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矿业城市必须迎接新的挑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我国矿业城市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矿业城市存在后备资源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社会问题突出等问题,着重探讨了矿业城市的发展规律和新时期中国矿业城市的发展战略,寻求矿业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
老新矿业城市"三化三早一改制"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魁 《资源与产业》2005,7(3):12-14
老矿业城市解决三大突出困难要实行"三化"发展战略,其核心指导思想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新兴的矿业城市实行"三旱一改制"发展战略,其核心指导思想是认真吸取老矿业城市的经验教训,见事早、规划旱、动手早、防患于未然.许多矿业县城正处在实行"三早一改制"发展战略、建设新型矿业城市的关键发展阶段,切不可把它们排除在矿业城市之外,贻误机遇.尽管矿业城市的困难突出,但矿业城市的优势是难得的资源条件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老矿业城市解决三大突出困难要实行“三化”发展战略,其核心指导思想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新兴的矿业城市实行“三早一改制”发展战略,其核心指导思想是认真吸取老矿业城市的经验教训,见事早、规划早、动手早、防患于未然。许多矿业县城正处在实行“三早一改制”发展战略、建设新型矿业城市的关键发展阶段,切不可把它们排除在矿业城市之外,贻误机遇。尽管矿业城市的困难突出,但矿业城市的优势是难得的资源条件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矿业城市和城市功能的定义,从城市功能的角度,分析矿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以及矿业城市在发挥城市功能和城市功能转型升级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运用城市经营的理念建设、规划和管理矿业城市,促进矿业城市基本功能的完善与发挥,提升矿业城市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矿业城市和城市功能的定义,从城市功能的角度,分析矿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以及矿业城市在发挥城市功能和城市功能转型升级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运用城市经营的理念建设、规划和管理矿业城市,促进矿业城市基本功能的完善与发挥,提升矿业城市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李格锐 《中国矿业》2014,23(6):63-70
为了从经济、环境等角度综合研究矿业城市的发展态势,找出其与国家优化目标的差距,本文结合相关规划资料,研究了矿业城市类型、空间的分布特征,并通过对比分析法和泰尔指数对矿业城市发展态势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近1/4的矿业城市进入衰退期;西部地区矿业城市最多,且大多数成长型矿业城市分布在该地区。目前超过一半的矿业城市经济发展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部分矿业城市还存在经济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环境污染严重、矿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定位不一致、产业布局与区域资源承载力不相符等问题,其发展态势与国家优化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低碳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矿业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综合利用情景分析法基本理论和低碳经济理论,首先构建了矿业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未来不同情景模式下的低碳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和分析,从理论上丰富了矿业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理论.最后,以某矿业城市为实例,通过对该矿业城市未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建立未来经济社会的不同发展情景.对各种情景下的低碳经济指标进行预测分析,为该矿业城市未来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矿业城市在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困难,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矿业城市的兴衰关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国家建设全局的大事.所以,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矿业城市振兴,促进矿业城市转型,提高矿业城市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此,建议国家把振兴矿业城市与开发大西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来做.  相似文献   

9.
矿业城市在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困难,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矿业城市的兴衰关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国家建设全局的大事。所以,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矿业城市振兴,促进矿业城市转型,提高矿业城市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此,建议国家把振兴矿业城市与开发大西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来做。  相似文献   

10.
矿业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矿业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健康内涵为基础,构建了矿业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数综合评价模型和方法,对我国20个矿业城市进行了生态系统健康现状综合评价,以分析和揭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及发展的制约因素,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企业摆脱困境、城市得以持续发展、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中国典型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产业转型的案例分析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产业转型的内涵及难点 ,为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实施产业转型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出了关键要点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多元发展。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带动天然气下游产业开发 ,促进东部地区及沿线省区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善生态环境 ,对产业布局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建立资源型城市补偿机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占据了突出地位。资源型城市经过长期开发 ,大多数城市面临着资源递减和枯竭 ,因此 ,研究解决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经济振兴和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论述和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面临的问题 ,建议应及早把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 ,从产业布局、政策、制度、措施等诸多方面 ,建立起对资源型城市的有效补偿机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可供资源型城市在实现持续发展决策上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界定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认为: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应是供给与需求、技术水平、对外经济联系和经济政策,其次是产业结构;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城市的规模等级也有紧密联系,城市的规模等级越大,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越强;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还具有空间分异特征,东部地区的城市产业结构的平均转换能力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东北矿业城市的人口和经济学特性,研究国际资源城市、资源产业创业与发展模式,提出东北矿业城市资源产业转型的6个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矿城现状和现存突出问题入手,指出矿城产业结构转型的客观必然性。再以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矿城应如何抓住各自的比较优势,在政府和企业的配合下选择和导入替代产业,以求矿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五次产业结构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经济和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以及传统的三次产业结构体系产业接续断层和产业链缺损等问题的分析,指出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途径,并提出构建环境建设、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物质再资源化的五次产业结构体系,实现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五次产业结构体系构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经济和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以及传统的三次产业结构体系产业接续断层和产业链缺损等问题的分析,指出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途径,并提出构建环境建设、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物质再资源化的五次产业结构体系,实现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速我国矿业城市转型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光 《资源与产业》2005,7(6):67-69
传统矿业城市在我国社会、经济及国防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持续加快,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破坏严重、下岗人数巨大等严峻问题在矿业城市的发展中日益凸显出来,矿业城市的转型迫在眉睫.本文从矿业城市的作用与现实问题入手,分析了矿业城市转型的特点,从法律制度理论与技术,质量与效益方面初步提出了加速我国矿业城市转型的对策与措施,期望能为国家有关决策机构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替代产业发展缓慢是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重大课题,替代工业发展缓慢是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性难题。因此,煤炭资源型城市要坚持解放思想,以全民创业精神启动替代工业的发展;坚持市场主导,以市场机制催生替代工业发展;运用政府调控职能,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保障替代工业发展;培养壮大民营企业,以民营企业群为主体支撑替代工业发展;鼓励科技创新,以结构优化与升级撬动替代工业发展。要整合和激活存在于各种动力因素、推动替代工业发展。实现经济转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