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力高庙组是二连—贺根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二连—贺根山造山带弧沟体系的重要窗口。结合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内蒙古阿巴嘎旗宝力高庙组一段沉积地质特征及构造属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宝力高庙组一段时代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2)宝力高庙组一段总体构成一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下部为陆湖相沉积,上部为河流相沉积;(3)宝力高庙组一段砂岩骨架颗粒统计分析结果反映出其物源构造属性为岩浆弧。综合上述分析推测宝力高庙组一段的沉积构造环境为弧内盆地。  相似文献   

2.
根据淄博煤田山西组下段的岩、煤层组合、沉积构造、动植物化石、地球化学、粒度分析、砂体几何形态、粘土矿物成分、沉积序列等特征, 提出淄博煤田山西组下段应为一套三角洲体系的下三角洲平原沉积, 并建立了该区下三角洲平原的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西湖凹陷勘探区优选、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评价,就西湖凹陷花港组的岩相古地理和煤层富集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根据钻井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古生物特征及地球物理测井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岩性等值线图恢复了花港组的岩相古地理图,总结了平湖构造带的沉积特征与煤层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西湖凹陷古近系花港组识别出9种岩相类型,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物源区位于该凹陷区西部的海礁隆起和西南部的渔山隆起,且花港组下段古地理单元包括上三角洲平原和下三角洲平原,上段古地理单元包括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整个花港组以下三角洲平原占优势。在花港组沉积期发生持续的湖侵现象,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且下段聚煤作用强于上段。  相似文献   

4.
对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南段二叠系砾岩段岩性、接触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经过区域地层对比及同位素测年,认为该砾岩段隶属于上二叠统林西组下部层位。该砾岩段的发现,不仅理顺了研究区二叠系地层层序,而且在对林西期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两大板块二次对接的新观点,初次汇聚以发育大石寨组火山岩为特征,即热对接;再次碰撞以出现挤压型磨拉石建造为标志,即冷对接。  相似文献   

5.
天湖山煤矿区童子岩组一段沉积环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敢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10):136-138
曲斗、上姚井田位于福建省永春天湖山煤矿区北缘,面积10km^2。井田内地层以下二叠系童子岩组(P1、t^1)为主。上二叠系翠屏山组(P2cp)与童子岩组呈断层接触,覆盖于童子岩组地层之上。上姚井田童子岩组与下二叠系文笔山组(P1w)和栖霞组灰岩呈断层接触;曲斗井田与下二叠系文笔山组(P1w)呈断层接触。童子岩组三段,保存不全,仅见其下部近百米。二段浅海相泥岩为主,不含煤,厚度50m左右。仅对曲斗、上姚井田童子岩组一段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建省龙岩坑柄井田古生物、鲕粒、结核、层理、岩矿特征分析,得出坑柄井田童子岩组第三段上亚段地层的沉积环境为滨岸湖泊相和湖滨三角洲平原产物。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填图、钻探、测井、化验等勘查手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区内太原组下段地层沉积环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太原组下段沉积环境为陆表海近岸带的陆屑障壁—泻湖体系,沉积相主要有障壁岛、泻湖、潮坪、潮道、沼泽和泥炭沼泽等环境。  相似文献   

8.
李小平 《煤》2004,13(5):5-6
通过对煤系地层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煤层的赋存状态及其变化规律,对煤层的开采和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杨树盆地煤层赋存状态复杂,煤田勘探一直没有突破。为了确定有利找煤区域,应用沉积学基本原理,结合钻孔资料,沉积构造及组合,并编绘砾岩、砂岩、泥岩厚度等值线,对大杨树盆地中部九峰山组上段的沉积环境和聚煤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沉积环境主要为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研究发现,煤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平原和滨浅湖沉积环境内并围绕半深湖-深湖沉积区呈带状分布,并且区域内发育有两种类型的聚煤模式:大杨树-达尔滨含煤区属于进积型聚煤模式,马尾山-春林沟含煤区为退积型聚煤模式。虽然两含煤区具有不同的聚煤模式,但发育有类似的聚煤环境,综合煤层的聚集模式与分布规律认为马尾山-春林沟含煤区是理想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0.
以蒙其古尔铀矿床西山窑组下段为例,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首先基于综合测井资料,根据综合解译结果统计研究层位的砂体厚度,绘制研究层位砂体厚度等值线图,分析研究层位的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然后统计研究层位的视电阻率均值,绘制研究层位的视电阻率均值(砂体粒度)等值线图,分析研究层位的砂体粒度平面展布特征,进而分析研究层位的沉积环境。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蒙其古尔铀矿床西山窑组下段沉积相与铀成矿的关系,认为在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中,砂岩型铀矿体的展布明显受沉积微相尤其是辫流岛发育部位、大小和形态的控制。分析结果对于该区进一步开展砂岩型铀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常村井田义马组沉积环境与聚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村井田的义马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义马组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演化特点及其沉积环境,提出义马组主要形成于冲积扇-流-湖(沼)环境,建立了其聚煤模式.研究认为厚煤层形成于湖泊淤浅的基础上,并对主力煤层的聚煤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剖面踏勘情况、采集样品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新景矿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及其聚煤特征。运用岩石学、有机化学、测井相分析等研究手段,识别出新景矿山西组沉积环境为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并进一步将其三角洲沉积相划分为3个亚相和8个微相,对其主要特征逐一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井田瓦斯分布规律对矿井瓦斯灾害防治和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湖南上二叠统龙潭组为研究对象,选取相对瓦斯涌出量、瓦斯含量、矿区内突出矿井百分比等瓦斯地质技术参数,采用平面图参数对比方法,对比分析煤田地质技术参数,如沉积总厚度、砂泥比、含煤层数、可采煤层累计厚度等的关系.结果显示:湖南龙潭组的瓦斯灾害与三角洲...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薄片的鉴定,以沉积环境分析为主线,讨论了巢北地区二叠系栖霞组岩石的沉积、成岩特征和所代表的不同沉积环境。该段地层中主要岩性泥晶生屑石灰岩及生屑泥晶石灰岩,其次为硅质岩。根据岩石特征及沉积构造分析了本区栖霞组之沉积环境,主要可分为瀉湖、海湾环境,斜坡环境,台凹环境及开阔台地环境,可划分为两个海侵海退旋回。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伊犁盆地洪海沟地区西山窑组上段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研究该区砂体厚度、综合测井资料视电阻率平均值、氧化砂岩厚度与砂岩厚度的比值以及研究区岩相分布规律,对该区域氧化带分布特征及砂岩氧化强度变化特征,沉积环境与铀成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成矿有利岩相分布特征,并推测了有利成矿地带。研究表明:(1)洪海沟铀矿床西山窑组上段地层赋存的铀矿体主要受到沉积环境、砂体等因素的控制,即有利的沉积环境为砂岩型铀矿成矿提供了基础,厚大的砂体为铀成矿提供了较好的沉积场所以及含铀、含氧水的运移通道,含铀、含氧水的运移方向决定了区域成矿的沉积部位;(2)研究区西山窑组上段的铀矿体多发育于曲流河道砂体变薄和岩屑粒度变小的部位。上述研究进一步表明,利用综合测井资料中的视电阻率均值来研究沉积环境的思路具有可行性,加之综合测井资料的数字化程度高、测量结果连续性好,使得该思路在研究铀矿沉积环境时更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16.
朱守东 《煤矿安全》2004,35(6):33-35
根据岩性特征、旋回结构、含煤性变化及分布特点,分析论述了汝箕沟煤田延安组的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巢湖地区龙潭组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存在密切关系,为得出该地区聚煤规律,通过实测野外岩层剖面及室内粒度分析,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巢湖地区龙潭组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识别出三角洲相、泻湖-潮坪相、碳酸盐台地相3种沉积相,其中三角洲相包括2种亚相、5种微相。研究表明:巢湖地区龙潭组含煤地层主要是由三角洲平原沼泽淤浅形成,三角洲平原是聚煤的最佳场所。巢湖地区龙潭组煤层与皖南其他地区相比,其特点是厚度薄、层位高、硫分高,这主要是与其沉积基底、沉积环境、形成时间的差异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窑坡组是北京地区的重要含煤地层。研究结果表明,煤层主要分布在该组下段的中下部,厚煤带呈NEE展布,煤厚与煤系厚度及砂体厚度有关,沉积环境是引起煤厚变化的主要因素,可采煤层主要形成于废弃三角洲平原上。  相似文献   

19.
查明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和变形机制不仅是滑坡勘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对于滑坡稳定性评价、滑坡治理方案的提出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白龙江流域某水电站勘查过程中发现,发育于该电站工程区的科牙滑坡形成机制与以往变形及破坏模式有所不同,即该滑坡属层状岩体褶皱成因,该文基于滑坡形成的背景构造及现场地质调查与勘测,分析了该滑坡形成演化机制。分析认为滑坡经历顺层蠕滑阶段、锁固段剪切阶段、滑面贯通破坏阶段、滑坡体稳定堆积等四个形成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0.
西山煤田古交矿区晋祠组、太原组沉积环境与成煤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韵 《山西煤炭》2010,30(8):39-42
在野外剖面观察与岩心柱状分析基础之上,综合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及地球化学标志,本文分析了古交矿区晋祠组和太原组沉积环境,划分出主要包括陆表海碳酸岩台地沉积体系、泻湖一潮坪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三种沉积体系。结合华北晚古生代总体聚煤特征及已有成煤模式,认为本区主要为浅水三角洲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