,D-In SAR监测对平原地区钻井水溶矿区具有较强适用性:Goldstein滤波是去除平原地区钻井水溶开采矿山地表形变D-In SAR监测相位噪声的有效方法;钻井水溶矿区地表形变趋势与开采推进进度一致,地表沉降呈正态分布规律,盆地近似碗状;监测精度与形变大小具有负相关性,地表形变越小,干涉相干性系数越大,监测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在矿体开采过程及矿体被采出后,采空区顶底板和两帮形成自由空间,围岩中应力重新分布,可能引发地表沉陷的发生,进而给地表建筑及周边村庄和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过程及其复杂,受众多条件影响,因此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随机性。本文以莱新铁矿为例,利用InSAR技术对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通过分析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大面积监测地表沉陷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为矿山企业全面监测地表沉陷及时处理安全隐患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激光三维扫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科技技术,它突破传统数据采集的局限性,使数据采集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论文介绍了地面激光三维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对其获取的数据精度进行了分析;结合矿区地表沉陷监测就其技术优势与存在问题对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欧空局ENVISAT ASAR雷达数据,获取了SAR影像的干涉条纹并结合SRTM DEM数据,分别采用了二路差分和三路差分对武安市下团城村铁矿区域地表沉降进行监测,获得了区域内的最大沉降值和沉降带分布情况,初步探索了无目标、无时域、大范围、高精度地对地表进行沉降监测的方法,得出了影响最终结果精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概要叙述了差分合成孔径雷达(D-In SAR)的技术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介绍了D-In SAR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技术和方法,针对研究区域的地表沉降特点选择常规D-In SAR和永久性散射体干涉测量(PSI)作为In SAR差分处理方式,分析并选取适合本项目研究的In SAR雷达数据,对兖州-济宁区域因煤矿开采产生的地表缓慢沉降和快速沉降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达到了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InSAR测量技术在矿区进行地表沉降监测的可行性,首先采用传统的GPS测量矿区的地表沉降情况,并获得GPS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然后采用瑞士的GAMMA软件处理矿区的主辅两景InSAR影像,通过相位解缠等操作最终得到矿区地表的沉降图。以淮北某矿区一个工作面的地面观测数据为例,通过仿射变换进行坐标转换把地面上GPS观测点转换到对应的InSAR栅格数据阵列中,对比分析二者的观测数据,可以发现InSAR监测结果与GPS观测结果具有一致性,能够满足矿区地表沉降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杨思剑 《山东煤炭科技》2022,40(1):171-172,180
针对煤矿开采和基础工程建设中地质环境出现振动,进而造成地层所承受的压力和内应力出现改变,致使地面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且沉降具有不均匀性,进一步危害到安全生产问题.本文基于D-InSAR技术差分干涉法,探索分析了DInSAR技术在实际煤矿生产过程中对地面沉降情况的监测技术的具体应用,为矿井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以及采矿领域对...  相似文献   

14.
贾哲  宋世杰  赵晓光 《煤矿安全》2012,43(7):200-202
运用多边形评价法对榆神府矿区开采沉陷损害进行了定量化评价。该方法简单易行,评价结果稳定可靠,与其他评价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为榆神府矿区开采沉陷损害的准确快捷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提出GPS-RTK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后对GPS-RTK与全站仪精度的进行分析,得出GPS-RTK在矿区形变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实验来验证GPS-RTK与全站仪在矿区形变监测的数据,可知二者的监测数据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因此GPS-RTK在矿区沉降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基于GPS/GIS的矿区变形监测系统的初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GIS)和地理信息系统(GPS)的特点,简述了GPS矿区变形监测网的设计依据、网点和网形的设计原则;GIS技术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给出了基于GPS/GIS的矿区变形监测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以及系统设计的模块,并介绍了各个系统模块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张治璞  赵总彦 《煤》2013,(4):9-10,23
根据靖远矿区各矿井不同的地质条件,从窄小煤柱尺寸确定、巷道支护设计、窄小煤柱放煤回收、动压条件下沿空巷道二次支护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研究与应用,并取得了成功,提高了矿井采区回采率,节约了宝贵的煤炭资源,技术经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用全极化SAR对地观测中,倾斜地表的同极化回波极大值对应入射波极化的取向角。基于迁移,通过两次飞行SAR图像,确定地面点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建立数学模型,对开采沉陷进行分析预计,保证地表建(筑)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