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分析我国煤炭资源特征,结合我国煤炭成煤时代、成因类型、成煤环境等因素,在全国范围内收录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煤炭实物标本资料到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中,进行中国煤炭实物标本资料库体系建设,对展示我国煤炭资源地质成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行洛坑斑岩型黑白钨(钼)矿位于福建省宁化县,矿床规模属特大型,累计探明储量(WO3)30.43万t,并伴生有钼锡铋及铌钽锂铍铷等多种有益元素。中国地质调查局实物资料中心在福建行洛坑钨矿的6个采样点采集了10块典型系列标本,同时采集了一块大型钨矿石标本,并收集了相关的成果资料。本文在介绍行洛坑钨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成因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岩性标本的采集,总结了典型实物标本采集的方法,并对其在实物地质资料中的保管意义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3.
行洛坑斑岩型黑白钨(钼)矿位于福建省宁化县,矿床规模属特大型,累计探明储量(WO3)30.43万t,并伴生有钼锡铋及铌钽锂铍铷等多种有益元素。中国地质调查局实物资料中心在福建行洛坑钨矿的6个采样点采集了10块典型系列标本,同时采集了一块大型钨矿石标本,并收集了相关的成果资料。本文在介绍行洛坑钨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成因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岩性标本的采集,总结了典型实物标本采集的方法,并对其在实物地质资料中的保管意义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4.
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包含的内容非常庞杂,数量大、渠道多、来源广,但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应能反映中国总体地质特征和矿产资源条件,显示国家重大地质工作成果,代表地质科学创新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系统性的特点。本文根据库藏体系的总体定位,初步确定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收藏内容,研究了固体矿产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条件,同时根据我国锡矿床的矿床规模、成因类型、时空分布等筛选要素,确定了个旧锡矿等32个锡矿床为国家级锡矿实物地质资料,反映了中国锡矿的成矿特点和地质勘查水平,为系统开展锡矿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最重要成果记载,具有再次利用价值。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地质工作每年产生一二千万米岩芯等海量实物地质资料,但大部分都未妥善保管。当前实物地质资料保管进入强化管理阶段,如何实现重要实物地质资料的安全保管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总结目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研究我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体系建设总体框架以及Ⅰ类、Ⅱ类、Ⅲ类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体系建设内容,提出需要重点推进的一些工作建议,为我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五指山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以东,是贵州省内发现的第一个大型铅锌矿床。为探讨贵州五指山铅锌矿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及保管意义,从五指山铅锌矿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及保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采集了具有重要性、典型性的钻孔岩芯和代表性、特殊性的不同类型矿石标本,能够全面反映五指山矿区内主要成矿地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档案价值和科普意义,可为贵州省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镍矿资源具有分布高度集中、开采条件差、矿床类型以岩浆型为主、伴生矿种多、对外依存度高等特点。基于中国镍矿资源现状,并结合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原则,归纳了国家级镍矿实物资料的筛选条件:成因典型、产于重点成镍带或主要成矿时代和矿床规模大,并提出了33个符合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收藏的镍矿目录,反映了中国镍矿的成矿特征,为建立镍矿实物库藏体系与科学采集镍矿实物资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定级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物地质资料是指地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岩心、标本、光薄片、副样等资料,具有重要的重复利用价值。但因其数量多、体积大、重量大等特点,在资料保管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资料的重复利用价值也没能得到较好发挥。“分类定级”的管理思路是解决实物地质资料保管难题,提高实物地质资料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分类定级”,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筛选,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基层级实物地质资料,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可改变以往不加以区分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使有限的库房资源保管最为重要、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切实提高资料的保管水平和重复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国内古生物资源丰富,生物丰富度和研究程度较高,但是其保护管理现状较为薄弱,亟需解决新途径。古生物馆藏体系和古生物标本信息平台建设,不仅丰富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藏内容,同时也为探索中国古生物保护和保管方式提供更多途径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国内古生物资源丰富,生物丰富度和研究程度较高,但是其保护管理现状较为薄弱,亟需解决新途径。古生物馆藏体系和古生物标本信息平台建设,不仅丰富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藏内容,同时也为探索中国古生物保护和保管方式提供更多途径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对突出矿井的突出层及非突出层的煤体试块进行荷载、卸载实验,并测定其瓦斯渗透率,利用煤体物理参数来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研究煤体试块瓦斯渗透率特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企业煤质分析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原始煤样质量小于10kg时的制样和化验方法。试验证明,使用粉碎机代替专用破碎设备制取煤样,煤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基本符合标准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3.
温度及应力对成型煤样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吉林华兴矿煤制成成型煤样,在ZYS-1型三轴渗透仪上对型煤试样进行渗流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了围压、轴压及温度对成型煤样的渗透率影响,结果表明:① 随着围压增加,煤样渗透率降低。② 偏应力对煤渗透率有很大影响。在围压条件下,随着偏应力(轴压)增加,煤样先发生弹性压缩,渗透率降低,当偏应力增加到一定程度,煤样破坏,伴随着剪切扩容及孔隙和裂隙空间增加,渗透率随之增加。因此,低围压下煤样的渗透率呈“V”型变化,高围压下,煤样的渗透率单调减小。③ 温度对煤中气体的流动有显著影响。温度升高,一方面瓦斯气体的动力黏度增加,另一方面煤内固体颗粒体积膨胀,减小了孔隙和裂隙空间,阻碍气体的流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数字地质资料对于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地质资料目录是对地质资料数据描述、组织和管理的核心手段,是进行资料电子化管理与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研究全国地质资料馆的目录资源现状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构建目录体系的必要性,全面论述了全国地质资料馆目录体系框架,提出我国数字资源目录未来发展要制定并优化目录模型,开发目录系统,强化目录的维护与更新工作,探索多样化的目录服务模式,从而有效推进我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数字资源目录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含瓦斯煤岩在高应力环境下易发生松散破坏的问题,考虑煤体的多孔介质特征,研究了含瓦斯煤岩受应力扰动影响下的变形破坏规律。首先,基于逾渗理论提出了含瓦斯煤体的逾渗破坏概念,它的实质是含瓦斯煤岩发生逾渗行为后导致瓦斯突出使煤体失稳破坏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动力破坏现象。然后通过理论分析了逾渗破坏分布区域并给出了逾渗破坏概率P_∞的计算公式,推导出了含瓦斯煤体的Biot型本构方程,表明含瓦斯煤体孔隙率与渗透系数和有效应力密切相关。结合含瓦斯煤体本构方程并在逾渗破坏区进行了应用,得到了逾渗破坏区半径R_p的计算公式。最后,对拟制备的含气类岩石试件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试件孔隙、裂隙增多,弹性模量和脆-延性破坏临界拐点应力值随之减小;同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值随试件内部气体孔隙增加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导致逾渗破坏区半径增大,并且其影响程度会随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减小而增强。随着应力增加,试件内部孔隙、裂隙逐渐贯通,最终呈松散破坏即逾渗破坏。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直接拉伸荷载作用下煤岩力学特性和损伤演化特征,使用MTS815岩石力学测试系统及PCI-Ⅱ声发射测试系统,对原煤试件进行单轴直接拉伸和实时声发射测试,分析了煤的直接拉伸力学特性及声发射特征,建立了基于声发射的损伤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因煤体孔隙裂纹分布差异,抗拉强度离散性明显,试件平均抗拉强度为0.66 MPa;随拉伸荷载持续作用,煤体损伤累积,试件峰后承载能力逐步下降,但仍保持一定的抗拉承载能力。煤体声发射事件在峰值应力区附近沿破坏面急剧增加和汇合,预示了宏观裂纹面的形成和煤体破坏的发生;峰后试件振铃计数率和声发射能率阶段性反复升降,试件破坏进程逐步推进;声发射测试可良好展示煤体直接拉伸荷载条件下损伤出现、发展和导致破坏的完整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自燃煤矸石粗集料的多孔性使其吸水量比天然碎石大,当自燃煤矸石部分替代传统粗集料时会对混凝土耐久性产生影响。本试验通过对自燃煤矸石替代30%粗集料的煤矸石混凝土试件在持续压荷载作用下的吸水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荷载水平对煤矸石混凝土吸水性的影响,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荷载水平对混凝土和煤矸石混凝土的吸水性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当荷载水平较小时,试件的吸水能力会降低,当荷载水平较高时,试件的吸水能力会显著提高;煤矸石替代30%的粗集料不会对试件的吸水性产生明显影响,反映出煤矸石掺量较低时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论文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在煤炭资源管理领域采用基于B/S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优点,说明了煤炭资源管理的主要业务逻辑,对煤炭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最终提出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碳驱替煤层瓦斯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煤层地质处置具有废物处置和置换瓦斯的双重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煤体属于孔隙、裂隙发育的双重介质,为二氧化碳煤层地质储存提供了物理基础;同时,在相同外部边界条件下,煤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是瓦斯的2倍~8倍,二者在煤层中存在竞争吸附,因此,用二氧化碳驱替煤层瓦斯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由于煤体的渗透性和吸附性均与温度、压力等外部条件密切相关,必须进行大煤样试件对瓦斯、二氧化碳气体的渗透性、吸附性研究,才能为二氧化碳煤层地质处置、驱替瓦斯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宁超  杨振宁 《煤》2011,20(2)
文章通过对陕渑煤田区域地质和煤层发育情况的研究,分析了区内二1煤层聚煤特征、厚度变化规律和影响二1煤层聚煤特征及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二1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聚煤环境和后期构造形变。该研究对区域煤炭资源预测评价及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