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习小明  廖达前 《矿冶工程》2013,33(1):97-100,105
研究了多相氧化还原法制备钴酸锂的烧结、烧结产物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确定了多相氧化还原法合成的钴酸锂的烧结制度:升温速度165℃/h、烧结温度850℃、恒温时间5 h。此条件下所得产物的电化学性能优异,其初始放电容量大于150 mAh/g,在前8个循环中,平均每个循环的衰减率仅为0.04%。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石墨尾矿基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系统研究组分复配对石墨尾矿陶瓷的烧结性能、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改性样品的主晶相为钡、钙长石固溶相,随着钡添加量的减少,第二相(Fe,Mg,Ca)SiO3逐渐形成,烧结致密性随之增加,但材料的微波介电性能恶化;BaCO3与Al2O3质量比为2...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电池级钴酸锂在盐酸-水合肼体系中的浸出行为。结果表明,在盐酸-水合肼浸出体系中,较优的浸出工艺条件为:初始盐酸浓度0.9 mol/L,水合肼加入量/钴酸锂加入量6.25∶10(g/g),浸出温度70℃,浸出时间30 min。在该条件下,用失效锂离子电池做了验证试验,钴和锂浸出率分别为95%和99%。该工艺运行效果良好且稳定。浸出溶液成分相对单纯,利用沉淀法除去铁和铝,有利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有价金属的直接材料化,如钴酸锂的制备。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相沉淀-低温热分解法制备了大比表面积羟基氧化钴,通过XRD、SEM和激光粒度仪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产物主相为CoOOH,其比表面积达到60 m2·g-1,形貌呈片状颗粒,中位径D50为0.13μm。同时,研究了大比表面积CoOOH对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包覆性能及电化学性能。SEM结果表明,大比表面积CoOOH均匀地覆盖在钴酸锂颗粒表面。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oOOH包覆的钴酸锂在电压3.0—4.6 V范围内经100次循环充放电后,其容量保持率达到87.9%,优于氢氧化钴。  相似文献   

5.
以稀土尾矿为主要原料,高岭土尾矿为黏结剂,长石为助熔剂,外掺碳化硅为造孔剂,制备多孔陶瓷材料.研究碳化硅用量及烧结温度对多孔陶瓷气孔率、抗折强度、体积密度以及吸水率的影响,并对制品的表观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化硅用量与烧结温度对多孔陶瓷性能有明显影响,随着碳化硅用量的增加和烧结温度的升高,多孔陶瓷的气孔孔...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Mn0.98Mg0.02PO4/C材料,通过XRD,SEM,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煅烧温度下合成的LiMn0.98Mg0.02PO4/C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700~850℃温度范围内,煅烧时间为10 h的条件下,获得的材料均具有单一相橄榄石型结构.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颗粒尺寸变大,形貌改变,且发生团聚.经750℃处理的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放电平台较高,以0.05C电流充放,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100mA·h/g,3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3,.  相似文献   

7.
徐金玲  李力  王荣 《矿冶工程》2009,29(3):75-77
研究了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钴酸锂的杂质元素Cu, Ni, Fe, Mg, Mn, Ca, Na的分析方法。优化了仪器的工作条件, 选择了各元素合适的分析线, 考察了样品的溶解方法, 实验采用内标法消除干扰, 选择钇作为内标元素, 考察了内标元素的加入量、酸度等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 有很好的分析精密度和准确度, 各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5%~2.96%, 各元素的回收率在94.3%~108.3%, 完全能满足日常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镁铝尖晶石的合成及其工业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概述了我国镁铝尖晶石的合成工艺,介绍了一种以天然高铝矾土和轻烧氧化镁为原在相烧结合成镁铝尖晶石的方法,指出了合成镁铝尖晶石的影响因素和产品的有关性能,同时简介了镁铝尖晶石在耐火材料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球磨法制备La-Co取代系M型锶铁氧体,研究了La-Co取代量对样品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磁性能的影响。结论表明:Co2+单一取代和La-Co联合取代均会引起样品晶格常数的变化,所制备的M型锶铁氧体均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与Co2+单一取代相比,La-Co联合取代可有效抑制微粒的长大,且分布均匀。当M型锶铁氧体的化学成分为Sr0.6La0.4Fe11.7Co0.3O19时,样品的Hcj最大,达到407 kA/m,较锶铁氧体SrFe12O19的Hcj提高88.65%。  相似文献   

10.
纳米ITO 粉体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以In(NO3)3 、SnCl4·5H2O 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相共沉淀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备纳米级ITO 粉体的实验过程, 并对产品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的ITO 粉体平均粒径约为80 nm、分散性好、呈单一相。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不同铝含量的523镍钴锰酸锂,通过振实密度、粒度分布、pH值、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探究不同铝掺杂量、烧结时间、烧结温度对高电压镍钴锰酸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铝掺杂量为0.7%、烧结时间为10 h、烧结温度为940 ℃时,高电压镍钴锰酸锂的性能最佳,此时,样品粒度D50为7.83 μm,振实密度达到2.81 g/cm3,在3.0~4.4 V电压范围和1.0C倍率下,初始容量为174.17 mAh/g,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7.18%。试验结果对改善高电压镍钴锰酸锂性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柳松  古国榜 《矿冶工程》2007,27(3):69-71
以硫酸钴为原料, 用草酸盐沉淀-灼烧方法制备了粒度为1~10 μm的微细氧化钴粉末。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硫酸钴浓度0.6~2.4 mol/L, pH = 4~5, n(C2O42- )∶n(Co2+) = 1.2~1.3, 沉淀温度40~50 ℃, 灼烧温度500~700℃, 灼烧时间5 h。  相似文献   

13.
不同煅烧工艺对硅藻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煅烧是工业上处理硅藻土的主要加工技术之一。不同的煅烧工艺对硅藻土结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硅藻土煅烧工艺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大洋多金属结核熔炼-锈蚀-萃取工艺中所产出的反萃钴溶液净化除杂和制备氧化钴、四氧化三钴产品工艺。采用化学沉淀法除杂, 依次沉淀除去铜、镍、锰。结果表明除杂工艺具有易于操作、辅助材料消耗少、钴回收率高等特点, 应用于工业生产, 经济效益明显。制备出的氧化钴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刚果(金)某铜钴矿氧化率高、可浮性差异大、尤其是钴的回收率偏低,通过多年来的技术研究,依据刚果(金)氧化铜钴矿的性质特点及成矿规律,开发出浮选—磁选联合工艺流程,相比单纯浮选工艺,铜回收率提高5%以上,钴回收率提高15%~20%,为该地区氧化铜钴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添加了硝酸锂和硝酸锰的乳化炸药燃烧合成纳米锰酸锂,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了各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证明生成了纳米锰酸锂。  相似文献   

17.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浓HNO3和HCOOH分别为氧化剂和插层剂制备插层石墨化合物,然后采用沥青包覆得到微膨胀石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电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HNO3用量对微膨胀石墨结构和储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先插层再炭包覆的方法能够获得碳层间距被拉大并预留膨胀空间的微膨胀石墨,HNO3用量对石墨膨胀倍数影响明显,随着HNO3用量的增大,石墨膨胀倍数呈现线性增大趋势,而HNO3用量对石墨碳层间距d(002)影响不明显,d(002)稳定在0.3386~0.3393 nm。微膨胀石墨放电容量为321 m Ah/g,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1.5%,5C放电容量保持了1C放电容量的97.2%,展示了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8.
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过程中,喷雾干燥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粉末产物的形貌和粒径。针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沉淀剂沉淀获得的前驱物,采用先进喷雾干燥工艺对其脱水造粒,旨在解决粉末团聚等问题。结果表明:在干燥温度150℃,蠕动泵速度40%的喷雾干燥条件下,可获得D50=3.30μm、(D90-D10)/2D50=0.46,粒径分布窄的球形纳米碱式碳酸钇前驱团聚体;通过控制升温速度5.375℃/min,煅烧温度860℃,煅烧时间1h,团聚体可制备得到单一粒径30—60 nm、D50=0.050μm,分散性良好的立方晶型纳米Y2O3。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回收某氧化铜浮选尾矿中的铜钴矿物,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高梯度磁选试验,考察磁场强度等工艺参数对选别指标的影响,并开展浮-磁联合选矿试验,相比于单一浮选工艺,铜综合回收率达到了86.24%,提高了8.01%,钴综合回收率达到了86%,提高了23.70%。结合体视镜观察,对含铜6.56%,含钴0.36%的磁选精矿进行考察,明显可见磁选精矿中富集有假孔雀石、硅孔雀石、孔雀石以及含铜钴的硬锰矿,充分说明了浮选尾矿磁选作业对铜钴综合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亚硫酸钠强化还原浸出技术浸出非洲刚果(金)某含Cu 0.98%、Co 0.07%的低品位氧化铜钴矿,重点研究了常规硫酸浸出体系下工艺参数条件对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硫酸浓度2 mol/L、液固比2∶1、-0.074 mm占68.27%、加入4%的还原剂、总浸出时间6 h、浸出温度80℃的强化条件下,Cu浸出率可达96.50%,Co浸出率为85.21%,酸耗305.09 kg/(t原矿)。还原浸渣中剩余钴主要赋存于硫铜钴矿及褐铁矿,而水钴矿、铜钴硬锰矿中的钴基本被浸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