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皂矿地表移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龙口矿务局北皂煤矿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观测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计算,分析与研究,求取了该条件下地表移动预计计算参数,初步揭示了“软弱”岩层的地表移动特点与规律,为本矿区或其他矿区类似条件的“三下”采煤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地表地质现象发生变化的基本概念,引出了地表地质现象发生变化的机制;利用岩层与地表移动理论,分析了煤层开采与地表地质现象发生变化的关系,介绍了该理论在“三下”采煤中的应用,用实例说明了岩层与地表移动理论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地表地质现发生变化的基本概念,引出了地表地质现象发生变化的机制;利用岩层与地表移动理论,分析了煤层开采与地表地质现象发生变化的关系,介绍了该理论在“三下”采煤中的应用,用实例说明了岩层与地表移动理论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掌握岩层与地表移动移动规律是进行“三下”采煤研究、煤矿采动损害评价及建筑物保护的重要依据。“三软”煤层储量在我国煤矿开采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采动地表移动规律有其自身特点。以梁北矿典型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现场实测,分析了“三软”煤层综放开采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基于关键层理论,阐明了“三软”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断机理,理论解释了工作面开采后地表下沉机理,为梁北煤矿“三软”煤层综放开采及类似地质条件矿区的地表破坏预计及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下部采动煤层的顶板岩层内布置巷道,其位置选择与采场上覆岩层移动状况密切相关。依据煤矿地表移动计算公式和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建立采场上覆岩层移动变形概率积分法预计计算模型。根据最大下沉量、主要影响半径、拐点移动距等移动参数与埋深的关系,利用参数坐标系确定采场上覆岩层移动下沉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岩层移动变形预计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6.
郑永飞  郭佐宁  王碧清 《陕西煤炭》2011,30(5):38-40,49
通过对张家峁煤矿15201试采工作面大采高综采面地表移动进行了实测,揭示了浅埋煤层大采高(6.3 m)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地表岩层的移动规律,并分析了由于上覆松散层厚度变化时周期来压期间的破坏和动载机理,得出了浅埋煤层大采高综采面开采后地表岩层移动规律,为类似煤层赋存条件的矿井开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成枢 《煤炭学报》2000,25(Z1):46-48
利用现代控制理论和系统论的观点,结合位移反分析方法,研究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的模型识别和参数识别的理论与方法,为解决岩层与地表移动数值计算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工作面向前推进,采空区范围逐渐增大,上覆岩层因失去支撑而垮落下沉,沉降逐层传递,直至地表造成岩层移动。为研究掌握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地表岩移规律,本文以小峪煤矿8202工作面为例,结合理论、实测等方式,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上方地表岩层移动进行实测分析,为厚煤层采动影响下的地表沉陷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急倾斜煤层开采岩层滑移空间理论模型和地表移动预计的空间转换计算方法。根据岩层受力变形特点和破坏机理,急倾斜煤层开采上覆岩层存在楔形破坏区和滑移变形区。楔形破坏区内岩层的弯曲变形为滑移变形区内岩层提供移动空间,即滑移空间。滑移空间决定了地表下沉盆地的形态。将急倾斜的开采空间转换为近水平的滑移空间,可直接利用概率积分法的理论和参数来计算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较好地解决了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移动预计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动态测量在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表移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群 《煤炭技术》2013,(7):60-62
从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移动问题分析、煤矿开采引发地表移动动态曲线的建立方式分析以及动态测量应用于煤矿开采地表移动中的方法及其计算分析这三个方面入手,围绕"动态测量在煤矿开采引发地表移动中的应用"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耿村煤矿(2-3)12220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实际观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总结了重复采动引起的煤矿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为有冲击地压危险性的矿井提供了上覆岩层随工作面的推进的变化情况,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煤矿开采岩层移动的相似模拟实验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似模型和数值分析,对倾斜煤层的开采沉陷及地表移动进行了探讨。根据相似原理进行了相似模拟实验研究;采用2D-σ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岩层移动及开采沉陷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倾斜煤层在倾向方向上移动盆地对地表的影响范围、最大下沉点位置,地表下沉曲线,以及该煤矿的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最大下沉量,所得结果对矿井的延深设计及灾害预测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岩层移动内外“类双曲线”整体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层移动主要关注工作面上覆部分岩层移动规律,开采地表沉降则关注地面的沉降问题,这2个研究方向都涉及到开采后上覆岩层到地表土层的整体移动行为,可以建立一种能够描述覆岩移动到地表沉降的岩层整体移动模型。通过理论与试验分析得到了岩梁梯形块体结构的初次破断与周期破断形态,建立了岩层梯形“倒漏斗式”冒落拱与裂隙拱的冒落条件与判定方法。基于岩层破断移动边界“类双曲线”模型,提出了采用内外“类双曲线”模型来描述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降规律。内“类双曲线”模型指的是覆岩冒落拱与地表沉降移动拱“类双曲线”模型,在关键层近似“上下”对称;外“类双曲线”模型指的是岩层破断移动边界“类双曲线”模型,在工作面的中垂线附近近似“左右”对称。内“类双曲线”隐含在覆岩内部,可通过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近似获得;外“内双曲线”体现在地表沉陷、岩层冒落等外部形态。通过理论分析、实例验证以及UDEC数值计算方法验证了厚松散层水平煤层开采条件下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降内外“类双曲线”模型。此外,还分析了内外“类双曲线”共轭形成条件、影响因素与整体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在厚松散层水平煤层开采条件下,建立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降内外“类双曲线”模型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较小,表明岩层整体移动存在“类双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14.
山区采矿岩体移动的Fuzzy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山区地下开挖所引起的上覆岩土体的移动视为一模糊事件,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测度理论,对煤矿开采所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推导了相应的地表下沉、倾斜、地表弯曲曲率、水平移动、水平变形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分析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资料吻合。  相似文献   

15.
《煤矿开采》2015,(5):53-56
通过在平顶山矿区某矿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获得了非充分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实测数据,对该条件下的地表沉陷规律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该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角量参数和地表移动计算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非充分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影响范围和沉陷变形值均明显减小,岩层移动各角量参数大于充分开采条件下的角量参数,地表沉陷变形趋于平缓。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非充分开采在类似地质采矿条件下的煤矿开采,为解放"三下"压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整理、分析了大屯矿区现有四对生产矿井的11个观测站资料,针对观测资料所具有的特点,利用岩层与地表移动的模型识别和参数识别理论及方法,求取了具体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变形参数,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南京铅锌银矿地表岩层移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金峰  金淮 《金属矿山》1997,(10):6-8,12
为评价南京铅锌银矿地下开采对矿体上方栖霞寺风景区等的影响,建立了地表岩层移动观测网,进行了长期观测,并根据观测资料分析确定了该区地表岩层移动参数,圈定了矿区岩层移动带范围,为该矿制定长期开采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文静  屈晓荣  杨栋  朱少杰 《山西煤炭》2012,32(2):41-43,54
以山西河东煤田北部某大埋深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分析了受采动影响的采场上覆岩层移动变形规律以及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采动结束后的上覆岩层依次形成垮落带、裂隙带、弯沉带;采空区上方地表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得多的下沉盆地,并从地表移动的力学过程及工程技术问题的需要出发,地表移动及变形采用下沉、水平移动、倾斜、曲率、水平变形来描述下沉盆地的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9.
以UDEC为研究平台,讨论了数值计算时的开挖模拟和迭代运算问题。通过计算实验,提出并建立了以开采充分性和推进速度为变量的单元开采迭代次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岩层性质及工作面推进速度等因素对岩层及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规律,为岩层及地表动态移动变形的模拟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太平煤矿地表移动规律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通过对攀枝花矿务局太平煤矿地表观测资料的计算分析与研究,初步揭示了该矿山区倾斜多煤层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与特点,为进行类似条件下的三下采煤打下了理论计算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