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经济列车一路风驰电掣驶入新时代的轨道,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发生了新变化——从速度转向质量,从做大"量"到追求"质",增长速度换挡升级,发展理念深刻变革。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三会"全方位明确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发出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号召,给鹤煤公司提供了决策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2018年以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煤公司沿着"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清晰路径,用一串串数字描绘出一幅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华坚  庞丽 《资源与产业》1999,22(4):12-22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科技金融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构建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采用熵权法和时序全局因子法进行测算。以长江经济带2007—2017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因变量,以科技金融发展指数为协变量,运用单因素协方差法,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下游>上中游”区域差异;2)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省市发展差异,但消除科技金融发展影响后,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缩小。科技金融是形成长江经济带9省2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应重视科技产业与金融机构的结合,适当平衡科技金融资源,缩小省市之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  相似文献   

3.
华坚  庞丽 《资源与产业》2020,22(4):12-22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科技金融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构建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采用熵权法和时序全局因子法进行测算。以长江经济带2007—2017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因变量,以科技金融发展指数为协变量,运用单因素协方差法,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下游>上中游”区域差异;2)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省市发展差异,但消除科技金融发展影响后,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缩小。科技金融是形成长江经济带9省2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应重视科技产业与金融机构的结合,适当平衡科技金融资源,缩小省市之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对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和影响都很巨大。中国是矿产资源大国,也是矿业大国,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增长空间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矿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分析了我国矿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基础、规模结构、开发利用、技术装备和政策环境等问题;根据新时代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通过加大找矿力度、促进结构调整、加强科技创新、做好政策落实、推动绿色发展等,为全面推进矿业高质量发展在资源保障、提升发展动力,以及改善发展环境等方面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迅猛增长,这给我国能源供给、需求侧带来较大冲击的同时,在此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治理压力,进而对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通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作为重要的能源类企业,油气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状况直接影响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论文运用59家上市油气企业样本数据,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高质量发展的五个方面,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油气企业“能源—环境—经济”绩效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发现:1)外界环境以及随机干扰等因素对样本油气企业“能源—环境—经济”绩效水平影响较大,其中DEA第三阶段的综合效率水平明显高于第一阶段。分析可知,纯技术效率上升是综合效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规模效率的下降也是影响综合效率水平增长幅度的一个关键因素。2)在各个样本油气企业之间,“能源—环境—经济”利用效率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3)SFA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企业提高研发人员规模、优化治理结构等因素可以显著降低油气企业研发投入、业务结构投入、排污费投入、外币项目投入以及政府补助投入中的浪费,由此提高油气企业“能源—环境—经济”绩效水平。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建议从加速优化研发人员规模、合理调整油气企业股权结构与公司规模、积极履行环境信息披露职责、做好海外资产风险管理以及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升油气企业“能源—环境—经济”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6.
句义山 《中国煤炭》1999,25(A10):19-21
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史中引起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曾经发生过历史性的飞跃,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增加劳动,即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状况,在工业革命之后,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自然资源,随着科学的技术发展,产业革命的不断兴起,尖端科学日新月异,一种新型经济正在崛起,那就是今天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7.
从能源消费浅析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社会生活和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能源的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在其发展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增长要求时又会成为阻碍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之一。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阶段,对能源的需求也是快速增长,为了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我国制定了自己的能源发展战略。本文从能源消费角度,在分析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强度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基础上, 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进行剖析,对其提出原因和实施重点提出一些观点,以供有关方面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大背景下,为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其中重要一环,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地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内容包括人才、装备、资金投入、机制体制、创新平台等。本文为深入了解当前我国地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对地勘行业的科技创新投入、人才水平、专利情况和管理创新等优势进行了阐述,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汇总分析了地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地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为高效利用矿产资源、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BM模型、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2003—2021年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与相对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矿产资源开发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稳定上升态势。两者耦合水平已达高度磨合阶段,耦合协调度经历了濒临失调到优质协调的演变过程,但并未实现全程同步发展,矿产资源开发效率超前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矿产资源开发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持与保障。为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需合理配置矿产资源投入,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效率,同时多渠道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研究黄河流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对于推动黄河流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运用时空极差熵权法分别测算黄河流域2009—2019年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修正的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二者的协调发展度,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的区域差异进行测算与分解,并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研究其动态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为0449和0.490,年均增长率为5.84%和7.1%,总体呈上升趋势,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取得一定进展,但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明显滞后于经济高质量发展;2)黄河流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水平不高,均值水平为0.55,但在样本考察期内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2%,2019年达到0.629,由濒临失调阶段最终转向初级协调阶段,说明二者开始实现协调发展;3)黄河流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非同步发展特征,耦合协调度均值水平表现为“下游领先、中游居中、上游落后”的空间分布特征,分别为0.59、0.561和0.529;4)黄河流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空间差异总体表现为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二者协调度空间差异的最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均值高达46.97%,其次是区域内差异,贡献率均值为33.54%。据此提出打造区域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探索差异化政策和强化全流域协同合作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关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能源资源消耗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员工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因此急需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科学判断。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发展格局,国家能源集团基于多年来产业引领发展成果和集团发展战略,对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归纳了高质量发展的进展历程,总结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针对问题挑战,明确了近期、中期、远期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从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协调5个维度提出了29条具体实施路径,最终实现"六个转变"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常态",表现的主要特征是: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在"新常态"下,随着我国金融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越来越深入,加强金融监管,保护我国金融机构的成长和壮大显得突出重要。农信社作为国内从事涉农信贷业务的三大主体之一,在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及新农村的建设方面层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金融监管的愈发加强,强化资本管理、提高资本充足率,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发展新思路,对农信社持续、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机电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是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当前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相应地经济增长方式也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就要求企业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设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建立了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其网络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质资料研究论文的增长与学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建国以来的地质资料工作经历了起步、停滞、复苏和快速增长几个阶段。根据文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5年间共38年的研究论文增长数据符合从缓慢线性增长到快速指数增长的经典模型,特别是最近15年的快速增长阶段中,累计发表论文占全部文献的94%,且以"地质档案资料"、"档案管理"、"资料服务"和"信息与信息化"为主要研究方向。"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是近5年的关注重点,反映了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服务以及委托保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地质资料总体上属于档案学的一部分,并在内容上与地质学联系密切。我国地质资料的管理与研究在地矿、石油、煤炭、有色、冶金等行业之间并不均衡,需要继续统筹和加强地质资料工作。  相似文献   

16.
《矿业快报》2003,19(4):49-50
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增长的内涵、要求和质量都与过去不同 ,难度越来越大 ,要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必须在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创新的同时 ,坚持不懈地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真正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1 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过去 ,我国产业升级缓慢 ,自主投资增长乏力 ,产品竞争力不强 ,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在于技术水平的制约。虽然目前我国 1 0 0多种制造业产品产量已居世界…  相似文献   

17.
多元化发展是世界上众多优秀企业在特定阶段为谋求企业进一步拓展而采取的战略模式。“浙能”公司组建以来的三年恰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期,企业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连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04年5月底,“浙能”公司总资产达395亿元,净资产182亿元。但  相似文献   

18.
于雪霞 《资源与产业》2011,13(4):139-143
低碳经济时代的特征是构筑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在资源条件彰显相对有限的状况下,解决低碳时代经济增长与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成为一个现实的命题。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经济增长与资源约束的相关研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是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高资源消耗。文章以能源为例,考察了中国经济高增长背后隐藏着的高能耗。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现阶段担负着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使命,工业化又将导致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加大。因此,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才是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提出低碳时代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在于技术创新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稀土信息》2009,(9):1-1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的形势下,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迅速扭转增速下滑趋势,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也是我国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样一个全力保增长的态势下,经济体制改革会不会受影响呢?其实,经济增长与经济体制改革可以也应该实现互促共进。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按照十九大确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作为国家经济重要支柱的国有企业,在新形势下,如何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努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出国有企业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