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安徽省矿业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增加了文化产业评价指标,构建涵盖5类子系统17项评价指标的矿业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1年安徽省矿业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并给出发展建议。安徽省6个矿业经济区按可持续发展力由强到弱排名依次是:马鞍山钢铁矿业经济区、铜陵-繁昌有色化工矿业经济区、淮南煤-煤化工矿业经济区、淮北煤-煤化工矿业经济区、霍邱铁矿业经济区、庐江矿业经济区。矿业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是系统性发展,不同子系统间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使得矿业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增强。安徽省6个矿业经济区之间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2.
矿业经济区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矿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在矿业经济区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权的层次分析法,从经济实力、产业效益、开放聚集能力、劳动力状况、基础设施、科技教育能力和资源环境状况7个方面对安徽省6个矿业经济区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矿业经济区区域综合竞争力排名依次为:马鞍山钢铁矿业经济区、铜陵—繁昌有色化工矿业经济区、淮南煤—煤化工矿业经济区、淮北煤—煤化工矿业经济区、庐江矿业经济区、霍邱铁矿矿业经济区6个矿业经济区区域竞争力各有千秋,前4个矿业经济区都属于成熟—衰退型矿业经济区,后两个则属于成长型矿业经济区。  相似文献   

3.
矿业经济区发展建设情况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矿业经济区发展特点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性要求,基于系统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区域竞争力评价理论,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构建了矿业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为评估全国75个矿业经济区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对矿业经济区现状评价以及未来发展的政策支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参照系统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县域矿业经济区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为评估县域矿业经济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实例分析,对攀枝花市的5个县(区)矿产资源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分级排序。评价结果表明,攀枝花市的5个县(区)中有3个区县属于Ⅰ类县域矿业经济区,矿业经济发展良好,该评价结果与实地调研基本吻合,表明所建评价指标体系和采取的方法是可行的,对县域矿产经济区评价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区域矿业布局机理及其整体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青海省矿业资源的评价.矿业经济发展、矿业产业空间集中度分析和矿业产业布局特点等的分析,并根据矿产资源差异、区域矿业经济结构差异、矿业产业分布状况等.划分出青海省五大矿业经济区和十大矿业生产基地。探讨了区域矿业经济区的形成与区域矿业经济布局机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青海省矿业经济区的发展方向与重点矿业产业部门,提出了青海省矿业产业布局的整体构想。  相似文献   

6.
静脉矿业理论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矿业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本文探讨了构建静脉矿业的必要性,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我国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矿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矿业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矿业经济自身特点,参照相关行业研究成果,从社会经济、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循环利用等方面构建了矿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2002-2006年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应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矿业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矿业开发密集地区景观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迁安市矿业开发密集地区为例,从单一斑块、单一景观要素及景观镶嵌体特征3个方面对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对矿业开发密集地区景观破碎化、稳定性、生产力及景观生态破坏程度进行了分析及评价.针对矿业开发密集地区景观生态重建特点,提出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及适宜的景观生态重建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矿业并购的主要风险:体制风险、信息风险、财务风险、目标矿业价值评估风险及经营风险,对并购中的经营风险和融资风险作了评价.同时建立了矿业并购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它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矿业经济区发展阶段划分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霍夫曼定理和资源型城市分类的基础上,以矿业经济区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开发、资源服务年限、科技支撑能力、环境容量、政府政策为标准,将矿业经济区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富集型-成长型矿业经济区、成长型-发展型矿业经济区、发展型-成熟型矿业经济区、成熟型-转型矿业经济区,并总结了各矿业经济区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了矿业经济区阶段发展趋势和矿业经济区间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各矿业经济区阶段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构建资源型城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后的“压力-敏感-弹性” 条件模型(PSE-C模型)对榆林市2001-2011年的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当资源型城市的脆弱度值等于资源开采阶段系数时,系统处于最佳运转状态,但这种状态同时也是一种临界状态,一旦被打破,系统会马上不稳定,呈现出一种脆弱性爆发上升的趋势,因此,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让城市的脆弱性值尽量左趋近于资源开采阶段系数;1)榆林市的压力指数在2011年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远远超出弹性的承载范围,同时,其敏感性也大量暴露出来,因此榆林市下一步要着力实施降压、降敏和增弹的措施;3) 确立科学的发展道路对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选取海岛城市舟山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系统的敏感性和应对性2个方面建立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TOPSIS法构建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以及障碍度评价模型,分析1995—2010年舟山经济脆弱性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舟山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整体呈上升趋势;敏感性的强弱对舟山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单位GDP能耗、外贸依存度等是影响经济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单位GDP能耗和外贸依存度是阻碍舟山经济脆弱性降低的最大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为了系统掌握大庆市城镇化的脆弱性变化规律,从城镇化脆弱性的内涵和该市实情出发,从扰动强度、敏感程度、适应能力、应对策略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正态云模型,对大庆市1995-2015年间的城镇化脆弱性进行测度,得到各年份目标层及准则层的脆弱性等级。结果表明:1)大庆市城镇化系统状况不断改善,城镇化整体脆弱性由高度脆弱下降为中等脆弱,4个准则层的脆弱性等级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城镇化脆弱性明显减小。2)扰动强度与敏感程度的脆弱性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前者稳步下降,后者2008年以来波动性明显。3)适应能力提高缓慢,脆弱性等级仅由较高脆弱降低为中度脆弱,是制约大庆市城镇化发展的首要因素。经济转型带来了应对能力的提高,但基础不稳固,且2009年以来波动明显。4)大庆市城镇化仍具有较高的脆弱性,亟需提高城镇化的适应能力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脆弱性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为推动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深入研究,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法,从经济系统脆弱性内涵、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重点研究区域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国内学者对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的进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国内矿业城市脆弱性研究存在的4个不足:1)研究缺乏系统性;2)亟须加强脆弱性的实质、驱动机制、演化规律、危害程度研究;3)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4)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缺乏创新。  相似文献   

15.
构建县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县域发展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综合评价浙江县域发展质量,划分县域发展质量演化类型及其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规模水平、产业结构水平、社会医疗福利水平和资源禀赋是影响县域发展质量变化的主因;2)浙江县域综合发展质量具有南北分异、东西分异和高值东北集聚、低值西南集中的特征;3)浙江县域综合发展质量呈现“核心—边缘”模式,从核心到边缘逐渐下降,且随着时间推移差距逐渐扩大,且综合发展质量较高的县域集聚空间范围扩大。提出促进浙江县域综合发展对策:1)加快浙西南欠发达县域的生态发展;2)对杭州、宁波、金华—义乌和温台等县域发展质量较高片区,应强化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强调周边县域承接产业转移,为核心区产业升级创造条件;3)加速海陆统筹,实现浙江滨海三大都市的海陆经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耕  董瑞 《资源与产业》2018,20(2):71-79
根据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特点,从生态弹性力、支持力、压力、人类潜力4个层面,构建复合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及相关指标体系,对太原市2006-2015年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太原市生态承载力指数由0.35提高到0.63,2012年后逐渐进入较高承载力水平,生态承载力指数的后续上升速度变缓。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空气质量下降、科研和环保投入降低等,仍然是制约太原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运用复合系统适应性理论,指出太原市在绿色转型中的不确定性,并提出适应性管理对策与建议,为太原市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黑龙江省的76个市县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和遥感监测数据,参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中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提出了修正后的指数模型,包括土地脆弱指数、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生态承载指数,利用修正后的模型从土地脆弱、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环境质量和生态承载6方面分析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自黑龙江省实施生态省建设战略以来,全省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并趋好发展,尤其是东部煤炭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市县生态环境质量“优”,三江平原和松花江及其支流沿岸的市县生态环境质量“良”,松嫩平原以及东部煤炭产地的市县生态环境质量“一般”,而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三个重要城市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8.
天津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天津市现代农业园区的特点,在构建园区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协调度函数建立评价模型,以对园区发展进行准确评价。天津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由综合类指标和个性类指标构成,共有26项具体指标。综合类指标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大类指标,个性类指标反映了园区的特点,包括技术引领能力、旅游带动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及资源利用能力四大类指标。最后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将园区发展的阶段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评了2010—2014年东北三省19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以期解决资源型地区的发展难题,推动产业转型,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该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并不均衡,但地区差距在缩小。阜新市、辽源市、大庆市、七台河市、吉林市的产业转型效率一直处于相对有效水平,而双鸭山市和本溪市一直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辽宁省产业转型水平相对落后,转型效率低于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人口外流及科技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着该地区的产业转型发展。最后,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昕 《资源与产业》2010,12(6):38-43
为考量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本文构建了一套三层次的资源节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资源消耗支持系统、经济发展支持系统、人年均资源支持系统、生态环境支持系统、资源综合利用系统、环境治理投资系统六大系统,共37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资源节约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了节约型社会发展总指数。根据相关数据资料,运用SPSS软件对青岛市2003-2007年资源节约状况进行分析,计算了各子系统指数及节约型社会发展总指数,并对综合评价结果及各子系统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资源节约水平与经济发展相关性最强。最后从创新节约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新的资源节约管理机制、加强节约意识、完善法制等方面,对提升资源节约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