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会理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浮选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会理锌矿随着开采的延深,矿石中铜含量加大,形成了铜铅锌多金属复杂硫化矿。而原浮选流程只有选铅和选锌作业,已不能适应矿石性质的变化。为此,以LP-01为铜矿物的捕收剂、乙硫氮为铅矿物的捕收剂、硫酸铜和丁黄药为锌矿物的活化剂和捕收剂、石灰为矿浆电位调整剂,并在选铜、铅时配合使用铅矿物的组合抑制剂ZnSO4+YN,对该多金属复杂硫化矿进行了电位调控铜、铅、锌依次优先浮选新工艺试验研究,获得了含铜21.74%、铜回收率62.31%的铜精矿,含铅61.23%、铅回收率55.07%的铅精矿和含锌56.43%、锌回收率90.02%的锌精矿。新工艺流程简单,对环境友好,可作为现场工艺改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多金属硫化矿浮选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多金属硫化矿浮选的进展,介绍了包括多金属硫化矿浮选理论研究、浮选药剂研究和浮选工艺研究三个方面的现状及其发展。着重阐述了多金属硫化矿浮选新药剂的开发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铜铅矿物嵌布粒度微细,分离难度大,锌矿物以铁闪锌矿为主,现场仅生产铅精矿和锌精矿且选别指标差。为此,针对矿石性质,采用铜铅混浮-铜铅分离-混浮尾矿抑硫浮锌电位调控浮选工艺,通过控制矿浆电位,混浮粗精矿再磨,选择高效捕收剂、活化剂、抑制剂等措施,使铜铅矿物与锌硫矿物、铜矿物与铅矿物、铁闪锌矿与磁黄铁矿得到了较好的分选。闭路试验获得含铜18.13%、铜回收率55.41%的铜精矿,含铅50.20%、铅回收率83.29%的铅精矿和含锌49.75%、锌回收率86.17%的锌精矿,与现场相比,不仅回收了铜矿物,而且铅、锌精矿质量与回收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大厂锡石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大厂锡石多金属硫化矿矿石性质和选矿工艺研究与生产实践,论述大厂硫化矿分离工艺特点,就解决锡石与硫化矿选别粒度矛盾和提高硫化矿分选指标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大厂硫化矿选矿中需要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锌精矿质量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大厂锡石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大石锡石多金属硫化矿矿石性质和选矿工艺研究与生产实践,论述大厂硫化矿分离工艺特点,就解决锡石与硫化矿选别粒度矛盾和提高硫化矿分选指标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大厂硫化矿选矿中需要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锌精矿质量。  相似文献   

6.
含锌多金属硫化矿浮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北帝圣矿业响水河含锌多金属硫化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药剂YB代替丁黄药作为锌的捕收剂可以降低药剂用量和成本, 实现锌的快速浮选。闭路试验可以得到品位51.62%、回收率87.82%的锌精矿,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复杂多金属硫化矿浮选新技术研究现状,并对电化学浮选、细粒浮选、磁力浮选、生物浮选等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指出开发高效浮选新技术仍是多金属共生硫化矿选矿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及原生电位浮选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硫化矿浮选电化学研究基础之上,提出利用硫化矿磨矿-浮选矿浆中固有的氧化还原反应调控电位的“原生电位浮选”技术,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真正成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显示出巨大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安徽某低品位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中锌矿物大多以铁闪锌矿的形式存在,部分硫矿物以磁黄铁矿的形式存在,铁闪锌矿和磁黄铁矿致密连生,嵌布特征复杂,对锌硫浮选分离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该矿的矿石特点,在"铜铅锌优先浮选"工艺流程的基础上,结合锌硫磁选分离工艺,不仅回收了铜铅锌,而且实现了锌硫的有效分离。闭路流程试验获得了含铜12.04%、铜回收率45.48%的铜精矿,含铅42.88%、铅回收率80.04%的铅精矿,含锌42.04%、锌回收率84.11%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10.
评述了前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电位调控浮选工业化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广东乐昌地区高硫铅锌矿石的分选问题研究了高碱介质中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的浮选行为及其分选条件,提出处理该类矿石的分选新工艺,该工艺的创新点是将调整剂石灰和捕收剂乙硫氮同时加入磨矿机中,充分利用石灰对矿浆电位的调控与稳定作用以及乙硫氮对矿物的选择性捕收作用,不用锌矿物抑制剂硫酸锌实现铅矿物与锌矿物、硫矿物的高效分离。生产实践证明,采用新工艺不仅分选指标比原工艺有了较大提高,而且药剂用量大幅度降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提高金浮选回收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矿石性质 ,采用 3 8号捕收剂与丁基铵黑药 3∶2配成混合捕收剂 ,松醇油作起泡剂 ,磨矿细度 -74μm 66.66% ,工艺流程为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一次扫选或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一次扫选 ,获得金精矿产率大于3 .3 2 % ,品位大于 65 .70 g/t,回收率大于 93 .48% ,实现提高金浮选回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低品位硫化镍矿选矿中矿加压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低品位硫化镍矿选矿中矿的加压浸出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初始硫酸用量、氧气压力、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和液固比对镍浸出率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浸出渣中镍含量平均为0.082%,镍浸出率平均为93.35%。  相似文献   

14.
从试样工艺矿物学研究出发,在查明试样化学成分、矿物组成、赋存状态和嵌布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条件试验,以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和工艺流程,并开展了全流程闭路试验,取得了铅回收率96.49%、锌回收率87.28%、银总回收率72.93%、金总回收率46.66%的理想选别指标,为矿山生产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缅甸某复杂铅锌多金属矿的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种复杂的铅、锌多金属矿石进行研究,原矿含铅3.97%,含锌3.37%,铅的氧化率高达50%。根据条件试验研究结果,确定合理的药剂制度,铅锌分离时抑制剂采用ZnSO4+Na2SO3+Na2S组合,捕收剂选用乙硫氮;氧化铅采用硫化后浮选,捕收剂选用丁基黄药。闭路试验根据条件试验确定的药剂制度,得到最终选矿指标为:铅精矿总品位为53.01%,总回收率为91.62%,含锌为4.3%;锌精矿品位为56.95%,回收率为83.20%,含铅小于1.5%。  相似文献   

16.
某低品位铅锌矿无氰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氰化物对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试验分别采用ZnSO4+Na2SO3组合法和单一石灰法分别对某低品位硫化铅锌矿进行了无氰分离工艺试验研究,流程为铅回路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锌回路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两种方法均获得了较好的指标。其中单一石灰法不仅比ZnSO4与Na2SO3组合法药剂用量小、成本低,还在铅回收率相同的情况下,铅精矿品位提高了近5%;在锌精矿品位相近的情况下,锌回收率提高了近4%。  相似文献   

17.
王玉芳 《矿冶》2014,23(2):55-58
针对含锰19%、钴8%的复杂硫化物物料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采用"预浸脱锰—硫酸化焙烧—浸出—萃取"工艺流程。在预浸脱锰过程中,通过采用两段逆流浸出,可有效降低钴的浸出率,提高溶液中锰含量,锰的浸出率可达到85%以上,溶液可蒸发结晶生产硫酸锰或直接沉淀生产碳酸锰。脱锰后渣进行了硫酸化焙烧试验研究,考察了焙烧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钴浸出率的影响,经硫酸化焙烧后,钴的浸出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内蒙某含银锑的多金属硫化矿,采用铜铅混合浮选—铜铅分离—锌硫混选—锌硫分离工艺流程,实现了铜、铅、锌、硫的有效分离,同时使有价伴生组分银、锑得到有效回收,为今后类似矿石的选别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云南某难选氧化铅锌矿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云南某难选氧化铅锌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采用先硫后氧、先铅后锌流程,并在氧化锌浮选作业采用加温及使用氧锌灵作辅助捕收剂的不脱泥流程,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锌总回收率83.26%,其中硫化锌精矿锌品位50.38%、锌回收率16.69%,氧化锌精矿锌品位22.29%、锌回收率66.57%;铅总回收率56.37%,其中硫化铅精矿铅品位50.86%、铅回收率30.61%,氧化铅精矿铅品位49.15%、铅回收率25.76%。  相似文献   

20.
硫化物标准配制与测定方法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0g/LNaOH吸收气态H2S后的溶液或用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硫化钠配制硫化物标准.标准液中硫量基本是以S2-形式存在的量.用三种方法对不同种类含硫物质进行了测定比较:碘量法直接滴定水中硫化物,其结果一般偏高;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比色法直接测定水中硫化物,其结果一般偏低;S-XYX气化光度法直接测定水中硫化物时,其测定结果与水样中硫(S2-)化物含量基本一致,不受其他价态硫化物存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