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煤矿开采》2013,(3):50-53
针对邢东矿千米深井煤巷底板大变形的控制难题,在总结深井煤巷变形机制及支护机理的基础上,分析-980m水平第一联络巷底板变形失稳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现场地质生产条件,提出顶帮"锚网梁索"和底板"U型钢反底拱+底板锚杆+混凝土回填"的联合控制技术,并现场应用。现场实践表明,采用该方案45d后巷道变形趋于平稳,顶板最大下沉量47mm,两帮移近量98mm,底鼓量32mm,解决了-980m水平第一联络巷强烈底鼓的围岩控制难题,并为类似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深部软岩煤巷底鼓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胡家河煤矿井底水仓底鼓变形严重的问题,通过室内物理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得出了围岩应力高、底板岩性差以及底板未采取支护是导致巷道底鼓严重的因素。基于塑性圈理论及提高底板强度和整体支护结构体稳定性角度出发,采用锚网喷砌碹+反底拱+底锚杆+钢筋网综合支护技术控制巷道底鼓变形。巷道表面位移观测结果表明:采用该综合支护技术后,巷道两帮累计移近量不超过10 mm,顶底累计移近量不超过12 mm,有效地解决了井底水仓的底鼓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深部开采全煤硐室支护困难的问题,根据胡家河煤矿特厚煤层物理力学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方法研究了深部全煤硐室围岩力学特征及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锚网喷砌碹、底部超挖反拱钢筋网梁、底锚杆综合支护技术.现场观测结果表明:井底车场水仓硐室所测各断面顶底板累计移近量最大值为20 mm,移近速度为1.2 ~2.0 mm/d,两帮累计移近量最大值为36mm,移近速度为2.0mm/d.通过增强顶板、两帮支护强度和反拱控底可以提高底板承载能力和支护结构的整体性,有效控制了深部矿井软弱底板全煤硐室剧烈底鼓.  相似文献   

4.
针对补连塔煤矿22煤三盘区7 m大采高工作面巷道底鼓严重的问题,分别从开采深度、底板岩性、采动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底鼓影响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分别采取混凝土反底拱、铺设混凝土预制块、加大顺槽煤柱宽度、巷道加强支护等多种防治技术进行现场试验。通过试验效果对比发现,采取"铺设混凝土预制块+顶帮加强支护+超前段密集单体支护"的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5.
针对岳城煤矿15~#煤东轨道大巷顶底板变形严重、持续性底鼓等问题,采用了"巷道喷浆+巷帮底板注浆+两帮锚索补强"的综合支护方案,巷道顶底最大移近量为169 mm,两帮移近量最大为141 mm,巷道围岩保持了很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林南仓矿-650 m水平轨道石门底鼓现象严重,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安全。针对对巷道底鼓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设计出了架设U型钢反底拱梁的治理方案。通过对技术方案的数值模拟论证和工程实际检测表明,巷道修复完成后,顶底板的最大相对位移量为90 mm,两帮的相对位移量为70 mm左右,收敛速度均低于0.6 mm/d,并很快达到了稳定,从根本上控制了巷道的底鼓现象。  相似文献   

7.
强膨胀性泥岩巷道底鼓治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决亭南矿井西翼轨道大巷底板揭露铝质泥岩、底鼓变形严重、巷道底板难以控制的问题,通过对巷道围岩位移量观测分析变化规律,结合矿井生产实际,经过反复论证采用底角锚杆、反底拱控制技术进行底板加固,使底鼓量由500 mm降低到10 mm.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膨胀性泥岩底鼓治理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巷道两帮收敛和底板鼓起、封闭水源,提高了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性,使巷道底板变形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为矿井进一步研究无底煤开采技术提供了基础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高应力软岩巷道底板变形严重,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为彻底解决底鼓难以控制的问题,以船景煤矿首采区轨道上山为例,结合现场底板变形特征,利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断面形状下的围岩变形,提出了带反底拱的直墙半圆拱形+注浆锚杆索联合支护方案,并且分析了反底拱底板注浆结构体的稳定性。采用该支护方案后,两帮平均移近量仅为82.5 mm;平均底鼓量仅为52.5 mm;顶板无明显下沉量。表明该方案能够提高高应力软岩巷道岩体强度、改善围岩力学性能和结构、提高围岩的整体承载能力,从而有效控制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9.
针对黑龙煤业回采巷道变形量大、局部片帮冒顶严重、煤柱留设尺寸大造成煤炭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采用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方法确定留设8 m小煤柱可以满足工作面正常生产要求.现场观测表明,煤柱宽度为8 m时,煤柱内部裂隙虽然发育,但整体性较好,密闭性较强.巷道掘进期间两帮最大移近量为96 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85 mm,两帮移近量大于顶底板移近量,巷道变形量较小,且变形逐渐趋于稳定.因此,小煤柱护巷方式能够维持巷道围岩的稳定,同时,达到提高煤炭回收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0.
汪健民 《煤炭科学技术》2011,39(12):23-24,83
针对陶二矿南采区轨道上山底鼓严重的问题,基于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结合该矿井地质条件及支护条件,分析得出了地应力大、岩层扩容变形、巷道两帮移近挤压是导致该巷道底鼓的主要原因,提出采用注浆锚杆和注浆锚索所构成的反向悬吊组合拱对巷道底板进行加固,并在南采区轨道上山进行了支护试验。结果表明:整修后巷道底鼓量小于200 mm、变形速率降至1.7mm/d,满足生产使用要求,反悬拱锚注支护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11.
祁南矿地压灾害极为严重,尤其底臌量大,为矿井正常生产带来较大困难。通过对导致底臌因素的分析,并结合目前矿井巷道现状,积极探索复杂巷道的底臌治理技术,为矿井安全高效发展开辟了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底角锚杆在深部软岩巷道底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鼓作为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与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一直困扰着贵州开磷集团马路坪矿。通过对700m中段运输大巷变形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及对底鼓因素的理论分析,同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底角锚杆在控制底板变形中的受力特征,从而提出底角锚杆控制底鼓的工作机理。通过对三种底锚形式(单排底锚、双排底锚以及垂直底锚)的数值模拟对比,得出如果在高地应力情况下,安设垂直底锚能够防治由于较高的应力集中而形成的剪切破碎带随着破坏的发展、剪切带贯通而形成的楔形破坏。同时加设双排底锚,利用材料自身的抗剪强度,切断底板基角部位的塑性滑移线,使应力向岩体深部传递,最终有效地控制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13.
王玉龙 《同煤科技》2011,(3):6-7,10
介绍了一种新型医院地面装饰材料在医院的应用,并对塑胶地板安全性、环保性、稳定性、消音性、热传导性、耐磨性、耐久性、防水、防尘、防渗、防菌、防霉、防蛀等性能在医院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其应用的同时要注意施工方法和清洁保养。  相似文献   

14.
李博章 《煤矿安全》2012,43(8):74-76
根据新安矿底板3#煤层含水层分布情况,研究煤层开采过程中对底板的破坏程度,通过钻孔注水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确定底板破坏"下三带"分布规律,依据底板"下三带"理论判断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险程度,得出新安矿底板岩层中完整岩层带偏小,底板破坏深度在18~20 m,突水危险性高。针对地质条件和底板"下三带"破坏情况提出了该煤层开采时底板突水隐患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巷道底板进行注浆,使巷道底板得到有效支护,实现底鼓治理和底板加固,使巷道底板和帮顶形成整体支护体系,从而达到减小巷道失修率、延长巷道使用寿命的目的。通过合理选择施工设备解决了底板钻孔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玉石洼铁矿170m中段,应用设回收进路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矿岩软破的缓倾斜中厚矿体,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本文介绍该采矿法的顶板围岩处理方法、回采进路的凿岩爆破参数以及减小矿石贫化率的综合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
王浩民 《煤矿安全》2013,44(7):211-213
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确定是煤层底板是否发生突水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对煤矿深部煤炭开采中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预测对于煤层底板承压水突出危险性程度判别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在考虑底板破坏各影响因素作用的同时,通过对大量样本数据的分析处理,预测了陈四楼煤矿21201工作面、21301工作面以及2408工作面的底板破坏深度分别为11.67、13.61、14.1 m。并得到了底板破坏深度和采深关系的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王庄煤矿大断面支架换装硐室底鼓量大的问题,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特大断面硐室底板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反底拱和底板锚索群加固2种底鼓控制技术,并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2种底鼓控制方案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对其支护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硐室底板破坏深度达到2.2m,塑性区半径达12m,底鼓控制难度大,特大断面硐室底板锚索群控制底鼓效果明显优于反底拱.现场应用表明实施底板锚索群注浆加固措施后,巷道最大底鼓量为80 nmm,能较好地控制底鼓.  相似文献   

19.
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地应力测量数据,研究了显德汪煤矿9号煤层底板岩体应力分布规律,并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了9号煤层底板最大破坏深度值。研究结果将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礼鹏  牟宗龙  窦林名  阮国强 《煤矿安全》2012,43(2):155-157,162
近年来,受复杂地质条件影响的冲击矿压灾害越来越频繁,赵楼煤矿首采工作面在火成岩底板区域发生过数次严重的底板冲击事故。通过生产中发生的几次底板冲击事故分析了火成岩坚硬底板诱发冲击矿压的原因,指出了火成岩的高强度和其造成的高水平应力是导致底板冲击的主因;并提出了火成岩底板冲击的控制机理和防治对策。针对赵楼煤矿首采工作面的坚硬火成岩侵入底板,提出了具体有针对的底板防冲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