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煤期前加里东构造运动为晚古生代的成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煤期同沉积构造阶段,盆地基底在持续缓慢沉降的同时,河流搬运碎屑物质充填盆地而接受沉积补偿,基本上是一个补偿型盆地,沉积了石炭、二叠纪煤系;中生代晚三叠世开始到新生代第四纪止,先后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喜山晚期5次构造运动,决定了剥蚀无煤区和赋煤区分布、不同赋煤块段埋深的差异、煤层赋存状态和产状、煤层塑性流变和煤厚等煤层在三维空间中展布规律.通过对大地构造演化及区域动力学背景分析,为煤田预测和勘查规划提供必要的地质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古构造产生的古地貌、古地形对沉积过程等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受到沉积地质和盆地分析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如何恢复古地貌目前却没有很好的分析方法。研究综合利用地震及露头资料,在对地层厚度、层序结构关系、沉积相特征等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下列古隆起构造地貌的恢复方法:(1)通过拉平古隆起被淹埋时刻的古沉积水平面,恢复沉积期古隆起的构造地貌或古形态;(2)通过分析不整合叠合关系及其上、下地层的结构样式进行古隆起地貌恢复;(3)通过估算不整合面剥蚀量在平面上的分布,恢复隆升剥蚀期的构造古地貌。  相似文献   

3.
铝是地壳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要形成矿床必须有独特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运动产生裂陷背景下的大陆裂谷盆地,造就了黔中泻湖海盆、凯里海湾和渝南—黔北半封闭泻湖海湾的湿热古地理环境。使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期各类岩石接受风化剥蚀,达到前期的"排杂"使铝得到初步富集,搬运到泻湖海盆沉积和后期的"降硅沉铁"作用"脱颖而出"并沉积形成铝土矿矿床。中新生代的印支燕山—喜山运动造就的挤压背景—隆升背景,产生的前陆盆地—山间盆地,改变了成矿条件,不再形成铝土矿。铝土矿属沉积型矿床产于特定地层中,在省内有可能存在新的隐伏大型—超大型矿集区,在全国范围内更有可能存在相近大规模的铝土矿矿集区。  相似文献   

4.
仙居盆地是浙江省内重要的火山构造盆地,受区域断裂控制,发育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岩系,区域构造运动与火山活动控制了仙居盆地及外围成矿区带,多期次活动的张扭性断裂带具有良好的赋矿空间,严格控制萤石矿的空间分布形态、规模。仙居盆地及外围区域是寻找萤石矿产资源的重要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新疆伊宁盆地古近系底部普遍发育一套姜黄色砾岩层,其底部存在的不整合面反映了伊宁盆地自中侏罗世末期至新生代初期的长期沉积间断。古近系广泛超覆于下伏中生代不同时代地层之上,总体表现出自盆中向南北盆缘、沿盆缘自中部向东西两侧其超覆层位逐渐偏低的接触规律,在地质研究、勘查工作实践中发现,姜黄色底砾岩及其底部的不整合面、古风化壳及其组合均可作为良好的地质标志层。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开发会对周围的水系和土壤产生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以某铜矿为例,实地采集水系和土壤样品,获取Cu的含量,结合GIS和遥感技术提取矿区高程、坡度、与矿点欧氏距离、汇流量等环境因子,并分析这些因素与Cu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水系有降解作用,水系中Cu元素更容易富集在离采矿点距离较近、地势较高、地形较为陡峭、汇流量较小的水系上游。土壤中Cu元素更容易富集在地势较低、地形较为缓和的水系下游沿岸。总结出金属元素的分布规律及迁移规律,为同类型污染分布研究提供借鉴,使得采集研究数据更具针对性,同时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早古生代差异构造演化与隆升的认识仍比较薄弱,精细化研究难度较大。本文借助平衡剖面技术对古隆起内部差异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其次,结合趋势厚度法与沉积-波动分析法,研究了古隆起内部早古生代分期差异的隆升强度和规律。研究表明,加里东中期Ⅰ幕以来,塔里木北部挤压作用增强,在沙雅隆起东、西两端首先形成了斜坡的构造格局,剥蚀量也相对较大,英买力北部剥蚀量最大可达650 m。加里东中期III幕,沙雅隆起整体活动强烈,中部哈拉哈塘和阿克库勒的构造变形最为强烈,剥蚀中心位于沙雅隆起中部和东部,剥蚀量为800~1000 m。海西早期,沙雅隆起持续构造隆升,隆起中心有所迁移,中部和西端的构造隆升与变形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克拉通陆表海盆地层序界面形成机制及等时地层格架内古地理背景下煤层聚集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例开展了本溪组-山西组层序地层和聚煤作用研究.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盆地基底沉降差异形成的海侵方向转换面(BTR)、正常海退形成的冲刷面(NSS)和暴露面(NES)及其对应的整合面(NCC)、强制性海退形成的河流侵蚀面(FEU)和暴露面(FES)及对应的整合面(FCC)4种层序界面类型,将研究煤系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6个四级层序.认为基准面周期性变化控制了沉积体系的演化、废弃和聚煤作用的发生,而聚煤基底沉积环境和聚煤期盆地基底沉降速率控制了煤层厚度及其平面上的稳定性,提出了等时地层格架内古地理背景下的综合聚煤模式.结果表明:区域广泛分布的厚煤层形成于Ⅱ型层序界面及Ⅰ型层序最大海退面(初始海泛面)附近;澙湖-潮坪为主的沉积背景下有利聚煤中心位于剩余可容空间相对较低的潮坪环境,潮坪-三角洲-澙湖为主的沉积背景下有利聚煤中心位于基底沉降速率快、剩余可容空间中等的潮坪环境,浅水河流三角洲沉积背景下有利聚煤中心位于基底沉降速率快、剩余可容空间相对较高的三角洲平原间湾湖泊和局限海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明确平原海相油气勘探潜力,通过对盆地沉积演化及石油地质响应特征研究认为,江汉平原海相地层经历了加里东-早印支期克拉通盆地期、晚印支-早燕山期前陆盆地期、晚燕山-喜山盆地伸展改造期、晚喜山期盆缘挤压变形期等多期盆地演化与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具备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主要发育了上震旦统、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二叠系等四套海相烃源层;发育了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上石炭统黄龙组等三套主要储集层系;存在下寒武统、志留系、中上三叠统-侏罗系和白垩-下第三系四套区域盖层.形成了包括古隆起发育区、"晚期成藏"立体勘探区、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区、逆冲推覆体发育区等多个勘探领域.其中,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区、"晚期成藏"立体勘探区是目前主攻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2区奥陶系储层为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礁滩相地层,结合储层岩芯、岩石薄片、测井分析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构造-沉积特征研究,通过井震结合,应用填平补齐法,恢复了该区及周缘奥陶系顶面海西早期岩溶古地貌,并划分为4个亚地貌单元,分析了奥陶系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了储层岩溶作用期次,得出海西早期的溶蚀-岩溶-构造破裂是储层改造的主要作用机制;通过现今钻井缝洞单元分布,结合海西早期岩溶古地貌、古水系及断裂控制,提出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得出环T443、TK220、T207井附近泄水洼凼北部区域是岩溶储层发育最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