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潞安矿业集团五阳煤矿7511工作面综采放顸煤高强度开采过程中的观测资料,获得该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剧烈、变形值大、地表裂缝多、房屋破坏严重的特点,在开采工作面地表村庄内不同位置选择了4处有代表性的房屋,研究了不同结构房屋的移动变形和破坏规律,指出了高强度开采条件下的农村房屋保护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五阳矿综采放顶煤地表移动与变形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阳矿实测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了综采放顶煤条件下地表的移动规律及特点。综放开采与分层综采相比,地表下沉系数与初次采动相同,主要影响角正切、拐点偏移系数介于初次采动与重复采动之间,动态地表移动变形值偏大,地表的裂缝与破坏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3.
厚冲积层大采深村庄下综放开采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明清  郝明香 《煤》2002,11(2):22-25
2 6 0 8— 2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是鹤煤集团公司首例村庄下大强度放顶煤开采 ,通过采前可行性研究 ,开采过程中对地表移动变形规律进行观测 ,对地面村庄民房破坏情况进行监测 ,以及为搞好工农关系而采取的支付受破坏严重民房租赁费办法 ,使村庄下综放开采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4.
厚冲积层大采深村庄下综放开采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608-2工作面是鹤壁煤电公司首例村庄下大强度综采放顶煤开采工作面,该工人面采前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开采过程中对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对地面村庄民房破坏情况进行了观测和监测,同时为搞好工农关系采取了支付受破坏严重民房租赁费的办法,使村庄下综放开采得以顺利实现,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曹志善 《山西煤炭》2009,29(4):15-16
为了掌握综采放顶煤条件下的地表沉陷规律,通过设置地表移动观测站,总结了孔庄煤矿综采放顶煤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地表下沉特征,并结合相邻采区分层综采工作面的地表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综放开采条件下与分层综采条件下的的地表沉陷规律.  相似文献   

6.
五阳煤矿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多个观测的实测资料,分析求出了五阳煤矿在分层综采和综采放顶煤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和岩移参数。无论是分层综采,还是综采放顶煤,都表现出地表下沉盆地陡峭、地表移动剧烈等特点;综采放顶煤与分层综采相比,地表下沉系数相当于初次采动,地表裂缝和破坏要轻得多。  相似文献   

7.
为系统掌握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机理,某煤矿于2018年初建立了E2307综放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站,结合工作面具体概况,在对现场进行实地观测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计算,求取了某煤矿特定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岩移参数和岩移角值,揭示了该矿厚松散层综采放顶煤条件下地表沉陷变形规律,为某煤矿今后开展村庄下、水体下、铁路下、公路下采煤以及合理留设保护煤柱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丰富了我国“三下”采煤关于综放开采沉陷领域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夏林发  郑志刚 《矿山测量》2007,(2):39-39,66
文中通过对厚松散层综采放顶煤开采地表沉陷变形规律的研究,初步揭示了厚松散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的特征,得出了该条件下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的特点,为今后指导“三下”采煤及征迁赔偿等工作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综放采动下单层住宅破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综放采动下地表移动对村庄房屋的破坏机理及规律的研究分析 ,减少房屋破坏和减少村庄搬迁 ,对采用综放技术的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条带综放开采的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带开采是一种在村庄下采煤为减小地表移动变形广泛采用的有效途径,但对采用综采放顶煤时的条带又不能太小,所以需要采用大条带。所留煤柱也应该较大,以后若有条件还可以再采。通过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得出了关于大条带综放开采的一些有益的结论,对研究大条带综放开采的机理有直观的认识,可以作为实际开采时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浅埋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实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杰  贾新果  陈清通 《煤炭科学技术》2012,40(4):108-110,115
为研究浅埋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在万利矿区某综放工作面上方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观测,通过分析地表移动变形实测数据,得出了该区条件下综放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采深小、开采范围大,地表移动和变形值较大,其地表移动盆地的分布特征基本符合概率积分法模型,其综合下沉系数为0.78,主要影响角正切为2.8,拐点偏移距系数为0.14。  相似文献   

12.
掌握岩层与地表移动移动规律是进行“三下”采煤研究、煤矿采动损害评价及建筑物保护的重要依据。“三软”煤层储量在我国煤矿开采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采动地表移动规律有其自身特点。以梁北矿典型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现场实测,分析了“三软”煤层综放开采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基于关键层理论,阐明了“三软”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断机理,理论解释了工作面开采后地表下沉机理,为梁北煤矿“三软”煤层综放开采及类似地质条件矿区的地表破坏预计及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郑志刚  戴华阳 《金属矿山》2015,44(4):229-232
厚松散层下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开采强度大,回采率高,地表沉陷变形和岩移参数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为研究大采高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在王庄煤矿8101工作面上方设置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揭示了厚黄土覆盖区、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条件下地表沉陷变形特征,获得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岩移预计参数和各种角值参数,分析了地表裂缝的发育、分布特征、裂缝宽度和深度等规律。与综放开采条件下的观测成果相比,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更加剧烈,沉陷过程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更加集中,对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补连塔矿复杂条件下大采高开采地表沉陷实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补连塔矿浅埋深近距离煤层不同条件下(长壁采空区、煤柱区和旺采区下),大采高支架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采用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对补连塔煤矿32301工作面地表沉陷进行了实测分析,结果表明:补连塔矿32301大采高支架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开采引起的长壁采空区、煤柱区地表移动特征分区明显;长壁采空区的最大下沉速度比煤柱区大,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比煤柱区小.长壁采空区和煤柱区的下沉系数分别为0.78和0.51;长壁采空区的最大下沉速度为490 mm/d,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为61 m;煤柱区的最大下沉速度为234 mm/d,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为80 m.  相似文献   

15.
 岱庄煤矿2351工作面为膏体充填工作面,采用全采全充的采煤方式,地表预计变形很小,传统监测地表变形的方法难以满足高精度的要求。为了符合岱庄煤矿测量区域高精度的要求,探索出GPS动态测量与高清电子水准仪相配合测量充填工作面地表变形的作业方法,在实际的测量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三下"(建筑物下、水体下、道路下)压煤问题越来越突出,充填采煤法成为"三下"压煤开采的有效方法。基于公格营子矿特厚煤层似膏体充填开采实践,通过充填开采地表沉陷实际观测和地表移动变形的预计分析,结合地表建筑的受损等级标准,就充填开采对地表村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似膏体巷式充填开采控制地表下沉的效果良好,地表沉陷下沉系数为3.5%。特厚煤层全部充填开采后,村庄范围地表移动变形不明显,将不会影响村庄范围内的建筑物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FLAC3D软件对李村矿8301工作面推进对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从地表沉降量、倾斜变形量、水平移动量、水平变形量这4个方面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得出了李村矿开采地表沉陷的基本规律,为治理该地区地表沉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朱伟  滕永海  郑志刚 《金属矿山》2015,44(4):123-126
为研究厚黄土下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沉陷和覆岩破坏规律,通过在工作面地表建立岩移观测站和地面钻孔水文勘探,进行了地表沉陷变形实测和覆岩破坏高度钻探测定。总结研究地表岩移观测站实测资料和覆岩破坏探测钻孔水文观测资料,得出厚黄土综放高强度条件下地表沉陷剧烈,曲线较陡,在下沉盆地边缘沉陷变形曲线收敛较慢,最大下沉速度偏大,采动影响范围偏远;覆岩破坏探测结果显示综放覆岩破坏异常发育,导水裂缝带高度与综放采厚近似成正比,裂高采厚比例系数平均为19.75。研究成果为黄土区综放地表开采损害防治和水体下采煤及顶板水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大采高浅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采高浅埋煤层开采地表地表移动变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对韩家湾煤矿2304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观测的基础上,确定了韩家湾煤矿开采岩层移动参数,分析了影响采空区地表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厚松散层浅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破坏规律。为今后矿井“三下”开采以及保护煤柱的安全合理留设提供相关参数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常杰 《煤炭技术》2012,31(6):92-93
寺河矿工作面采高为6.2 m,长度为300 m,开采强度大,地表岩层移动及矿压显现与普通综采工作面相比较为明显。通过建立4301工作面地表观测站对岩层移动进行观测。文章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大采高长工作面地表岩层移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