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象山煤矿17 m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为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模拟、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揭示了5#煤层21503工作面开采后的覆岩垮落规律,得出上部3#煤层位于5#煤层顶板强裂隙带顶界之上,可以进行上行开采。研究揭示了21503工作面采空区倾向岩层破断角为60°,在3#煤层位置形成向采空区内18 m的悬伸段,与该段相邻存在宽度约为15 m的倾斜离层带,3#煤层工作面巷道布置应该避开倾斜离层带。结合数值模拟,确定3#煤层上行开采巷道应内错10 m布置于悬伸段,该处围岩应力较低,煤层及顶底板完整性较好,是布置巷道的理想位置。最后,基于国外上行开采经验公式,提出了上行开采的采动系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上行开采是指在一个煤层群内或厚煤层分层开采,先采标高低的煤层或分层,再采标高高的煤层或分层的一种采煤方法。新庄矿充分分析采场上覆岩层采动变化规律,结合多煤层联合布置,成功进行了上行开采实践。上行开采的成功应用,充分体现了上行开采准备时间短、出煤快的优点。运输、排水的联合布置,实现了薄厚并采;煤质上的优劣搭配和地面搬迁的一次性,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介绍陈四楼矿井井上下配套改革的基本情况。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沿煤层布置运输大巷,投产采区沿倾斜布置回采工作面,煤层组实行“上行”开采顺序,设中央风井加快建设速度;按照生产、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三条线布置地面设施。  相似文献   

4.
牛宝玉 《煤》2011,20(8)
在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实践中,对下层煤开采的可行性研究较多,对下层煤开采对开采上层煤的影响以及下层煤开采技术研究不多。文章除论述了判别上行开采可行性的方法外,分析了下层煤开采对上层煤的影响、下层煤开采及巷道布置,以及下层煤开采的技术措施,可供在进行上行开采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机理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煤层群上行开采判别方法的局限性,对上位煤层的覆岩状况与上行开采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平顶山四矿近距离薄煤层群和内蒙古酸剌沟煤矿厚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工程实例,并确定了上行开采的关键技术措施.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证明,上位煤层覆岩岩性及结构对上行开采有影响.研究成果扩大了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应用范围,对衰老矿区遗留煤炭资源的回收和特大型现代化新型矿区的开发规划及西部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图1,表3,参9.  相似文献   

6.
以开滦集团范各庄煤矿近距离煤层的上行开采为背景,综合运用数值模拟、经验类比、概率积分等方法,研究5号煤层和7号煤层上行开采过程中矿压显现和岩层移动规律,分析了近距离煤层间相互影响作用,并对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7号煤层开采过程中,采空区上方出现应力卸压区,顶板下沉量不断增大形成顶板下沉区,5号煤层受7号煤层采动影响下沉3.1m;与7号煤层开采相比,5号煤层开采过程中顶板应力卸压区范围和顶板下沉量都有所增加,且7号煤层采空区边界应力集中出现向5号煤层采空区边界转移的现象;上层煤层处于下层煤层垮落带上方15m以外,处于导水裂隙带的上位岩层平衡区域,具备上行开采的条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给出5号煤层2551N工作面合理的布置方案,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矿上行开采工作面巷道合理位置确定的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确定了下部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破坏范围和对上部煤层巷道布置区域影响范围,并分析了上部煤层巷道不同位置布置变形破坏特征及围岩变形量,得出巷道合理位置为内错10 m布置,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煤层的赋存条件,采用理论分析、UDEC数值模拟对特厚煤层上行开采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并确定合理的上行开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上部可采煤层赋存条件差,该矿井采用上行开采非常必要。理论计算结果表明,6号煤层采用一次采全厚整层开采会对上部煤层造成破坏,技术上不可行,可采用预采顶分层(采高6m)上行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9.
浅谈用上行条带开采减小地表的移动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永海 《矿山测量》1994,(2):27-28,26
在“三下”采煤中,有时需要采用上行条带开采,本文探讨了实现上行条带开采的合理煤层间距、上下煤层条带煤柱的对应留设方法,开采间歇时间等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因各种原因,煤炭开采时先行开采了下部煤层,在后续开采上部煤层时,形成了上行开采顺序。本文针对煤层间垮落上行顺序采煤法,分析了可以采用上行式采煤的先决条件及采用上行式采煤的条件,论述了垮落上行顺序开采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结合山西某煤矿上行开采实践给出了具体的可行性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距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阜新矿区清河门矿近距离煤层群实施上行开采的技术条件(采动影响系数2.7),综合应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相似材料模拟和现场探查等方法,对3-2煤采后3-3煤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下煤层开采后上煤层的结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3-3煤上行开采巷道布置方案.实践表明,当上煤层位于下煤层开采的垮落带上方时,上煤层及其顶底板整体性遭到一定的破坏,但仍能保持连续性,随着下煤层开采后时间的流逝,煤层中形成的裂隙和断裂逐步“愈合”,煤层的整体性得到改善,满足了开采所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开滦矿区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判别,以开滦矿区近20年来上行开采实例为基础,确定了上行开采可行性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化,其中将下煤层开采后对上煤层的破坏程度分为5个等级,破坏等级越高,则上行开采越困难。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时间间隔、采动影响系数为自变量,以上煤层破坏程度为因变量,建立了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判据。结果表明,采动影响系数越大、上下煤层开采间隔的时间越长,对上部煤层的开采就越有利。  相似文献   

13.
采用理论计算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大同某矿整合后煤层群上行开采中3#煤层房柱式开采采空区残留煤柱稳定性及其顶板的运动规律。通过探讨分析可知:在现有房柱式开采布置参数下,采空区残留煤柱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由于3#煤层的开采其顶板运动尚未破坏上覆2#煤层的整体稳定性,对处于坚硬顶底板的2#煤层起到了卸压作用,有利于其开采。  相似文献   

14.
张仲春  余耀锋  杨洪滨 《煤》2007,16(9):61-64
通过对上行开采近距离煤层群的探讨与应用,总结出了影响上行开采近距离煤层群的主要因素和机理,证明了上行开采近距离煤层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榆树泉煤矿可采煤层群的上部煤层下5煤层大部分火烧,火烧区积水量较大,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同时,需要进行煤层群上行式开采。通过"三带"判断法、比值判断法、围岩平衡判断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了上行式开采可行性判断。结果表明:下7-2煤层不具备上行式开采及水体下开采的条件,下8煤层可进行局部的上行式开采及水体下开采,下10煤层可以进行全区的上行式开采及水体下开采。  相似文献   

16.
介绍陈四楼矿井井上下配套改革的基本情况。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 ,沿煤层布置运输大巷 ,投产采区沿倾斜布置回采工作面 ,煤层组实行“上行”开采顺序 ,设中央风井加快建设速度 ;按照生产、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三条线布置地面设施  相似文献   

17.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中,在下煤层采空条件下,上煤层开采受煤层间距、下煤层采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上行开采技术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基于AHP理论建立上行开采可行性评价模型;并对各级指标权重值计算分析,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上行开采模式特点,对其可行性评价等级进行划分,并以恒源煤矿45采区上行开采为工程实例,分析计算其可行性评价总值,进而判定该条件下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秦华煤矿10-1煤层顶板裂隙发育、抗压强度不大、易于破碎,且与上覆9-3煤层最小层间距17.6m,通过采用比值判别法、"三带"判别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及UDEC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结合我国上行开采的成功经验,分析了10-1煤层采空区边界的应力分布、覆岩变形破坏特征,分析总结了8-3,9-3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确定了上行开采的合理时空关系。  相似文献   

19.
《煤矿安全》2013,(5):199-201
以煤矿生产本质安全理念为出发点,提出了煤层(群)安全上行开采问题,详细分析阐述了煤层(群)安全上行开采技术体系的构成,并对其基本观点进行了总结,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上行开采机理与条件研究、上行开采的危险性因素分析与评价和上行开采的生产体系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对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在指导煤层(群)安全上行开采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安全上行开采有待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孙村煤矿深部二层煤开采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上行卸压开采的技术方案.采用RFPA数值分析软件,对孙村矿深部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条件下,上位煤层回采巷道的应力环境进行了分析;结合覆岩导水裂隙带的观测结果,探讨了上位煤层回采巷道的稳定性,证明上行开采条件下上位二层煤的回采巷道稳定性较下行开采有较大的改善;同时研究了上位二层煤开切眼的合理位置,为保证上行卸压开采的成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