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研究煤矿顶板事故在施工作业中时空发生规律及时空中施工作业相互影响程度,编码分析171份顶板事故调查报告,得出顶板事故时空与施工作业的关系;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提出并构建了基于时空的顶板事故中施工作业耦合网络,采用度数中心性和连边权重分析施工作业与时空的关联强度,采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出顶板事故中施工作业的耦合度,提出了煤矿施工作业中预防顶板事故的对策。结果表明:架设支柱与9:00-10:00、维修支架与14:00-15:00、回撤单体液压支柱与采煤工作面、维修支架与回采巷道、锚杆(索)支护作业与回采巷道掘进工作面等在顶板事故中关联较强;维修支架、出煤矸作业、清理煤矸或杂物、架设支柱、架棚作业和锚杆(索)支护作业等在顶板事故中基于时空的平均耦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人因是诱发煤矿事故的重要致因,为研究人因事故中的规律性,并提高人因治理的针对性;采用文本数据挖掘的方法,依照事故诱发机制,对事故报告文本数据进行WordCloud-LDA分析,构建了煤矿事故人因因素体系;在此基础上,生成煤矿事故人因矩阵集,并对人因矩阵集进行关联分析,得出人因因素与一般事故、顶板事故间的强关联规则。结果表明:事故报告挖掘下煤矿人因关联规则研究可以得出人因因素间趋势性的结论,为人因管控决策提供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国红 《煤矿安全》2013,44(7):156-158
分析了沿沟煤矿"11·8"石门揭煤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并诱发底板岩层冲击地压事故,并通过煤岩体的稳定性分析和煤岩体受扰动后拉应力的计算阐述了煤与瓦斯突出诱发冲击地压的力学机理,最后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判断煤矿井下工作环境与人为事故之间的联系,收集了大量现场统计数据,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温度、人员素质、照度和噪声与人为事故的发生呈线性关系,是诱发人为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井下环境诱发人为事故的DH-A评价模型,经检验,该模型准确可靠,为管理者预判事故产生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提高现场安全生产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我国2004-2008年的非煤矿山事故统计数据为依据,将事故起数和事故死亡人数作为参考指标,通过计算和分析违反操作规程、生产场所环境不良、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等因素与非煤矿山事故间的灰色关联度,由此导出灰色关联序,从而确定出影响非煤矿山事故的主要相关因素,得出事故多因素与非煤矿山事故间关系的定量化分析结果。该方法简单、精确度比较高,为确定非煤矿山事故因素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分析事故主要原因、掌握事故发生规律提供支撑,有助于减少非煤矿山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山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我国2004—2008年的非煤矿山事故统计数据为依据,将事故起数和事故死亡人数作为参考指标,通过计算和分析违反操作规程、生产场所环境不良、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等因素与非煤矿山事故间的灰色关联度,由此导出灰色关联序,从而确定出影响非煤矿山事故的主要相关因素,得出事故多因素与非煤矿山事故间关系的定量化分析结果。该方法简单、精确度比较高,为确定非煤矿山事故因素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分析事故主要原因、掌握事故发生规律提供支撑,有助于减少非煤矿山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山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降低矿难事故发生率,亟需探究和明晰煤矿员工安全风险的形成机理。以煤矿事故成因为研究视角,借助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煤矿安全风险成因耦合仿真,解析同质指标与异质指标的耦合路径。采集案例煤矿数据,验证煤矿安全风险成因的耦合度,甄别出耦合程度最大的影响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矿安全风险成因的双重耦合作用下,与煤矿作业环境耦合引起的风险最显著。据此指出,煤矿企业需要夯实安全管理,以降低客观因素的耦合程度,扭转矿难事故多发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冲击地压是一种复杂的矿山动力失稳破坏现象,其诱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鸡西矿区多个煤矿采深已达千米,冲击地压隐患日趋严重。针对鸡西矿区城山煤矿掘进巷道某次冲击地压事故,详细阐述了冲击地压的失稳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地质构造、原岩应力状态及周边采场扰动等因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同时巷道掘进扰动及滞后作业产生的应变能积聚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并结合煤体的冲击倾向性鉴定及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分析了诱发冲击地压的内在因素。研究表明,此次冲击地压灾害是由多因素耦合作用诱发。综合考虑诱发因素的特点及城山煤矿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城山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固有危险源、诱发危险源和人的因素等三类危险源的角度,分析了瓦斯事故的复杂性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构建了瓦斯危险源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分析获取指标权重。将灰色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灰色—模糊算法的瓦斯事故G—F(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某矿井瓦斯异常区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确定出事故发生的风险等级。实践表明:该模型能对瓦斯事故的危险性等级给出准确评价,可进一步完善瓦斯事故评价及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保护矿产资源成了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和矿山企业的共同责任。利用耦合度模型,以中铝广西分公司为例,研究了矿山企业生产效率水平与绿色矿山建设指标体系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可以较好地评价二者的耦合协调与相互关系,有助于矿山管理部门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质量评价等工作,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绿色矿山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1.
结合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转弯段施工对邻近桥基影响的这一实际工程问题,运用ABAQUS软件,在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的同时,重点研究了施工过程中19—3号桥基的变形和受力性态以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并将部分计算结果与量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研究表明,施工期间桥幕没有工程安全隐患,既有的施工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17,(11):330-333
为了研究水分对褐煤微观特性的影响,采用低温真空干燥的方式对褐煤进行处理得到水分含量不同的褐煤,并对实验的3种煤样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自燃倾向性分析、原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煤样水分的增大,煤样的最可几孔径逐渐增大,煤样的孔体积、比表面积和微分孔体积等表征煤样孔隙特征的参数与最可几孔径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煤样水分的增大,煤样的物理吸氧量逐渐减小,减缓程度逐渐降低,煤样自燃倾向性加强,由Ⅱ类转向Ⅰ类;煤样中羟基、羧基及醚键会随着水分含量的降低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CFD技术,对矿用小型轴流式通风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叶片与后导叶之间的轴向间隙对风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间隙在一定范围内减小,使风机流量和全压均增大,全压效率有所提升,有利于提高通风机性能。  相似文献   

14.
铁矾类沉淀物的形成对细菌浸矿以及后续的浸出液净化除铁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考察了细菌作用下,不同初始pH值、亚铁的初始量等因素对铁矾类沉淀物形成速率及产物组成的影响,并与无菌条件铁矾类沉淀进行对比,总结了细菌作用下,铁矾类沉淀物的形成动力学规律及产物组成差异.结果表明,细菌作用下,铁矾类沉淀物形成速率明显加快,并且产物组成与无菌时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望峰岗选煤厂煤泥水难以沉降的问题,进行了絮凝剂与复配药剂制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一药剂制度相比,复配药剂制度可以获得较好的煤泥水沉降效果,絮凝剂与凝聚剂的最佳药剂量配比为1∶10。  相似文献   

16.
依据作者设计的试验,研究了淋滤液在淋滤过程中对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MSW)沉降变形的影响。分析了影响试验数据的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垂直有效应力沿深度方向的衰减规律。试验数据验证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试验发现,淋滤作用有利于垂直有效应力的传递;淋滤液的自重和浸润作用都将影响MSW的压缩沉降。  相似文献   

17.
水对尾矿坝的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水对尾矿坝的稳定性影响以及现阶段尾矿坝研究中所存在的岩土力学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粉煤灰、矿粉和石膏3种掺合料取代水泥用量对干粉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矿粉和石膏复合掺加取代水泥,可使砂浆中矿粉的活性得到较好激发;增稠保湿剂(RX1与HPMC按9∶1质量比复配)掺量0.6%时,砂浆的稠度和保水性较好;当矿粉掺量为30%、粉煤灰、石膏掺量均为10%时,加入增稠保湿剂,砂浆强度等级能够满足M10要求.  相似文献   

19.
《煤炭技术》2017,(12):303-305
为了研究露天煤矿卡车运输路面固化剂需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实现卡车运输环节的减尘抑尘,在神华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端帮做了卡车在空载满载2种条件下的对地比压监测实验。主要结论:卡车在运行状态下最大的对地比压值1.8 MPa,出现在满载状态下后轮接地处,若采用加固路面强度的方式来实现卡车抑尘,路面强度需要达到1.8 MPa;路面0~5 cm深度内,空载时平稳层深度5~15 cm,15 cm深度以下卡车影响极速衰减,而满载时平稳层深度5~20 cm,路面平稳层强度需达到1.4 MPa。固化剂在路面施工需要建设5~20 cm的平稳层和0~5 cm的路面胶结层,且两层均达到强度要求才能达到良好的路面固化效果,实现卡车运输环节减尘抑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煤矿机械》2019,(2):163-165
主要研究缓冲托辊数量对输送带受冲击区域的峰值压力和压力能的影响。通过测量输送带样品参数建立输送带和托辊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完成对冲击区域的压力峰值和压力能的仿真,确定增加缓冲托辊数量可以有效地降低输送带的峰值压力和压力能,从而优化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减少输送带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