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炉钢厂除尘污(废水)中固体悬浮物(简写SS)粒度细、磁性强、复合絮凝以增大尘粒表观粒度,用高梯度磁分离法取代常用的重力沉降法,强化净化过程。本文预处理和分离过程的某些重要规律,作者提出磁力/剪切力比的分离数学模型,可作为预测分离化调整工艺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蒋朝澜  雷国元 《金属矿山》1997,(1):43-45,51
钢厂除尘废水常用重力沉降或絮凝-沉降法净化。由于尘粒微细,自然沉降缓慢。固体悬浮物具有强磁性,故用复合絮凝-磁滤或絮凝-磁滤净化法能改善固液分离效果。本文在系统研究净化工艺基础上,对磁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梅山铁矿尾矿沉降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仁焕 《金属矿山》1995,(10):46-50
本文从矿石粒度特性和浮选溶液化学性质的角度,研究了梅山铁矿尾矿的沉降特性,分析了梅山铁矿尾矿浓缩沉降难度大的原因,找出了强化沉降过程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 一、引言 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浮游粉尘,是以空气为介质,由粒度、比重、形状均不相同的煤、岩粒子组成的极其复杂的混合体,它们飞扬在矿井空气中。随着粒子的自重及矿井的温度、湿度、井下风速的影响,较大的尘粒沉降在尘源附近,较小的尘粒随风流被带到较远的地方,而微细的粒子在矿井风流中呈气载性质而不沉降。煤矿浮游粉尘中,并不是所有粒度的粉尘都能进入肺部,能进入肺部的只是浮游粉尘中的一部份,即呼吸性粉尘。由于各矿煤、岩的赋存条件,煤、岩物理化学组分和采掘工作的工序,工艺等方面的差异以及采掘工作面位置的变迁等原因,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2017,(9):21-24
为了更为深刻地认识与理解喷雾降尘机理,研究了射流雾滴的尾流流场以及射流雾滴尾流对尘粒沉降运动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研究了静止雾滴绕流流场,通过伽利略坐标变换得到射流雾滴尾流速度分布,继而获得尘粒迎风面平均气流速度;由尘粒受力分析可知尘粒所受流体曳力是尘粒运动的主要作用力,为此建立了尘粒迎风面平均气流速度与尘粒所受雾滴尾流流体曳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射流雾滴背风面为非均匀尾流流场,发生了流动分离,雾滴迎风面与背风面的流线不再对称;喷雾降尘中射流雾滴的尾流效应对尘粒的沉降运动起加速作用,且影响作用关系为:尘粒与雾滴的粒径比d/D轴向间距s/D射流雾滴雷诺数Re_D。  相似文献   

6.
粒度检测的方法繁多,选时应尽可能反映出所希望控制的工艺过程。根据选矿工艺的特点,粒度检测方法主要为沉降系列法,筛分系列法,吸附法和透过法等。本文对上述方法在应用中的若干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有实用价值的建议。此外,还介绍了在线粒度检测和国外粒度检测技术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由于堆存于尾矿库中的尾矿泥浆长期处于流动状态,是重大的危险源。因此针对尾矿泥浆进行了一系列沉降试验,利用Malvern-3000激光粒度仪对其沉降过程进行粒度分析,试样沉降稳定后进行了核磁共振(NMR)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盐溶液能够增加尾矿泥浆的絮凝沉降和阻碍沉降阶段的持续时间,降低尾矿泥浆的初始沉降速度;尾矿泥浆在盐溶液中的稳定孔隙比小于在蒸馏水中的稳定孔隙比;激光粒度仪试验表明,在相互阻碍沉降阶段,随盐溶液中阳离子浓度增加,尾矿泥浆絮凝体直径变小;核磁共振试验表明,在盐溶液中的沉降稳定阶段,尾矿泥浆的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变.试验结果表明盐溶液对尾矿泥浆的沉降过程存在影响,可以考虑通过对絮凝剂改性的方式来添加阳离子,增加洗矿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加速尾矿泥浆在尾矿库中的自固结速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重力沉降法、光学显微镜计数法、激光颗粒分布测定仪、离心沉降式粒度测定仪对云母粉进行了粒度测定,分析了产生结果差异的原因,对选择云母粒度测试方法和云母粉生产粒度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1943年南威尔士采煤工业部门采用奥恩斯尘粒计数器进行尘粒计数来监测粉尘。粉尘计数标准规定,每立方厘米空气中测得的0~10μm 粒度级的平均粒度数不得超过700粒/cm~3(PPCC),在1小时内至少采12个试样,其中尘粒数超过1500粒/cm~3的不得多于10%(Phillips)。这个标准没有考虑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黏土矿物、悬浮液中颗粒粒度特性、矿物泥化、煤变质程度和水质特征五因素对煤泥水处理的影响,介绍了当前煤泥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包括煤泥沉降脱水一体化技术、煤泥水沉降强化技术、煤泥脱水强化技术以及国外煤泥水处理的新思路,同时指出了煤泥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展望了煤泥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