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对重庆市10个区县共896户农户进行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Logistic模型,从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对成本-收益-风险的评估、区域环境等方面分析农户对宅基地流转差异化响应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自身变量中,农户家庭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农户社会保障状况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有显著正影响;成本-收益-风险预期评估变量中,农户宅基地及附属物价值量、农户对风险的评估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有显著负影响;区域环境变量中,村域非农就业率、政策扶持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有显著正影响,交通便利度有显著负影响;核心成员受教育年限、核心成员年龄、家庭人口数、非农劳动力工作距离对农户宅基地流转的决策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寻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乡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加入合作社意愿以及影响这些意愿的因素,以期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指导。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问卷调查法、SPSS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的影响因素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是政府对土地流转的宣传、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土地租金;农户入社意愿的影响因素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是性别、受教育程度、土地租金和政府对土地流转的宣传。研究结论:加强政府宣传力度;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加强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建立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规范土地流转过程促进合作社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寻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乡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加入合作社意愿以及影响这些意愿的因素,以期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指导。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问卷调查法、SPSS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的影响因素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是政府对土地流转的宣传、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土地租金;农户入社意愿的影响因素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是性别、受教育程度、土地租金和政府对土地流转的宣传。研究结论:加强政府宣传力度;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加强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建立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规范土地流转过程促进合作社发展。  相似文献   

4.
探寻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为水库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本文采用模型研究和实证研究得出,家庭人口数、文化程度、职业、土地承包数量、土地补偿水平、农户收入水平、生活期望值和对土地的依赖性8个因素是制约土地流转规模的主要因素。可采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安置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组织农民参加技能培训、提高土地补偿水平、增加非农就业机会与减弱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等措施,来增加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的规模。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浙江、河北两省6县(市)356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典型地区农民耕地流转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别从转入和转出两个方面对农民耕地流转行为及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农户转入耕地行为及规模均与现有耕地面积、年流转租金和流转的期限密切相关。同时,转入耕地的规模还与户主年龄和户主健康状况有相关关系;农户转出耕地行为与现有耕地面积、年流转租金、流转期限与户主年龄密切相关,转出耕地的规模与户主年龄、农业劳动力人数、年流转租金、流转期限、户主从事的职业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浙江、河北两省6县(市)356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典型地区农民耕地流转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别从转入和转出两个方面对农民耕地流转行为及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农户转入耕地行为及规模均与现有耕地面积、年流转租金和流转的期限密切相关。同时,转入耕地的规模还与户主年龄和户主健康状况有相关关系;农户转出耕地行为与现有耕地面积、年流转租金、流转期限与户主年龄密切相关,转出耕地的规模与户主年龄、农业劳动力人数、年流转租金、流转期限、户主从事的职业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农地流转中的非正式制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从制度方面研究农地流转的史料文献,大多忽视了对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分析。本文主要就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些与农地流转密切相关的非正式制度如意识形态中的公有制观念、家庭观念和家族意识、平均主义、集权主义、农本意识及其对农地流转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指出应该在尊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这些非正式制度消化创新,找到它们与农地制度的契合点,使二者有机相融,协调进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8.
论文基于2011—2013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地碳排放量测算数据,应用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实证分析了人口、富裕度、技术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地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系数的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农地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量的空间特征依次为“农业大省高”“北高南低”“北低南高”;2)人口对农地碳排放具有正的固定弹性系数,富裕度和技术水平对农地碳排放的弹性系数表现出空间差异性,其中人均农业增加值、人均非农业收入、城镇化率、农业机械化总动力的系数符号稳定但大小具有空间差异性,农业占第一产业的比和农地规模的系数符号和大小均具有空间差异性。基于此,提出适当调整第一产业的内部结构,可作为控制农地碳排放的一个手段;提高人均农地经营规模有助于“农地减排”,特别是对于东北、华北、华东和内蒙古等地区。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宅基地应否流转是当前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在引述两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各自的缺陷,提出了探讨此问题的基本思路,并以江西、浙江和山西3省的外出务工农户为对象,通过实地问卷访谈和数理分析,得出了3点启示:1)在当前背景下,农户流转宅基地意愿并不强烈,即使现行政策调整,农户仍然将其宅基地视为日后生存退路,不会轻易流转出去;2)农户流转其宅基地意愿是受其对宅基地产权的认知、农村老宅的传统观念以及对宅基地功能的理解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并非单纯从经济利用效益角度考量;3)禁止宅基地上市的现行政策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应继续执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地流转可行性及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深入发展和迎接加入 WTO挑战的客观需要。在当前土地制度创新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探讨在现行制度基础上的流转的可行性及模式,对于新形势下我国农地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作用。1农地流转的必要性和限制性因素分析1.1必要性  农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农地资源和提高农地的经济效益是完善农地制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现行农地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相分离的制…  相似文献   

11.
张飞  孔伟 《资源与产业》2010,12(6):173-178
农地非农化对区域的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影响较大,测算区域农地非农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扬州市农地非农化规模较大,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可以为该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运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和扬州市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以及1996-2004年扬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扬州市农地非农化引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估算和比较。研究表明,9年间扬州市共有17 450.91 hm2农地实现非农化,并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215.47×106元。从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来看,废物处理价值减少最多,娱乐文化价值减少最小;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来看,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非农化造成的损失最多。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城乡统筹角度出发,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城市、城镇、农村作为一个区域整体来研究,并从自然、社会、经济、人为4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为驱动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自然因素包括地质、地形、气候和环境,社会因素包括城市化和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技术水平和区位条件,经济因素包括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产业集聚和地价,人为因素包括政策制度、宏观调控和文化习俗等。研究认为,自然因素是限制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促进性因素,人为因素是控制性因素,各因素必须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才能促使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企业环境保护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logit模型,研究企业的环境保护意愿影响因素,以增强企业环境保护意愿,有效减少企业环境污染提出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环境保护意愿主要受企业自身因素、企业污染治理及投资、政府、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管理者文化程度、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企业环保设备投资、当地政府对企业环境管理人员培训情况、企业上缴利税、当地居民对企业排放污染物严重程度的认识、居民对当地污染企业是否采取措施与企业环境保护意愿呈正相关关系,企业年利润、当地环保部门对企业排放量监测情况、收费制度是否严格执行与企业环境保护意愿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本农田建设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寒地黑土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基地,该区域土壤肥沃,土地生产潜力巨大,但寒地、冻土等特殊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使该区在农业发展上表现出一定的不可持续性,影响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需要通过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海伦市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为例,探讨了基本农田建设的有效模式,把示范区建设和当地一般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对比,结合区域特点,提出防治冻害、控制返浆、保育黑土等寒地黑土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建设的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调控措施,以为该区域的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风险评价及预测: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鄂尔多斯市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分析法、GIS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对研究区自然、社会、经济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应用PSR模型,选取24个指标构建研究区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2005—2015年生态风险程度进行评价。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滚动预测模型,对研究区未来5年的生态风险进行预测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5年鄂尔多斯市生态风险程度经历较高(2005—2008年)、一般(2009—2011年)、较低(2012—2015年)3个水平,生态风险级别特征值随时间发展呈现波动上升的良性变化趋势;2)未来鄂尔多斯市生态风险级别特征值会有波动性下降,但整体仍将维持在较低生态风险水平,2017年鄂尔多斯市风险级别特征预测值为5894 5,处于一般风险状态,2020年鄂尔多斯市风险级别特征预测值为6026 6,处于较低风险状态;3)导致鄂尔多斯市生态风险程度恶化的压力因素主要为环境压力,具体包括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状态因素主要为经济状态和环境状态,具体包括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和降水量等指标,响应因素主要为人文响应,具体包括万人在学校大学生数和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等指标。为预防生态风险程度由2017年起进一步恶化,未来应当着重控制人口发展、工业污染物排放、草原退化与沙漠化,增加医疗、教育发展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共轴非平行非对称线圈结构对MCR-WPT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全新的电能传输方式,为工业、生活及医疗等领域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传统的对称线圈结构已制约了无线输电技术在矿井、医疗等具有特殊需求领域的应用。综合前人提出的共轴非平行结构及非对称线圈结构的无线输电系统,分析了两共轴非平行线圈传输距离半径比、线圈半径比与偏移角对无线电能传输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因素对效率的相互影响。仿真结果显示传输距离半径比越大效率保持基本不变的偏移角度范围越小,偏移角对传输效率的影响越平缓。随传输距离半径比的增加效率先增加后逐渐降低,偏移角度在80°附近时,传输距离半径比对效率的影响最大。线圈半径比对传输效率的影响与偏移角度、传输距离等有关。试验验证了该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研究复杂环境下的无线电能传输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开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平顶山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市民感知、生态状态、生态治理及生态改善4个方面构建平顶山市生态转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计算出生态转型绩效评价得分。结果表明,1)2007—2016年,平顶山市生态转型效果明显,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生态环境逐渐变好,市民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但仍有提升空间。2)生态转型绩效差异明显。从生态状态来看,单位GDP能耗和烟尘排放量以及二氧化硫排放量持续降低是主要影响因素;从生态治理来看,政府管理和政策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从生态改善来看,平顶山市自然保护区的扩建和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增加是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高度重视长三角生态文明建设。现今长三角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依然严重,且水资源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其本身存在的外部性导致跨区域水资源保护机制无法顺利实施,如何解决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成为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构建2008—2017年长三角双向水足迹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并在引入中央政府“约束-激励”机制下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相关主体的博弈决策,从而实现最优的稳定均衡策略,最后从不同主体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为虚拟水进口地区, 其虚拟水净进口量及消费量在10年间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消费量达到1 586.2亿m3。从类别结构看,农业水足迹实际用水量最大,而贸易水足迹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且变化较大;从地区看,虚拟水消费量贡献最大的为江苏省,其次为安徽、浙江、上海。2)长三角三省一市生态补偿额度10年间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江苏省获得的生态补偿金额最多,年平均达到92.22亿元,其次为浙江、安徽、上海;但江苏省的年平均生态补偿额对于生态投入成本的占比最低,仅为63%,上海最高,达到78%。3)引入“约束-激励”机制后,当中央政府对单方面不履行义务时的处罚F与激励金额 B之和大于当地所获得的生态补偿P,且中央政府对双方同时不履行义务时的处罚Q与激励金额B之和大于机会成本C的2倍,小于所获得的补偿金额P时,长三角地区可以实现最优的稳定均衡策略(保护, 补偿),其中浙江省的激励惩罚范围在10年间变化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刘政  赵文廷  王爱军 《煤炭学报》2018,43(Z2):532-545
煤矿区及其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超标原因尚未达成共识,溯清煤矿区及其周边农田重金属之源,不仅对农田生态与环境保护具有较重要意义,而且对保障矿产开发利用、矿山企业发展、绿色矿山建设等具有较重要价值。以盂县煤矿区及其周边农田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普试验、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等研究方法,通过农田土壤与煤、煤矸石和采矿废水中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变化特征的对比,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进行了溯源分析,不同样品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除Hg外,煤粉的重金属含量是块煤重金属含量的1.05~1.99倍;全风化煤矸石重金属含量是新鲜煤矸石重金属含量的1.16~6.57倍;自燃煤矸石重金属含量是非自燃煤矸石重金属含量的1.19~9.20倍;除Cd,Pb外,泥质煤矸石重金属含量是砂质煤矸石重金属含量的1.34~4.78倍;采矿废水的重金属,除含较少量Pb外,其他重金属均未检出;土壤重金属含量低于煤粉、全风化煤矸石和自燃煤的重金属含量,但高于块煤和新鲜煤矸石重金属含量,远大于采矿废水的重金属含量。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距离农田样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煤堆(井)、煤矸石山(堆)周边不同距离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主要符合指数模型;土壤8种重金属含量块金值C0均为正值,但受正基底效应的影响而变化较大;距离越远基台值C0+C越小,且Zn>Pb>Cu>Cr>Ni>As>Cd>Hg,空间变异性渐弱。重金属含量结构性因子随着距离增大而减弱,距离超过50 m后随机数据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即土壤重金属含量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距离小于50 m时,随机数据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即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同时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距离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决定系数R2在0.50~1.00,|ME|和|MSE|接近于0,|ASE|与|RMSE|接近,|RMSSE|接近于1,表明半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对试验数据的拟合效果较好,精度较高且预测值总体与测量值较为接近,准确地反映各情况下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因而保证了不同距离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插值精度。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区及其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主要源于母岩风化,煤矿开采不会造成大面积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和超标。同时,运用矿物学与结晶学原理对所得结论进行了较科学的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