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通过三乙醇胺对油酸进行酯化改性,获得油酸酯化改性捕收剂,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具有明显特征吸收峰。通过浮选机理研究,在试验用量范围内,胶磷矿纯矿物与改性捕收剂作用后接触角可达87.23°(此时上浮回收率达97.87%);油酸改性捕收剂引入亲水基团,CMC提高19.58倍,在水中溶解性增加;同时改性后的捕收剂分子截面积由7.27 ?2增大至9.51 ?2,分子截面积提高了30.81%。药剂作用机理的研究,对与纯矿物来自同一矿山的低品位磷矿石浮选具有较强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7.
8.
9.
研究了一种新型螯合捕收剂邻苯二羟肟酸在孔雀石[Cu2CO3(OH)2]与石英(SiO2)浮选分离中的应用。通过微浮选试验, 评价了邻苯二羟肟酸对孔雀石和石英的浮选性能。结果表明, 邻苯二羟肟酸对孔雀石有较强的吸附和选择性, 能有效分离孔雀石和石英。以邻苯二羟肟酸为捕收剂, 在pH为9、药剂用量80 mg/L的条件下对人工混合矿物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孔雀石回收率70%, 石英回收率5%。通过接触角、SEM-EDS、Zeta电位、吸附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了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邻苯二羟肟酸的与孔雀石表面的Cu2+离子发生强烈的化学吸附, 处理后孔雀石疏水性大大提高, 选择性较好, 可有效分离孔雀石与脉石矿物。 相似文献
10.
新型捕收剂CL-07+CJ常温浮选某中低品位磷矿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周边拥有巨量的中低品位磷矿资源,为了高效开发这些资源,并解决磷矿石浮选常规捕收剂常温下分散性和溶解性差的问题,用昆明冶金研究院研制的新型常温捕收剂CL-07+CJ,对滇池附近某磷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石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60.4%,浮选温度为15 ℃,脉石矿物抑制剂Na2SiO3粗选用量为2.0 kg/t,矿浆pH调整剂NaOH粗选用量为0.8 kg/t,磷矿物捕收剂CL-07+CJ粗选用量为0.4+0.14 kg/t情况下,采用1粗2精1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浮选,可获得P2O5品位为34.60%、P2O5回收率为94.10%的磷精矿。 相似文献
11.
对某地低品位磷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 探索了磨矿细度、捕收剂(十二胺)用量、抑制剂(硫酸)用量及浮选流程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一粗一精一扫、中矿返回粗选的浮选工艺流程, 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粒级占78%、粗选十二胺用量500 g/t、硫酸用量18 kg/t, 精选十二胺用量200 g/t、硫酸用量9 kg/t, 扫选硫酸用量14.4 kg/t条件下, 针对P2O5品位为22.41%的原矿可获得P2O5品位32.47%、P2O5回收率83.32%的磷精矿, 实现了P2O5的有效富集。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酸及其皂类作为重要的阴离子捕收剂,是浮选磷矿、铁矿、铝土矿等氧化矿中捕收剂的重要组成成分。价格低廉的餐饮废油中又含有大量的脂肪酸制备所需的重要原料,通过以餐饮废油为原料配制出的一种新型脂肪酸类磷矿反浮选捕收剂,并对其进行了实验室反浮选评价试验。经一系列对餐饮废油的组合复配等试验探索,该新型脂肪酸捕收剂成品作用于原矿(P2O5品位为24.83%)进行单一反浮选后,能得到P2O5品位为31.08%的精矿产品。根据药剂的比较试验进行了工业试验,现场应用结果可以得到稳定的选别指标。以餐饮废油为原料制备浮选捕收剂不仅价格低廉,有利于降低整体的选矿成本,同时也能很好地替代某些石化类及食用油类捕收剂,实现磷矿石的有效回收,更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餐饮废油重返餐桌的趋势,为国民的饮食健康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1-羟基-2-萘甲羟肟酸和2-羟基-3-萘甲羟肟酸是同分异构体。用2-羟基-3-萘甲羟肟酸为捕收剂,TBP为辅助捕收剂,浮选粒度-44μm占100%,-11μm占11 3%的锡石细泥,从含锡1 36%的给矿得到含锡37 39%,回收率91 21%的锡精矿;用它的同分异构体1-羟-2-萘甲羟肟酸浮选粒度-22μm占100%,-11μm占76 8%的锡石细泥,从含锡1 01%的给矿得到含锡18 85%,回收率92 68%的锡精矿。它们都是锡石的有效捕收剂,再次证明浮选药剂的同分异构原理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氟硅酸在磷矿选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湖北某磷矿特性,以湿法磷酸副产物氟硅酸作为磷矿物抑制剂进行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氟硅酸是具有良好选择抑制效果的磷矿物抑制剂.经过正反浮选闭路试验后可获得精矿P2O5品位32.50%、回收率86.25%,有害成分MgO含量仅为0.64%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云南安宁磷矿品位低(20.00%),矿石成分复杂,有用矿物为磷灰石,主要脉石矿物为白云石,石英等硅酸盐矿物。为提高磷矿选别指标,采用混合捕收剂ZP(油酸50%+亚油酸30%+亚麻酸20%)进行反浮选试验。逐一对磨矿细度,抑制剂用量,捕收剂用量进行优化,采用一粗三精三扫的反浮选试验流程最终得到精矿P2O5产率59.23%,P2O5品位28.36%,P2O5回收率80.16%的精矿指标。接触角试验表明ZP对白云石的疏水性影响要优于油酸。白云石接触角在ZP用量200 mg/L 时可以达到74.62°。胶体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经过ZP捕收剂比油酸的溶解度高,可以提高浮选效率。 相似文献
17.
苯甲羟肟酸捕收白钨矿浮选溶液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浮选溶液化学的观点论述了白钨矿与苯甲羟肟酸溶解组分的logC -pH图 ,从理论上分析白钨矿表面的ζ -电位与矿浆 pH值的关系。浮选溶液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用苯甲羟肟酸捕收白钨矿过程中 ,当pH <1.3时 ,虽然白钨矿表面带正电 ,但苯甲羟肟酸没有解离 ,不利于苯甲羟肟酸阴离子的吸附 ;在 4.7相似文献
18.
19.
福建某钨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爱军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8,(6)
福建某钨矿是花岗岩型和细脉型含钼的黑、白钨矿床。原矿含WO_30.25%,其中白钨矿中WO_3占41.35%、黑钨矿中WO_3占55.88%。采用钼浮选—脱硫浮选—黑白钨混合浮选—钨粗精矿重选流程,获得钨精矿1含WO_3 66.66%、WO_3回收率74.57%,钨精矿2含WO_3 39.24%、WO_3回收率16.58%,同时获得钼粗精矿含钼12.21%、钼回收率77.63%。 相似文献
20.
对某氧化率高、结合率高、主要矿物成分为硅孔雀石的的氧化铜渣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确定了获得最佳硫化效果时硫化钠与硫酸铵的用量比例, 研究了矿浆pH值对硫化浮选指标的影响, 并考察了两种羟肟酸与Y89、丁胺黑药混合捕收剂的协同捕收作用。结果表明, 在pH=5左右, 硫化剂硫酸钠和硫酸铵比例为1∶1, 以磷酸乙二胺作活化剂, Y89和丁胺黑药混合, 并添加烷基(C5~9)羟肟酸作捕收剂, 经一粗一扫两精两段磨浮开路流程, 获得铜精矿品位为11.52%, 回收率达59.8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