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6.
7.
某褐铁矿原矿铁品位39.28%,其中褐铁矿矿物含量占73.86%,具有一定的回收价值。以焦煤为还原剂,采用磁化焙烧-磁选的工艺回收其中的铁,试验主要考察了磁化焙烧温度、时间、还原剂加入量、磨矿细度、磁场强度对铁精矿选别指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磁化焙烧温度800℃,焦煤加入量4%,焙烧时间40 min,焙烧样磨矿至-0.037 mm 90%,磁场强度设置192 KA/m进行磁选,最终可获得磁选精矿铁品位59.76%、铁回收率73.31%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9.
针对某高铝高硅难选褐铁矿(Al2O3含量26.11%、SiO2含量13.88%)进行了钠化焙烧-磁选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钠盐种类、钠盐用量、焙烧时间、焙烧温度、磁选粒度、磁选强度对选别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焙烧温度1 050 ℃、焙烧时间40 min、Na2CO3用量12%、煤粉用量20%、磨矿细度-0.038 mm粒级占98.86%、磁场强度200 kA/m条件下可获得铁品位57.91%、铁回收率97.50%的铁精矿。钠化焙烧后产品再经阶段磨矿、阶段磁选可获得铁品位62.04%、铁回收率60.90%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俄罗斯某褐铁矿物粒度均小于主要脉石矿物粒度,且褐铁矿、粘土、云母类矿物质地松散,易于泥化的特点,研究采用分粒级、阶段磨矿强磁选选别工艺流程,取得了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酒钢选矿厂强磁选系统采用一次粗选、两次扫选流程处理桦树沟铁矿。目前,在生产中存在着精矿品位及回收率均比较低的问题。根据矿石特性,进行了强磁—高梯度、强磁—高梯度粗细分选及阶段磨矿—强磁—高梯度流程研究,并对这些流程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效益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新疆某褐铁矿的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新疆某铁矿主要含褐铁矿,脉石为含铁硅酸盐矿物,采用浮选、重选、磁选和焙烧磁选等选矿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在原矿品位46.5%的情况下,焙烧磁选工艺可获得铁精矿品位59.2%、回收率92.9%的技术指标,从经济方面考虑,建议采用弱磁选-强磁选-正浮选工艺或分极-重选-细粒级浮选工艺联合流程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海钢选矿厂总尾矿含铁30%左右,约83%的铁分布于-19μm粒级中,采用单一磁选工艺处理难以获得品位合格的铁精矿,采用磁-浮联合工艺则回收成本较高且易产生环境问题。为此,采用强磁-离心分离工艺对该尾矿进行再选试验,获得了精矿含铁64.39%、铁回收率36.27%的好指标。该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成本低、环境友好的特点,若用于工业生产,海钢每年可从尾矿中回收约17万t铁精矿。使该工艺工业化的关键在于开发机械性能可靠、分离效率高、可连续作业的离心分离设备,目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工业型离心机已研制完成,即将在海钢开展工业试验。 相似文献
15.
16.
为改善司家营铁矿选厂高梯度强磁选作业对微细粒铁矿的回收效果,以现场高梯度强磁选给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高梯度磁选机磁介质改进试验。单一磁介质试验表明,应用菱形磁介质时精矿铁品位随背景磁感应强度提高的降低幅度较应用棒介质时小,铁回收率提高幅度也较应用棒介质时小;在低背景磁感应强度时,采用菱形介质获得的精矿铁回收率较采用棒介质时高,在高背景磁感应强度时,采用棒介质获得的精矿铁回收率较采用菱形介质时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菱形介质与Φ2.0mm棒介质按1∶1混合磁介质与单一磁介质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背景磁感应强度下采用混合磁介质时选别指标均优于采用单一磁介质;背景磁感应强度为600 m T时,应用混合磁介质时获得的精矿铁品位较应用现场原介质提高了1.53个百分点,铁回收率提高了2.32个百分点,-0.045 mm粒级铁回收率提高了3.40个百分点。ANSYS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磁介质兼具了菱形聚磁介质磁感应强度高与大直径棒介质作用深度大的优点,磁场梯度高,分布均匀,而且混合磁介质中的棒介质在捕捉磁性矿物的同时,还起到了改变进入分选区域的矿浆流向的作用,使矿浆流向菱形介质周围,使微细粒磁性矿物颗粒更易被菱形介质棒的上下尖端捕捉,合理利用了磁场空间,提高了对微细粒铁矿物的分选效率。 相似文献
17.
18.
19.
CRIMM型稀土永磁辊式强磁选机在化念铁矿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CRIMM型稀土永辊式强磁选机具有磁志强高、分选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在化念铁矿的应用表明:10-30mm磁选精矿品位提高7个百分点以上,-10mm磁选精矿品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精矿总回收率大于80%,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