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某金矿矿石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金矿矿石进行了浮选、重选 浮选、全泥氰化等探索试验,根据探索试验结果,重点对全泥氰化进行了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的试验条件下,该矿矿石金的回收率可达到88%以上.  相似文献   

2.
墨西哥某银金矿主要有价金属为银和金,并含有一定量的铅和锌具有回收价值。通过开展柱浸、浮选和全泥氰化浸出试验,结果表明,浮选能够有效回收矿石中的铅和锌,但金回收率仅为30%左右;全泥氰化浸出在最优条件下能够获得银浸出率为94.01%,金的浸出率为93.27%。  相似文献   

3.
东非乌干达Busia金矿为中等硫化物石英脉型含金矿石,通过“重选-重选尾矿浮选”、“重选-重选尾矿全泥氰化”和“重选-重尾浮选+浮选精矿氰化”三种工艺流程的对比,最终确定用“重选-重尾全泥氰化”或者“重选-重尾浮选+浮选精矿氰化”工艺来回收金。其中“重选-重尾全泥氰化”工艺得到:在磨矿细度-320目占80%,氰化时间24小时,金回收率92.23%;“重选-重尾浮选+浮选精矿氰化”工艺得到:再磨细度-400目占85%,氰化时间48小时,精矿浸出率90.07%,金回收率85.02%。  相似文献   

4.
甘肃某金矿为低品位氧化矿石,金矿物为自然金,自然金颗粒以微细粒为主,且有37.04%以包裹金形式赋存。在矿石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常规浮选、重选、全泥氰化三种工艺流程对比,最终确定用全泥氰化工艺回收金。通过全泥氰化指标各影响因素的优化探讨试验,得出了最佳选别条件:磨矿细度-200目占85%、保护碱石灰用量为2000g/t、PH=10-11、氰化钠用量800g/t、浸出时间4h、矿浆浓度40%、底炭密度15g/L、吸附时间8h。在此条件下,进行氰化炭浸综合条件平行试验,可获得金浸出率93.15%、金吸附率99.45%、金总回收率92.63%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选别四川某地高品位原生金矿石,进行了重选—重选尾矿氰化浸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60%的条件下采用重选,可得到部分高品位重选金精矿,金精矿回收率为47.97%;重选尾矿进入氰化浸出试验,添加浓度为0.8‰的氰化钠,浸出48 h后,得到金贵液,其回收率达50.61%;重选及氰化试验综合回收率达98.58%。  相似文献   

6.
郑利强 《现代矿业》2014,30(9):77-79
为有效选别四川某地高品位原生金矿石,进行了重选-重选尾矿氰化浸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60%的条件下采用重选,可得到部分高品位重选金精矿,金精矿回收率为47.97%;重选尾矿进入氰化浸出试验,添加浓度为0.8‰的氰化钠,浸出48 h后,得到金贵液,其回收率达50.61%;重选及氰化试验综合回收率达98.58%。  相似文献   

7.
某金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金矿金的嵌布粒度极为细微,以显微和超显微金为主,通过方案对比,采用先浮后浸新工艺进行闭路试验,工艺闭路指标为:浮选金精矿产率4.49%,品位36.6g/t,回收率38.22%,浸出作业回收率82.01%,对原矿回收率50.66%,浮选加浸出的总回收率为88.88%。  相似文献   

8.
西藏某石英脉金矿主要载金矿物为银金矿,嵌布粒度较细且不均匀,金品位3.22g/t,为主要回收元素,银品位19.50g/t,为可综合回收元素。针对矿石性质,采用浮选-浮选尾矿氰化浸出联合工艺流程对矿石中的金进行回收。经一粗一精二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浮选流程,可获得浮选金精矿含金95.81g/t、金回收率84.34%的指标;浮选尾矿进行氰化浸出,金作业浸出率为79.31%,对原矿回收率为12.42%。联合工艺最终获得金总回收率96.76%的指标。其中浮选金精矿中银品位为407.01g/t、金尾矿中银品位为5.97g/t、精矿银回收率为68.78%,氰化浸出作业中银作业浸出率为51.53%,对原矿浸出率为15.98%,银综合回收率为84.76%。  相似文献   

9.
东坑金矿中自然金呈粗细不均匀嵌布,采用浮选加尾矿重选,可得金粗精矿品位20.77g/tAu,回收率90.49%,重选加尾矿氰化,最终浸渣含0.10g/tAu,金的总回收率98.33%,全泥氰化,浸出率94.81%,贵液进入锌置换作业,置换率97%~98%,改用炭浆法提金也获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该矿石为微细粒金为主的氧化金矿,矿石氧化程度非常高,含泥量大,矿石物质成分简单,金主要以自然金形态存在。通过探索实验,确定了全泥氰化炭浆工艺,并确定其最优条件,使金得到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11.
甘肃某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理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某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理金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采用阶段磨矿-阶段浮选-尾矿氰化浸金的工艺流程, 可以获得浮选精矿Au品位45.01g/t、回收率82.79%、金总回收率为92.92 %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某复杂金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金矿矿石中矿物种类丰富,有用成分较多,但矿山原选矿工艺只生产金精矿1种产品,影响企业效益。为此,分别采用铅金混合浮选-铅金分离-混浮尾矿选硫和铅金混合浮选-铅金分离两种选别流程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前者可以获得Pb品位为49.36%,Au含量为260.30 g/t的铅精矿,Au品位为34.20 g/t,Pb含量为2.21%的金精矿和S品位为42.31%的硫精矿,后者可以获得Pb品位为51.21%,Au含量为249.29 g/t的铅精矿和Au品位为24.26 g/t,Pb含量为1.05%的金精矿,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内蒙古某微细粒浸染、易泥化难处理金矿石,进行了选矿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阶段磨矿—重选抛尾—阶段选别的工艺流程,可以获得金精矿金品位68.12 g/t、金回收率81.31%的较好指标。氰化浸出可回收部分浮选尾矿中金,进一步提高金总回收率。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回收云南某含铜、钼平均品位分别为0.52%、0.011%的低品位难分选铜钼多金属矿,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57.81%、捕收剂OL-2用量为80 g/t、抑制剂TL-1用量为300 g/t的最优条件下,铜钼混和粗选通过粗磨抛尾、粗精矿再磨、1粗2精3扫;在浮选调整剂水玻璃用量为1 204.7 g/t、氟硅酸钠用量为680.2 g/t的最佳条件下,铜钼分离浮选采用1粗4精1扫的选矿工艺流程;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25.85%、铜回收率为87.729%、含钼0.033%的铜精矿,钼品位为46.35%、钼回收率为76.35%的钼精矿;试验综合指标较好,为该铜矿高效开发利用铜、钼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天马山矿金砷硫的选矿分离回收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马山矿矿石属含砷高硫难选金矿石,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工艺研究,采用优先浮选金、漂白粉作氧化剂氧化浮选分离黄铁矿和毒砂、磁选分离磁黄铁矿和毒砂工艺,综合回收金硫砷,取得较好选别指标.此工艺比较适合天马山金砷硫化矿矿石性质和该矿的实际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16.
某金矿石矿物加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开发某金矿提供依据,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石进行了可选性试验研究。采用异戊基黄药+BK903G为选金捕收剂,完成了两粗、两扫、两精闭路流程试验。对于金品位为2.87 g/t的原矿,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的情况下,可获得金品位51.94 g/t、金回收率为82.06%的金精矿。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某难处理金矿石的开发提供技术依据,对其进行了详尽的选冶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浮选工艺处理该矿石,在-200目占80%的磨矿细度下,可以获得金品位为57.32 g/t、金回收率为84.00%的金精矿;采用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工艺处理该矿石,可以先在-200目占70%的磨矿细度下获得金品位为60.09 g/t、金回收率为82.26%金精矿,然后在-200目占90%的再磨细度下获得金浸出率为10.70%的浸出液,金的总回收率达92.96%。根据试验结果,推荐采用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工艺。  相似文献   

18.
某含砷含碳难处理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含砷含碳难处理金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在探索试验的基础上, 最终确定采用浮选-焙烧-氰化浸出工艺, 可以获得Au的浸出率71.46%, Au的总回收率为59.79%。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河北某金矿石以金为主,含有银、铜、锌等多种金属矿物,矿石性质复杂,金的嵌布粒度大小不等的特点,在磨矿细度-74μm占65.0%条件下,采用"尼尔森重选—浮选"工艺流程,尼尔森重选可获得金品位318.06 g/t、回收率36.69%的精矿,重选尾矿采用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两次扫选浮选流程,可获得金品位65.2 g/t、银品位375 g/t、金回收率55.99%、银回收率71.25%的精矿,金总回收率达到95.68%,银总回收率达到86.86%。浮选精矿中锌、铜的回收率分别为96.55%、94.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