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尔木沟位于杂谷脑河中游,属于"5·12"汶川震区重灾区,历史上多次暴发泥石流灾害,曾于1989年8月暴发泥石流堵断杂谷脑河。受"5·12"地震影响,泥石流灾害相对震前具有规模增大、频率增高、活跃期增长等特点。分析哈尔木沟自然环境背景,发现哈尔木沟的地形地貌和降水条件均有利于泥石流的暴发,受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影响,沟域内发育大量崩滑体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目前沟内由于松散固体物质充足,诱发泥石流灾害的降雨临界值较低,近5年每年均暴发泥石流。针对哈尔木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拦排结合的治理思路,修建拦挡坝调节泥石流峰值流量,排导槽将泥石流顺利排泄至主河。历经近5个水文年,表明防治工程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北京山区泥石流影响因素及发生概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较为发育。泥石流灾害受控于多种因子,在详尽分析了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以及降雨分布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应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处理功能,深入研究构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评价的多元信息复合叠加模型,并对泥石流发生概率的评价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预防紫金山金铜矿矿区泥石流灾害发生,通过对矿区地形地貌、暴雨洪水量及散体物料进行分析,初步确定矿区内泥石流的潜在危险区主要分布于北口排土场、肚子坑堆场及东南矿段堆场。通过对潜在危险区域的边坡稳定计算,认为肚子坑堆场D_2-D_2剖面(即矿区西侧堆场)以及东南矿段堆场A_1-A_1、B_3-B_3剖面的安全系数不满足要求,在暴雨季节有发生滑坡型泥石流的风险。对可能产生的泥石流规模进行了分析计算,为预防灾害发生,提出了"截、排水工程,拦挡工程,土地复垦、植被恢复,监测预警"的工程防治措施,此外,为确保足够库容拦挡泥石流,建议对下游拦挡工程进行加高及清淤,为确保足够的应急时间,给出了雨量监测的预警值。上述分析对于类似矿区防治泥石流灾害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娃娃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发育机制及特征的研究,阐述该沟泥石流灾害的严重性和治理的必要性,并结合泥石流沟谷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措施,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及促进当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5,(10):190-192
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灾害信息的自动识别是一项较新的研究课题。综合泥石流灾害的地学原理,运用基于数字形态学的标记分水岭分割算法,探讨泥石流流域的自动识别,并以西藏帕里河流域的SPOT-5全色影像为数据对该算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算法较好地分割出泥石流流域,在泥石流灾害的自动识别方面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危害,特别是加剧原有泥石流沟的危害,安县高川乡塘坊沟泥石流为"5.12"引发加剧的泥石流沟之一,该滑坡在"5.12"地震后经历2008年"9.24"、2009年"7.17"及今年"8.23"均爆发泥石流,详细论述形成泥石流的物源条件、沟道条件、水源条件,分析研究泥石流沟道上、中、下游及支沟汇入主沟口等典型断面的过流特征,推算不同设计频率下泥石流的水文特征值,综合分析研究泥石流的暴发频率、活动规律,预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与可能的危害程度,划定泥石流灾害的危险区范围,调查泥石流危害特征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为类似工程设计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的判别及其防治措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小彬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10):271-273
运用微观分析与宏观判别的方法,对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临界条件与发生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工程防治措施与生物防治措施,这对指导泥石流灾害地区的防治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灾害的发展趋势取决于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合理程度。从泥石流形成的自然条件分析,地质地形条件是相对稳定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降水活动则是一个变量,并且具有突发性;人类经济活动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变化不大。因此,决定泥石流活动趋势的因素主要是降水等基本条件。本文通过对姜家夼地区泥石流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分析,阐明灾害点发育的自然环境、形成条件、灾害体的基本特征和威胁对象,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选择和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现阶段姜家夼地区泥石流的发展阶段处于发展期,泥石流灾害将趋于相对稳定,但一旦遭到大暴雨、特大暴雨的作用,可能会再次引发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改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对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及泥石流灾害破坏能力的综合评价,借鉴了目前国内外泥石流评价方法,提出了泥石流危险评价改进模型.  相似文献   

10.
王波 《煤炭科技》2011,(4):23-24
泥石流灾害是对我国西南山区城镇威胁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通过对四川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泽盖村维玉组泥石流形成条件和成因的分析,得出了维玉组泥石流属低频—暴雨—沟谷型中型稀性泥石流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该城镇乃至西南类似地区城镇泥石流灾害的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论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元华 《中国矿业》2000,9(6):70-72
本文研究提出了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和主要任务,列法了进行泥石流灾害评估的主要要素指标;简述了实施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的具体工作步骤。  相似文献   

12.
进行泥石流形成条件因子敏感性分析是泥石流灾害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步骤,有利于研究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区域特色.通过现场调查和大量统计分析,确定了影响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岩土体类别、流域面积、10min雨强、流域内潜在流动物质饱水程度等影响因子,并对这些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采用敏感性因子分析对于区内的泥石流灾害预测与防治是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灾害对公路本体及交通安全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害。本文结合青海河卡山南至同德公路阐述了公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思想,并介绍了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某库坝区位于川滇山地,沟谷深切,坡面第四系松散物源丰富,暴雨集中,泥石流活动频繁。通过大量的遥感解译、现场地质调查等工作,在查明各泥石流沟基本参数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库坝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总结240条泥石流沟的发育分布规律,并通过对典型泥石流沟的现场试验、取样分析等研究工作,分析总结其活动特征及危害性。以上总结研究旨在提高对库坝区泥石流灾害特点的整体认识,并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绥宁县泥石流灾害形成机制与防治措施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跳 《采矿技术》2018,18(4):70-73
绥宁县是泥石流灾害重灾区,县境内25处泥石流造成众多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占全县所有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90%以上。查清绥宁县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布现状、发育特征及发展趋势,在综合分析与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有效防治措施,对防范灾害的发生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是环境地质专业界定的6大地质灾害。一般情况下,滑坡、崩塌、泥石流3类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地裂缝、地面沉降2类灾害多发生在平原区;地面塌陷灾害则多发生于存在大范围"地下空洞"的采空区和地下岩溶空洞发育区。由此看来,似乎各种灾害之间并无多大联系,而实际上,各种自然灾害之间、各种灾害体之间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和各种灾害体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2个方面,将上述6类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展和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浅出的揭示。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丹巴县磨子沟是泥石流灾害相对频发的地区。在分析了磨子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磨子沟泥石流存在再次发生的隐患。据此,总结了该地区泥石流的灾害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危险度分析,提出要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避让和工程治理方面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甘肃平凉鸭儿沟流域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泥石流发育较为严重,历史上已发生数次较大规模泥石流灾害,成为影响崆峒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约因素。通过调查分析灾害发育位置、地形地貌、气象以及地质构造等因素,总结泥石流形成特征,预测灾害的发展趋势,并对不同方案的治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推荐了科学有效和经济合理的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9.
缙云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境内山峰连绵、地形复杂、切割强烈,山地、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论述了缙云县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形成条件、诱发因素及其灾害特征,总结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并对该县泥石流灾害治理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属矿山》2012,(5):160
为总结交流排土场稳定性及灾害防治的经验,作者根据20多年来对排土场稳定性及泥石流研究的成果编写出版了《排土场稳定性及灾害防治》一书,该书已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系统总结了排土场稳定性及泥石流的研究方法,排土场的滑坡机理,泥石流成因,排土场滑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