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朝鲜某铜矿含铜1.14%,含硫8.01%。为开发利用该矿产资源,进行了详细的选矿工艺研究。针对该矿石含有水溶铜及大量易浮脉石,采用铜硫混合浮选工艺,获得了较好的选矿指标。获得了铜品位24.30%,回收率84.41%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2.
越南某铜矿石含铜0.85%、硫1.48%,铜氧化率为4.94%.针对该矿石的特点,采用铜硫混合浮选、混合精矿再磨分选的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铜品位23.85%、铜回收率93.27%的铜精矿,为该铜矿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冬瓜山铜矿石浮选新工艺新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冬瓜山铜矿石选矿分离工艺流程的研究过程。采用先浮选滑石,铜硫部分优先混合浮选分离新工艺流程处理该铜矿石,可以取得铜品位2220%,含金348g/t、含银5252g/t的铜精矿。铜、金、银回收率分别为8805%、硫5175%和6452%。同时综合回收了矿石中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硫精矿中硫品位3565%,回收率8445%。可见,所制定的浮选工艺流程是合理的。文中对影响铜硫浮选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红透山铜矿选矿工艺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阶段磨矿、部分混合浮选流程处理铜锌硫多金属硫化矿石,铜锌分离效果差,锌回收率低。两段磨矿,铜锌硫顺序优先浮选,辅以铜中矿再磨、锌精选尾矿脱硫、锌尾矿浓缩选硫等技术措施,实现了无抑制剂铜锌分离,使锌回收率大幅度提高。如果进一步加强细磨,使用混合捕收剂,技术经济指标还会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云南河口铜矿石含Cu 0.59%、S 4.57%、Fe 26.98%,属伴生硫铁的低品位硫化铜矿石,铜、硫、铁在矿石中分别主要以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形式存在,但有少部分黄铜矿与黄铁矿形成固熔体。采用铜硫混合浮选-铜硫分离浮选-浮选尾矿弱磁选工艺对该矿石进行综合回收铜、硫、铁的选矿试验,得到了铜品位为18.03%、铜回收率为93.07%的铜精矿,硫品位为52.02%、硫回收率为56.34%的硫精矿和铁品位为61.90%、铁回收率为27.38%的铁精矿,从而为该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硫铜矿石中硫的可浮性多变的特点,采用优先浮选与等可浮选相结合,加上中矿再磨单选的流程获得较好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7.
西藏玉龙铜矿矿石含铜1.89%,含硫25.62%,氧化率较高并含大量易浮脉石,矿物种类多且嵌布复杂,铜硫分离难度大。在详细的选矿试验研究基础上,通过工艺流程的选择和高效抑制剂BD的使用,最终确定先硫后氧—铜硫部分混合浮选工艺,取得较好的选矿指标,小型闭路试验指标为铜精矿铜品位21.36%、铜回收率71.90%,硫精矿硫品位45.35%、硫回收率90.52%。经工业试验调试和应用,选矿工艺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8.
某高铁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玉国  汤优优  雷霆  张汉平 《矿冶》2011,20(3):42-46
针对某高铁铜矿考察了原矿性质,并根据原矿性质特点进行选矿试验研究,分别进行了优先浮选和混合浮选两种方案的试验,优先浮选试验得到铜精矿品位为22.21%,回收率为95.47%。混合浮选中考察了浮选和磁选两种铜硫分离方法,得到铜精矿品位分别为23.56%和22.87%,回收率分别为97.62%和97.34%。对试验的各个方案进行了比较说明,确定了混合浮选—铜硫磁选分离的最佳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9.
某含泥高硫混合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刘全军  袁华玮  张一超 《矿冶》2016,25(2):28-30
该矿石含泥量较高,黄铜矿与黄铁矿致密共生,原矿铜品位为0.99%,硫品位为18.32%。试验采用原矿洗矿—铜硫混合浮选—混合精矿再磨分离的原则流程。磨矿至-0.074 mm粒级含量占56%进行铜硫混选,混合精矿再磨矿至-0.074 mm粒级含量占90%进行铜硫分离。通过考察药剂制度对浮选的影响采用硫化钠400 g/t,丁基黄药∶丁基铵黑药(4∶1)80 g/t,松醇油35 g/t,石灰为1500 g/t,获得品位为15.95%、回收率为88.23%的铜精矿和品位为32.13%、回收率为69.84%的硫精矿。对同类别含泥高硫混合铜矿选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高硫铜矿石、铜矿物嵌布粒度较细、硫矿物嵌布粒度较粗,铜矿物与白铁矿、黄铁矿等矿物共生关系密切等特点,采用混合浮选、混合精矿活性炭脱药分离、中矿再磨再选的分步选别工艺,取得了良好的选别指标。闭路试验获得了铜精矿铜品位为18.36%,铜回收率为91.29%;硫精矿硫品位为36.78%,硫回收率为86.60%的选别指标,铜精矿中金、银含量分别为4.39g/t和22.62g/t,达到了计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西藏玉龙铜矿硫化矿选矿工艺流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熙群  李世伦  谢珉 《矿冶》2000,9(4):32-37
玉龙铜矿硫化矿氧化率较高 (13 2 6 % ) ,次生铜含量大 (73 4% ) ,黄铁矿含量高 ,高岭石和蒙脱石的含量也较多 (18 6 1% ) ,矿石性质复杂、难选。通过多种选矿工艺流程探讨 ,确定采用铜硫混合浮选 -混合精矿再磨后铜硫分离 -混选尾矿分级后矿砂浮选、矿泥酸浸工艺。在小型试验基础上 ,完成了扩大连选试验。连选试验所获铜精矿铜品位2 0 47%、铜回收率 73 6 6 % ,加上矿泥酸浸 ,总铜回收率为 78 49%。  相似文献   

12.
低品位铜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某低品位铜矿石的选别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浮选条件试验,确定采用一段粗磨(细度-74μm含量占51%)丢尾、闪速浮铜、铜硫混浮再磨分选流程,得到了含铜品位31.17%、铜回收率93.53%、伴生金回收率52.17%的铜精矿和含硫43.2%、回收率44.31%的硫精矿。结果表明,此选别工艺可有效处理该低品位铜矿石。  相似文献   

13.
丁乾玲 《矿冶》1998,7(3):42-44,41
根据安庆铜矿的矿石性质和生产实际对现有流程选出的铁精矿进一步选别,增加分级-磁选-反浮选流程,可产出部分优质铁精矿,增加了矿山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铜矿山残留硫化铜矿细菌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凤琴  杨佼庸 《矿冶》1996,5(1):63-68
本文阐述了开采完毕的矿坑中硫化铜矿的细菌浸出小型试验及模拟矿层结构的柱浸试验。其结果表明,残留疏化铜矿中铜矿物以黄铜矿为主,粒度为-0.074mm的矿石经7天细菌浸出,铜的浸出率可达20%,加入一定量Ag ̄+可使铜的浸出率提高至80%~90%,同时抑制了铁溶出。在模拟柱浸中,矿石粒度对铜的浸出有很大影响,粒度为20~100mm的矿石经134天的细菌浸出,铜浸出率可达到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对伴生有金且含有铁、硫和稀土的铜矿石选矿工艺流程进行了研究。采用部分优先 -混合浮选方案回收铜硫、浮选 -磁选方案回收铁、重选方案回收稀土工艺 ,获得铜品位和铜回收率分别为 2 6.0 7%和 94.0 7%的铜精矿 ,铜精矿中含金 6.5 6g/t、金回收率为 65 .5 4%。同时还获得铁品位高于 68%、含硫小于 0 .2 0 %的铁精矿 ,硫品位大于 3 5 .2 1%的硫精矿 ,以及TR2 O3含量为 10 .2 2 2 % (纯度为 68% )的稀土产品。所完成试验为开发利用该矿产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疆某低品位铜镍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新疆某铜镍矿含铜0.26%,含镍0.39%,采用预先脱除滑石—铜镍混合浮选—铜镍分离的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较好的选矿指标。混合精矿含铜5.62%、含镍8.18%、铜回收率76.16%、镍回收率75.75%,铜精矿含铜20.58%、铜回收率66.38%,镍精矿含镍10.46%、镍回收率73.80%。  相似文献   

17.
非洲某铜矿含铜2.15%、含钴0.095%。目前矿石中的钴未回收,为此,对铜钴的综合回收进行了详细的流程试验研究与分析对比。综合考虑,推荐铜、钴顺序优先浮选的工艺流程。为选厂技术改造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含锌铜硫矿石分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吴熙群  戴芳蓉 《矿冶》2003,12(1):26-30
对含锌铜硫矿石的分选回收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一段粗磨丢尾、等可浮流程浮选铜锌硫、混合粗精矿精选后再磨、铜锌硫矿物顺序分离流程以及石灰+硫化钠+硫酸锌+亚硫酸(钠)分离组合抑制剂,能有效地分离铜锌硫矿物;获得了含铜31 85%、铜回收率91 40%的铜精矿,含锌52 89%、锌回收率74 87%的锌精矿和含硫41 64%、硫回收率82 37%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19.
新疆某铜矿选矿工艺流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某铜矿石含铜0.52%、含硫1.62%。优先浮选流程试验采用AP作捕收剂,获得了铜品位24.41%、回收率90.04%的铜精矿。混合浮选流程试验采用BK404作捕收剂,获得了铜品位24.59%、铜回收率91.28%的铜精矿。对两种工艺流程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