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梁宝寺煤矿厚冲积层下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中根据梁宝寺煤矿首采区三个条带开采工作面的地表岩移观测数据,绘制了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图,求得了岩移参数,探讨了厚冲积层条件下宽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特点。  相似文献   

2.
依据南屯煤矿地表移动观测成果,通过控制条带工作面的宽度控制地表变形,分析了采用条带开采方法进行北屯村庄煤柱放顶煤开采的可行性,并通过地表移动变形的计算,确定了保护地面房屋安全条件下实现村庄不搬迁放顶煤开采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村庄下压煤宽条带开采方法对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的影响以及确立合适的开采参数,以彬长矿区亭南煤矿村庄下压煤的实际条件为背景,在分析该矿一盘区条带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宽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结合使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优化条带开采方案。结果表明,亭南煤矿一盘区建筑物下厚煤层宽条带综放开采的采宽在100~116m,留宽在80~100m时能够有效控制地表移动变形。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了地表观测站及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对小屯矿轻放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资料进行系统计算和分析,应用理论计算来确定条带参数,并通过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对条带地表变形进行模拟,为该矿区及类似条件下的条带开采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某矿3107、3111、3115条带开采工作面为工程实践背景,在工作面上方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对受到采动影响的地表进行动态观测,及时掌握其移动变形情况;研究其煤层开采以后地表的移动规律,并建立地表移动变形的Flac3D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研究开采不同个数条带工作面条件下地表的变形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6.
济宁二号煤矿八采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村庄较多,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效益,本采区设计了常规工作面和条带工作面相结合的开采方案。文中针对同一个采区不同的开采方式开采对地表的影响差异,对比分析了系列地表移动参数,并得出了结论,对以后同等或相似条件下的采煤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地控制地表移动变形以保护地表建筑物,保证煤炭资源的采出率,最大限度地减小开采损害的影响,应用宽条带开采方案,以彬长矿区的采矿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研究厚黄土层下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通过在开采区域地表布设监测点的方法,结合亭南煤矿现场观测实测数据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描述了深部大采深宽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给出了彬长矿区地表移动变形的重要参数,主要影响半径为295 m,主要影响范围角正切值为1.93,地表沉陷范围343 m,边界角为58.96°。运用概率积分和威尔逊理论得出该矿区多个条带工作面开采时,煤柱宽度和采出宽度的最佳匹配计算方法,基于协调开采原则得出了合理的条带开采参数。结果表明,将研究得到的地表移动参数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所得的地表移动参数对该矿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济宁二号煤矿十采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村庄建筑物较多,道路交通业十分发达,"三下"压覆资源严重,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采区设计了常规工作面和条带工作面相结合的开采方案.本文主要针对条带工作面作了开采后的地表影响分析,得出了相关地表移动参数,这将对本矿区在以后同等或相似条件下的采煤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七五煤矿131条带采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在地面布设了岩层与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大量的地表移动与变形观测数据和上覆岩体离层带钻探分析,获取了七五矿区村下深部煤层条带开采地表移动的一般参数和变形分布规律,对指导“三下”开采、留设各类保护煤柱以及提高开采上限的研究等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厚松散层大采深地质条件下多工作面接续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开滦钱家营矿十采区岩移观测站观测数据为基础,对多工作面接续开采后地表动态变形进行分析总结,拟合计算了不同开采宽度下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参数和岩移角量参数,补充了该地质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1.
郑志刚  戴华阳 《金属矿山》2015,44(4):229-232
厚松散层下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开采强度大,回采率高,地表沉陷变形和岩移参数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为研究大采高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在王庄煤矿8101工作面上方设置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揭示了厚黄土覆盖区、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条件下地表沉陷变形特征,获得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岩移预计参数和各种角值参数,分析了地表裂缝的发育、分布特征、裂缝宽度和深度等规律。与综放开采条件下的观测成果相比,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更加剧烈,沉陷过程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更加集中,对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Large-scale bed separation in bending strip upside cranny strip was brought by un-consistency of overlying strata subsidence movement due to under surface mining.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of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overlying strata and surface include periodic caving of bed separation interspaced along with work face mining. Conglomerate rock layer movement is the main power fountain of rock burst on the basis of locale observation. And rock burst moves periodically adapted to movement of deep conglomerate rock layer which had similar characteristic with main roof. Practice indicates this method that forecasting and prediction using correlation information of movement of strata and surface is feasible and has reference meaning for similar stope.  相似文献   

13.
目前,建筑物下采煤通常采用条带开采和充填开采,为了研究这2种建筑物下采煤方法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结合花园煤矿条带开采和固体充填开采实测数据,分别进行了地表静态、动态移动变形规律分析。研究得出:条带开采走向边界角56°,固体充填开采走向边界角57°、上山边界角62°、下山边界角53°;两者的地表移动盆地特征基本符合传统垮落法开采地表沉陷规律,但两者动态移动变形规律与其相比有一定的差异,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两者地表点下沉速度较小,出现多处峰值现象,基本不存在传统垮落法开采地表急剧下沉的活跃阶段。最后反演出地表预计概率积分法模型各参数。上述研究将为类似矿区地表沉陷预计以及开采方案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针对条带开采采出率较低、全采全充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条带开采与充填开采相结合的网状带式充填开采方法。以某矿工作面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后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采区内煤炭资源实现全采的条件下,地表变形量也小于建筑物Ⅰ级损坏等级指标,并给出合理的采留宽及临界采留宽;且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各个因素对地表下沉影响程度的排列顺序为:采留宽>采出率>采高>充填体强度。该技术可以为降低充填成本,保护地表生态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深部大采宽条带开采地表移动的预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文兵 《煤炭学报》2008,33(4):368-372
以概率积分法模型为基础,分析了现有条带开采几种计算预计参数的方法及其预计结果,探讨了这些方法用于深部大采宽条带开采预计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条带开采几种计算预计参数的方法,其预计结果均不能很好地描述深部大采宽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提出了全采多工作面叠加预计方法与用文中公式(3)计算预计参数的预计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能更准确地进行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  相似文献   

16.
常规的条带开采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地表的移动变形,保护地面建筑物,但是其采出率较低,极大的浪费了煤炭资源,减小了矿井的服务年限。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大采深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值较小的特点,基于临界变形值原则,提出利用宽条带协调开采的方法来提高煤炭的采出率,解放深部建筑物下压煤。该方法利用条带开采和多工作面联合开采的优点,减少了地面静态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实现了在低潜水位深部矿区建筑物下的不迁村开采。  相似文献   

17.
大采高浅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采高浅埋煤层开采地表地表移动变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对韩家湾煤矿2304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观测的基础上,确定了韩家湾煤矿开采岩层移动参数,分析了影响采空区地表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厚松散层浅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破坏规律。为今后矿井“三下”开采以及保护煤柱的安全合理留设提供相关参数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冰  郭广礼  朱晓峻  王炯 《金属矿山》2015,44(11):153-157
针对我国多煤层条带开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煤层错动系数的概念。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系统地研究了多煤层条带开采时,上下煤层错动系数的大小对上下条带保护煤柱应力、中间岩体应力以及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规律,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了在实际多煤层条带开采时,极限煤层错动系数的求取方法。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多煤层条带开采工作面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深部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特征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深部条带开采的生产效率,更好地保护地表形态及建筑物,利用鹤煤九矿深部25采区开掘一个工作面后的观测数据,分析总结出深部极不充分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特征的主要结论如下:地表下沉值很小,而全采情况下的最大下沉值是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近10倍;地表移动影响范围和全采情况下相差不大,地表下沉盆地十分平缓;地表下沉盆地的拐点一般偏向煤柱一侧,而不是采空区一侧,地表水平压缩变形的范围将延伸到采空区的外侧;时间影响因素表现在地表移动活跃期不存在(下沉速度不大于50mm/月)、地表移动期推迟、不存在超前影响角等。该基本规律适用于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深部开采矿井,对以后进行深部"三下"压煤开采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牛显  张召千  王明华 《山西煤炭》2012,32(2):44-45,61
一次采全高的工作面采高增大,顶板活动空间增大、基本顶悬臂梁结构弯距加大,而使工作面上覆岩层冒落高度、裂隙带高度、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侧向支承压力等都发生变化[1][2].以三元王庄煤业3043工作面一次采全高为例,通过钻孔窥视仪及矿压观测仪对其顶板岩性、矿压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得出了准确的岩层分布情况、矿压显现规律、回采巷道表面位移规律工作面的建议措施,能为推进煤矿一次采全高综采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