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本文简要叙述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新一代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及其整合化趋势,国家区域地学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信息高速公路对新一代区调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1nSAR)应用于地面形变监测已经成为地质灾害研究热点。文中分析了InSAR技术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特点与技术优势,监测中GPS与InSAR的结合能够同时提高监测在空间域与时间域的分辨率;叙述了GPS与InSAR结合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说明利用干涉雷达结合GPS技术对滑坡进行监测是可行的,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讨论GPS星座组成及美国的用政策,阐述了AS措施及其对GPS测量的影响。然后,对抗AS的若干方案进行介绍,分别对平方法、互相关法、码相关干法及P-W技术(Ashtech法)进行叙述和评论,指出它们的优缺点,评述它们在GPS技术发展过程所起的作用。最后,对GPS星座建成后的形势作了小结,并对当前我国GPS事业的有关问题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理信息系统在煤层气资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及图形可视化表达方面的功能使其在资源综合评价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介绍了GIS在煤层气资源评价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次模糊数学方法和GIS多层叠加技术的新的煤层气资源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新宇 《矿山机械》2006,34(1):106-108
美国集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IS)和现代通讯技术所建立并运行的新一代卫星导航、定位和授时系统,具有全球、全天候、连续三维定位和导航能力,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它将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经度、纬度)、时间、状态等由GPS接收机和其他相关设备获得的信息,实时地传送至车辆监测系统,并对目标的位置、述度、运动方向、状态等参数进行监测和查询,为目标监测、调度、管理提供可视化依据。而车辆监测系统应具有获取GPS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应该采用某种方式实现车辆监测系统对GPS应用程序的外部讨调用。  相似文献   

6.
GPS技术具有全天候、自动化、选点灵活、可同时测定点的三维位置与速率等优点,因而为滑坡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数据采集手段;而GIS的强大的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库功能决定了GIS非常适合于解决滑坡监测研究领域中的许多问题.主要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滑坡变形监测中应用,初步给出了基于GPS/GIS集成的滑坡监测系统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7.
GPS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空间信息,GIS则可以对多元信息进行管理,将GPS与GIS集成用于矿区地表沉陷监测与分析是监测矿区地表沉陷的一个较新的技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此,探讨了利用GIS技术对沉陷监测数据进行组织、管理、描述和输出的方法;根据GIS技术原理,阐述基于GIS的矿区沉陷监测系统的构建思路、框架结构和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8.
基于GPS/GIS的矿区变形监测系统的初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GIS)和地理信息系统(GPS)的特点,简述了GPS矿区变形监测网的设计依据、网点和网形的设计原则;GIS技术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给出了基于GPS/GIS的矿区变形监测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以及系统设计的模块,并介绍了各个系统模块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简明介绍了GPS定位技术的发展、工作方式、优越性和GPS定位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运用,寓在推动GPS定位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广阔发展和应用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矿区地下资源大规模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陷,以淮北矿业集团袁二煤矿为试验区,联合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与灰色模型(GM(1,1)),建立了描述下沉量与时间关系的改进灰色模型,实现了地表沉降监测和预计的一体化。首先,基于哨兵一号A卫星(Sentinel-1A)影像,采用D-InSAR技术监测地面动态沉降过程,获得了2017年11月16日—2018年1月27日期间的时间序列沉降形变图;然后,依据所获取的各时间序列沉降量,建立了改进GM(1,1)的补偿最小二乘法估计半参数模型(BGM(1,1))和赋相对权重的补偿最小二乘法估计半参数模型(WGM(1,1))方程,实现了沉降值的拟合与预计。试验表明:D-InSAR技术在矿区地面沉降动态监测中具有明显优势,且其监测精度达毫米级;BGM(1,1)和WGM(1,1)预计模型均可弥补经典GM(1,1)模型的不足,结合WGM(1,1)预测的4个试验点的相对误差为1.99%~26.64%,可为矿区地面沉陷动态监测以及后续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用声发射(AE)技术进行边坡变形破坏监测和滑坡预测的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用AE技术进行边坡变形破坏监测和滑坡预测技术可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预测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存储、管理和分析空间信息的强有力的工具。根据矿山地理信息管理的特点,基于网络的矿山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GIS技术在矿山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讨论了系统的网络结构及开发技术,着重介绍了GIS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GPS(RTK)配合全站仪在煤矿区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铜川崔家沟煤矿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为例,概略叙述GPS(RTK)配合全站仪在煤矿区地震勘探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小诺 《煤炭技术》2012,31(12):112-114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地籍测绘中GPS RTK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加广泛。除了可以进行城市土地地籍测绘外,还可以进行公路GIS和监测大桥变形、地形测量等工作,并根据人们的需要对各种不同比例尺度的地形图进行测绘。文章通过介绍GPS PTK测绘技术及基本原理,对GPS PTK的测量精度和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了GPS RTK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导致昆明市地面沉降日益严重,要想有效扼制地面沉降的速度,必须加大地面沉降的监测力度与提高监测精度。基于昆明市地面沉降的机理分析,传统的监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监测工作的要求,建立以3S技术为基础的GIS自动监测系统来获取高精度的地面沉降信息,并对地面沉降进行实时监控,是目前城市沉降监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了GPS、RS及GIS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以及三者结合的作用,并对利用3种技术整合监测系统开展昆明市地面沉降监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灰色预测模型在基坑变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胡庆国  张可能  何忠明  唐佳 《矿冶工程》2006,26(4):13-14,18
基于基坑监测变形值具有一定的灰色特征,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基坑监测变形值的等步长与非等步长GM(1,1)预测模型。通过对某基坑桩顶位移变形数据的预测,表明了灰色预测模型在基坑变形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矿山生产和建设中的安全监测体系中基础信息的收集提出研究。介绍了现代矿山安全监测体系包括的内容及其信息收集的方法。重点介绍了用"三S"(GPS、GIS、RS)及数字全站仪等现代测量技术对矿山安全监测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露天矿山规划与管理矿石质量的配矿需求,应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全球卫星定位(GPS)技术及通用无线分组传输(GPRS)技术设计实现了露天矿山配矿生产动态管理系统。该系统针对多出矿点多卸矿点的情况,建立线性规划模型,不仅能够自动生成班配矿生产计划,而且还能对配矿作业过程实时控制。现场测试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能满足矿山生产配矿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从地下、地面、空间三个方向综述了变形监测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应用现状,并对GPS、测量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D-InSAR等最新测绘技术在变形监测领域的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随着现代GIS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以下观点:变形监测的数据获取将逐步实现自动化;变形监测的设备将实现多层次集成化;变形数据分析与处理将实现网络化。  相似文献   

20.
解蕾  袁春  周伟  钱铭杰  袁涛 《资源与产业》2008,10(4):112-115
RS和GIS技术是开展土壤侵蚀研究的有效工具,可以对土壤侵蚀分布与强度的动态变化进行快速监测。以黄河流域汾河水库上游为研究区域,利用Landsat MSS(1976年)、TM(1990年)、ETM+(2002年)三期遥感数据,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对研究区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976-1990年,研究区土壤侵蚀程度加剧;1990-2002年,土壤侵蚀状况整体好转,局部区域仍在发展,水土保持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