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陕西某氧化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西省某铅锌矿矿石因氧化程度高、易泥化而较难选,尤其是氧化锌的回收困难。试验针对矿石性质,采用了铅的硫化矿物和氧化矿物混合浮选回收,锌的硫化矿物、氧化矿物依次单独回收的方案。选铅时采用了组合捕收剂乙硫氮+丁胺黑药,选氧化锌时采用了复合捕收剂A928,最终获得了铅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3.67%和82.92%、含锌5.23%的铅精矿,锌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1.08%和40.75%、含铅1.06%的硫化锌精矿及锌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2.55%、44.28%、含铅1.22%的氧化锌精矿,实现了氧化铅锌矿石的有效分选。  相似文献   

2.
云南曲靖某氧化铅锌矿石含铅6.65%、含锌14.44%,铅锌氧化率均高于97%,采用不脱泥,硫化-黄药法优先选氧化铅,硫化-新型胺类捕收剂KM301再选氧化锌的原则工艺流程,闭路试验可获得铅精矿铅品位65.01%、含锌5.88%、铅回收率88.59%,其中矿泥(-20μm)铅品位51.92%、铅回收率10.80%;锌精矿锌品位38.91%、含铅1.24%、锌回收率91.23%,其中矿泥(-20μm)锌品位32.59%、锌回收率12.35%的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3.
陇南某氧化铅锌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陇南某铅锌矿矿石因氧化程度高、矿物嵌布粒度细、易泥化而非常难选,尤其是锌的回收十分困难。试验针对矿石性质,按照先浮铅后浮锌的原则流程,在传统的硫化浮选工艺基础上,采用氧化锌矿物的复合捕收剂5N,最终获得了铅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1.58%和72.64%、含锌6.88%的铅精矿及锌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39.71%和72.47%、含铅0.40%的锌精矿,成功实现了氧化铅锌矿石的有效分选。  相似文献   

4.
云南某低品位氧化铅锌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南某大型铅锌矿低品位氧化带的矿石含铅2.37%,含锌4.60%,铅、锌氧化率均高于90%,以往一直没有开采。为开发利用该矿石,对其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试验采用硫化-黄药浮铅和脱泥-硫化-新型胺类捕收剂KZF浮锌的工艺流程,取得了铅精矿铅品位39.92%,含锌5.18%,铅回收率61.31%,锌精矿锌品位37.03%,含铅1.23%,锌回收率67.29%的较好工艺指标。  相似文献   

5.
某复杂难选氧化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某氧化铅锌矿嵌布粒度微细、氧化率高等特点,采用先硫后氧浮选工艺流程,得到铅锌混合精矿与合格锌精矿,然后采用新型氧化矿硫化剂EMS-3硫化氧化铅矿物,再浮选得到氧化铅精矿产品.采用该工艺流程,伴生的银在精矿中得到富集,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四川某氧化铅锌矿石,采用先铅后锌、不脱泥直接浮选工艺进行了系统的选矿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粗3精2扫浮铅、1粗4精2扫浮锌、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试验流程处理该矿石,可以获得铅品位为61.95%、含锌3.16%、铅回收率79.59%的铅精矿,锌品位为37.53%、含铅1.18%、锌回收率80.12%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7.
某低品位氧化铅锌矿石,因难选曾一度被废弃。试验采用CF-4作浮铅捕收剂,用十八胺与戊醇组合作浮锌捕收剂和起泡剂,并用水玻璃、六偏磷酸钠和腐殖酸钠作抑泥的组合药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分选技术指标,有效地综合回收了废弃矿石中的铅、锌、银等金属。  相似文献   

8.
氧化铅锌矿石选矿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迄今,还有大量的矿石未进行处理,这是因为这种难处理矿石的矿石的矿物组成复杂、有用矿物与脉石紧密共生、目的的矿物表面附有它种矿物薄膜或者被它种矿物包裹以及原矿有色金属含量太低。这些不利因素导致大量的目的矿物随尾矿流失。难选氧化铅锌矿可用下述新的联合法富集,即先用元素硫或黄铁矿使氧化矿物硫化,然后用磁选和浮选法选别已硫化的氧化矿石。试验证实,用硫化法获得硫水的硫化锌和硫化铅是可行的。在硫化过程中,虽然黄铁矿分解得到的产品的疏水性降低,但所生成的磁黄铁矿的导磁率增加。根据上述原因,制定出难选细粒氧化铅锌矿石的选矿新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
四川某硫化铅锌矿现场工艺存在铅锌分离困难,铅精矿含锌较高,铅、银回收率低等问题。为改善现场分选指标,在对该硫化铅锌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工艺试验。化学多元素分析表明:矿石铅、锌、银含量分别为1.03%、6.28%、37.16 g/t,矿石主要组成矿物为闪锌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以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为主。选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在中性环境下1粗3精1扫选铅,高碱环境下1粗1精1扫选锌的浮选工艺,可以得到铅品位57.45%、含锌6.09%、含银501.58 g/t、铅回收率71.17%的铅精矿,锌品位53.11%、含铅0.95%、含银235.11 g/t、锌回收率93.45%的锌精矿。与现场指标相比,选矿工艺段数明显减少,同时铅精矿铅品位提高了12.11个百分点,铅金属回收率提高了12.46个百分点,并且赋存在铅精矿和锌精矿中银的金属回收率提高了61.9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氧化铅锌矿石低温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心平  邵广全  吴沛然  白秀梅 《矿冶》2003,12(1):21-25,47
氧化铅锌矿石是提取铅、锌金属的重要基础原料之一,矿石中的氧化锌矿物是主要的有用矿物。本文对兰坪复杂的氧化铅锌矿石选矿工艺进行了研究,以便更好地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锌矿物。使用TA药剂和十八胺药剂作氧化锌浮选捕收剂,分别研究了矿浆温度对氧化锌浮选的影响,并用TA药剂和BK药剂组成的复合捕收剂,在常温(18~20℃)条件下浮选氧化锌,取得了锌品位31 77%、锌回收率73 41%的氧化锌精矿的较好结果;比用十八胺作氧化锌浮选捕收剂(矿浆温度28~30℃)取得的锌回收率高4 61%,而且TA捕收剂适合低温氧化锌浮选,但为了提高氧化锌浮选的选择性和浮选效率,应当添加适量的WG药剂。另外,本文讨论了影响低温氧化锌浮选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某氧化铜铜品位为5.55%,氧化率高达99.37%,含泥量大,氧化铜矿物种类多,矿石性质复杂。为了较好的回收该氧化铜矿,首先浮选脱除矿泥及滑石后,采用常规的硫化浮选法回收铜;所脱除矿泥及滑石采用重选回收部分铜;浮选尾矿采用磁选回收部分弱磁性难浮选的氧化铜。该脱泥重选—浮选—磁选联合工艺获得总铜精矿铜品位为19.86%,回收率为76.94%,取得了较好的选矿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2.
四川某低品位氧化铅锌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四川省某低品位铅锌矿矿石因氧化程度高、矿物嵌布粒度细、易泥化等特点,尤其是矿石中含有大量的赤、褐铁矿,而锌矿物以菱锌矿为主,且品位低,回收难度极大,此类矿石常被视为呆矿。本试验针对矿石特性按照阶段磨矿、优先浮选的原则流程,在传统的硫化浮选工艺基础上,采用组合捕收剂L-05选别氧化锌矿,最终获得了铅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0.22%和76.25%、含锌1.89%的铅精矿及锌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0.01%和56.14%、含铅1.52%的锌精矿,成功实现了氧化铅锌矿石的有效分选。  相似文献   

13.
云南某难选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云南某氧化铜矿有用矿物嵌布不均匀,且与脉石共生关系复杂,多呈细粒状、微细粒状包裹或镶嵌于石英中。本文对含铜1.04%、氧化率52.94%的原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可获得铜精矿含铜20.54%、回收率80.57%的技术指标。若进一步对浮选尾矿进行酸浸处理,可使铜总回收率达到89.27%。  相似文献   

14.
胡俊  姚尧  赖胜  罗波  李建兵 《现代矿业》2019,35(4):100-104
甘洛铜矿石铜品位平均为1.96%,有害元素含量极低。矿石自然类型单一,铜矿物以孔雀石为主。为实现该铜矿石的有效回收利用,采用混合浮选工艺进行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 77%、活化剂硫化钠用量3 000 g/t,组合捕收剂丁基黄药+丁基铵黑药+羟肟酸钠用量120+60+30 g/t条件下,采用2粗2扫4精混合浮选闭路流程处理矿石,可获得铜品位24.07%、回收率77.12%的铜精矿,损失在尾矿中的铜矿物孔雀石主要与铁质混杂、多充填在裂隙或显微裂隙内,粒度微细,单体解离非常困难,因此难以回收。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铜矿山氧化铜矿石含泥量高的现状,对该氧化铜矿石的类型和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对3种粒级(-0.295,0.295~1,-1mm)的矿样进行了酸法浸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其中0.295~1mm粒级的矿石可用槽浸工艺进行浸出。矿石渗透性良好,铜的浸出率为70.27%,铁浸出率为2.22%,酸耗为10.06t/t铜,具有较好的可浸性。  相似文献   

16.
袁家村铁矿氧化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义明 《金属矿山》2011,40(12):74-77
系统研究了袁家村铁矿3种氧化矿(石英型氧化矿、石英-镜铁矿型氧化矿、闪石型氧化矿)的物质组成、铁物相分布及主要铁矿物磁铁矿、半假象-假象赤铁矿、赤铁矿-镜铁矿、褐铁矿的工艺特性,包括矿物嵌布特性、共生关系、结构构造等,为袁家村氧化铁矿石选矿工艺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