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较详细地阐述了铁法煤业集团小康煤矿针对综放采区回采率的问题,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优化综放采区设计、优化生产工艺、合理加大综放工作面几何尺寸、改革两巷布置方式等措施来提高综放采区的回采率。  相似文献   

2.
论提高综放回采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综放回采率是综采放顶煤的关键课题.从放顶煤煤层赋存、开采设计和放煤工艺及设备选型等方面分析了综采放顶煤开采煤炭损失的原因, 并重点从综放开采设计、开采工艺、采区巷道布置、综放工作面设备等方面阐述了提高综放回采率的具体措施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提高综放回采率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综放回采率是综采放顶煤的关键课题。论文从放顶煤开采设计、放煤工艺及设备选型等方面分析了综采放顶煤开采煤炭损失的原因,并重点从综放开采工艺、综放工作面设备、采区巷道布置和生产管理等四方面详细阐述了提高综放回采率的具体措施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姚桥煤矿通过采用地质补充勘探、优化设计、优化采煤工艺、加强储量管理等方法,提高了综放采区回采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章着重阐述了鲍店煤矿北翼五采区5307②综放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为提高回采率所采取的一些现场生产管理途径,以及应用效果。实践证明,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对提高煤炭回采率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综放开采顶煤损失及提高回采率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分析了我国综放工作面回采率现状、顶煤损失构成 ,在论述了顶煤损失机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率的有效措施 ,该措施的实施可使综放工作面回采率提高 3~ 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目前综放工作面回采率普遍不高的实际情况,结合现场实际技术管理经验,对综放工作面回采率较低的原因及提高回采率的途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阐述杨村煤矿三煤采区南翼块段302综放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为提高回采率所采取的一些有关技术措施和生产管理途径,以及应用效果。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综放放顶煤回收率是影响综放放顶煤工作面回采率的主要因素,综放工作面的初采损失量、末采损失量、端头损失量、巷道损失量和工艺损失量是影响综放工作面回采率的主要组成部分。以404盘区8406工作面为例,利用简化的几何模型计算得出:工艺损失量为综放工作面煤炭损失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而为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率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赵平  秦勇  王术有 《西北煤炭》2006,4(2):28-29
阐述了铁法煤业集团小康煤矿针对综放面回采率问题,采取了优化生产工艺、合理加大综放面几何尺寸、改革两巷布置方式等方法及措施来提高综放面的回采率。  相似文献   

11.
冯磊 《中州煤炭》2019,(11):54-57,61
为提高张集矿1煤层瓦斯抽采效果,解决低透气性厚煤层瓦斯抽采率低、瓦斯涌出量大的难题,矿井采用超高压水力割缝卸压增透技术在1415A底抽巷进行了试验应用。通过对割缝钻孔和未割缝钻孔的等效直径、钻孔瓦斯流量、瓦斯抽采量、瓦斯含量下降率等分析表明,采用超高压水力割缝术后,钻孔内煤体的暴露面积大大增加,为瓦斯释放提供了有利空间,同时使煤体充分卸压,改善煤层透气性,大幅度提高瓦斯抽采率,减少了抽采达标时间,解决了厚煤层采掘工作面瓦斯治理的难题。研究为矿区类似条件厚煤层的瓦斯高效治理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郭达 《煤炭工程》2013,45(6):60-62
 为研究开滦矿区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技术,论文对国内外高位钻孔抽放手段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此在开滦矿区选取工作面进行了高位钻孔抽采的实践工作,研究了抽放前后工作面关键地点的瓦斯浓度变化,验证了高位钻孔的可行性,最后优化了终孔点高度、超前抽放平距、钻场间距等关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高位钻孔参数的优化能有效防止工作面瓦斯超限。研究结果对改进开滦矿区瓦斯抽采技术,提高瓦斯抽采率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CO_2致裂增透技术对贵州低渗透煤层瓦斯抽采的影响,以贵州宏发煤矿1903工作面回风巷为研究对象,进行CO_2致裂增透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煤层致裂后,其透气性系数平均为原始煤层的3.05倍,煤层的透气性显著提高;煤层瓦斯平均抽采浓度增大了4.19倍,平均抽采纯量为原始煤层的3.99倍;在钻孔瓦斯抽采率方面,单孔的瓦斯抽采效果提高了2.58~3.92倍;钻孔工作量降低了4倍,抽采达标时间缩短了55d,瓦斯涌出量降低了40%,煤层瓦斯抽采效益显著。CO_2致裂增透技术为解决贵州矿区低透煤层的瓦斯抽采技术难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邓强 《煤矿安全》2021,(1):98-102
为提高低透气性突出煤层瓦斯治理效果,基于水力压裂的低温、高压、瓦斯解吸快等特性,对低透气性煤层进行水力压裂消突增透试验。试验表明:压裂周围形成裂隙发育区,压裂区域抽采效果提升显著,煤层平均含水率增大1.8倍,单孔抽采浓度提高3.12倍,抽采率提高40%~50%。由于增加裂隙发育以及水驱气的双重作用下,抽采半径由原来的的3 m增加到20 m。水力压裂增透消突技术更加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穿层钻孔防突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运用煤层底板巷穿层网格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的区域消突措施,设计优化了钻孔技术参数;采用间接法及自编软件通过现场测定的残余瓦斯含量反算了残余瓦斯压力,各项指标较抽采前均有较大的降低,降到了临界值以下。通过拟合曲线及现场测定计算了瓦斯抽采率,达到了抽采要求。煤巷掘进过程中未再出现动力现象,解决了采掘失衡的问题,保证了煤巷安全快速掘进。  相似文献   

16.
山西某磁选铁精矿浮选脱硫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凤海 《金属矿山》2007,37(7):70-74
山西某磁选铁精矿铁品位为65.16%,S含量高达2.62%,主要铁矿物为磁铁矿,占总铁的92.23%;含硫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分别占总硫的53.72%和45.67%,硫在粗粒级(+100目)和细粒级(-325目)的含量相对较高,超过70%的硫分布在-200目粒级。为降低该铁精矿中的硫含量,进行了反浮选脱硫试验。结果表明,试样采用1粗1精-粗选与精选尾矿合并扫选,扫选精矿返回粗选的闭路浮选流程处理,在粗选+精选丁基黄药用量为400+100 g/t、H106用量为950+450 g/t、松醇油用量为50+20 g/t的情况下,可获得铁品位为66.59%、含硫0.29%、铁回收率为91.40%的铁精矿和硫品位为22.13%、含铁52.75%、硫回收率为90.07%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17.
李波 《中州煤炭》2019,(4):70-75
针对不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煤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钻孔有效影响半径是进行抽采方法选择、确定钻孔布置参数以及评价抽采效果的重要依据,钻孔间距过大,抽采范围内容易形成抽采盲区,达不到消突的目的;钻孔间距过小,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抽采率、增大抽采量,但增加了不必要的钻孔布置工程量,容易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因此合理有效地施工抽采钻孔对突出煤层进行消突,已成为保安全、促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避免钻孔设计及施工的盲目性,提高抽采钻孔的利用率及施工速度,对抽采有效影响半径的测试和确定已成为当前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低透气性突出煤层顺层钻孔预抽回采工作面瓦斯具有工程量大,抽采效率低等特点,为此,采用顺煤层分段水力压裂实现煤储层增透。寺家庄矿15#煤层属于低透气性突出煤层,在15301工作面开展了顺煤层分段水力压裂强化抽采试验,利用自主研发的拖动式双封隔器分段封孔装备及工艺,满足压裂孔稳定、快速封隔,可实现全孔段分三段及以上逐级开展压裂。对比压裂区和非压裂顺层钻孔瓦斯抽采效果,压裂区平均浓度为35.1%,非压裂区为6.0%,压裂区浓度是非压裂区的5.9倍;压裂区百孔纯量为3.6 m3/min,非压裂区为0.3 m3/min,压裂区百孔纯量是非压裂区的11.2倍。  相似文献   

19.
王庆  金鑫 《煤炭工程》2021,53(5):63-67
为了解决下峪口煤矿上保护层开采过程中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提出了煤矿井下卸压瓦斯抽采定向钻进技术方法,分析了装备机具选型、钻孔设计方法、钻孔轨迹调控,研究了大角度开孔、稳压注浆固管、混合钻进、地层判别、快速回转穿异常区和预留分支点六个定向钻孔施工关键技术。工程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开孔成功率高、能快速穿过破碎岩层塌孔区域、判别地层准确、钻进效率高、轨迹可灵活调整以及减少施工盲区等优势。定向钻孔的瓦斯抽采浓度平均为35.7%,解决了常规钻孔抽采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保护煤层卸压逸散出的游离瓦斯抽采利用率,为实现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煤与瓦斯共采的科学构想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验证数学模型有效基础上,研究了气体流入特性对煤矿乏风氧化床内置换热器取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床内置换热器取热率随床层入口气体质量流速均匀性指数的下降而减小,蜂窝陶瓷的存在导致气体流动单向导通、增大床层物理流速及辐射面积,使床层入口气体质量流速均匀性指数减幅相同时填充床内置换热器取热率减小幅度要比空床换热器大;床层入口气体平均质量流速不变时,内置热器取热率随床层入口气体温度均匀性变差而减小,温度分布不均同时引起流速分布不均,温度分布不均引起的取热率下降幅度要明显大于相同平均质量流速、温度下床层入口气体流速不均引起的取热率下降幅度;对于立式氧化床,各部分气体由于温度不同导致的浮力大小不同以及气体所受浮力由于进风方式不同导致的对流动影响差异,换热器取热率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床层入口气体平均温度逐步升高,进风方式对取热率影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