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勘探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勘探实践和研究表明,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是具有广阔前景的新生代含油气凹陷。系统阐述了乌石凹陷的地层格架、构造结构和沉积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的有利成藏区带。  相似文献   

2.
N地区构造位于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和王府凹陷之间,主要目的层为泉四段扶余油层,在分析区域油水分布规律,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扶余油层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块之间以及各区块内,油水关系复杂,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气成藏主要受油源条件、断裂与储层有效配合形成的有效圈闭控制,该地区存在4种易成藏的地质模式,发育有构造、岩性、岩性—构造等多种油藏类型,其中以岩性—构造油藏类型最发育。研究结果为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泰康地区位于西部斜坡区泰康隆起带的东部,研究区油层主要分布在萨尔图油层。通过对研究区萨尔图油层构造、沉积、储层等成藏分析认为,该区油气来自齐家—古龙凹陷,高台子油层顶部的区域不整合面与储层中的砂体是该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油气聚集受北东向鼻状构造带控制,砂体与构造带有机配置形成多种类型的复合岩性油藏,其中具有微幅度构造发育的地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4.
在对塔里木盆地的成油气地质条件与油气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塔里木盆地具有以下五个构造控油特征;三大伸展期的原型盆地发育了三套优质烃源岩;三次关键构造变革期孕育了三个有效成藏时期;原型盆地的叠合界面导致出现了新的成藏组合类型;多旋回盆地叠合导致出现了多种成藏模式;油气分布受控于叠加地质结构,具有有序性与层次性。通过上述构造特征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5.
腰英台油田位于长岭凹陷中部两个次凹之间的构造鞍部大情字井低凸起的东南部,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带[1]。首次证实了黑帝庙凹陷的对腰英台达尔罕构造带的供烃能力,通过对烃源、储层、盖层等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发育带控制斜坡背景上局部微幅构造圈闭及侧向上受断层控制形成遮挡的砂体向高部位尖灭形成的岩性圈闭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6.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大的产油区,贝西次凹是贝尔凹陷最大的生烃次凹,是呼和诺仁、苏德尔特和霍多莫尔含油气构造的主要油源区,亦是贝西斜坡带复合油藏的主要目标区。通过成藏条件、油藏类型和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认为,贝西次凹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岩性油藏,具纵向多层位、平面分带的分布特点,反向断层控制形成的构造高点油气最为富集,建立了贝西次凹"源储一体、断砂匹配、复合成藏"的复式油气聚集模式,为该区油气勘探和规模增储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三塘湖盆地马郎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油藏的形成条件,阐明了制约油藏经济有效开发的根本原因。油藏具有良好的烃源岩基础,发育广泛的区域盖层和较好输导体系,制约其经济有效开发的关键因素是储层的质量和油气运聚环节。储层主要以细砂岩为主,孔隙充填的薄膜状产出的泥质杂基进一步影响了储层的物性;晚燕山期构造抬升运动,一方面形成了油藏低压的特征,另一方面促使油气沿着多期活动的断层与不整合面在断层附近物性较好的鼻状构造带中聚集成藏,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的同期性,多少会影响油藏发育的质量。发育较差的储层和与构造抬升运动同期成藏的历史是西山窑组大型岩性构造复合油气藏难以经济有效开发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高邮凹陷南断阶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邮凹陷南断阶紧邻生油洼陷,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近年来一些新的认识、新的发现也说明了南断阶仍然是有利区带,是油气运聚有利指向区,是滚动开发的潜力区.其主要有利区是许庄构造和竹墩构造.南断阶油气藏油气局部富集,研究其成藏模式对于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沙三段盐岩层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濮凹陷是一个典型的含盐油气富集盆地,盐岩主要发育在沙河街组,沙三段表现尤为突出。研究表明沙三段盐湖沉积中心随沉积时期有从南-北-南-北不断迁移的变化趋势,即使在同一套盐岩层也存在着这一现象。盐岩与同期沉积的砂岩表现为长消关系,可以与生油岩共生。盐岩在油气运移中发挥油气盖层或侧向封堵层的双重作用,与断层、砂岩、泥岩造就了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以四种类型的盐岩问成藏模式为主,在盐岩发育带富集了大量油气,它的周边地区为油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0.
黄泥堂构造南段经多次钻探研究,目前尚未产出工业油气。利用地球化学的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储层、盖层、气源、圈闭、保存及匹配条件、测井、钻井、试油等资料,明确石炭系含油气性,以及对成藏起关键作用的断层的封闭性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构造各层位天然气成藏主要有三套烃源岩:志留系暗色泥页岩、上二叠统碳酸盐岩、上二叠统煤系;后期断层作用使得油气发生散失,含油气性差;应加强对区块的构造重新认识,以期发现以石炭系有利含气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11.
东营坳陷利38区块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营坳陷利38区块构造上位于滨县凸起东北鼻状构造带上,为利津洼陷油气向滨县凸起运移的必经之地,具有形成沙河街组复杂隐蔽型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本文从地层、构造、沉积、储层、成藏规律等方面深入研究,深入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对下步该区带沙河街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埕岛油田东斜坡是在前第三系潜山基础上发育起来的超覆—披覆构造,该区古近纪东营组油层发育良好。从层序地层学入手,结合地震、测井、岩芯等资料,开展层序地层划分、分层段开展构造研究,通过对埕岛东斜坡完钻探井、开发井的储层划分对比,对埕岛东斜坡东营组储层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成藏规律进行研究,降低勘探开发风险,为海上深层油藏开发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牛居油田是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内的一个富油区,但3500m以下的沙三段深层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分析表明,成藏条件十分有利:发育良好的烃原岩;圈闭形成期早于烃类大量生成期,有利于捕获油气并成藏;发育次生孔隙带,形成了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以此为基础,优选有利目标钻探,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打开了该区深层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盆缘超剥带成藏规律分析——以坨154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北断层上升盘二台阶坨154块稠油油藏与郑家一王庄地区地层—岩性油藏同处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盆缘超剥带,通过对两个构造带成藏条件的对比分析,同时对坨154块自身成藏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了坨154块的成藏规律,认为坨154块馆陶组、沙三上的成藏关键是断层切割砂体形成构造—岩性油藏;通过地化指标对胜北断层上下盘油气的运移分析,认为坨154块稠油油藏的油源来自北部洼陷带,胜北断层以及坨154决的次级断层对油气运移提供了输导作用;通过综合分析该区构造及储盖特征,认为构造位置控制了油气藏的类型及油气的富集程度;有效输导体系及优势运移通道是该区油气藏成藏的关键;断层不仅切割砂体形成断块圈闭,起到控藏的作用,并且可沟通油源形成油气运移通道.通过以上分析初步认识了坨154块油气聚集的潜力和规模并可指导坨154块下步的滚动勘探.  相似文献   

15.
江汉油田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大的、明显的构造圈闭大都已被发现。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开展岩性油藏的研究是油气勘探的必然方向。从成藏条件、岩性圈闭类型、岩性油藏特点等方面,分析得出江汉盐湖盆地潜江组岩性圈闭具有分布广、类型多、油层薄、规模小、物性差异大的特点,并总结出了岩性圈闭的规律,指出了潜江凹陷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6.
六盘山盆地含油气系统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盘山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类克拉通、中生代断陷和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三个阶段 ,至少经历了三期原型盆地充填 ,沉积盖层厚度大 ,发育三套海陆交互相和断陷湖盆较深湖相烃源岩 ,从而形成了三套含油气系统。这些含油气系统的发育、分布与构造运动息息相关。盆地北部兴仁堡凹陷后期改造以隆升为主 ,仅发育一套含油气系统 ,保存条件差 ;盆地中部海原凹陷晚期构造反转 ,以逆冲褶皱变形为主 ,后期改造较弱 ,发育多套含油气系统 ,勘探前景最好 ;盆地南部后期强烈挤压 ,形成多个逆冲块 ,含油气系统保存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7.
胡状集地区浅层沙一段储层研究及油源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状集地区沙一段储层有两种类型:粉砂岩类型;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类型。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储层在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属首次发现。重点分析了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储层的分布、结构、测井特征、沉积后作用,制作了白云岩电阻率一时差交会图版,对油层的判定建立了初步标准;并对沙一段油源进行了探讨,认为胡状集地区沙一段原油主要来自深部沙三段的烃源岩,以断层垂向运移为主。  相似文献   

18.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油气藏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油气藏的类型、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生油洼陷控制着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油气藏的分布,生油洼陷周围、潜山翘倾断块披覆背斜构造带、有利构造岩相带区以及复式油气聚集带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平洋地区油源主要来自齐家—古龙凹陷的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成熟烃源岩,油气层的分布规律一般为气上油下的特点,发育构造—岩性、断层—岩性、岩性类型油气藏,主要目的层为萨尔图油层。通过油气藏类型和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的研究,总结出平洋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主要有4种,即三角洲前缘相及滨浅湖相砂体分布范围、嫩江组二段至明水组沉积末期发育的鼻状构造、断层控制作用和构造与沉积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20.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经历了下断上拗的发展演化历程。古近系复杂断块油气成藏研究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重点。位于②号断裂东段的涠洲D-8含油构造经历了研究-钻探-再研究-再钻探的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的勘探历程。该构造已钻3口井反映该区带成藏模式主要为岩性油藏,储层为来自东北长轴方向不同期次的砂体,但仅具有大的沟源断层的砂体才能成藏。经精细刻画该构造区发育多个具备沟源断层的砂体,还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