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显军 《金属矿山》2005,(Z2):356-360
介绍了一种高效水力旋流器,带有不同锥体角度的三段锥体,通过锥体角度和长度的变化,提高两相流中的固体颗粒在水力旋流器内流动的切向速度和停留时间,对沉降到边壁的颗粒进行充分的抖动松散.该新型水力旋流器具有分级效率高、浓缩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并在工业实践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
动态水力旋流器具有分离效率高、压力损失小、处理量及处理量变化范围大等优点,是近年来研究比较多的除尘和油水分离设备.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原理,利用流体力学FLUENT对中心进料式动态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通过模拟,可以准确地反映流场内部情况,从而对动态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果及其性能进行预测并指导设计旋流器结构,为动态水力旋流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可同时分离重质和轻质固体颗粒物的宽域水力旋流器,并利用CFX流体软件,对旋流器内在流量为25m3/h试验参数下的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及其对颗粒运动分离的影响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旋流器内流场是一种三维非轴对称的湍流旋转流场,但在锥体底部,流体流动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切向速度对称性较好,使得内部流场较稳定,径向速度的分布规律性不强;在旋流器内存在一个最佳径向速度分布利于分散相颗粒沉降。  相似文献   

4.
在低浓度尾矿浓缩试验中,通过对不同规格和结构的水力旋流器进行试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大直径多锥体水力旋流器在尾矿处理中具有处理能力大、底流浓度高和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将其在尾矿充填实践中进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西宁特钢博伦矿业公司七角井矿区选矿厂传统水力旋流器处理细粒矿物时分离效率低、合格粒级回收率低、沉砂夹细严重等一系列难题,以二段磨矿分级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原分级设备进行改进,采用FX400 GX B型多锥体旋流器进行分级。运行结果表明,螺旋多锥体旋流器改善了细粒矿物的分级效果,按-0.045 mm计的分级量效率由56.44%提高至64.91%,分级质效率由48.38%提高到57.02%;磨选系统处理能力提升了5.72%。螺旋多锥体旋流器对于细粒级铁矿磨矿分级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有效改善了传统水力旋流器处理细粒矿物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使用FLUENT软件对不同锥体结构的水力旋流器进行了清水流场及颗粒分离性能的模拟。在相同处理能力条件下,对于单锥结构的旋流器,增大锥角,旋流器内的压力降和最大切向速度增大。相比常用于细粒分级的长锥旋流器,上部采用大锥角、下部采用小锥角的变锥角旋流器具有更高的最大切向速度和更稳定的轴向及径向流速分布。空气柱直径随着切向速度的增大而变大。对不同粒径固体颗粒相分离的模拟结果显示,变锥角旋流器的分离粒度小于同直径的长锥旋流器。  相似文献   

7.
许建国 《矿山机械》2002,30(8):87-88
我矿泗洲选矿厂磨三工段主要选用φ660水力旋流器对球磨 一段矿浆进行分级,现对旋流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进行讨论。 1 水力旋流器的结构及原理 1.1 结构 该旋流器主要由溢流导管、溢流管、涡流室、圆柱体、上锥体、中锥体、下锥体及排砂嘴等组成,各部件是由金属外壳与内衬耐磨橡胶经模具压制而成,其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8.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应用软件CFX10.0对水力旋流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实验运用Pro/E建模,选用k-ε湍流模型对水力旋流器可以进行比较全面准确的数值模拟。通过单相流数值模拟实验,对水力旋流器内部不同部位的流场进行描述,为从理论上对水力旋流器进行结构优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马佳伟  崔广文 《煤炭工程》2020,52(9):147-151
为了考察三锥角水介旋流器的锥体分选特点,采用正交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三锥角水介旋流器的锥体结构进行初步研究。首先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不同角度锥体对粗煤泥分选效果的影响,在满足最大产率原则的条件下,得到较优的锥体参数。然后利用ICEM-CFD对三锥角水介旋流器的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湍流相采用雷诺应力RSM模型,采用DPM离散相模型模拟三锥水介旋流器内颗粒运动,分析内部流场的压力、速度分布规律及固体颗粒运动轨迹,结果表明:三段锥体对分选效果都有影响,影响程度为一段锥体>二段锥体>三段锥体|一段锥体能够获得较低的精煤灰分,二段和三段锥体能在要求的灰分范围内保证较高的精煤产率。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众所周知,对水力旋流器液流运动的研究由来已久。五十年代初,Kelsall 发表了水力旋流器三维速度的测定结果,三十多年来一直被作为权威性的结论广为引用。之后,普拉克辛,皮捷尔斯基,藤本敏智等也对水力旋流器的流场进行了测定研究。在六、七十年代,一方面由于Kelsall 的结论逐渐确立了权威性地位,另一方面也由于测试技术上的原因,水力旋流器的流场研究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直到八十年代,激光测速技术应用于水力旋流器的研究才使得流场探讨再度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