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概述了硫化铅锌矿浮选分离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硫化铅锌矿各种浮选工艺的特点、适用范围及优缺点,从浮选电化学、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模拟的角度对硫化铅锌矿浮选分离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同时,介绍了硫化铅锌矿捕收剂、铅锌浮选分离无机和有机抑制剂及硫化锌矿浮选活化剂的主要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提高硫化铅锌矿浮选分离技术水平的主要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氧化铅锌矿浮选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氧化铅锌矿的浮选工艺研究现状,介绍硫化钠硫化浮选、硫磺硫化浮选、螯合剂浮选、絮凝浮选、新型浮选工艺,重选—浮选联合流程以及选冶联合流程,对这些工艺进行综合评述,指出今后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硫化铅锌矿浮选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青  欧阳辉  梁菁菁 《矿冶》2018,27(2):9-14
从浮选理论研究出发,简要地介绍了由传统的浮选理论到电位调控理论再到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从浮选工艺、浮选药剂两个方面详细地介绍硫化铅锌矿选矿分离现状,着重阐述了铅锌优先浮选流程、混合浮选流程、等可浮选流程、分支分速浮选流程、电位调控浮选的适用条件和应用情况。对于浮选药剂而言,主要从组合药剂和新药剂的合成来改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4.
硫化铅锌矿无氰浮选工艺流程及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年来硫化铅锌矿浮选的进展、硫化铅锌矿浮选工艺和无氰浮选药剂的现状及发展,并提出开发新型高效浮选药剂和浮选新工艺是硫化铅锌矿浮选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铅锌矿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矿产资源之一,总体呈贫、细、杂的特点,其中硫化铅锌矿约占铅锌矿总储量的90%。目前,浮选是硫化铅锌矿选矿最常用的方法,而浮选药剂的选择对浮选工艺指标起决定性作用。本文对近些年硫化铅锌矿的浮选药剂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着重介绍了捕收剂、抑制剂及活化剂,分析了未来硫化铅锌矿浮选的重点研究方向,最后指出了微生物作为浮选药剂在未来硫化铅锌矿浮选中的广阔应用前景,旨在为实现高效硫化铅锌分离提供技术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随着易选硫化铅锌矿石资源的日渐减少,市场对铅锌金属的强烈需求推动了难选氧化铅锌矿石浮选技术的进步。为了系统展示难选氧化铅锌矿石浮选技术的进展,从硫化钠硫化浮选法和硫磺硫化浮选法等2方面总结了硫化浮选技术的进展情况,从重选-浮选联合工艺和选冶联合工艺等2方面总结了联合工艺技术的进展情况,从絮凝浮选法、螯合剂浮选法、组合捕收剂浮选法和组合抑制剂浮选法等4方面总结了基于新药剂的浮选技术进展情况,最后对氧化铅锌矿石浮选技术发展的方向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硫化铅锌矿的不断减少,对氧化铅锌矿的选别和利用日渐受到重视。本文介绍利用浮选、湿法浸出和联合流程的方法回收氧化铅锌矿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8.
卜显忠  陈瑶 《金属矿山》2019,48(7):118-123
随着硫化铅锌矿资源的日益减少,氧化铅锌矿的高效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推动氧化铅锌矿选矿技术的进步,促进氧化铅锌矿的开发与利用,基于该类型矿难选、回收率低的现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后,综述了我国氧化铅锌矿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氧化铅锌矿的浮选工艺、重(磁)-浮联合工艺、选-冶联合工艺。重(磁)-浮联合工艺、选-冶联合工艺对生产条件要求较高,生产成本偏高,不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硫化浮选是工业上应用较多的方法,也是氧化铅锌矿选矿中最有前途的工艺方法。但硫化反应速度慢、硫化物薄膜易疏松脱落以及过量的硫化剂对浮选的抑制等问题急需解决。今后发展路线可以从浮选过程中的硫化转移到磨矿过程中的硫化,或者采用缓释型硫化剂及低溶解度的含硫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卜显忠  陈瑶 《金属矿山》2007,48(7):118-123
随着硫化铅锌矿资源的日益减少,氧化铅锌矿的高效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推动氧化铅锌矿选矿技术的进步,促进氧化铅锌矿的开发与利用,基于该类型矿难选、回收率低的现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后,综述了我国氧化铅锌矿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氧化铅锌矿的浮选工艺、重(磁)—浮联合工艺、选—冶联合工艺。重(磁)—浮联合工艺、选—冶联合工艺对生产条件要求较高,生产成本偏高,不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硫化浮选是工业上应用较多的方法,也是氧化铅锌矿选矿中最有前途的工艺方法。但硫化反应速度慢、硫化物薄膜易疏松脱落以及过量的硫化剂对浮选的抑制等问题急需解决。今后发展路线可以从浮选过程中的硫化转移到磨矿过程中的硫化,或者采用缓释型硫化剂及低溶解度的含硫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铅和锌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金属原料,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易选别的硫化铅锌矿石难以满足铅锌资源的需求。硫化铅锌矿的分离一直都是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铅锌矿中各目的矿物紧密伴生,各种离子对目的矿物作用复杂等多种原因导致其高效分离和综合利用困难。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和分析了硫化铅锌矿难以分离的主要因素,并详细阐述了硫化铅锌矿浮选分离工艺和药剂,讨论了对硫化铅锌矿分离研究的方向,以期对硫化铅锌矿高效浮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铅锌分离一直以来都是矿物加工领域的难题,浮选是分离方铅矿和闪锌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铅锌多金属硫化矿分离铅锌困难,是由于方铅矿和闪锌矿具有相近的可浮性、二者致密共生且嵌布关系复杂,而解决铅锌分离困难的关键在于高效浮选药剂的应用。本文系统概述了硫化铅锌矿捕收剂、抑制剂、活化剂和pH调整剂的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浮选药剂的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硫化铅锌矿浮选药剂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氧化铅矿石硫化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某铅锌矿处理的高氧化率复杂铅锌矿石中的氧化铅矿石,进行了硫化浮选工艺的研究。浮选采用Na2S作为氧化铅的硫化药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硫化浮选技术获得的铅精矿品位达到46.02%、铅回收率达到81.16%,实现了氧化铅矿物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13.
某铅锌矿含铅1.68%、锌11.50%、碳3.68%,属含碳铅锌硫化矿石。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是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正长石和白云母为主。矿石中的碳主要以游离碳和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如何消除碳对铅锌浮选过程的影响已成为该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根据该矿石性质,采用高效脱碳剂BK208实现了预先脱碳的目的,减少了碳对后续铅锌浮选的影响。通过“预先脱碳-铅锌顺序优先浮选-铅锌粗精矿再磨精选”的工艺流程,成功实现了铅锌的高效回收,闭路试验获得了铅品位59.65%、锌品位6.85%、铅回收率78.59%的铅精矿,以及锌品位48.69%、铅品位0.81%、锌回收率89.28%的锌精矿,取得了良好的浮选指标。在含碳铅锌硫化矿选矿过程中,消除碳质脉石对铅锌回收的不利影响,对提高选矿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氧化铅锌矿石的主要特点及对应的选别工艺,综合评述硫化浮选、絮凝浮选、螯合剂浮选、选冶-联合工艺以及原浆浮选技术等处理方法,为氧化铅锌矿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氧化铅锌矿的开发利用,应在加强矿石性质研究及浮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注重组合新药剂、联合新工艺、新设备及新技术方法的应用,以期取得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凡口铅锌矿入选原矿属于高硫型铅锌矿石,矿物呈粗细不均匀嵌布,黄铁矿易浮,铅铁分离困难。通过试验研究,突破选铅pH值的限制,采用高碱度、细磨、混合捕收剂、快速浮选和新型抑制剂等技术,使选矿经济技术指标获得了大幅度提高,为分离高硫铅锌矿石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甘肃某复杂铜铅锌硫化矿石浮选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栋  柏亚林  包玺琳  袁艳 《金属矿山》2012,41(8):65-69,72
为解决甘肃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矿石性质变化后原选矿工艺流程不能适应的问题,进行了铜与部分铅锌优先混合浮选再分离浮选-其余铅锌与硫混合浮选-铅锌与硫分离浮选新工艺的试验研究,闭路试验获得了铜精矿铜品位为20.99%、铜回收率为74.23%,铅锌混合精矿铅和锌品位分别为16.65%和27.32%、铅和锌回收率分别为91.11%和93.32%,硫精矿硫品位为41.62%、硫回收率为37.58%,伴生金和银在铜精矿和铅锌混合精矿中的总回收率分别为83.84%和88.27%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云南某地新开采硫、氧混合铅锌矿进行了浮选工艺实验研究。采用混合浮选硫化矿及氧化矿的工艺流程,获得了铅综合回收率85.18%、锌综合回收率95.46%的铅锌混合硫化精矿和氧化精矿,其中,硫化铅锌精矿中锌、铅品位分别为46.14%、7.86%; 氧化铅锌精矿中铅、锌品位分别为12.71%、6.01%。浮选所得精矿满足冶金过程对原料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为浮选此类矿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难选铅锌硫化矿浮选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某铅锌硫化矿石的分选条件与药剂制度,提出了处理该类矿石的分选新工艺。生产实践证明,新工艺不仅在精矿质量和回收率比原工艺有了显著提高,而且药剂耗量也大幅度降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