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距离煤层中巷道所处位置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从崔家寨煤矿的具体条件出发,研究了近距离煤层影响巷道布置的因素,得出在巷道布置时,最重要的是底板岩层中巷道与上煤层工作面及遗留煤柱的相对位置,以及同煤层中相邻巷道间的相对位置.通过数值模拟对巷道布置参数进行研究,确定了底板岩层中的巷道与上部煤层遗留煤柱的相对水平距离在25 m以上时,布置巷道比较合理,为类似近距煤层条件下巷道布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完全无煤柱相互搭接工作面矿压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错层位巷道布置完全无煤柱相互搭接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特征,采用理论结合FLAC3D数值模拟进行研究.理论研究发现,错层位巷道布置与传统厚煤层沿煤层底板巷道布置首采面矿压显现特征相似,出现接续工作面后,上一区段采空区下方进风巷道和接续工作面采场上方岩层的矿压特征出现变化.通过对沿煤层底板巷道布置、沿煤层顶板巷道布置以及采空区下方巷道布置三种情况进行模拟,验证了错层位巷道布置接续工作面采空区下布置接续工作面处于低支承应力状态,采场上方垮落带高度增加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对巷道矿压现象、变形特性及稳定性影响显著,尤其是在受分叉煤层上分层开采的影响下,下分层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变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分叉煤层下分层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方式,分析了5种回采巷道布置的应力分布、围岩变形特征。研究表明:上分层采动引起的煤岩体应力重新分布呈现非均匀分布,上部巷道所受应力集中程度明显大于下部巷道;随着下分层回采巷道由外向内布置,巷道受应力集中影响与变形破坏程度先增大后减小,由外错8m到内错8m,巷道应力集中系数减小82.3%,顶、底板移近量减小90.4%,塑性区发育高度减小74.7%,合理的下分层回采巷道应布置于内错8m与内错16m之间。现场实测证实,回采巷道布置于内错11m时,巷道顶、底板移近量144mm,两帮移近量249mm,可满足工作面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平移布置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使回采巷道处于低应力区域,最大限度地降低巷道变形,保障回采巷道在掘进回采期间能满足采面通风、行人、运输等要求.探讨了巷道破坏的原因,如何降低巷道的压力,如何优化采区回采巷道布置,提出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方式'.研究了内错和重叠方式布置的采面,其巷道的受力状况,找出了巷道破坏的原因,根据巷道围岩控制理论,并提出了新的下分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得出了下分层运输巷、回风巷相对于上分层巷道平移的距离为10~20 m,降低了巷道的压力,提高了生产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采掘正常接替,为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5.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相似模拟方法对传统留煤柱巷道布置和错层位巷道布置进行研究。首先确定传统巷道布置的煤柱宽度,并进行合理性验证,以及错层位巷道采用外切式布置;其次根据钱家营煤矿实际地质条件,模拟研究不同宽度煤柱在煤体开挖后的围岩应力和变形破坏,得出了12-1煤层区段煤柱的合理宽度为6m,弹性核宽度为3.2m,与错层位巷道布置进行对比,最后采用相似实验模拟研究2种巷道布置上覆岩移状态,为12-1煤层后续开采巷道布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某煤矿极近距离煤层上煤层回采后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式布置的合理错距,通过理论计算确定该矿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式布置的合理错距为大于6.31m;运用数值计算分析上煤层回采后下煤层顶板应力分布规律及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布置在不同位置时巷道的受力情况。确定了该矿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式布置的合理错距为大于等于6m。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南阳煤矿夏塘井冲击地压急倾斜煤层226采区巷道布置为实例,阐述了该采区巷道布置现状的严重缺陷,并针对存在的严重缺陷,提出适当增大采区内区段垂高,采用工作面岩石上山布置方式.并较详尽地论述了此种巷道布置方式在技术上可行、在安全上可靠、在经济上合理,对冲击地压急倾斜煤层开采的防治,从采区巷道布置上起到积极主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距离下分层回采巷道布置形式决定了在整个掘进、回采期间巷道支护的难易程度。将巷道布置在煤柱下方的低应力区是实现控制巷道稳定性的根本途径。本文阐述了下分层回采巷道的布置类型,提出了近距离下分层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形式,并以高阳矿下分层工作面巷道的布置为例,分析了该矿102、902和104工作面的布置方式,总结了应力集中区施工的注意事项,可为同类型条件回采巷道的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传统放顶煤巷道布置时接续面巷道布置在上覆岩层未垮落区,巷道支承压力受埋深影响明显。认为错层位完全无煤柱巷道布置接续面巷道支承压力与埋深无关,基于关键层理论推导了接续面巷道支承压力。研究表明:错层位完全无煤柱巷道布置时巷道总处于垮落角之内,与巷道埋藏深度无关,在深部开采等高应力条件下,对释放巷道围岩应力与缓解冲击地压有独特的工程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特厚及厚煤层的开采特征,对我国综放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进行了总结,目前我国综放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主要有在工作面布置2条巷道或多条巷道两大类,并分析了矿井地质条件、瓦斯赋存条件、采煤设备对巷道布置方式的影响。结合唐山煤矿综放工作面不同的巷道布置方式,详细指出了不同巷道布置方式对矿井不同条件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采用激光技术研制的 X D C 防爆型巷道断面测量仪的原理技术特性及软硬件设计。该仪器的研制成功,为矿井巷道断面测量提供了一套现代化的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12.
江河 《山西煤炭》2011,31(4):27-29
通过对某矿原有支护失稳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围岩的不稳定、支架偏载及支护体自身结构的不稳定是影响在动压作用下软岩巷道支护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因素提出了高强稳定型支护方案,并经过现场工业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为以后类似巷道的支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袁林  高召宁  孟祥瑞 《煤矿安全》2013,(2):196-199,203
煤矿深部开采中矩形巷道变形严重,但是现有弹塑性理论都是对圆形或椭圆形巷道进行的理论应力分析。复变函数方法能处理复杂形状边界的力学问题,为了解决矩形巷道的围岩稳定问题,利用复变函数理论对矩形巷道进行应力分析。通过复变函数和黏弹性理论推导出矩形巷道的周边应力集中系数,并分析了应力集中系数和时间、不同θ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应力集中系数随时间而降低,两帮的应力集中系数要大于顶底板。  相似文献   

14.
刘德勇 《煤炭技术》2012,31(7):70-71
采区有多个开采煤层时,采区集中巷有几种布置方式,如分层布置方式、分组布置方式,煤层中布置方式及岩层中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引入数学理念的计算机课程编排系统能够有效地进行课程编排,文章剖析了课程编排系统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及需求分析,重点研究了计算机课程编排系统的数学分析,涉及到系统的约束条件、课程编排的数学模型、课程编排的优先级及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16.
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方针调整基本农田布局,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稳定现状基本农田布局的思路为基础,研究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方法。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区位条件、坡度及连片性等因素,构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西省高安市为例,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潜力评价,借助GIS技术获取评价指标值,依据评价结果调整基本农田布局;比较调整前后的基本农田,以农用地分等利用等指数和集中连片性为检验内容,调整后基本农田中优质耕地比重由38.51%提高到45.35%,集中连片耕地比重由27.81%提高到30.56%。研究优化了当地的基本农田布局,对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农田调整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生产车间的设施布局现状存在的诸多不合理问题,采用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对车间进行了物流和非物流关系分析,绘制出了车间各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和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确定了2套优化布局方案,并采用加权因素法对方案进行评价,从而确定了最佳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8.
近距离煤层巷道重叠布置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杜儿坪矿南九盘区及73902工作面概况,对近距离煤层上部2#煤柱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了近距离煤层下部3 #煤层巷道的布置类型及布置方式,即内错式、外错式及重叠式3种.通过比较指出,巷道重叠布置设计方案可行,技术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大倾角厚煤层综放开采的巷道布置及支护等关键技术问题,基于回采巷道布置及支护在大倾角厚煤层综放开采中的重要性,研究了大倾角综放开采工作面主要巷道的合理布置及支护方式,得出了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及的锚网支护参数,并进行了现场施工实践.结果表明:回风巷沿煤层底板布置,运输巷沿煤层顶板布置,开切眼采用倾斜一圆弧一水平布置,这种布置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大倾角厚煤层综放开采的巷道布置关键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WCDMA无线网络规划过程的原则及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依托于现有2G网络规划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