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古构造产生的古地貌、古地形对沉积过程等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受到沉积地质和盆地分析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如何恢复古地貌目前却没有很好的分析方法。研究综合利用地震及露头资料,在对地层厚度、层序结构关系、沉积相特征等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下列古隆起构造地貌的恢复方法:(1)通过拉平古隆起被淹埋时刻的古沉积水平面,恢复沉积期古隆起的构造地貌或古形态;(2)通过分析不整合叠合关系及其上、下地层的结构样式进行古隆起地貌恢复;(3)通过估算不整合面剥蚀量在平面上的分布,恢复隆升剥蚀期的构造古地貌。  相似文献   

2.
贵州瓮福磷矿老虎洞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制约了矿山开采设计和建设。本文着眼于矿区地形地貌特征,研究地貌发育与地质构造、岩溶作用之间的关系,探讨地貌发育过程和机制。研究表明,矿区位于岩根河谷地北部,地貌类型为背斜槽谷,是一种独特的构造岩溶地貌。构造和岩溶作用对矿区槽谷地貌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作用。白岩背斜为槽谷的形成提供了构造基础,地壳持续隆升是槽谷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碳酸盐岩地层的岩溶作用对槽谷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在经历褶皱成山、剥蚀夷平和侵蚀成谷三个阶段后,矿区背斜槽谷地貌发育成型。  相似文献   

3.
贵州瓮福磷矿老虎洞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制约了矿山开采设计和建设。着眼于矿区地形地貌特征,研究地貌发育与地质构造、岩溶作用之间的关系,探讨地貌发育过程和机制。研究表明,矿区位于岩根河谷地北部,地貌类型为背斜槽谷,是一种独特的构造岩溶地貌,构造和岩溶作用对矿区槽谷地貌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作用,白岩背斜为槽谷的形成提供了构造基础,地壳持续隆升是槽谷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碳酸盐岩地层的岩溶作用对槽谷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在经历褶皱成山、剥蚀夷平和侵蚀成谷三个阶段后,矿区背斜槽谷地貌发育成型。  相似文献   

4.
从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入手,对浅部1^-2,2^-2煤层赋存范围,可采特征,结合地质发育史及构造,第四纪地质,地貌等特征,论述了煤层赋存特征及原生,后生因素对煤层赋存的影响,进行了剥蚀期次的划分。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7,(5):128-130
利用马朗凹陷西山窑组煤系地层发育分布规律与沉积特征分析该沉积期的沉积环境与沉积地貌特征。地层分布特征表明,沉积中心位于凹陷中北部,具有南缓北陡的沉积地貌特征;在凹陷中心煤层发育厚度普遍较大,说明该时期为马朗凹陷填平补齐的重要时期;沉积相标志表明该时期为温暖湿润,植被较为发育的沉积背景,主体上为浅湖沼泽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
《煤》2016,(9):61-63
通过从沉积旋回、沉积相等方面对泾川县高平勘查区的中侏罗统延安组含煤地层的研究分析,识别出该区目的层主要有三角洲平原、滨湖等沉积相类型,其中三角洲平原和滨湖亚相的沼泽环境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成煤的主要沉积环境,并认为本区的煤层主要受古地貌、同沉积构造、沉积时的湖平面变化、后期改造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从而造成各煤层的厚度变化、剥蚀尖灭等现象的发生。研究成果对该区下步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应用Google earth软件对黄河三角洲区域地貌进行取点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沉积背景,绘制沉积微相图、沉积模式图,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的沉积相和沉积机制,并详细分析了三角洲的发育模式。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河流作用强于波浪作用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鸟足状形态;三角洲发育典型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层结构;三角洲平原相沼泽微相十分发育;三角洲前缘相河口砂坝微相较为发育;平原分流河道断流现象加剧。  相似文献   

8.
辽东半岛滨海砂金矿不发育、资源量少,为进一步加强寻找滨海砂金矿,对滨海砂金矿的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区内具有新太古、古中元古代地层,侵入岩和原生金矿床(点)具有多物质来源和形成的多阶段性;2半岛黄海沿岸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风化剥蚀作用的进行,伴随着降雨较多、河流运砂能力较强,为滨海砂金矿输送了大量的成矿物质;3丰富的陆地、海底地貌,海岸类型和冲积-冲洪积成因的第四纪类型地貌为滨海砂金矿提供了良好的成矿环境;4新构造运动以整体抬升为主,致使整个第四纪半岛均遭受了强烈的剥蚀,为砂金矿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成矿物质供给条件、气候与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等方面总结了辽东半岛滨海砂金矿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动力、成矿环境等成矿规律,对于区内滨海砂金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循化-贵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黄河水系流域剥蚀作用显著。通过提取统计残存的某关键时期的现今分布高程,结合"窗口法"和"顶面法"提取样本点数据,获取空间插值样本点并分析样本数据特征,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空间分析技术,选择自然邻点插值法,最大程度地恢复了黄河水系侵蚀下切之前相应时期的古沉积顶面。利用晚新生代古沉积面与现代地形面进行差值数学运算,获取晚新生代以来各区域剥蚀量或剥蚀地形。研究表明剥蚀量的分布形态与青藏高原东北缘盆山地貌形态有一定的相关性,盆地区域的剥蚀量相对较大,最后得到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平均剥蚀速率达到约0.029mm/a。  相似文献   

10.
李洋  王凤刚 《中州煤炭》2021,(12):96-103
博兴洼陷南斜坡带油藏类型主要受构造、构造—岩性、地层控制,为多含油气层系、多油藏类型的复式油气区。目前沙河街组地层受剥蚀影响,地层接触关系复杂、沉积特征研究有待进一步细化、多期砂体纵横叠置,勘探程度较低。以沙河街组地层为研究对象,从地层、沉积相、地球物理分析等研究分析出发,开展沉积规律及储层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区内地层厚度由北向南减小,沙一段在南部遭受严重剥蚀;沙河街组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鲁西隆起,其中沙三上段水下分流河道发育,砂体沉积厚度大,为主要的有利相带。结合储层预测分析,确定3个有利目标区,其中2个有利区目标层位为沉积及岩性控制的沙三上段,1个有利区为受构造控制的沙二段地层,为下一步勘探目标的部署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煤层底板含隐伏溶洞滞后突水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焦阳  白海波 《煤炭学报》2013,38(Z2):377-382
为了避免华北煤田底板含隐伏溶洞滞后突水事故的发生,以丰沛矿区三河尖矿特大水害为例,通过特殊环境下岩溶溶洞的形成原因与滞后突水的物理过程分析。数值软件模拟与事故现场观测资料对比,综合研究含隐伏溶洞底板的滞后突水机理,结果表明:新构造断裂对原始封闭地下水系统的打破及高温高压高矿化度岩溶水对白云岩的融化剥蚀是溶洞形成并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受采动应力与高岩溶水压力影响,隐伏溶洞顶部不断形成新岩溶塌陷且破坏隔水层的现象客观存在,是突水通道形成的关键因素;工作面推过隐伏溶洞上方一定距离,受岩溶塌陷持续剥蚀而逐渐变薄的残余隔水层因强度不足以抵抗高岩溶水压力而瞬间破断,致使采动裂隙与岩溶塌陷相互贯通,引发滞后性突水。  相似文献   

12.
岩溶山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大型充水溶洞是造成隧道突水突泥事故的重要因素。该文以现场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雷达探测技术在岩溶洞穴探测中的应用,分析了典型溶洞的雷达图像特征,论述了雷达探测的频率选择、探测方法、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等相关问题,提出了雷达在隧道中探测岩溶洞穴的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特别是极端干旱和强降雨事件呈现不断增多增强的趋势,已成为岩溶区诱发大型岩溶塌陷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典型极端气候事件诱发岩溶塌陷的分析,岩溶塌陷动力条件对极端气候响应迅速,极端气候导致地表径流灌入式补给岩溶含水层,使下伏地下河系统径流速度、水气压力发生急剧变化,进而导致溶洞及充填物发生突发性失稳破坏,产生水击(气爆)、地震等效应,最后导致溶洞顶板发生大规模垮塌、地面塌陷产生。  相似文献   

14.
福建煤田钻探中常遇坍塌、涌水、漏水、溶洞、老洞、缩径等问题,严重影响钻探质量、效率和成本。通过长期的钻探实践摸索、研究、攻关,初步形成了一套福建煤田钻探的技术工艺方法。结合一些实例,总结了福建煤田钻探中常遇问题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分析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稳定性常用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岩溶区嵌岩桩工程特点及溶洞顶板受力特性,建立了符合其工程特点的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稳定性分析的力学模型。运用弹性理论基本原理,导出了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岩层应力计算公式,并引入修正的Mohr—Coulomb强度理论,建立了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安全厚度及桩端荷载确定新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实际工程溶洞顶板的稳定性分析,效果良好。对影响溶洞顶板稳定性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溶洞对煤矿的采掘影响很大,对生产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在掘进过程中遇到溶洞,支护就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本文结合王木庄煤矿实际情况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电法探测溶洞成果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武高速公路A11合同段采用高密度电法探测路基溶洞。该文通过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和钻探结果比较,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溶洞埋深较为接近,而高密度电法探测溶洞规模方面明显有放大现象。物探探测的溶洞高度和溶洞埋深与钻探结果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根据线性公式修正物探结果后与钻探结果较为接近。该修正公式可以提高物探的预测精度。该文的结论对福建龙岩地区高速公路路基岩溶勘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湘西北菱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湖南西北部龙山—桑植铅锌矿带的菱锌矿床,主要赋存于寒武系上统耗子沱群第3段和奥陶系下统南津关组底部的“硅化体”与纯灰岩接触面附近,为以菱锌矿为主、异极矿其次的氧化锌矿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似脉状等,主要产于硅化体下部或其沿倾斜延伸位及其尖灭处。具原地或准原地堆积(主要)和异地迁移(次要)特征。地下水通过层间裂隙、断裂裂隙渗入矿化层及围岩,在溶蚀、氧化—水解作用下形成的菱锌矿床,属古岩溶型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9.
探地雷达在高速公路桥址溶洞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在介绍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参数的基础上 ,对影响探地雷达应用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合实际工作 ,对探地雷达探测高速公路桥址溶洞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探地雷达是一种快速无损的探测方法 ,能有效探测桥址溶洞 ,为桥梁基础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依据。  相似文献   

20.
凤阳山地质公园及其周边附近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具有珍贵的科研和科普价值,为了进一步挖掘凤阳山地质公园的开发利用潜力,在此根据该地质公园及其周边的地质背景条件和人文历史深入讨论其旅游地学意义。认为该地质公园特有的岩溶洞穴遗迹、岩溶地貌遗迹、地层古生物遗迹、水文地质遗迹和火山遗迹等类型特色鲜明、实属华东地区少见,同时,该地是研究我国前寒武纪和解决我国南、北方新元古代地层衔接及对比问题的重要地区之一。最后,为凤阳山地质公园的今后发展提出了规划建议,为人们今后更好地了解地球、认识自然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