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天然气水合物,亦称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笼形物。天然气水合物是重要潜在能源,备受世界关注。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可以通过降压法、热采法、化学试剂法、水力压裂法等几种不同的开采方式。目前国际上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技术,仍处于实验性开采阶段。  相似文献   

2.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已探明储量巨大,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目前多个国家已进行了研究、勘探和试开发。我国也将其纳入重大项目,并已获得样品。介绍了可燃冰的形成与分布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可燃冰的开采方法,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能源问题日渐突出,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备受关注。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特殊性质,在冻土层或海洋环境下都对勘探和开采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钻井液对保障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钻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水合物钻井液的研究一直是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介绍了水合物抑制剂和钻井液体系研究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钻井液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巨大的新型能源.本文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资源储量与分布、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技术瓶颈几方面对“可燃冰”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SAGD技术应用于陆域冻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中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气水合物被誉为最有研究价值和开采价值的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能源研究的热点。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成熟稳定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体系,仍处于研究和试采阶段。陆域冻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与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相比相对比较容易,在钻进过程中能够形成较稳定的孔壁。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主要方法有热激法、降压法、置换法和化学抑制剂法。SAGD(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技术也叫蒸汽辅助重力驱油技术,在重油、油砂开采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被认为是目前重油开采最有效的方法。对SAGD技术应用到陆域冻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中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经过分析发现将SAGD技术应用到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中是可行的,但确定两口水平井之间的距离是关键,且在应用时要将上部井变为生产井,下部井变为注汽井。  相似文献   

6.
2014年7月29日,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几年,中国将继续加强海域和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评价,开展水合物成藏理论、探测技术、环境效应和试开采技术等研发,计划于2015年在中国海域实施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的钻探工程,这将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地质装备》2017,18(4)
正2017年5月18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实现连续8天稳定产气,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截至5月17日,从水深1266m海底以下203~277m的可燃冰矿藏已累计开采出天然气12万立方米,最高产量达3.5万立方米/天,平均日产超过1.6万立方米,其中甲烷含量最高达  相似文献   

8.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系统将持续加快向清洁低碳转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动能,理清"双碳"背景下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发展方向对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在阐述天然气水合物在碳循环中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梳理了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研究和勘查开采现状,剖析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在助力"...  相似文献   

9.
2009年,在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永久冻土带多次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实物样品。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我国成为继加拿大和美国之后,在陆域通过钻探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第3个国家,也再次证明我国“可燃冰”调查与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陆域“可燃冰”甲烷含量达70%多,纯度不一,样品呈薄层状赋存于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的裂隙面上,主要成分为甲烷,还含有乙烷、丙烷等,气源成因与上覆或下伏的煤炭资源有关,是青藏高原长期演化过程的产物,应属于化石能源。此前的2007年5月,我国曾在南海北部钻获海域“可燃冰”。这次在陆域发现并钻获“可燃冰”样品,是能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年来先后在南海北部和祁连山南缘青海省天峻县永久冻土带中发现天然气水合物,这是一种新能源,它将对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能源紧张的缓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安全是个大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上专家们的极大关注。俄罗斯南方国立技术大学地球物理、探矿工程和石油钻采教研室开发出来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安全检测技术和方法,可以准确确定出射孔部位的位置、检查射孔部位是否阻塞和如何解阻等关键技术,对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对此应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云东 《煤炭技术》2007,26(6):49-51
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煤矿初采期间解决了煤壁片帮、漏顶技术和支架设备下滑问题,实现了极软、易燃、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高产高效。文章介绍了极软、易燃、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设备的选型与配套,对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瓦斯防治技术和防灭火新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鹤岗南山矿综采一队综放工作面和兴安煤矿综采二队综放工作面为例,介绍了在高瓦斯、易发火、厚煤层条件下的综放开采技术,主要内容为瓦斯、火灾治理和煤尘防治的技术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鹤岗矿务局大陆煤矿在开采特厚易燃煤层时 ,实施水平巷道无煤柱开采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是促进特厚易燃煤层开采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郭瑞  吕晓 《煤矿机电》2009,(5):75-77
针对矿井火区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危险性,提出一种新的瓦斯爆炸三角形判别法。介绍了模糊控制算法在二次测爆装置中的应用,阐述了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用Matlab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矿井热源分析及降温技术对深井开采有重要意义。从矿井巷道内岩体放热、矿石氧化放热、机电设备放热、井下热水放热及局部热源放热5方面分析煤矿热害来源。将矿井降温技术分为传统降温技术和现代降温技术2大类型,评述各降温技术原理、特点及应用现状。机械制冰降温仍然存在运冰和融冰技术难题。机械制冷水降温技术应用成熟,已经成为现行矿井降温的主要手段;瓦斯发电制冷降温技术有机地结合了煤矿瓦斯排放和治理井下热害问题,实现了能源的合理利用;分离式热管降温技术适应大型化换热设备,冷、热流体完全分隔开,且系统循环不需要外加动力。另外,提出了现行矿井降温技术的一些改进方法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针对福泉煤矿山区低透气性突出煤层群开采瓦斯治理难度大,通过煤与瓦斯赋存情况、保护层保护范围及保护层开采技术条件综合论证煤层群开采层序,基于开采保护层为出发点,研究了"开拓区、准备区、回采区"三区联动瓦斯抽采技术体系:底抽巷超前抽采和保护层开采卸压联动瓦斯抽采、本煤层和邻近层卸压联动定向长距离钻孔抽采、一巷三用三维立体瓦斯抽采等技术,实现矿区瓦斯三区联动抽采,促进矿井年抽采量逐年提升,从时间和空间上提前解决了福泉煤矿突出防治及瓦斯涌出治理问题,促成了该矿抽、掘、采合理部署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2017年以来,我国针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其中矿业权改革是本轮油气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将对油气行业和国有大型石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为此,本文结合我国油气矿业权现状和今年以来国家矿业权改革相关政策精神,分析了矿业权改革新政对国有大型石油企业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国有大型石油企业落实油气矿业权改革的相关建议,具体包括积极配合国家完成改革工作、深入研究油气资源利用方法、有效落实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张村  屠世浩  袁永  白庆升 《煤炭学报》2015,40(Z2):392-400
卸压开采地面钻井抽采是煤与瓦斯共采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提高瓦斯采出率确保高瓦斯突出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措施。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岩体渗透率与应力的指数关系、岩体渗透率与塑性裂隙发育情况的关系以及采空区内破碎岩体压实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情况,运用FLAC3D内嵌的FISH语言对渗流模式进行二次开发。结合淮南某矿卸压开采地面钻采的实际地质条件,运用所建模型模拟了卸压抽采过程中围岩渗透率的变化情况,掌握了被保护层、采空区以及钻孔周围渗透率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钻采瓦斯的渗流计算,在验证地面瓦斯抽采效果的同时掌握了卸压抽采瓦斯的渗流路径:认为被保护层瓦斯除了直接涌入抽采钻井,大部分瓦斯首先渗流至邻近岩体,再通过层间岩体涌入瓦斯抽采钻孔。通过淮南某矿卸压抽采过程中的抽采实测数据以及邻近工作面裂隙带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采煤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采煤法在嘉禾矿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采煤方法回收率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少,实现了全负压通风,安全条件好,为将来急倾斜中厚煤层开采添加了新的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