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攀西钒钛磁铁矿硫钴粗精矿中硫、钴品位低,达不到综合利用要求。通过工艺矿物学和选矿试验研究得出:钒钛磁铁矿中主要硫化矿物为黄铁矿和磁黄铁矿,钴在黄铁矿和钴镍黄铁矿中富集。以硫酸为调整剂,丁黄药为捕收剂,硫酸铜为活化剂,石灰为分离抑制剂,经过"精选—分离"流程可以同时得到Co品位0.74%,S品位41.07%的钴硫精矿和S品位35.58%的硫精矿,钴、硫的综合回收率分别达到84.45%和91.14%,实现钒钛磁铁矿中钴、硫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选别回收安徽某铁硫铜多金属矿石,利用化学多元素分析、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 析、扫描电镜、矿物自动分析仪(MLA)等手段,对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元素赋存状态、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等进行 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铁品位为 30.48%、硫品位为 2.18%、铜品位为 0.066%。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 主,含有少量赤铁矿、镜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绿泥石、石英、云母等。矿石 主要构造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主要结构有粒状结构、针状(棒状)结构、交代结构、假象(半假象)结构、填隙结 构、鳞片状结构和斑状结构等。有用矿物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的嵌布粒度普遍大于脉石矿物方解石、绿泥石、云 母和石英的嵌布粒度,与磁铁矿紧密连晶的部分假象赤铁矿粒度微细,以交代弧、交代边的形式产出,可在选矿时 一并回收利用。部分-0.070 mm 粒级黄铁矿、磁黄铁矿交代磁铁矿,紧密连晶,单体解离较困难,会对铁精矿中的含 硫量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川西南某铜多金属尾矿中镍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矿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探针对四川省西南部某铜多金属尾矿中镍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研究,讨论了影响尾矿中镍回收利用的矿物学因素。尾矿中磁黄铁矿含量4.9%,镍黄铁矿仅为0.4%,蛇纹石含量58%,原矿应属蛇纹石型铜镍矿。磁黄铁矿为典型的固溶体分离结构,镍黄铁矿主要以不同粒径(一般小于10μm)的叶片状紧密嵌布于磁黄铁矿中,两者难以解离。磁黄铁矿和镍黄铁矿单矿物含镍量分别为1.09%和34.36%,镍的相对分布率分别为28%和72%,镍黄铁矿为选镍的目标矿物,镍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镍黄铁矿中。通过浮选可以得到磁黄铁矿和镍黄铁矿的混合精矿,如果想要通过分离磁黄铁矿和镍黄铁矿来进一步提高镍的品位,则必须对混合精矿进一步细磨,但由于镍黄铁矿主要以固溶体出溶物形式镶嵌于磁黄铁矿中,粒度微细,难以通过常规磨矿方法进行解离。总之,该尾矿中的镍难以通过物理选矿作业进行有效富集。  相似文献   

4.
青海某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含Cu 0.42%、S 5.30%、TFe 35.86%,是以蛇纹石、透辉石、绿泥石为主要脉石矿物的复杂难选铁多金属矿。主要矿石矿物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间嵌布关系密切,多呈港湾状分布并与脉石矿物包裹、接触,粒度粗细不均,20μm以下含量高,单体解离困难,较难得到合格的精矿产品。根据矿石性质,进行了多种流程试验,最终采用铜硫依次浮选-尾矿选铁流程进行选别,获得了铜精矿品位为16.51%,铜回收率为71.37%;硫精矿品位为29.03%,硫回收率为76.48%;铁精矿品位为63.19%,全铁回收率71.79%,铁精矿含硫0.73%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5.
刚果(金)加丹加矿区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含Cu2.21%和Co0.16%,铜钴元素均达到了工业回收标准,为确定合理高效的选矿工艺,进行了矿石性质分析及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中的目的矿物种类复杂,目的元素铜除硫化铜和氧化铜形态赋存外,还有部分铜以铜锰铝硅氧化结合物中的铜形态赋存。钴主要以含钴黄铁矿及水钴矿形式赋存,脉石矿物主要以易泥化的碳酸盐类脉石为主。结合矿石性质分析和探索条件试验的结果确定了硫化矿物浮选—氧化矿物硫化钠硫化、组合捕收剂协同捕收浮选氧化铜矿物—氧化矿尾矿高梯度强磁选的选矿工艺,该工艺根据不同类型的目的矿物可浮性和磁性的差异性,分段产出硫化铜精矿、氧化铜精矿和磁选精矿三个产品,三个产品总铜回收率达到了91.54%,总钴回收率达到了56.48%,实现了对该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主要元素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6.
金平贫镍矿石属难处理型镍资源,矿石中镍的品位为0.634%,主要以镍黄铁矿形式存在。为了解矿石结构构造,制定合理的选矿试验方案,对该矿石进行了镍矿石物质成分、镍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以及主要矿物镍黄铁矿选矿工艺特征及结晶粒度分析和镍元素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基本查明了该矿石存在的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镍矿物具有嵌布粒度粗细不均匀、分散、解离困难、不可选镍含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河南某高硫铜锌矿石的难选性质特点,分析了原矿矿物组成、有价组分种类、矿石结构构造及赋存状态,制定了选矿试验原则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铜锌回收系统选矿试验研究,采用石灰抑制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硫酸锌与亚硫酸钠组合使用抑制含锌矿物,乙基黄药作捕收剂优先选铜,对选铜尾矿采用选择性较好的捕收剂Z-200选锌,实现了铜锌分离。在开路试验基础上进行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2.07%、铜回收率86.28%的铜精矿和锌品位44.98%、锌回收率70.15%的锌精矿以及硫品位41.76%、硫回收率84.77%的硫精矿,实现了铜锌分离。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广东东源某磁铁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采用化学分析、MLA等技术手段对矿石的多元素含量、矿物组成以及磁铁矿的嵌布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有用元素为铁,主要铁矿物为磁铁矿和硅酸铁,其次为磁黄铁矿、黄铁矿;磁铁矿的嵌布粒度微细,主要以微细粒浸染状分布在角闪石、绿泥石、橄榄石等脉石矿物中。需要细磨才能充分单体解离;矿石宜采用阶段磨选工艺处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澳大利亚布朗斯地区炭质页岩铜钴镍矿资源合适的选矿工艺,对该地区有代表性矿样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1矿石为典型的沉积型炭质页岩多金属矿,矿物组成复杂,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硫钴镍矿等,矿石中钴、镍等有价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或呈机械夹杂物分布于硫镍钴矿、黄铁矿及脉石矿物中,脉石矿物主要为炭质、白云母、多水高岭石等。2矿石中各矿物间共生关系复杂,普遍存在着交代结构和相互浸染构造,致使部分可浮性较好的炭质矿物易浮选进入硫化矿精矿中,同时部分微细粒硫钴镍矿被黄铜矿包裹,浮选时易进入铜精矿中。3矿石中黄铜矿和黄铁矿属中细粒嵌布范畴,硫镍钴矿属细粒—微粒嵌布范畴。根据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建议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的工艺依次回收铜、钴、镍、硫,尾矿可作为钾化肥。  相似文献   

10.
胡根华 《金属矿山》2014,43(12):99-102
澳大利亚某拟开发的富含自然铜硫化铜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为自然铜、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硫铜钴矿、磁铁矿。根据矿石特点和澳大利亚方面的选矿试验结果,为避免选矿生产过程中具良好延展性的自然铜黏附在圆锥破碎机和磨机的衬板上造成破碎机的损坏和磨机的堵塞,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为该矿石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选矿工艺:在破碎过程中以对辊破碎机为第2、第3段破碎设备,使粒度大于40 mm的自然铜形成大的片状物,然后通过筛分将其与其他小块矿石分离;对于破碎后矿石中粒度小于40 mm的自然铜,采用高压辊磨机粉碎-圆筒洗矿机+圆筒筛和振动筛打散分级-跳汰+螺选溜槽+摇床重选工艺进行回收;最后通过磨矿-浮选-弱磁选,从重选尾矿中获得铜品位为32%,铜回收率为95%的铜精矿,钴含量为1%、钴回收率为65%的硫钴精矿和铁品位为68%、铁回收率为42%的铁精矿。该设计为高效合理地开发利用富含自然铜的硫化铜矿石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某硫精矿含铜0.41%,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辉铜矿,硫矿物主要是磁黄铁矿,其次是黄铁矿,脉石矿物为少量蛇纹石、滑石、绿泥石等易泥化矿物,经镜下鉴定铜矿物与黄铁矿关系密切,基本以较粗的连生体形式存在,而磁黄铁矿基本不含铜。综合考虑矿石性质,确定采用"磁选脱硫—脱泥—浮铜"流程回收铜,全流程获得铜精矿铜品位20.26%,铜回收率73.41%。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矿石性质对选矿指标的影响,对国外某高铁型铜硫矿采用光学显微镜、物相分析和化学多元素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特征和主要元素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Cu和S为矿石中主要目的元素,品位分别为0.78%和11.12%,伴生元素银品位为7.5 g/t,铜主要赋存于黄铜...  相似文献   

13.
某镍铜矿随着不断深部开采,矿石逐渐趋于“贫细杂”,给该资源的综合利用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对该镍铜矿进行详细的的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为该矿石的高效回收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表明,该矿石属硫化型镍铜矿石,Ni品位0.38%,硫化率84.00%,Cu品位0.09%,硫化率97.24%,铜氧化率低,对铜的浮选回收有利;Co、Au、Ag可考虑综合回收。矿石中金属硫化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其次为黄铁矿、黄铜矿、少量及微量针镍矿、闪锌矿、红砷镍矿、辉砷镍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中片状或纤状矿物较多,在磨矿过程中易集中于相对较粗的粒级,且有部分含镍滑石浮于矿浆表面,易进入精矿。因此,筛选对滑石等易浮脉石的抑制剂至关重要。矿石中硫酸镍为水溶性镍,如碧矾、含镁碧矾等,硅酸镍为以离子状态被某些硅酸盐矿物吸附或与其钙镁离子置换形成的含镍硅酸盐矿物,氧化镍为由于氧化作用残留于磁性铁中的镍,这三类矿物均为氧化作用的产物,是浮选难以富集的,影响镍的回收。  相似文献   

14.
广西某高硫铜矿石中滑石等易浮硅质矿物含量高,现场采用弱磁选-浮铜-浮硫工艺流程进行分选,除弱磁选能较好地回收磁黄铁矿外,黄铜矿浮选和黄铁矿浮选均因易浮硅质矿物的干扰而难以获得合格精矿。为此,在大量探索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弱磁选-黄铜矿和硅质矿物混合浮选-混浮精矿铜硅摇床分离-混浮尾矿浮黄铁矿的工艺流程处理该矿石,获得了磁选硫精矿硫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38.69%和64.48%,浮选硫精矿硫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44.57%和30.99%,铜精矿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3.87%和63.89%的良好试验指标,有效地综合回收了铜、硫矿物。  相似文献   

15.
安徽某含铜铁矿石为典型的多金属伴生矿,矿物间共生密切,嵌布关系复杂。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少量黄铁矿、黄铜矿及磁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蛇纹石、透辉石及透闪石等。为综合回 收矿石中的有价组分,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铜硫混合浮选—铜硫分离—混浮尾矿磁选的工艺流程处理该矿石,全流程试验最终可获得Cu品位22.18%、Cu回收率76.85%的铜精矿,S品位43.29%、S回收率45.71%、 Co品位0.43%、Co回收率45.04%的硫精矿,及Fe品位62.36%、Fe回收率93.09%、含S 0.18%的铁精矿。试验指标良好,伴生组分Co在硫精矿中有效富集,实现了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6.
刚果(金)某硫化铜钴矿铜品位为1.16%,钴品位为0.27%,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96.93%的铜赋存在独立硫化铜矿物中,而68.75%的钴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黄铁矿中,采用传统生产铜钴混合精矿的浮选流程,为保证浮选回收率所导致的大量黄铁矿混入,使得精矿铜、钴品位仅有19.33%和2.73%,钴金属在销售时无法计价,同时增加了运输成本。采用乙基黄药和Z-200作为混合捕收剂,NaHS和CMC分别作为调整剂和抑制剂,生产出铜钴混合精矿,再采用石灰调节矿浆p H值在12.5以上扩大含铜矿物与含钴黄铁矿间的可浮性差异进行铜钴分离,得到的铜精矿铜品位为36.59%,钴品位仅为0.91%,铜回收率达到了80.40%,而分离出来的钴精矿钴品位达到了9.69%,铜品位仅为7%,钴回收率达到了较高的80.95%,技术经济指标获得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7.
某铜镍矿含铜0.23%、镍0.42%,属低品位硫化矿石。矿石中铜矿物大部分为黄铜矿,镍矿物主要为镍黄铁矿,其他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橄榄石、辉石、斜长石、透闪石等。矿物学研究表明,该铜镍矿呈典型的浸染状构造,影响铜镍回收的主要矿物学因素是矿石中黄铜矿、镍黄铁矿的产出形式较为复杂、嵌布粒度较细、形态不甚规则。根据该矿石性质,采用BK303新型高效捕收剂,CMC作脉石矿物抑制剂,通过“两粗两扫三精-粗精矿再磨-中矿顺序返回”的工艺流程,成功实现了铜镍的高效浮选回收,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3.29%、镍品位5.32%,铜回收率81.78%、镍回收率71.53%的铜镍混合精矿,取得了良好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综合回收利用金、钨资源,为选矿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采用MLA矿物自动检测技术、化学分析、X衍射分析等手段,对豫西某金钨矿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可回收利用的元素为Au和W,其品位分别为Au 2.15 g/t,WO3 0.12%;金主要以自然金、碲金银矿等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与金属硫化物紧密共生,多以微细粒包裹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在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占65%时,仍包裹于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中的金占82.86%,单体解离度仅为13.56%,单矿物分析显示黄铁矿中金含量为22.3 g/t,而磁黄铁矿中金含量仅为3.09 g/t。含钨矿物主要为白钨矿,少量黑钨矿,白钨矿物粒度较细,主要集中在0.1~0.01 mm。因此,建议采用浮选工艺富集硫化物得到金精矿,然后可通过磁选除去磁黄铁矿达到进一步富集金的目的,再对选金尾矿进行白钨浮选回收。   相似文献   

19.
某难选铜镍矿石含铜0.27%、含镍0.72%,为实现矿石中铜镍矿物的综合回收与高效分离,本文采用“铜-镍优先浮选”工艺流程,以自主研发的高效铜矿物捕收剂LP-01作选铜捕收剂,石灰作抑制剂,在矿浆pH为8.5的低碱介质中优先浮选铜矿物;浮选尾矿以硫酸铜作活化剂、丁基黄药作捕收剂浮选镍矿物,获得了含铜25.35%、含镍0.79%,铜回收率80.73%的铜精矿,含镍8.15%、含铜0.23%,镍回收率75.41%的镍精矿。试验指标良好,铜、镍矿物都得到了较好的浮选回收与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